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获取建议
2024-05-22 10:00

如何有效获取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介绍了如何有效获取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接受建议,同时分享了作者对工作、失败和世界的看法。

• 💡 文章强调了热爱工作、拥抱失败和用童真看待世界的重要性

• 🤔 作者提出了如何甄别有效建议的方法,包括找到高阶人士提出的建议、认清自己的位置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

• 💪 通过分享朋友的故事,展示了热爱工作的态度和对自己的狠心的重要性

前几天,我偶然看到有个非常棒的视频分享,是黄仁勋给大学生做的分享,其实已经有年头了,我的读者告诉我,那是2009年,黄教主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做的分享。不过我是最新看到,我就特别想分享出来,其实内容很简单,只有三条。


第一条,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的理解,这其实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寻找自己热爱的工作;第二种是努力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如果你有足够的选择权,你当然应该寻找自己热爱的工作,但如果无奈需要向现实折腰,那么能不能尝试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当作一种折磨。


只有热爱,才能真正发挥你的能力,体现你的价值。


第二条,拥抱失败。


黄教主用英伟达的案例来讲,从失败中学会了重新认识客户,重新认识行业,从而在后续的发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从而走上成功的道路,很多时候,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条,用童真去看待世界。


其实这恰恰对应我旧文说过的,不要被思想钢印所约束,不要自我设限,要有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大胆的设想。


我说个国内的案例,可能现在很多人不可思议的,在二十多年前,中国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盗版单机游戏铺天盖地,中国网民是不会为游戏付费的,这是当时的行业共识你信么。今天觉得不可思议对么,但当年被当作是行业铁律,所以才会有陈天桥神奇崛起的故事。QQ都是低龄用户毫无商业价值,也是曾经的行业共识。在早期一些行业论坛里,各种所谓资深互联网广告从业者全都这么说。(那时候你从业两三年就资深了,没办法,行业历史就这么点)


所谓打破偏见,其实就是打破某些固有认知、思想钢印,才能发现更大的机会空间。


我觉得这三条很经典,也和我一直以来所倡导的职场及人生原则很契合,然后我就想分享出来,但是转念一想,这里有个问题,因为我一旦分享出来,一定会有人留言说,曹老师,你何不食肉糜,你根本不了解底层,你太脱离现实了。


而且,必须承认,这些评论说的还都很对。


然后我就想到了今天的话题,兜兜转转,终于回到这个话题了,很多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建议,那么,哪些建议是值得去听从的,哪些建议是不值得听从的,你会接受怎样的建议,而哪些建议可能让你误入歧途。


这里我又要说一个关键点:


为什么我不喜欢武断的给建议》这篇旧文里我说,从提建议的角度来说,不理解对方背景诉求的情况下就出主意,我认为是不明智的。但是,不好意思,今天换个视角,从接受建议的角度来说,你不要指望提建议的人,能真的站在你的角度上。


我旧文强调过几次类似的逻辑,关于人生的容错性的话题,作为领导,你需要体恤下属,能够知人善任,了解员工隐藏的优点和劣势,并能正确传递信息和任务;但作为员工,你要敢于表现,能够主动担当,并在领导有缺陷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和推进。


但现实每个人都是反的,领导希望无论自己表达多模糊员工都能担当,能正确理解并完成任务,领导最喜欢的就是所谓找到加西亚的段子给员工洗脑;而员工则希望领导各个都能深入挖掘自己的优点,希望领导火眼金睛不放过自己任何一点贡献和功劳。大家都希望对方足够优秀,来掩盖自己的问题。所以如果我说自己容错性强一些,很多人就不愿意听了,凭什么不是别人容错我呢。


回到今天的话题,如果你去提建议,我希望你多了解一下对方的背景和诉求,但如果你去听建议,我要讲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很抱歉,还真就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我说一个逻辑,很简单的逻辑,什么建议有价值,很多人会说出来两条,第一,是高阶人士提出来的,至少比自己更有地位,更有能力的人,他们提出来的才是能让自己上个台阶的,同等阶层的建议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第二,是针对自己的群体、诉求的,对吧,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趾高气扬,要真的能理解自己的诉求,理解自己的目标,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谈。


然后还有隐藏的第三条,要有情绪价值,对吧,鼓励为主,肯定为主,自己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践行,别跟那个整天梦呓的caoz似的,一点情绪价值都不提供,还天天pua核心读者。


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建议,才是真正的好建议对吧。


但很抱歉,现实中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


愿意理解你,体谅你,容忍你的,往往是和你同一个阶层的人,你的朋友,你的亲戚,对不对?比你见识多、比你身价高的人,凭什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你,去包容你,还要去照顾你的情绪,你想想凭什么。


然后就有疑似这样的,看上去身价又高,话术又特别体谅你,然后又特别理解你,特别愿意包容你和肯定你,这种是什么,流量密码啊,大镰刀啊。人家讨好你为了自己获利而已,真以为人家爱你?前些年泛滥成灾的新浪微博上各路股神不都是这种。


以前分享过一些我人生中收获的忠告,可以认为是一些对我人生成长帮助很大的建议。


这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呢,简单朴素直接,而且毫无情绪价值,很多就是当面批评,但是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而且我认为是具有普适性的,是值得分享给更多人的。


我个人觉得,有价值的建议,应该这样去甄别:


1. 是真正高段位+可信赖的人讲出来的,而不是包装出来的。


俞军老师的分享,张小龙的分享,巴菲特的分享,段永平的分享,黄仁勋的分享,等等。我认为都是非常有价值,值得去多听听,多理解的。


高段位+可信任;有些人我承认比我身价高,比我地位高,但是我是绝对不信的,我以前就说过,贾跃亭如日中天的时候,我都没相信过他。


什么人可信,什么人不可信,每个读者有自己的判断,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2. 认清自己的位置和参照系。


旧文说过的,就算是巴菲特老爷子讲的话,他也是有参照系的,如果你不处于相关的参照系下,可能那些建议真的不适合你,不是他讲错了,而是你还没达到可以接受的境地。


你不能指望一个公开发言,一个公开分享,需要加无数的前缀定语,叠加无数护甲,才能分享一点观点和感悟。人家说出来,是针对他所期望的目标人群,如果你不是,你要认清自己的位置。


3. 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


就算是我最认可、最崇拜的人给我的建议,我也不会全盘接受,我会认真去思考,去核对,去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基于对方的建议去调整,去改进,但也会基于自己的其他诉求、顾虑,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摈弃一些建议。


俞军老师给我的建议我都没有完全去践行,不是因为他的建议不对,而是因为我自己一直缺乏那样的追求境界,或者说,贪图安逸。但其实每次我都会认真思考,并基于此对自己的认知不断调整。


所以,有效获取合理建议的前提,其一是找到能体现出较高境界,并且值得信赖的建议者,我必须坦白说,当前舆论环境下,很多大佬的公开场合发言并不值得信赖;其二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境界和诉求,不要苛求别人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建议,但自己要明确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是否适合接纳相关的建议,如果不符合,那些建议可能对你有害无益。然后第三就是基于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还是多了解自己。而且可能要做一些信息的二次核对,做一些功课。


那么回到前面提到的,黄仁勋的建议,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有选择,请寻找自己热爱的工作;如果你没有选择,请尝试热爱现有的工作;如果二者都做不到,那么可以多想想,自己热爱的是什么,有没有机会找到一条通路,实现自己的热爱。


然后我就特别想推荐一个人,我认为是我朋友圈里热爱工作的典范,其实今天文章也是因为她的文章引发的。(可对比阅读:《别让烂建议毁了你》)


也可以围观一下,热爱工作的人的日常状态是怎样的。刘容其实刚入行的时候背景一点都不好,专业知识也很欠缺,经常被我批评,但很好的一点就是她从来不生气。她以前很胖的,好像是140多斤,有一段时间朋友圈开始秀减肥,正好有个星球的活动我会去参与,我就开了句玩笑,我说你不减到100斤我就不见你,结果人家真减到了,相当狠有没有。说真的,我再说一个这些年对我很有刺激的金句,所有做出大成绩的人对自己都非常狠。那时候还没有热辣滚烫这个电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 (ID:caozsay),作者:caoz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