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割的社区小店
2024-05-23 10:22

被分割的社区小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社区小店因生意难做而被迫拆分合租的现状,许多商家选择拆分门店以减少成本压力。

• 💡 社区小店生意困难,许多商家选择拆分门店外租

• 💰 传统商超面临经营困境,超市门店数量持续下降

• 🛒 商家纷纷寻求转型,整个零售市场正在发生变革

一、被迫拆分合租


“8平方米左右,带门头,店内合租一年租金8万元。”王华(化名)对《灵兽》称,今年生意不见起色,只能将门店拆分后外租,减轻一下经营压力。


今年42岁的王华,2015年辞掉工作,靠着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家里的帮衬开了一家烟酒店。因为当时他见身边有朋友开社区烟酒超市很赚钱,于是就有了这家门店。


“当时主要想自己做老板,自己做点事,不用朝九晚五地去上班打卡,也可以多赚些钱养家。”王华感叹着说道,“开店后才感受到,生意哪有那么好做,而且在经历疫情后,生意也是一年比一年难。”


王华的门店位于北京南四环的社区底商,店面积大概有60平方米左右,从选址上来看,这家店也是典型的社区小店,周围的居民小区较为密集,距离地铁大概有七八百米左右,平时人流量较大。


王华说,当时也是看好店址平日里来回过往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应该会很不错,但开店后才尝到苦涩。


“开了店,我才知道生意没那么好做。当时生意虽然还算不错,但这个行业利润很低。尤其是香烟,进价多少,售价都多少,都非常透明,酒也一样,每天走的量虽然还算可以,数量上看确实不少,但一清账,各种成本算下来,赚得真是少之又少。”王华称,刚开业的第一年,还请了一位员工,后来为了节省成本只能自己来守店,偶尔有家里人过来帮忙照看一下。


“前几年生意还算过得去,也有几个稳定的客户,但口罩又给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王华称,封控期间,周边有些卖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店铺生意确实挺不错,貌似是比以前好了。


“像一些社区生活超市,米、油,蔬菜等,没几天就卖空,根本没有库存。但像我店里烟酒的品类,散客虽然多了一点,但最为致命的是,一些低价烟经常处于断货状态,有顾客来问几次见一直没货,后边就不来了。”王华边叹气边说。


“熬过了疫情,本想着生意能好起来,但营业额差的时候一天刚过千元,也只能多想一些办法。比如,上线外卖平台,但店里的商品又有一些不适合在网上卖,比如一些品牌零食和饮料的售价都是透明的,多少钱大家都知道,按店内售价卖,刨去平台抽成我还赔钱。如果加价,一天就没多少单了。”王华称,实在没办法,也就有几单算几单,先熬着。


“现在网购太发达了,消费者想买东西直接网购送货上门了,在线上去自营、旗舰店,线下去会员店也不担心买到假货,电商的冲击让人无力招架。”王华称,就算自己门店的商品便宜一些,还是对抗不过那些网店,现在顾客中的年轻人占比少了很多。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谈2024年1~4月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1~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4万亿元,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9%,跨境电商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比重稳步提高。


“如今想尽各种办法来节省开支,这个位置,如果是自己的房子开个小店做点生意还好,如果是租房的话,一年租金就将近30万元,压力特别大。”王华表示,“现在将门店拆分出去,也减轻了一部分压力。”


二、“将拆分的门店交给了房东”


“我们也是将门店切割了大概七八平,然后分租给了一个烘焙蛋糕店。”张红(化名)对《灵兽》表示。


张红加盟的水果店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临近地铁,年租金35万元。


“今年生意确实是难做,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都在讲降本增效,房租在我们的成本中占了一大部分,拆分外租可以减少一部分成本压力。”张红称,自己所在的这条社区底商,大概有一半的商家都在拆分自己的门店。


“我们隔壁的药店,原来门店面积大概是70平方米往上,今年年初缩减了一半,将门店拆分,租给了一家卤肉熟食店,前年新开业的酸奶专卖店,也是拆分了一半面积,租给了一家茶饮店。”张红表示,在同行交流群里,现在每天也都会有相关合租或者门店转让的信息。


同在张红水果店的这条社区底商街上,张波(化名)经营着一家理发店,在这个月初,他也将门店重新做了规划,原来7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也直接缩减了一半。


“我们是将拆分的门店交给了房东,房租也减了大概有一半。”张波称,去年门店刚刚重新装修过,大概花了将近15万元,但没想到今年生意如此的差,会员储值业务很难做,以至于我们在交房租时压力山大,关掉又觉得不甘心,只能先拆分,减轻一部分压力再说。


据张波所说,他所在的这条长600米左右的商业街上,就有3家理发店,其他家今年生意也都不怎么好做,但目前还没有做门店的拆分外租,也都煎熬,暂时维持着。


“现在生意难做。每天卖水果赚的钱,扣除铺租后,所剩无几。”张红对《灵兽》称,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进店的顾客少了,一些老顾客虽然也时常过来,但明显感觉大家买水果没之前那么大方了。


她称,上个月的日均营业额仅6000元,虽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客流量大幅下降和商品损耗增加,营收也随之大幅下滑。


相比于张红的拆店分租,在郑州的王琦则选择了关店止损。据王琦称,去年年初自己花了40多万元开的加盟店,在今年2月份就关店止损了。“当时以为开个水果店非常简单,但哪想到盈利这么难。”


他称,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很容易就倒下了。


“当时开店前也考察了很久,位置是社区底商,人流量很多,旁边有个大的商场。但开店之后才发现人流量不代表客流,加上今年水果进价很贵,经济环境又不好,人们减少了开支,生意真的不是一般的差,每天只有几百的营业额,一点都不夸张。”王琦称,虽然亏了很多,但再熬下去感觉会亏得更多,所以就赶紧关店止损了。


三、传统商超也步履维艰


王华称,现在生意难做,但入行者却是络绎不绝。


“生意难做先不说,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社区小店对于一些想要找点事情来做的人而言,相比其他生意的确好做。几乎是零门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要资金到位,租一个店铺就可以经营做生意了。”王华称,如果是加盟小店,那就更省事了,加上现在各个品牌也都开放了加盟,只要资金足够,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王华称,经过疫情那3年,现在走在街道上,常常能看到“吉房转租”“吉铺出兑”,此类标语,而且有的店铺频繁转手。


王华所居住的小区一共有12栋楼,入住率90%以上,大概有1000余户,可小区下的商铺却仅有五六家营业,包括便利店、美容店、房产中介、药店、美发店。去年尚在营业的超市如今已贴出转租告示。


“小区楼下关门的水果店旁边是一家房产中介,该处店面已经在两年内换了三个商家。最早是奶茶店,后来是手机维修店,不到半年又换成了现在的房产中介,但看着来咨询的顾客屈指可数,估计也撑不了多久。”王华感叹道。


当下,不少社区小店在艰难求存,传统商超也步履维艰。


营收下滑,业绩承压,不断寻求转型,零售市场正在发生转变,不少超市都在关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top100数据,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20年门店数量为3261家,2021年为3245家,2022年为3130家,3年时间关闭了131家门店。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自2017年开始,国内超市门店数量便持续下降,从最高的38554家下降到了24082家,降幅高达37.5%。其中大型连锁商超门店减少速度更快,从2012年的11947家,下降到了2020年的5340家,降幅超过55%。


传统商超巨头面临的经营困境早已成为行业有目共睹的事实。据行研数据显示,2019年,62家A股零售企业的净利润合计244.63亿元,到了2023年合计仅剩51.27亿元,缩水近八成。


“不管是大商超还是小门店,大家都在节流开源,就看谁能坚持过这道坎儿了。”王华感慨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