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SEED币”、豪华料理及钻石葬:日本创意养老背后的逻辑
2019-05-12 19:31

流通“SEED币”、豪华料理及钻石葬:日本创意养老背后的逻辑

Photo by Huyen Nguyen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PropTech研习社(ID:cv_seal),作者:李夏


前段时间,热播大剧《都挺好》中“作天作地”的老父亲苏大强引发网民对“养老”这一话题的热议。最近996工作制的讨论,更是提醒大家思考:


拼命工作赚钱的“社畜”们,老年之后能享受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养老,在国内完全处在初级摸索阶段。但邻国日本的养老产业,那可是相当成熟,玩法别出心裁。


A5级的食材料理、现炸天妇罗,影院、游泳池、赌博机一应俱全,生前享受各种服务“好high呦”,死后还有“手机墓地”、“树木葬”、“气球宇宙葬”、“钻石葬”等一系列豪华服务。


进入日本的养老院,俨然一个美妙的微型国度。


以下内容,大家随便感受一下......


一、日本的花式养老

 

(图片来源:东京新青年)


夏日跳一曲水上芭蕾;冬天在露天温泉泡泡澡;闲暇的时候,插插花、唱唱歌或者跳跳舞;在赌博机上感受一把“小赌怡情”的乐趣......


(图片来源:东京新青年) 


为了让老人生活更有激情,日本一家叫做“蒲公英介护中心”的养老院还推出了货币流通制度,入驻老人通过参加康复训练、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护理,获得“SEED币”奖励,然后去尽情shopping。


这是个独特的微型国度。持有“SEED币”的老人,可以在养老院购买一些“奢侈”服务,比如:买零食、喝咖啡、吃甜点,还可以购买外出行程:扫墓、逛街购物等等。


不过,这当然是要收费的。想要入驻,老人需预付1000万日元(约58万人民币)、押金50万日元(约3万人民币),每个月还要交16万日元(约9300元人民币)


“这是在日本很有特色的一家养老院,是唯一的,不是很常见。”日本医学博士、家镰谷株式会社社长德永理利告诉PropTech研习社。


如此匠心独运的设计,只是日本养老服务的“冰山一角”。日本商家推出的养老服务可谓五花八门:饮食方面有A5级别的食材料理、现炸天妇罗;娱乐方面,各种电影院、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 


(图片来源:东京新青年)


更有商家脑洞大开,做起了老人的丧葬生意。


近年来,一批针对老人的丧葬服务陆续进入日本养老市场,包括“手机墓地”、“树木葬”、“气球宇宙葬”“钻石葬”等等。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钻石葬”。简单来说,就是将逝者的骨灰做成钻石,由于人的骨骼燃烧后会残留碳素,碳元素通过特殊加工后可以制作成钻石。


(图片来源:东京新青年)


不过,制作1克拉的钻石就要需要花费248万日元(约148556元人民币)


这算的上“豪华”服务了!日本养老服务具体是怎么收费的?机构是如何实现盈利的?日本有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背后政府又是如何支持的?中国养老能否借鉴?


接下来,PropTech研习社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下日本的养老产业。


二、养老院的生意经


PropTech研习社研究后,发现这类有着“豪华”服务的养老院,属于日本机构型养老,大都采用“入住金+月金”的收费模式。


所谓“入住金”,就是老人入住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要求老人支付入住金的目的,就是要购买“使用权”,即老人所住养老机构一个单元的房屋、共用部分、公共设施及设备的“使用权”。


入住金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入住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当地平均寿命等各种可能影响老人入住期长短的因素来预测老人从入住至故去的期限得出的。


据了解,在东京,有些高端养老机构入住金标准为1亿日元或5000万日元以上(换算人民币);中端的则在5000万日元左右;低端住家则在1000万日元以下。


这样看来,“蒲公英介护中心”所收的1000万日元(约58万人民币)入住金也不算贵,按照标准来说,仅属于偏低端型。


从成本角度来看,养老机构的成本主要是土地、建设、工资、设备、水电煤等费用。不过,由于“养老”极重服务的产业,人力工资几乎占50%的日常运营成本。因此,利用非全日制护理工或派遣员工在日本养老机构很普遍。


而商家采用“入住金+月金”收费模式优点在于,既可以缓解开发商资金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兼顾日后养老服务持续提供的费用支出。


在日本,养老机构大都是盈利的。日本医学博士德永理利告诉PropTech研习社,“收益率有高有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大概在20%左右。


相比日本养老机构赚的盆满钵满,国内养老项目情况却不太乐观。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养老机构空置率都较高。据前瞻网养老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京津翼、长三角和川渝地区,养老地产空置率高达40%+,其中川渝发达地区最高达48%,这直接导致国内养老机构盈利比较困难。 



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国内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较差、专业化水平较低。另外,国内“广覆盖,低水平”的养老保障制度下,老年人总体支付能力不足,再加上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融资渠道单一等原因,我国的养老产业一直发展堪忧。


三、社区养老新潮流


相比中国,早30年就步入老龄社会的日本,相关经验已颇见成效。可以说,日本的昨天像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中国今天的诸多问题。


日本和中国相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不少老人接受不了在“养老院”养老,希望能一直在家,实现“居家养老”。


这样的需求驱动下,日本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小规模、多机能型的居宅介护机构。这类机构揉合了日间、居家上门及暂住三种服务模式,机制灵活,可根据老人自身情况定制服务,称之为“多机能”服务。


这种模式,大都有着扎根社区的理念,试图打破机构与社区的“围墙”,把老人的生活与熟悉的地区紧密连接。优势就在于,能为老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让老人不必远离自己熟悉的社区,实现“居家安老”。


目前,“社区养老”模式正逐步成为日本养老的主流。


德永理利所在的家镰谷株式会社就是日本一家小型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机构位于东京千叶县,机构服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部分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另一种是,让老人来我们社区的养老院,可以早上来或者晚上回家,可以住两三天或者一周,也可以一直在这里生活。”


“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援老人能够自立地生活。老人所有生活层面的服务,辅助吃饭、喂药、洗澡等服务,我们都可以提供。”德永理利称。


这种运营模式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提倡,“社区养老”的模式开始在日本各地成功复制,并遍地开花。


德永理利的中国好友姬春晓,在日本考察一圈后,也决定参照日本“社区养老”的模式,切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姬春晓对PropTech研习社表示,“将从“照料中心”这个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在天津一个社区租150平米左右的房间就够了,资产相对较轻,工作人员会在“照料中心”,随时待命。”


“我认为,中国人观点较传统,容易接受“居家养老”。另外,老人的需求也比较简单,只要把四项(助浴、配餐、医疗、出行)做好,服务做好,相信这种模式会受到欢迎。”姬春晓说。


近年来,像姬春晓这样投身于养老行业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国内的“社区养老”也开始发展迅猛。据统计,我国社区养老机构从2014年1.9万个发展至2017年的4.3万个,快于养老院的增速。


四、背后的制度支撑


成熟的养老产业,与背后的制度支撑是分不开的。


90年代中后期,日本“老龄化”日趋加剧,日本财政在承担低收入失能老人的收容和照顾下,不堪重负。日本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研究对策,希望通过建立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


介护保险制度应运而生。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介护保险法》,2000年4月正式实施。 



根据《介护保险法》,40岁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都必须加入介护保险,到了65岁可以无限制地享受介护服务。


按照规定,介护险可以为受保人支付90%的护理服务费用,个人只需支付10%。“比如,在日本护理一位失能老人,一个月大约需要30万日元(约合1.8万人民币),其中个人仅需承担约3万日元(1800元人民币)。”德永理利举例说。


日本介护保险的财政来源,主要包括介护保险加入者的保费和政府税收,两者比例各占一半。在税收方面国家承担一半,剩余部分由县、市两级政府分担。


但由于日本老龄化进程加快,政府的财源日益紧张。因此,也有专家质疑称,介护保险制度只是日本解决老龄化的缓兵之计,而非制胜之道。


不过,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大都由国家买单,这对于服务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由国家财政支付的护理保险可以说是最安全、稳定的收入了。


具体来说,日本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设定了7个介护等级,从最低的“要支援1”到最高的“要介护5”。需要介护服务的人可直接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经过指定程序经过官方指定机构进行评估后确定其需要介护的等级。


对于介护评估等级为“要支援1”、“要支援2”级的老人,日本介护保险只给予报销上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日间照料项目,支付限额标准对应为49700日元和104000日元。


对于要介护1至5级的老人,除了给予报销上门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和日间照料项目外,还可以另外报销机构的养老服务。


以德永理利所在的日本社区家镰谷株式会社为例,“除了部分消耗品,例如尿不湿、内衣、牙刷,需要老人自行支付外,其它用品,像床、轮椅、拐杖,都可以用保险支付。”


五、从日本观照中国


相比日本养老的制度支持,我国的养老政策相对比较滞后。


不过,近年来,相关政策也在加速推进。比如:2019年民政部一号文件,不再设立养老机构许可;2019年两会要求养老金提高5%,3至5年新增普惠床位100万张。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加码养老产业。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与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据统计,从2016年,我国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5个试点已经发展至近30个。可见,国内养老从民政体系主导向政府主导过渡。


这基于中国目前严峻的老龄化局势。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到2018年底达到11.9%,为1.7亿人,比上年增加827万人。


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像姬春晓这样的创业者嗅到了商机,打算投身中国“养老地产”这片蓝海中。


中国的养老市场究竟有多大?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指出,按照目前60岁以上老人2.4亿计算,假设所有老人基础消费500元每月,医疗服务费500元每月,失能失智老人占比20%,护理费用1500元每月,则静态养老市场空间近4万亿,加之重病费用、居住费用、休闲娱乐等,市场空间在4.5万亿左右。


赛道排序为养老运营服务>养老用品>养老院>养老地产。 



商家们开始嗅到商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养老机构近3万家,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3万余家,各类养老床位740余万张,比2012年底增加超过一倍。


不过能否实现盈利,是摆在商家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不仅需要提前布局、持续的资金输入,还要有良好的商业模式支撑。


正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所说,养老地产,实际上还是面临盈利的问题。


“对于部分中老年来说,本身经济能力不强,养老地产企业很难从单纯的老龄人养护等方面盈利,本身成本也很大。而资本进入此类养老地产领域,其实也是挑剔的,会关注收益率。”


值得关注的是,姬春晓参照的日本“社区养老”的模式,会不会在中国水土不服?是否需要因地制宜调试和创新?


养老产业有着较长的投资回收期,利润也比较微薄。这对于习惯挣“快钱”的商家来说,如何理性看待,避免自己不要死在产业风口到来的前夜,值得思考。


此外,养老产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身边发生的护工虐待老人事件屡见不鲜,尤其“以房养老”骗局的曝光,更增添了人们对养老的焦虑。


无论如何,未来已来。如何把握好“养老”的风口,从业者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资料参考:

1.《日本一家顶级养老院每天吃A5和牛,有钻石葬礼,光入居费就200万元,每月房租2万元!》

2.《震撼!刷爆朋友圈的日本“网红”养老院,猜猜一个月要多少钱?!》

3.《日本养老住宅现状及商业模式浅析》

4.《解析日本介护保险制度》

5.《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保障“老有所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PropTech研习社(ID:cv_seal),作者:李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