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防晒焦虑掏空了钱包?
2024-05-16 16:53

谁被防晒焦虑掏空了钱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数室(ID:sina-tushushi),作者:图数室,原文标题:《图数室丨00后“见不得光”的秘密.pdf》,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防晒焦虑现象在当今社会的普遍存在,以及防晒产品市场的持续扩大。同时提到了适度防晒对健康的益处,以及过度防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 防晒产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百亿市场

• ☀️ 适度防晒有益健康,但过度防晒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

• 💄 防晒产品升级不断,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立夏已过,多地已经迎来了今年的首场高温。


太阳高照,热浪来袭,如果你走在路上就会发现,简单的涂抹防晒霜已经落伍,有人已经早早地全副武装,主打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养蜂人防晒穿搭。帽子、墨镜、口罩、冰袖、手套、衣服一应俱全的硬核式防晒是当今夏天的主基调。


你一定听过那句经典名言:“养儿不一定防老,防晒一定防老”。但如此绞尽脑汁的防晒操作,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枷锁。在这个“防晒至上”的时代,有多少被防晒焦虑掏空钱包的人?


防晒焦虑造就百亿市场


防晒可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从“怕晒黑”到“怕晒老”,从夏季专供到四季常备,当代人对防晒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还以为,防晒仅仅停留在防晒霜和遮阳伞阶段,那就大错特错了。


众所周知,日常的防晒方法一般分为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如今的化学防晒已经从防晒霜、防晒喷雾进化到自带防晒效果的防晒气垫、防晒粉底......而简单的化学防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防晒心”,人们还需要物理防晒的加持,遮阳伞、遮阳帽几乎是人手必备,此外,还衍生出了防晒手套和防晒面罩等产品,防晒产品们已经进化到了“next level”。



防晒神器们成了夏日里的“护身符”。


为了防晒,人们甚至不惜“全副武装”,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化身为“行走的遮阳棚”:出门前先涂上一层厚厚的防晒霜,长到脚面的防晒衣就是日常“战袍”,遮住半张脸的防晒口罩,配上黑色墨镜,再打上一把具有防晒力>99%的遮阳伞,主打一个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远远望去,完全看不清对面是何许人也。



还有大街上清一色的同款防晒衣,坐在一起甚至可以“消消乐”,骑行上班的打工人专属的一护到颈的防晒口罩......当下,防晒产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夏日必备。试问,谁没有在防晒上花过钱呢?深陷防晒焦虑的人们,通过买买买造就出了一个百亿市场。


近10年来,我国防晒市场持续扩大。数据指出,2023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同比增长15.9%,2025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将达219亿元。2022~2027年复合增速有望高达9.7%,增长动力可观。



巨量的行业规模之下,比仲夏还热的,是层出不穷的防晒品牌们。


不仅防晒霜、防晒喷雾等传统防晒产品不断升级优化,服装领域也不甘落后,新老品牌们纷纷做起防晒生意,势必要在防晒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独特的设计、时尚的款式和高效的防晒功能,各色防晒衣迅速占领了防晒市场。



从运动品牌到时尚大牌,从户外装备到日常休闲,防晒衣已经成为服装市场上的一股新潮流。但如果你留心观察肯定能发现,现在的防晒衣,价格越来越贵,动辄上百元,甚至有些防晒衣还宣传添加养肤护肤的功能。


品牌加速“整活”,消费者到底该怎么选?


防晒变着花样圈钱


在前几年中国还是消费升级占据上风的时候,热情洋溢的创业者们喊着“所有的品牌都能重做一遍”,那时候,有人甚至总结出一个广为流传的公式:爆款=5000条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薇娅李佳琦带货。


一些品牌深谙其道。譬如蕉下,根据招股书显示,仅2021年,其就合作了600位博主,换算下来创造了几十亿的浏览量。



无孔不入的宣传营销,把防晒、衰老、美白牢牢绑定,让本就“一生热爱防晒的中国人”更加痴迷。


商家们更是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怕热,不透气,那就把薄荷、木糖醇加入到衣服里,声称让人冰冰凉凉过一夏,名字也升级换代,冰丝、冰皮、凉皮,加上清一色的蓝色背景,看到就让人神清气爽。


款式上也层出不穷,要宽松的有斗篷、落肩、披肩,要显身材的有修身、人鱼。长度上从及胸到及足。各色产品被有针对性地细分到不同人群和场景,主打一个需求全覆盖。



但实际上,无论整了多少活,堆了多少词,从材质、工艺和紫外线防护上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图数室整理了9款防晒衣商品,品牌上有热销品牌、白牌和贵价品牌,价格上也覆盖了中低高。结果发现,不管防晒衣的价格贵贱,主要的材质使用都为锦纶,紫外线防护指数大多在UPF50+。防晒工艺上也以原纱居多。原纱是一种在合成纤维时就加入可反射紫外线原料的纱线,与把成品面料浸染在抗紫外线的化学剂中的助剂防晒以及涂层防晒相比,原纱更耐水洗。



但有业内人士曾透露,锦纶是一种较高端的布匹,价格也不过约为30元至40元一米,做一件衣服的用料大概是一米左右。有些品牌会使用染色、印花,成本会增加10元。


在工艺上,防晒衣多使用原纱和染色助剂。抗紫外助剂的成本,大概是150元左右每公斤,一件衣服仅会使用其自身重量的3%。原纱虽较为先进,但简单来说也是把抗紫外线助剂提前融进纱线里,再用其制作防晒衣。


所以抛去品牌溢价等原因,一件简简单单的防晒衣成本其实较低。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UPF>40+、UVA<5%的才可以被称作是防紫外产品,两者缺一不可。


UPF40+的紫外线阻隔率就达到了97.5%,UPF50+阻隔率上升到了98%。所以有些消费者看到商家打着UPF2000的噱头花高价买一件防晒衣,根本没必要。


不过这里要说一句,哪怕是一把普通的伞,也有UPF10的防护能力,可以阻隔90%的紫外线。



全副武装真的有必要吗?


立夏一过,人们对防晒的关注度也不断升高。微博#防晒#话题已达到245万讨论、25.2亿阅读。好多网友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全副武装防晒,皮肤见不得一点光。


这样的“养蜂人”式防晒,是维持健康美丽所必需的付出,还是被营销洗脑的跟风呢?


上文提到过,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能穿透皮肤角质层,进入表皮层和真皮层,激活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使皮肤变黑,晒伤,老化,长出皱纹。



而紫外线对人类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晒黑皮肤影响美观,它更是一些恶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导致了120万例非黑瘤皮肤癌,以及32.5万例皮肤黑色素瘤。据估计,全世界共有1800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其中约10%可能病因是暴露于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如此可怕,所以我们需要全天360°无死角防护吗?答案是否定的。


衡量阳光中紫外线的强弱,要看紫外线指数。它指的是一天中太阳处于空中最高点时紫外线的辐射强度,通常出现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的4个小时。我国中央气象台将紫外线指数按照强度值分为5个等级,从最弱到最强依次给出不同的防晒建议。



根据官方给出的防晒措施建议,当紫外线指数处于“最弱”的一级,如果不是长期户外活动,不需采取防护措施。到了“中等”的三级,则建议戴好遮阳帽,涂擦防晒霜。当紫外线指数达到“很强”的五级,就不建议在室外活动了。


实际生活中,室外的紫外线强度怎么样,真的需要一年四季都做防晒吗?


从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强度图”来看,很多城市确实比我们认知中更晒——今年春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紫外线强度达到了“强”和“很强”。



而且,紫外线辐射的强度不单由季节决定,还受到纬度、高度、云层、地面反射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上图所示,即使在日照最强的夏至,阴雨连绵的南方地区,紫外线强度也非常弱。而在晴朗的冬日,虽然北方地区光照时间短,但由于缺乏云层遮挡,紫外线强度也会比较强。


不过现实生活中,除了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运动员等特定职业,大部分人并不会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也就不会接收这么多的紫外线辐射。


对于室内活动为主的人,只有通勤、遛弯等为数不多的时间能晒到太阳,如果一年四季把自己裹成粽子,反而容易造成过度防晒。


2022年上海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在两万多名调查对象中,51.66%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35.20%维生素D不足。令人意外的是,18~25岁年龄组青年维生素D缺乏率最高,女性占比达到了82.6%。18~25岁女性,这一人群与防晒用品的最大用户群体完全吻合。



维生素D很少能通过膳食摄入,补充它主要靠人体晒太阳后自身合成。缺乏维D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多发性骨折,甚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血清素,从而让人产生愉悦的饱腹感。难怪最近流行起“公园20分钟”,沐浴明媚阳光,赏花观景,确实可以一扫内心阴霾。


适度防晒有益健康,防晒的目标是为了更加快乐地生活,然而在营销信息狂轰滥炸的当下,我们或多或少背上了防晒焦虑的包袱。


当我们开始为了防晒而防晒,也就意味着用消费主义禁锢自己,花了大笔银子,牺牲舒适与健康,反而得不偿失了。


这个夏天,你准备好拥抱阳光了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数室(ID:sina-tushushi),作者:图数室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