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誉的《误杀》,6分
2019-12-18 16:27

过誉的《误杀》,6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头图来源:豆瓣


聊聊《误杀》。


聊之前你需要了解的是,本片翻拍自15年的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而后者又是13年《较量》的翻拍作。


短短6年就拍了3部,可想而知,这剧本得多优秀啊。


平心而论,《误杀》不差,放在大多不及格的国产翻拍电影序列中,就更显得鹤立鸡群。


不过,虽然目前赞誉一片,监制陈思诚也“抱怨”豆瓣7.5的评分给低了。


但有一说一,《误杀》显然还是过誉了。



依然,我和各位粉丝们将从三个维度,来给电影做一个打分。


故事5分


原版的故事,是8分级别的。


渺小而坚强的小人物,对抗代表黑恶势力的大阶级,以亲情的名义行犯罪之实,却能让观众每时每刻都在同情犯罪者。


要我说,《误杀》最大的亮点,就是热衷推理片的陈思诚有一双慧眼,选了这么一个底子非常扎实的原版作为翻拍对象。


这么说绝对不是调侃,之前多数翻车的翻拍,很重要一点都是眼光太差,选了个本身就很平庸的原版。


但应该说,具体的改编虽有亮点,但多数本土化改编、类型化杂糅、规避审查和制造戏剧冲突的手段,最后都是实打实的扣分项。


说白了,好的大都是人家原版的,问题也大都是咱们改编的。



让我们详细聊一聊,故事这部分是怎么从8分扣到5分的。


首先是案件本身,对于这么一个包庇家人“杀人”的案件,想要让观众对主人公一家产生移情,必须弱化行凶过程中的主观杀机。


所以,如何呈现“误杀”这个行为,就成为支撑故事可信度的出发点。


相比于原版极其明确地拍出了,恶少的死亡,是一个极小概率的意外——大女儿从始至终都是为了拿回手机,而非杀人。


《误杀》在这个关键情节上,就处理地极其模糊和暧昧。


从单纯的意外,改成了女儿为了阻止恶少对母亲施暴,脑子发热抄起锄头来了一下。



于是,这更像是“激情杀人”或者“正当防卫”,而不再是“误杀”。


你可能说,恶人太坏了,我才不在乎是不是被误杀。


但当杀人行为,从完全被动变成半主动,这大大削弱了男主一家的悲剧性,也削弱了“小人物对抗大阶级”的悲壮感。


当然,我大概也能理解陈思诚的改编逻辑,为了让那个和谐版的结尾变得更合理嘛。


另外他也的确做了补救,比如将恶少的父亲从一般富人改成了市长候选人。



但不管怎样,在关键出发点被大大削弱后,这对故事的伤害就是不可逆的。


第二个扣分项,是人物。


《误杀》中的父亲形象,相比原版,可信度大大降低。


原版给到了大量父亲观看电影的情节,除了影迷身份,“现学现卖”的暗示也贯穿始终。


另外,原版中父亲关心家庭、不畏权贵,堪称模范爸爸,在与恶警的交锋中更是正义凛然,这和后半段他为爱不惜一切,包括民众对恶警“陷害论”的先入为主,是自成逻辑的。


也就是说,父亲完美英雄的人物形象,对这个故事合乎逻辑地顺利发展,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相比之下,《误杀》在塑造父亲这个核心人物上,类型片那种套路和刻意就显得特别明显。


体现在,前半段父亲的形象,过于矮小了。


不顾家,导致家庭遭到危机;本性忍让,面对警察低声下气。


我当然明白编剧这种先抑后扬、推动人物成长的类型片标准写法,也可能是为了照顾肖央的演员气质。


但事实就是,不是不能套路,但你这个套路,就是没写好啊。


不仅仅是影迷身份缺乏铺垫,后半段的成长转变也没有说服力。


这种“一秒顿悟变身”,处理好了当然会给观影带来更多快感,但如果能力不行,还不如老老实实按原版那样,让这个人物从一而终来得更好。



最后,也是最大的那个扣分点:结局。


虽然看之前就知道,结局肯定不能像原版玩那么大,但我还是对《误杀》这个结局接受无能。


你可以让这一家人伏法、被抓,这没问题,但真的没必要改成主动自首吧???


这不仅让父亲这个人物彻底崩塌,也完全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定和主题。


这里,可以参考《嘉年华》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犯罪片再难拍,限制再多,对自己作品负责任的电影人,也会尽量去弱化和降低和谐版结局对整部电影的伤害。



如《误杀》这样直接挥刀自宫,完了还要问一句“割得干净吗”的自觉主动,我还真是头回见。


所以,在改编本身基础分就不高的前提下,故事5分,不能再多了。


表演7.5分


故事不及格,但客观看,表演,可能是本片最好的那个部分。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带着对谭卓和陈冲这两位新老实力派女演员的期待去观影的。


虽然说受限于人物厚度和发挥空间,这两位在不少场景的表演有点脸谱化,没有看到想象中“表演带动故事”的效果,但总体而言,还是很出色的。


譬如警局恫吓小女孩的那场戏,陈冲就表演出了角色“强作镇定却即将失控”的层次感。


结合了自身背后不断上升的阴影,把一个公私混淆、孤注一掷的母亲诠释地淋漓尽致。



但其实,这部电影真正的表演惊喜,是肖央。


这个印象中只会扮丑搞笑的谐星,这次在大银幕上的表演和造型,居然让我看到了那么一点点宋康昊的影子。


大大的圆脸、凌乱的头发、迷离的眼神,包括直视观众那个镜头,哪怕是刻意模仿,也似乎抓住了几分《杀人回忆》朴探员的感觉。



虽说片中的父亲形象有前后断裂的问题,但这是编剧的锅,肖央演技的进步和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娱乐性5.5分


《误杀》有一点让我满意的,是它的节奏。


原版超过两个半小时,从类型片角度,《误杀》很聪明地做了减法,也加快了节奏,比如简化了家庭戏份等。


这对于娱乐性和观影快感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另一个我觉得不错的改编,是强化了迷影情节。


陈冲那句“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虽然逻辑上细想有点强行,但看的时候的确是有小小爽到。


不过,这部分无法及格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来,我对原版很熟悉,新版又没有很大的改动,在观影快感上肯定会打折扣。


二来,可能是为了照顾大多数,很多生怕观众看不懂的细节处理,包括直白的台词和镜头,都是对悬疑感和观影快感的进一步削弱。



其他如新导演视听语言的乏善可陈,或许不应该太过苛责,就不多说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分数之所以比故事高出0.5,主要就在于那一场雨中掘坟的暴乱戏。


这里算是改编上难得的一个亮点,把原来一家人对抗黑恶势力的现实主义主题,升华到了民众对公权力的不信任和对抗。


虽然处理得不算高级,但放在全片,一定是个加分项。



说实话,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翻拍大潮,看多了之后,我真是有点疲了。


即便《误杀》整体水准在线,但拍来拍去,也不过就是一部及格作品。


一不优秀,二无突破,翻拍的意义,在哪呢?


就为了赚点快钱,捞点票房吗?


或许,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吧。


综合评分:6分。


粉丝点评


参评粉丝构成比例如下:



昨晚看片的粉丝,对这部《误杀》的整体评价还是很高的。


我从反馈的评论里精选出了一些,同样,按照三个维度,贴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故事平均打分:7.9分。



表演平均打分:8.3分。



娱乐性平均打分:7.1分。



粉丝综合评分:7.9分。


正可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说了那么多,也仅供参考。


如果要说推荐与否,我只能这么说:


如果你没看过原版,对故事也不太挑剔,《误杀》或许值得一看。


如果你本身是影迷,对自制片单也有喜好,那么《误杀》或许也会多少触到你的G点。


除此之外,看还是不看,就自行决定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