高校禁止挂床帘:把大学变高中,只会适得其反
2024-04-25 11:08

高校禁止挂床帘:把大学变高中,只会适得其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原文标题:《高校禁止挂床帘被骂上热搜,“大学怎么管得比高三还严”》,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多所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的争议,以及高校管理趋严的现象。

• 💡 高校禁止挂床帘引发争议

• 🤔 部分大学生抱怨大学管理变严

• 😱 部分高校规定类似高中般严格

这两天热搜上关于多所高校不允许学生挂床帘的争论,给人一种“这个世界终于癫得不加掩饰了”的荒诞感。


多少朋友和我一样,看见这个话题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理解,挂床帘这种个人偏好小事有什么好管的?



第二个阶段是大为震撼,小小床帘接连被形容为“影响同学交流感情”“影响空气质量”“需要被实名通报批评”。


仿佛是个会惹出塌天大祸、非治理不可的大罪名。



这波针对高校禁挂床帘严苛规定的声讨,倒是愈发印证近年来一个不断被大学生们吐槽的趋势——部分大学正在变得越来越像高中。


甚至在一些学生自由度的管理层面,管得比高中还严。



初高中没遇过的严格生活管控,在大学碰上了


本次床帘风波的起因,是近期凑巧有数所高校都发布了禁止学生挂床帘的规定,也就是不允许在床铺上加装下图这种在高校宿舍相当常见的简易布帘。


via @的序变成了日记


大学里通常是多人宿舍,床铺之间挨得近,很多学生为了隐私会选择装个床帘,这样就不用当着舍友们的面换衣服,能有点私人空间。


舍友们需要用灯、而自己想睡觉时,也能拉上床帘睡觉,大家都方便。


对一些在南方上学、学校里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大学生来说,装床帘还是可以解决一大痛点——把床围起来后,随机出没、趴在墙上的虫子如蜘蛛之类,就不那么容易掉到身上了。



但就是这么个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小行为,近些年被多所高校明确管控或禁止。


譬如西北民族大学今年1月发布了禁止挂门帘、床帘的规定。


3月份时,张家口学院开展了“学生宿舍床帘专项整治”行动。


“专项整治”这个词,通常使用的语境都是一些严肃重大的整治议题,比如食品安全专、生产安全、电信诈骗。


倒是没想到过,床帘也需要被“专项整治”。



热搜中许多学生表示自己所在的高校都有类似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吉林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等。


有的是数年前就禁止 ,有的是近期才开始有了这条规定。


像是三年前,驻马店技师学院曾曝出老师强行拆除床帘的新闻,把学生的床帘扯到地上后又一脚踢开。


行为粗暴被许多网友声讨,后来校方回应称对涉事老师进行了停职处理。


部分高校会对挂了床帘的学生进行实名通报。


这让不少大学生苦不堪言、委屈吐槽,说自己从小到大安分守己,初高中都没挨过老师的批评。上了大学反倒因为装个床帘这种小事被实名通报批评,实在想不明白,这事真就那么严肃恶劣?


各个学校给出的禁止床帘理由不尽相同,我收集了几种常见的理由。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网站于3月28日发布的一篇辅导员署名文章中,列举了床帘三大危险:


1、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如果着火火势有可能顺着帘布急速蔓延。


2、床帘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细菌、螨虫,“若床围的材质和设计不符合安全标准,还可能存在勒颈、窒息等风险”


3、举例曾有某高校“学生在床围遮蔽的床上生病去世,直到两天后才被舍友发现”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发文中,认为宿舍里悬挂床帘不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妨碍人际交往,会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不合群的感觉。


2019年南京一所高校通知禁止装床帘,宿管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理由是“不利于查寝管理”。


认为学生把帘子拉上后,不方便查看床铺是否整齐以及床上有没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的物品。


via @齐鲁晚报


这些理由虽然乍一看有理,却不太经得起推敲、让人难以信服。


若说布料是易燃物,那床单被褥岂不也是危险品、要不得了。


说床帘阻碍空气流通也很牵强,床帘只是布料、不是密封的窗户,日常使用时也会频繁拉开床帘,不至于影响空气。


真担心细菌、螨虫滋生,与其拆学生床帘,不如提醒大家记得定期清洗更换被褥。


显得不合群、影响交流的理由同样站不住脚。


还是那句话,床帘只是布,不是什么密封隔音材料,在床帘里说话舍友们依然能听见,99%的大学宿舍一定都有过熄灯后躺在床上夜聊的体验。


更何况不合群又怎么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社交方式。


大家早已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不需要父母提醒“多和小朋友玩”,也不需要老师提醒“不能把布缠脖子上、可能会窒息”。


有网友开玩笑,按照这套逻辑,学校应该让全校师生都睡在操场上,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朝着四面八方社交say hi。


这样不容易着火,还能让全校强行合群。



让大学生无奈的学校规定,不止床帘


床帘争议近日开始发酵,@央视网“大家长作风看上去尽职尽责、其实有懒政之嫌”的评价激发起网友的控诉欲。


此次风波中床帘被指控的不方便查寝等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要求大家在安全检查时拉开帘子,其他时候自行决定等更灵活的方式去解决。


布料着火时易燃、学生藏匿违规电器等隐患,没有床帘也会依旧存在,床帘并不是问题根源。


至于学生在床帘内生病难被发现的偶然意外事件,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们互相关注、对舍友在白天仍未拉开床帘的反常举动多留意来应对。


相关视频底下,大学生们吐槽的严苛规定不只限于床帘,还有更多被让“大学和高三没区别”的大家长式管理制度。


这些问题并非只是大学生们的一时抱怨,而是近些年有新闻实例相佐证的现实困境。


集中抱怨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其实是学习与生活被过度细致地监督管理。



有的高校执行严格的查寝制度,查寝时甚至要求到了床上不能有人、桌椅上不能有东西、牙刷要向一侧摆放之类的精细程度。


这些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


譬如广州某学院曾出现宿管部在夜里10点查寝,却要求已经躺下休息的女生起床把被子叠好。女生反问“我盖着被子也要叠吗”,得到的回答是“不叠要扣分”。


女生最后选择了不服从这种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告诉对方“那你就扣吧”。


与生活要求严格相对应的,少数高校也有相对严格的课堂学习制度。


像是2019年时,成都中医药大学试点的“课前收手机”制度曾引发过广泛争议。


上课前学生需要将手机放入对应学号的收纳袋中,下课后再取回。以此来强制性地让学生上课没法玩手机,还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谁今天没来上课、手机袋是空的。



与此相似的举措还有今天上热搜的“大学课堂要求学生按座位表坐”。


目的同样是为了课堂纪律好、谁缺课一目了然。



部分高校或专业甚至和初高中一样,规定学生需要上早晚自习,有的会让学生会负责自习检查。


部分高校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双重监督,也进一步衍生到对于出入校请假的严格管理上。


有的要求出入校园必须和辅导员或班主任报备,有的要求学生请假必须要家长出面。


是的你没看错,大学请假也要家长。



有的学院或班级甚至要求建立家长群,被网友们调侃为“子涵文学”走进大学:“老师,我家子涵怎么会没过四级呢。”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某大学学生通过父亲在家长群中看到过这样的信息:


“各位家长,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已发布,我班的成绩位列全学院倒数第一。英语关乎未来的考研、就业,请务必提醒学生加强英语学习!”


这让这位大三学生觉得好气又好笑:“都大学了,怎么还搞拿成绩排名跟家长告状这一套?”



把大学变高中,只会适得其反


也有不少网友辩护,大学生们吐槽的包括禁床帘在内的校内规定出发点都是好的。


譬如为了消防安全着想,收手机是为了提高课堂上的学习专注度,严格出入校管理是为了学生人身安全。


在一些校方管理人员视角下,这些措施更不容易出问题,也更便于“给学生家长一个交代”。


但这些举措最大的问题是太过于一刀切,管控范围丧失了边界感,少部分规定甚至走向了因噎废食的极端。无法成为帮助学生的举措,反而催生出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小权力环境。


网友们编排出许多大学形式主义管理笑话,譬如学校给70多岁的家长打电话,问知不知道40多岁的博士儿子在校外住宿


大学仿佛变成了托儿所,而非学生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成长过渡期。



以上举例的许多举措,在落地过程中通常是由大学生们的辅导员执行。


早年间,大学辅导员大多是班级吉祥物式的存在,给学生们传递一些通知消息,有时提供答疑解惑与必要帮助。


但现在许多大学辅导员开始负责监督学习、查寝考核、请假审核的管理学生任务。


这让不少高校出现了过去并不常见的现象——一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剑拔弩张。


大学生总抱怨在请假时受到辅导员阻碍与为难。



辅导员们则痛苦于如果不严格执行学校规定,担心出了事责任在自己。



在一刀切、僵硬的管理模式下,责任被层层套叠、转移,执行者与被管理者很容易陷入这般无解而空洞的困境。


人不再为具体的人而负责,而只是在为空泛空洞的条例负责。


也更容易催生所谓“在自己最小的权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难别人”。


禁止挂床帘这一举措本身其实默认了一个前提——为了满足关怀管理需求,学生们的隐私需求是可以被牺牲让步的。


这一前提并没有把大学生视为真正的成年人,而是把学生依旧视为缺少自我意识、无法为自己负责的存在,视为需要大人介入管理、可以被随意摆弄的孩子。


可矛盾的是,如今高速运转的现代城市愈发不需要20岁的巨婴孩子。


对大学生们而言,或许在人生最后的集体生活中学会尊重彼此、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拥有自我选择的意识,才是更重要的基本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