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让你又哭又笑不能自已的歌,应具备哪些素质?
2019-07-29 13:12

一首让你又哭又笑不能自已的歌,应具备哪些素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李小葵,编辑:李子,封面:视觉中国


对于一个没有什么社交的人来说,上班是鸡血的(存疑),回家是困倦的,咸鱼一般的生活也没有多少情绪。但在来回通勤的路上,却可以体会千百种人世情感……因为有音乐和耳机啊!


图 | 《我是歌手》


说来也怪有意思的,音乐嘛,不就是一个个声音组成的东西呗,怎么就拥有了操控情绪的巨大力量?


1. 谱写旋律:音乐中的数学问题


音乐最重要的是旋律。吵架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会“声音提高了八度”——这个“八度”说的就是音程。


简单来讲,音程就是一个音高到另一个音高的距离,距离单位是“度”。当“度”的距离合适的时候,两个音高不管是相继响起、还是同时响起,人们听着都会觉得非常自然舒适,这叫“音程协和”;要是“度”没有掌握好,就会引起刺耳、紧张、怪异等难受的感觉,也就是“音程不协和”了。


这跟数学还有一定的关系。中学物理课本里讲到,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在作曲家的眼中,两个音高振动频率的比值数值小的时候,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形成舒适的听觉享受,也就是“音程协和”。


举个例子,在简谱中,从中音的Do到高音的Do,之间距离是八个度,而高音Do的震动频率,刚好是中音Do的两倍,构成1:2的关系,所以差八度的两个音放在一起,就是典型的“音程协和”,好听音乐的经典款组合。明亮大气又和谐的“大三和弦”(比如Do,Mi,So三个音),频率比是4∶5∶6。


相差八度的两个音高的振动频率,刚好是1:2的关系丨Music EZ.


那些带来负面情绪的旋律,大都使用了比较“奇怪”的音程比,什么16:9、15:16这样的音高组合,是营造紧张、悲伤甚至恐怖气氛的手段。悲伤阴郁的小三和弦(比如Do Mi La),数值比为10∶12∶15,比大三和弦要大不少。


分别用大调和小调演奏同一首曲子,感受一下


介绍一下水琴,专为恐怖旋律而生的乐器


再说旋律的速度。一般来说,慢速的音乐更利于表达悲伤的情绪。2016年一项研究中,给被试者分别听慢速、中速和快速的音乐,在从慢速切换到中速时,被试者对音乐悲伤情绪的评分降低了37.7%。,切换到快速时,悲伤评分又降低了39.9%[2]。这个不难理解,缓慢的节拍频率,更接近于悲伤时缓慢的心率,而快速的节奏,就跟你嗨起来时候的心跳一样。


对于一首歌曲来说,在旋律之外,还有节拍节奏的因素,我们之前也钻过一下牛角尖。


2. 挑选乐器:提琴在低语,钢琴在蹦跶


乐器有各自独特的气质:《二泉映月》必须得用二胡才能演奏出伤感,要是用尤克里里,可能会让人笑破嘴角;《Hey Soul Sister》这种蹦蹦跳跳的欢快音乐,如果让提琴手来演奏,可能会让你想起失联10年的小姐妹,然后潸然泪下……


没错,不同的乐器能带来不同的情绪,这与乐器的声音特性有关。


在声学上,有一套系统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特性:ADSR,也就是起音(Attack)、衰减(Decay)、延音(Suistan)和释音(Release)


“起音”是指声音从无到最响时所需要的时间,“衰减”是声音从最响下降到平稳所需的时间,“延音”顾名思义,就是声音平稳延续的时间,而“释音”指的是停止为系统提供能量后(比如小号手停止吹气后),声音能持续的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声音的起承转合,是表现声音强弱状态的折线图,四个部分的起伏和持续时间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


用ADSR来表达声音的强弱特点丨Wikipedia


举个例子来说,小提琴演奏一个音,往往是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当琴弓离开弦之后,还会“余音绕梁”一会儿,这就表示小提琴的音色“起音”和“延音”较长;再说鼓、钢琴一类的打击乐器(你没看错,钢琴是通过琴锤击打琴弦发声的),发声清脆,根本就没有“延音”。


从上到下分别是长笛、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的ADSR值丨ResearchGate


“起音”和“延音”值越小的声音,人们感受就越清脆,更能带来轻快或激动的情绪,比如《菊次郎的夏天》中著名的钢琴曲《Summer》,是不是听着就一蹦一跳的?军乐队最常使用小号、长号、军鼓,都是“起音”和“延音”小的乐器,听上去格外锋利;又比如摇滚乐中干脆有力的鼓点,还等什么?摇就是了。


而弦乐、木管乐,“起音”和“延音”长,音色婉转悠长,更适合表达忧伤、细腻的情绪,比如《一帘幽梦》《梁祝》这样的曲目。


图丨giphy


乐理部分写到这里,再复杂的就要涉及到更专精的东西啦,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3. 音乐可以好听,音乐可以治病


音乐与情绪的确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写出催泪或热血的音乐来赚钱,把电影电视做得更加动人心弦,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辅助。


像胖丁这样丨giphy


音乐治疗不是“难过时听听歌就好了”,而是一门完整的正经的学科,对稳定情绪、促进脑损伤恢复、舒缓压力和疼痛等等,都有一定效果。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提供音乐治疗服务的不是DJ,而是正儿八经的音乐治疗师。在美国,专业的音乐治疗师不仅要学习音乐、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和行为科学等等学科,获得相关学历,还要通过美国音乐治疗协会的考试。


虽然使人感到舒适的音乐有一些共同特征,但跟感冒了可以自己买感冒药不一样,并没有固定的音乐作品可以对症下药。需要音乐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量身定做,可能轻音乐对某些来访者有效,但有的非得听激流金属才会好。


与来访者一起吹奏口琴的音乐治疗师丨Lance Cpl. Lisa M. Tourtelot


参考资料:

[1] https://www.musictherapy.org/

[2] Fernández-Sotos A, Fernández-Caballero A, Latorre J M. Influence of tempo and rhythmic unit in musical emotion regulation[J]. 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2016, 10: 8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李小葵,编辑:李子,封面: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