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难得挺住了
2024-05-22 07:26

小鹏难得挺住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原文标题:《“暴雷”没传染,小鹏难得挺住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小鹏汽车2024年一季度财报,分析了其销售、合作、单价、费用等情况。

• 💪 小鹏汽车一季度毛利率表现超预期,达到近9%

• 🤝 与大众合作入账,拉高了毛利率

• 💰 经营亏损远好于市场预期,少亏了11-12亿左右

小鹏汽车于北京时间2024年3月19日港股盘后、美股盘前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前天晚上理想的“三重雷”,直接把小鹏也带崩了接近11个点。但结果还好,小鹏的市值被充分打入了悲观预期之后,反而有那么一点点“小确幸”:


1)汽车销售毛利率终于能仰起头来了:一季度毛利率看似只有5.5%,环比只修复了一个百分点多一些,但实际是因为对P5计提了不到5亿的合约损失,拖累了汽车销售大约3.2个百分点的毛利率,实际已经接近9%了。


这个超预期的毛利率表现,一方面说明通过X9的小试牛刀在车价进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也是因为一季度主销车型G6、G9和P7的降价基本发生在3月上旬,对一季度的毛利率影响还比较小。


2)与大众的合作终于入账了:整个小鹏毛利率,即使考虑到合约损失计提在内也达到了13%,仍然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是因为与大众的合作研发分摊收入(未来还会有造车平台使用费、智能驾驶服务等)也入账了,这导致其他收入超市场预期,而且因为这种收入基本是纯利润,其他业务的毛利率直接从之前季度的38%,直线拉到了54%。


3)单价上行了:市场预期的单车销售收入不到25万,但实际有25.4万,这当中主要是因为X9突然从0占比拉到了一季度36%的销量比重,成了小鹏单一占比最大的车型。小鹏一直希望的价格带上行终于有了点希望,初代G9没有做成的事情,今年通过X9做到了。


4)费用下行了:小鹏的研发费用还是在比较刚性的状态,但是公司之前已充分沟通过2024年还会提高研发费用,实际并未明显增加,但应该是一季度销量太差,小鹏研发费用并未大提。


而销售和行政费用则因为对加盟商压价,降低了给他们的卖车提成;以及低销量之下广告等投放费用的把控,反而表现得非常克制。


5)近17亿的经营亏损:远远好于市场接近24亿的亏损,尤其是考虑到这个季度还有4.8亿的合约损失计提,真正数字应该是比市场预期少亏了11-12亿左右。



海豚投研观点:


经过漫长的业绩探底和销量曝光,市值80亿美元的小鹏汽车一定程度上已经充分定价了市场的悲观预期。相比于大跌之后还有230亿美金的理想,其实反而是可以轻松晒“家底”的。


而从实际结果上来看,小鹏因X9带来的产品价格带上移,与国际车厂合作等一系列操作已经在逐步让小鹏从销量差、盈利更差的低谷走出,同时通过更严格的经销商管理,在费用端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改善迹象。


当然,从当前的销量来说,小鹏还是非常明显的掉队的那一个,目前2000-2200辆的周销还不足以完成公司隐含的二季度后面两个月里1-1.1万辆/月的销量,需要提升到2500辆/月才有希望。


另外,二季度汽车毛利率也有可能再度承压:(1)一方面X9销量占比持续回落,现在已经在20%以下;(2)3月对主销车型G6、G9与P7平均7%以上的降价,4月再次对G6、G9以及P5进行了大约5%的降价,这必然导致销量再次承压。


这种情况下,一季度对“因看好即将上市新车型的需求而对P5做合约减值”,看起来更多是为了平滑毛利率,让二季度汽车毛利率看起来不会滑落得那么厉害。


所以整体来说,海豚君对此次小鹏汽车的评价,还是建立在充分悲观预期之上的“小确幸”,等小鹏真正能够把汽车销量拉上来,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反转。而短期来看,这个希望,还是要看三季度的MONA系列了。


以下为正文:


一、小鹏本季度仍然“亮眼”的毛利率


由于小鹏一季度疲软的销量已经公布,本次财报出来后,投资者更关心的是本季度毛利率的情况。


一季度小鹏汽车业务毛利率为5.5%, 略低于市场预期的5.9%。但是本季度仍然计提了老款车型P5的存货减值和购买合约损失,对卖车业务毛利率有3.2%的拖累,实际剔除该影响的卖车业务毛利率达到了8.7%,环比上季度实际卖车毛利率6%继续上行2.7%,主要由一季度开始交付的高毛利的X9所贡献。



接下来海豚君将从单车价格和成本入手,来拆解小鹏本季度表现仍然不错的毛利率:


(1)单车均价:车型结构改善环比提升5.1万元


一季度单车均价25.4万元,一辆车均价比去年四季度高5.1万元,超出小鹏在之前一季度指引中海豚君估算的单车价格23.3万元以及市场预期的24.8万元。


虽然小鹏由于销售淡季+竞争加剧,在3月份又开始了新一轮降价,对P7i降价2-5万元(降幅8-15%),G6全系降价2万元(降幅7-10%),G9降价0.5-1万元(降幅1.4-4%),但降价主要从3月开启,影响部分计入到一季度销售中。


但一季度单价的提升主要由于车型销售结构的改善,小鹏单价更高的X9(定价35.98-41.98万元)从1月开始交付,占本季度销售比例的36%,最后拉高了一季度单价。



(2)单车成本:销量下行及高制造成本X9占比上升,拉高了单车成本


一季度实际单车成本(剔除P5合约损失的影响)为23.2万元,单车成本环比上行了4.1万元,海豚君认为主要由于:


1. 一季度销量环比下行64%至2.2万辆,产能利用率下降,单车摊折成本环比上行;


2. 高制造成本的X9本季度开始交付,占比达到了36%,拉高了制造成本;


3. 碳酸锂价格在一季度也已经基本企稳,今年对成本端的贡献作用有限。


(3)单车毛利:环比上行1万元


单车均价上行5.1万元,单车成本上行4万元,最后一季度每卖一辆车,毛赚2.2万元,相比上季度实际毛赚1.2万元环比上行1万元, 卖车毛利率相比上季度实际6%提升至本季度8.7%。




二、二季度销量略高于市场预期


(1)二季度汽车销量目标:2.9-3.2万辆,略超市场预期的2.5-3万辆


开年以来,小鹏的销量和订单量就在持续下滑,由于去年四季度为了冲全年销量而透支需求,以及小鹏车型的竞争力随着竞争对手的定价公布也开始出现下滑。


目前主力车型G6面临比亚迪新款宋L的竞争,P7也面临着新款极氪001/极氪007以及小米SU7的压力,订单和销量都表现疲软,小鹏也迫于销量和订单下滑的压力开启了降价。


而小鹏在3月以及4月又开启了新一轮降价,二季度2.9-3.2万辆的销量指引,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5-3万辆。由于4月销量0.94万辆已知,隐含5月/6月平均月销要做到接近1-1.1万辆,而由于周销一直表现疲软,最新一周周销也仅达到2000辆,市场最关心的点也在于降价能否换来小鹏月销的恢复。目前来看,销量指引隐含的月销意味着降价对于销量有不错的回暖和促进作用。



(2)二季度收入指引隐含单价下行,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小鹏给出的二季度收入指引是75亿元至83亿元,按照其他收入9.7亿元来估算,二季度指引所对应的单价约22.7万元,相比本季度环比下行2.7万元,与市场预期的单价持平。


而二季度的单价下行,由于3月降价的影响将会直接带入到二季度,同时由于竞争加剧,销量的持续疲软,又开始促使旗下的G6、G9、P5开始新一轮降价0.7-1.5万元,降价幅度4-5%,负面影响了二季度的单价。


同时从高频的周销结构来看,高价高毛利的X9由于纯电市场空间有限,虽然X9性价比相比竞品车型来说仍然不错,但销量也开始表现疲软。4月X9占比从3月高峰的44%滑落到21%,最新一周周销占比继续滑落至16%,意味着二季度X9在车型结构中的占比也会环比下滑,最后导致了收入指引所含单价相比本季度环比下行2.7万元至22.7万元。


而22.7万元的单车价格,意味着二季度的毛利率基本相比本季度实际毛利率8.7%是环比下行的状态,海豚君预计二季度毛利率将会回落至3-5%。




三、整体收入和毛利率都高于市场预期


一季度小鹏实现总收入65.5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1.6亿元,实现综合毛利率12.9%,高于市场预期的10%。


(1)汽车销售收入: 本季度汽车销售收入55.4亿元,单价高于市场预期


量的方面,一季度交付量2.2万辆,环比下滑了64%,基本位于之前财报所给出的一季度指引2.2-2.25万辆的中值,与市场预期所持平,主要由于销售淡季+主力车型G6、G9、P7面临的竞争压力导致的销量疲软。


价的方面,由于小鹏现有车型中定价最高的纯电MPV X9(定价35.98-41.98万元)在销售结构中占比达到36%,拉高了一季度的单价,最后一季度单价环比上行5万元。


最后小鹏卖车业务收入55.4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54亿元。



(2)服务与其他:与大众合作的技术研发服务费拉高了收入和毛利率


这个季度服务其他收入1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8亿元,其他业务毛利率达到了54%,超出市场预期37%。主要由于小鹏本季度计提了与大众合作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与海豚君之前预计的1亿元左右的收入增量基本一致。而这部分毛利率是接近100%的水平,直接拉高了小鹏其他业务和综合毛利率。



四、研发费用继续刚性,销售费用压降程度较大


小鹏汽车定位以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注定需要在智能化方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并夯实优势,同时公司也在深化渠道改革,继续采用“直营+授权”双模渠道,寻找营销费用与效率的平衡。


本季度研发费用继续刚性,但销售行政费用压降程度较大。



(1)研发费用13.5亿元,继续刚性


从这个季度的情况来看,小鹏的研发费用达到13.5亿元,和上季度环比上行0.4亿元,但低于市场预期15.1亿元。


小鹏研发费用主要投在了智能化以及新车型研发上,在智能化方面,小鹏以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研发费用很难压降。


管理层计划在今年通过技术创新使XNGP的成本下降50%,使其能成功搭载在定价10-15万元的A级车型MONA系列上,将智驾成功卷进15万元以下赛道,创造10-15万元级车型的核心竞争力,而MONA系列将在二季度上市,三季度开始交付,二季度研发费用预计也将环比增加。


从2024年整年来看,之前小鹏给的研发费用预计在70-75亿元,其中“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后续研发费用预计还将继续上行。


(2)渠道调整和对经销商返利压降,使销售费用压降程度大


销售和行政费用这个季度达到13.9亿元,绝对值相比上季度环比下行5.5亿元,低于市场预期14.8亿元。


小鹏从去年启动了“木星计划”的渠道变革方案,增加了的授权店比例,通过扩展经销模式快速扩张下沉市场,扩大低线城市门店覆盖范围,为MONA系列低价车型的推出做准备。


而一季度门店数净增了74家,但由于付给经销商的销售返利有所压降,以及低销量之下广告等投放费用有所控制,最后销售和管理费用本季度压降幅度较大。



本季度经营亏损17亿元,远好于市场接近24亿元的亏损,尤其考虑到这个季度还有4.8亿元的合约损失计提,真正的应该是比市场预期少亏了11-12亿元左右,主要由于毛利端的超预期以及销售管理费用的压降程度较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