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没有哪种文明,我们可以轻易嘲笑
2019-05-08 15:40

梁文道:没有哪种文明,我们可以轻易嘲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梁文道,封面:The Straits Times


“我们对待任何一种文化的态度,体现着我们对文明和教养的追求的差距。”


1.对待他人文化的态度,体现我们对文明和教养的追求差异


最近,泰国的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也就是拉玛王朝的第十代国王(亦称拉玛十世,Rama X),举行了一场连续三天的漫长、华丽且异常繁琐的加冕仪式。


英国《卫报》形容这场加冕大典的盛况时说到:“在这场近70年来的首次加冕仪式上,泰国可谓全力以赴。”


在这场仪式之前有一个小环节,反倒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这位国王在册封他的第四任新皇后时的场面——国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而新皇后则是几乎匍匐在地,以侧头跪拜的方式接受册封。


来源 | Washington Post


这样一个片段就让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皇后的地位“太卑微”了,“结个婚还要趴在地上”;或者“男尊女卑成这样太令人无语”,“看来泰国的女权也是不行的”,诸如此类。


但是,各位如果稍稍多做一点研究就会发现,这事其实和男女无关。


在泰国,无论男女,任何人——即使是位极人臣到了总理——见到国王的时候,都需要行这种特殊的跪拜礼,而且在行完礼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姿态,只是头稍微侧扬起来和国王说话,可以说这是一种泰国通行的文明礼仪。


这是今天首先要澄清的一点:这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男女平等问题,而是一个阶级问题。


有意思的是,5月初,日本新天皇的即位仪式显然要比泰国国王的加冕仪式引起更多国内朋友的关注。


你可能会发现,一般在我们的文化讨论中,如果谈到日本,或者会有羡慕向往之意,或者就是更强烈的民族情绪, 但无论如何,当我们看到日本很多的礼节仪式时,很少发出一种讥笑。


然而,当我们看到泰国这类国家的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文化、习俗礼仪的讨论就显得没那么重视,甚至没那么尊重了。


我曾在《一千零一夜》这个节目里介绍过一本泰国的历史经典小说《四朝代》。在介绍这本书时我就提过,其实泰国是一个极端讲究礼节,比我们这个礼仪之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能比日本重视礼仪程度还要更夸张的国家。


《一千零一夜》节目用书


可惜我们平时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和理解实在太少了,也基本不太在乎。当看到泰国各种特殊的礼仪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很可笑,甚至稍显蔑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换一种角度来想就会发现,如果今天一个外国人看到很多中国式的习俗或礼仪,以他/她不理解的一种方式出现,那么这个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也是发笑。这也许是人之常情,看到和自己国家不一样的东西、不同的东西,就觉得“怪异”,怪可能怪到可笑的地步。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笑过之后呢?是否有想过更加深入地了解一点他人的文化?从这样的态度中,基本就可以分出一个人对文明和教养的追求的差异了。


2.一场加冕仪式,让我们看到了种种特殊文化现象


说回泰王加冕,其实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礼仪,因为它很集中地让我们,包括泰国人自己,都能非常直观地了解一次一般人并不容易见到的传统礼节,以及泰国文化里一些很特殊的地方,比如,种种宗教象征符号,其实都集中在这场仪式中。 


毕竟上一回大家能看到这样一场仪式,已经是70多年前了。


这场仪式的一个特别之处,在许多新闻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宝物,共有28件王室的至宝,出现在这场仪式当中,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样东西。


大家最注意的想必是那顶金冠,整整重达7.3公斤。但其实最重要的一件神圣宝物,并非金冠,而是一把九层伞。


哇集拉隆功坐到九层伞之下,就意味着他正式继承了王位。这把伞当然不是一般的阳伞,它已被视为“国王拥有权力和威望的象征”。


来源 | Setopati


这把九层伞本身,如果以中文说法来解释,可以形容它为“华盖”。其实这是一把充满了印度教风格的伞。如果今天你游览东南亚地区的古文明国家,都能看到很多这种伞的造型。


这种伞的来源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在古代印度,国王出巡,为了不让他被日晒雨淋,都要打阳伞。而国王的阳伞也不一样,通常都有好几重而且特别巨大。 


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里有很奇怪的一个细节——


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泰国是佛教国家,信仰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小乘佛教。可是为什么在这一次泰王的加冕仪式中,居然主持仪式的人是婆罗门教祭司?要知道,婆罗门可是印度的阶级。


严格来说,婆罗门是印度教在成为现在大家所知的新印度教之前,老印度教里的一个主要流派,他们的祭司就叫婆罗门祭司。


可是为什么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在国王加冕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会出现一位婆罗门教祭司,甚至由他来主持呢?这里面,就需要注意到一个特别的文化现象:印度的影响力,在整个亚洲可谓无远弗届。


我们平时很自然地认为,中国就是亚洲的代表,而忽略了其实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这上面有很多璀璨的古文明丝毫不输于中国。


这些文明的影响力范围之广、之深,有时候甚至比我们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还要大,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佛教来源于印度,只不过因为早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本土化了,乃至于我们今天都不太意识得到其实它来自印度。


但是你如果去到东南亚地区,到了泰国、柬埔寨、越南,甚至在印尼、马来西亚这些今天的伊斯兰教信仰为主的国家,如果去观看它们古代的遗迹,都可以看到以前的印度教留下的深刻影响。而泰国,虽说是个佛教国家,但是自古以来印度教,尤其是婆罗门教在泰国就留下过非常深的印记。 


曼谷就有一座很重要的寺庙,就是泰国的印度教总坛,泰国的印度教徒其实人口很少,不过5万多人,但是印度教在历史上形成的力量却非常大。


泰国最有名的一个国家神话经典,一部长篇史诗就叫做《拉玛坚》。 


《拉玛坚》其实就是由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派生出来的泰国语版本,其中将原来《罗摩衍那》里很多印度地名都改成了泰国地名,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搬到泰国去了。


另外,今天很多中国人去曼谷喜欢去拜四面佛,但四面佛其实是我们汉语的误称,四面佛并不是佛,他是印度教的梵天。梵天正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创造世界宇宙万物的主神。


由此可见,印度教或者印度文化在泰国有着非常深入的影响。


3.泰国王室与印度教:一种典型的神权政治观念的体现


再谈一谈泰国王室和印度教的关系,其实两者一直以来都有很深的关系。尤其是在加冕仪式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西方人喜欢叫“抹油”或者“受膏”,因为有点类似以前以色列希伯来或者欧洲的国王的登基仪式。


西方国王登基时,要在国王的头顶上抹一种香油或者调和的香料,包括英国国王继位也要进行这种涂抹,于是被抹了膏的便叫做“受膏者”。


但是在亚洲的语境里,并不叫做受膏。泰王加冕仪式是要用泰国最大的五条主要河流的河水,经净化后让泰王沐浴净身,之后就是进行类似受膏的抹油仪式。而在泰国,这些河水先要经过一连串非常复杂的诵经程序,接着由泰王自己用竹子将水点起来,抹在自己的脸上。


这个仪式其实有个梵文名字,叫做“Abhişeka 阿毗晒噶”,中文翻译就是“灌顶”。 我们常常说藏传佛教有灌顶,所谓的灌顶其实就是一种来自于古代印度的仪式。


来源 | BT.com


刚才讲了泰王的加冕仪式里有大量的印度教色彩,主持人是婆罗门祭司,我们也知道了印度文化深深影响着泰国,但为什么泰王身为泰国佛教的王室守护者,他会如此接受印度教?


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古代的泰国王室,至少从素可泰王朝(有史可考的泰国最早的王朝)一直发展到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大城王朝),都已经有很强烈的印度教文化。


当时他们有一种想法,认为佛教是平民百姓的宗教,而王室除了佛教之外,还要坚守印度教的一些特色,因为印度教的文化传统里有一种很特殊的、在东南亚国家尤其流行的观念。比较典型的就是以前的高棉帝国(吴哥王朝),他们就相信一个国家的国王,是神王。


这是一种典型的神权政治思想:国王是一个活生生存在于人间的天神的化身,他是代表神在大地之上,统治人民的一个无上君主。


这种神王观念在从前的东南亚各国都非常流行,泰国王室基本延续了这种想法,而这种神王传统的另一面就与佛教相关,它跟佛教是相互产生作用的。


佛教自古以来有一种概念叫“转轮王/转轮法王”。 印度古代的圣王阿育王,就是很有名的转轮王。


转轮王,根据佛教徒的理解就是转轮王会协助转动佛法的轮子。转法轮就是指佛法应该像轮子一样转动,生生不息,让佛法透过轮子的转动,辐射四方,覆盖天下。


但在印度教传统里面本身也有一种转轮王的传说——当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统一世界之王的时候,天上就会出现一个正在旋转的经轮,经轮的转动就代表着,智慧与慈悲至此之后就普及天下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神王观念。


东南亚各个古老王朝,包括泰国在内,都觉得他们的国王是一个转轮王、一个神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神王,而是毗湿奴的化身。


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是印度教里维护世界秩序的一个主尊神,其化身叫做拉玛,所以现在的国王叫拉玛十世,字面上的意思是国王,背后的意思就是毗湿奴的化身与转世。


这种神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到现在的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达到顶峰,它要人民去相信,他们的国王具有无上的权威。


这就是为什么泰国人过去对普密蓬国王(拉玛九世)会那么敬重,其中一个背后意识形态就在于此。但是,是否撑得起这套意识形态,当然也得看国王的表现如何。 


1950年普密蓬国王加冕仪式 | Wikipedia


普密蓬国王在泰国近现代史中已近乎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他的故事了,而现在这位拉玛十世能不能够承担得起这么重大的神王职责,让泰国百姓对他的尊崇达到一个相应的对神的尊崇,当然还有待考验,可是至少在仪式和名号上,他继承了传统。


4.许多看似可笑的仪式,背后可能是一整套值得尊重的礼仪观念


再补充一个小细节,世界各地新闻媒体在报道泰王的登基仪式的时候,一般都很强调他的加冕,觉得戴王冠是很重要的事,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西方的观念。


中国古代皇帝的登基仪式也非常复杂而隆重,可是戴皇冠并不是这个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样的,在泰国这也不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之所以看起来重要,其实反而是西化后的结果,因为在欧洲人的观念里,登基仪式是最重要的,由宗教人员给国王戴上王冠,国王才成为国王。在这之前,他就只是一个摄政王或者太子。


泰国传统里,带有印度教与佛教色彩的灌顶仪式才是它的核心,加冕是直到后期受到西化影响才重视的。


电影《国王与我》讲的就是拉玛四世请一位英国女士安娜做家庭教师的故事。由此可见,拉玛四世是一个很注重西方文化的人,从那时开始,加冕仪式的角色就越来越重,所以在传统的泰国历史里这其实是新生的产物。


《国王与我》海报


最后,再回头说一下网上觉得怪异的泰国式跪拜礼,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种跪拜礼是王室的跪拜礼,也可以是位阶特别高的出家人和法师的跪拜礼,并不是见到任何人的时候都是这么跪拜的。


我们中国人很容易会想到这简直是“五体投地”,或者像藏族同胞的那种大礼拜。仅从姿态上来看的确很像,但是它又保留了一种东南亚的独特色彩。


东南亚人平常是习惯席地而坐的,并不是日本人的跪坐,也不是我们中国人的盘腿而坐。他们比较隆重的坐法是,两个膝盖弯至身前,两只脚往一个方向侧摆,整个人身体倾斜,是有点扭曲的,这种坐法就叫做“天神坐”,不习惯的人可能会觉得很痛苦。


但当你在东南亚的许多寺院里,如果与出家人或者长辈席地对坐的时候,都需要以这种稍显扭曲的姿态坐好,这主要是为了让你的脚尖不会朝向正对面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尊敬的坐法,跪拜礼就是由此衍生而来,侧坐,起身伏地而行跪拜。


所以我们真的要了解,许多第一眼看似可笑的东西,背后代表的可能是一种极为隆重的礼貌观念,对此我们也可以多一分尊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