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迷,早就忘了金鸡奖
2019-11-23 09:34

中国影迷,早就忘了金鸡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new-weekly),作者:易米三升,头图来自:东方IC。


2019年11月19日,福建厦门,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


无论是独立的学术判断,还是深刻的艺术价值,都在商业化、粉丝化的侵蚀下渐渐消磨,而这本是金鸡奖最珍贵的品质。


今年金鸡奖分外热闹。


先是史无前例地择一城市长期落户,后来又火力全开推出新风格海报,提名名单也终于跟上时代,一波操作效果喜人,开幕之前就让场子热了起来。


重点是,与往届常常出现的吐槽无力相比,关于本届金鸡的话题,基本是正向的。


拿固定举办城市这一点来说,金熊奖在柏林、金棕榈奖在戛纳、金像奖在好莱坞……大型电影奖项,一般都与所在城市共生共荣,互相成就彼此的知名度、影响力。


但金鸡百花电影节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好像每年给一个城市做一次宣传。百花奖刚刚宣布明年去郑州办,而金鸡奖未来几年都将落户厦门,在影迷看来,这对金鸡奖品牌十分有利。


11月19日,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正式开幕,并宣布:“从今年开始,金鸡奖将每年评选一次。”


这似乎意味着,金鸡、百花12年的隔年之恋终于走到终点。对金鸡奖本身和中国影人而言,都算得上是个好消息。


1992年,金鸡奖和百花奖合并成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到了2005年,金鸡奖和百花奖独创“隔年评选制”,单年金鸡双年百花。因此,金鸡奖的评选范围从当年内作品扩大到两年内作品,严重滞后。


两年时间,真正优秀的电影,该拿的奖都拿过了;实在太差的、曲高和寡的,也完成了市场使命,口碑基本定型。


姗姗来迟的金鸡奖,既无法从权威角度重新引导电影评价,也无法从市场角度推动电影票房,陷入鸡肋困境。


如今这一奇特机制总算结束,然而,金鸡奖的中年危机,远不止一个隔年评选制。


电影是门艺术,海报也是。/金鸡百花电影节官方微博


01 只认作品与宁缺毋滥


“学术、争鸣、民主”,这是电影家于敏提出的金鸡奖六字方针。他更广为人知的,是为金鸡奖评委制定的三十二字自律守则:


“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中国电影人揣着满腔热忱,为金鸡奖做了尽可能完善的准备。金鸡也确实不负众望,初啼响亮,第一座影后奖杯颁给了《庐山恋》《巴山夜雨》的女主角张瑜,《巴山夜雨》也是当年最佳故事片的获奖者。


《巴山夜雨》的男主角也获得了影帝提名,但这一年,金鸡奖没有颁出影帝——评选准则里写着,“当年无适当影片或人选的项目可付阙如,不必凑齐。”


首届金鸡奖评委名单。/《中国电影金鸡奖文集 第1届》


宁缺毋滥,是那一辈电影人赋予金鸡奖的尊严与自由。翻阅金鸡奖历年获奖名单,这样的空缺并不少见。


越往后,金鸡奖获奖名单越满。当然,这些年电影产量增大,精品概率自然增大,但再细看获奖作品,不少人都对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解释产生了怀疑。


上一届金鸡奖是2017年颁发的,最佳影片颁给《湄公河行动》。作为中国最专业的电影奖,此举在观众看来,颇有几分超级英雄拿了奥斯卡的意味。


导演处女作奖的得主是文章,作品《陆垚知马俐》,豆瓣评分5.5。同时被提名的还有《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他的处女作《七月与安生》评分是7.6。


神片就是无处不在。/《陆垚知马俐》


邓超靠《烈日灼心》拿下影帝,他的竞争对手中再次出现神片《陆垚知马俐》,其男主角包贝尔也获得提名。


影后的角逐最为精彩,白百何提名的作品是《捉妖记》,同期她主演的《滚蛋吧肿瘤君》未入场;宋佳提名的是《陆垚知马俐》,她担纲女主的《师父》不见踪影……闫妮和周冬雨的提名影片相对正常,分别是《搬迁》和《七月与安生》。


最后获奖的,是《我不是潘金莲》里被众戏骨拱月的范冰冰。网友戏称,范冰冰赢在起跑线,从提名影片阶段就排除了大部分竞争对手。


噢,这比金子还夺目的背景墙。/1905.com截图


凡人不配看懂的神片《陆垚知马俐》,在这届金鸡奖上刷足了存在感。此前,《中国合伙人》也曾在金鸡奖上大放异彩,一举打败“与当代年轻观众沟通交流上新意不多”的《百鸟朝凤》。


同届的《一代宗师》尽管在别处获奖无数,来到金鸡奖的舞台,也只能对《中国合伙人》甘拜下风。


有些奖,你只是搞不清为什么会这样颁;有些奖,你甚至不明白为什么A和B能一起出现在提名里。


以学术、专业自居的金鸡奖,早在三十余年的磋磨中趋同于百花奖。甚至可以说,它比百花更令人失望,百花的定位毕竟只是观众向,从未标榜自己专业。


宗师听了想落泪。/《一代宗师》


02 金鸡奖风云往事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这一名称中,金鸡位于百花之前。但百花其实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电影奖项。


百花奖诞生于1962年,金鸡奖直到1981年才创立。二者各有专攻,前者是“观众奖”,由广大群众的喜好决定;后者是“专家奖”,由电影专家评委选出。


百花奖办了两届之后就被迫中断,直到1980年才重启,电影界颇有劫后余生之感。第四届举办时,投票观众竟有两百多万人。


与如今手机点赞刷榜不同,那会儿投出的票,实打实是真金白银、真情实感。选票通过《大众电影》杂志出售,观众填好后再寄回编辑部,出钱出力,全凭真爱维系。


百花怒放,连主办方所在地都成了明星。彼时业界流传:“思想行不行送电影局,艺术好不好送四楼。”因为《大众电影》和其他几本专业电影杂志的办公室都在四楼。


不过,百花毕竟只能反映观众心意,电影界有人不太高兴,觉得有些专业项目评得有失水准。“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奖,就不要为难观众来投了。”


于是,金鸡奖作为百花奖的补充而生,由专家出面评选,学术性更强,含金量更高。那一年是农历鸡年,遂命名为“金鸡奖”,取“金鸡啼晓”“百家争鸣”之意。


金鸡元年,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就提出:“从我这里算起,在政府部门任现职的官员一律不担任‘金鸡奖’评委。”


这将金鸡奖与百花奖(观众奖)和优秀影片奖(政府奖,华表奖的前身)区分开来,中国电影奖项从此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然而,金鸡奖没多久就遇到了挑战。第五届时,《红衣少女》爆冷获封最佳故事片,打败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受到不少批评。


因此,第六届金鸡奖从评选开始就愁云惨雾,但评委们仍然决定,只谈电影不论其他,专心评奖。


评选结果出来,最佳故事片给了《野山》。上报之后,领导不甚满意,认为这部影片“可以公映但不宜得大奖”,并再次提起上届《高山下的花环》不该败给《红衣少女》。


更严重的是,领导们开始质疑,设三个电影奖有必要吗?是不是该合并?就算是专家奖,也不能脱离群众,工青妇代表是不是都应该占评委席位?


金鸡奖只好压下结果,再做商议。时任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在自传中回忆:


“……我发挥说,评奖并不意味着评出完美无缺……可交由评委会正常操作,评出奖来,应该由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观众评论其得失成败,因此还要‘奖评’,即各方人士可以评论评奖。”


同时,各大电影制片厂也反馈,不愿意取消金鸡奖,工会、共青团、妇联亦表示不宜参评。大半个月后,影协上交关于第六届金鸡奖的请示:第一,结果如实公布,不作改动;第二,三大奖配置合理,不合并。


如果奖项公布后被舆论攻击,结果由金鸡奖评委和影协承担。



一波三折后,《野山》最终拿下了金鸡奖。


又过了一个多月,第六届金鸡奖评选结果才终于面世。


没想到的是,第二年《野山》事件在百花奖上重演,群众投票选出最佳故事片《芙蓉镇》的结果,再次被搁置,且影响到接下来的金鸡奖评选。


僵局难破,甚至有人建议,这一年的金鸡奖和百花奖先暂停不办,但影协仍想做最后的努力。半年后,《芙蓉镇》评奖问题解禁,百花奖的结果得以公布,金鸡奖评选也不设限制。


当时已到年末,是金鸡奖第一次跨年评选。最后,《芙蓉镇》和《孙中山》一起获得了第七届金鸡奖的最佳故事片。


接连两年遭遇风波,金鸡奖幸运地撑了过来。那些年,金鸡奖选出好作品无数,是首个对第五代电影人表达认可与鼓励的奖项。


比如1984年的《黄土地》,被百花奖搁置不论,但在金鸡奖上找到了认同,拿下最佳摄影。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凯歌,摄影是张艺谋。


后来,张艺谋做了《老井》的主演,在1988年拿下金鸡、百花双影帝,转做导演拍摄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影片,也在两个奖上都大放光芒。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芙蓉镇》的观影人次已超过1亿。


一般来说,在金鸡奖上被专家认可的影片,在百花奖上一般也表现不差,比如《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等,既有业界肯定又有观众买单。


如今的百花和金鸡早已物是人非,倒是这一点还保留了些微旧模样:对于它们评出的片子,业界和观众态度挺一致的。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电影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中一枝独秀,处于某种绝对性主流生活地位,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如今片子多了,选择多了,观众的见识也跟着广阔多了。怎么反而站在中国电影最前沿的评委们,视野变窄了呢?


2000年,巩俐凭借《漂亮妈妈》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图/金鸡百花电影节官方微博


03 中年金鸡,尚能“金”否


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仓廪充实,文娱生活丰富。各色文化节、电影节亦遍地开花,随处可见,有事没事颁个奖,发奖的高兴,领奖的开心,至于看奖的,权当看个免费的热闹。


新兴电影奖形形色色,难以比较含金量,只能比比含水量。身为三大奖中最有分量的专业奖项,金鸡奖本被寄予扛鼎厚望,后来的小弟都需要仰望学习的,可惜浑噩多年,现状堪忧。


与百花奖的结合,从目前结果来看,并没能帮助金鸡奖走得更高更远。无论是独立的学术判断,还是深刻的艺术价值,都在商业化、粉丝化的侵蚀下渐渐消磨,而这本是金鸡奖最珍贵的品质。


正在进行中的第32届金鸡奖,总算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的信号,或许,称之为“回归”更合适,回归“中国最专业电影奖项”的本质,回归“中国最权威电影奖项”的地位。


海报、举办年份和地点,这些都是外在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提名,看起来也比上一届进步多了。


《地久天长》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收获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和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既有《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这样的年度热片,也有《地久天长》这样的文艺佳作;影帝影后人选阵容强大,段奕宏、王景春、徐峥、咏梅、马伊琍、姚晨等,总算又有了几分神仙打架的阵势。


金鸡奖的电影创投也于今年启动,致力培养更多的电影人才。在电影世界里,38岁的金鸡终于开始学着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仅仅是点评者,很多时候还像个乱评者。


可是它喑哑太久了,观众还愿意给它一鸣惊人的机会吗?


参考资料:

《专业性是金鸡奖最可贵的品质》饶曙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530第008版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侧记》宋展翎,陈霄漪,《电影艺术》2017年06期

《金鸡百花奖与中国电影传播之间的关系研究》郭婧文,东南大学,2016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侧记》宋展翎,宫洪涛,马天博,《电影艺术》2013年06期

《中国电影评奖制度研究--以华表奖、金鸡奖和百花奖为例》刘立山,西南大学,2013

《中国电影金鸡奖研究初识》李彩霞,东南传播, 2009年10期

《金鸡奖历史上的两次风波》,罗艺军,《电影艺术》2008年03期

《金鸡奖的创立》陈剑雨,《大众电影》2006年12期

《从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管窥主流电影的嬗变》杨雪,南京师范大学,2006

《中国电影金鸡奖文集 第1届》,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