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用的药,就一定不靠谱吗?
2020-03-17 10:00

美国人不用的药,就一定不靠谱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菠萝


(一)


疫情期间,科学家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国内的诊疗方案在持续不断地更新。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中国特色疗法”和“中国特色研究”,类似高度白酒抗病毒,豆浆抗病毒啥的。在我看来,它们的问题并不是概念荒诞,而是因为实验设计有严重缺陷,根本无法证明(或者证伪)它的猜想。这类研究没有意义,纯属劳民伤财。


我批评过一些缺乏科学依据,却在中国推广的“特色疗法”。比如当年在美国研究失败,却长期在中国使用,直到魏则西事件才被叫停的CIK细胞治疗。


但经常都会有读者质疑:“菠萝,我觉得你太迷信美国了。美国人不用的东西难道就一定不靠谱么?”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


其实,我根本不关心疗法来自美国还是中国,来自诺奖得主还是赤脚医生,来自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我只关心一点:它是否靠谱?


啥叫靠谱?有客观统计数据的就靠谱,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就不靠谱。


面对任何疗法,我的态度都一样:


  • 如果没有临床研究证明客观有效,就不应该大规模推广,更不能大规模销售。

  • 在符合伦理的前提下,各种疗法都可以开展临床试验,但不能收费。因为一旦试验可以收费,就没人关心试验结果了。

  • 只要疗法被临床试验证明有效,即使我以前不看好,或者看不懂,也肯定第一时间力挺它。


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国外不用的疗法,就一定不靠谱么?


当然不是,由于各国差异,有些药可能在中国效果好,但国外不好。关键是,你得证明它真的在中国有用,同时努力搞明白为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癌症领域非常经典的例子。


易瑞沙是著名的靶向药,曾被一些中国患者称为“神药”:携带特定突变的肺癌患者口服后,肿瘤很快就可能被控制,症状大幅减轻。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这么个牛掰的药物,曾经居然被美国FDA毙了。


原因是,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无效”。


易瑞沙最终“起死回生”的故事,是一个科学研究的传奇,里面有中国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二)


易瑞沙是一个抑制EGFR蛋白的靶向药,在早期试验中,易瑞沙在肺癌患者中展现了一定效果,有效率大概10%。所以在2003年,FDA批准了它“有条件上市”,用于治疗化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什么叫“有条件上市”?


就是说,药可以先上市卖,但是还得做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明药效。有效就继续卖,无效就撤下来。


这是FDA常用的一种策略,为了平衡“让新药尽快上市”和“一不小心批准无效药物上市”。


但谁也没想到,易瑞沙上市后的研究居然真的失败了。


药厂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招募了2000多名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易瑞沙+化疗”单挑“安慰剂+化疗”的双盲对照试验。


结果和安慰剂相比,“易瑞沙+化疗”的组合没有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


如果不能延长寿命,一个抗癌药还敢说有效么?因此,2005年,易瑞沙从勒令从美国撤市了……


到此,就是一个和CIK生物疗法非常类似的故事:临床使用的方法,由于无法客观证明其疗效,被监管部门叫停退市。


但是易瑞沙精彩的逆袭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因为有科学的态度,没有自欺欺人。


(三)


被美国撤市后,药厂并没有彻底放弃,通过整理临床试验资料,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虽然易瑞沙的研究整体看起来不咋的,但是对东亚人,尤其日本人却有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在一个200多人的试验中,同时有欧洲、澳大利亚、南非和日本患者参与,整体肿瘤显著缩小比例为18%左右。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其中日本患者响应率是27.5%,非日本患者响应率仅有10.4%。


这差距非常明显,而且无法用任何已有的知识解释。


太奇怪了。


各种专家众说纷纭,各种理论横飞,有人说是巧合,有人说是因为日本患者化疗剂量小,身体状态好,有人说日本患者女性篇多,激素和男性不同,等等。


虽然大家无法达成共识,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有一点客观事实却无可辩驳:易瑞沙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被反复证明在日本患者身上效果好,明显强于安慰剂。


因此,它虽然被美国FDA撤掉,但一直在日本上市,很多患者受益。


所以,我们不用总是跟着美国,如果一个药物在我国确实被证明客观有效,当然是可以用的。


关键是“客观有效”,而不是简单地说“我觉得有效”,或者“老祖宗用了几千年,当然有效”。


(四)


回到易瑞沙的故事。为什么它在不同国家效果不同呢?


有趣的是,不仅是日本,在其他东亚人群,比如台湾和香港,易瑞沙效果也显著更好。难道是人种问题?


还有更奇怪的。在亚洲人群中,易瑞沙对女性效果远好于男性。对不吸烟患者的效果远好于吸烟患者。


“亚裔,女性,不吸烟”,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使用易瑞沙以后,不仅响应率更高,而且生存时间更长。


谜团越来越多了。


就在大家迷茫的时候,两个重大的科学发现,突然让所有奇怪的事情有了非常合理的解释。


  • 相比其他人种,东亚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比例很高。其中又以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比例最高。


  • 易瑞沙对携带EGFR突变的癌细胞杀伤力特别强,而对没有EGFR突变的癌细胞几乎无效。


一下子,拨云见日。并不是药物无效,而是使用不够精准。


美国的临床试验为何失败?


因为参与的患者主要是白人,绝大多数都抽烟,极少有EGFR突变,易瑞沙对这些人无效。


所以,FDA当年停止易瑞沙在美国使用对么?非常正确,因为避免了90%以上患者使用无效的药物。


但东亚的肺癌类型非常不同,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比例高达50%,因此易瑞沙疗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理论,诞生了著名的“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ressa Pan-Asia Study [IPASS])”试验。两位中国肺癌研究者,吴一龙教授和莫树锦教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217名肺癌患者参与了这个大规模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非常惊人:携带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使用易瑞沙的客观响应率高达71%。而如果没有EGFR突变患者,使用易瑞沙响应率是1%。


71% vs 1%,所以答案其实很简单:有合适的突变,易瑞沙很有用;反之,易瑞沙一点用都没有。


在没搞清基因突变和易瑞沙疗效关系之前,临床试验是否能成功,完全靠运气;正是依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易瑞沙不仅翻案,而且成为了“精准医疗”的典型案例之一。


药厂和患者双赢。


(五)


对于一个疗效存疑,但政府没有明令禁止的疗法,相关人士有两种选择:


  • 假装不知道,向患者隐瞒信息,继续推广。

  • 收集数据,寻找值得留意的地方,好好做研究。


选择前者,或许短期会挣很多钱;但选择后者,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迹。


当下,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国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在抗疫前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缺乏有效的新药,各国都在探索各种治疗方案。作为病毒最早爆发的国家,我们在科研上有很大的先发优势,是个巨大的机会。尊重患者,尊重科学,无论是挖掘传统医学,还是依赖现代医学,中国科学家完全有能力探索出一些特色疗法,给患者带来福音。


中国特色不是问题,自欺欺人,缺乏和国外科研界对话的能力才是问题。希望真正靠谱的疗法能早日脱颖而出,惠及各国人民。


参考文献:

1. Multi-institution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gefitini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IDEAL 1 Trial). J Clin Oncol. 2003 Jun 15;21(12):2237-46.

2. Gefitinib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9; 361:947-957

3.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5/questions/2005-4095Q1_02_Iressa-Questions.pdf

4. Gefitinib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N Engl J Med. 2009 Sep 3;361(10):947-57.

5. 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Gefitinib, N Engl J Med. 2004 May 20;350(21):2129-39.

6. Activating mutations in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underlying responsiveness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o gefitinib. N Engl J Med. 2004 May 20;350(21):2129-39.

7. Multi-Institution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Gefitini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03 Jun 15;21(12):2237-46.

8. Efficacy of gefitinib, an inhibitor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03 Oct 22;290(16):2149-58.

9. Gefitinib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study (Iressa Survival Evaluation in Lung Cancer). Lancet. 2005 Oct 29-Nov 4;366(9496):1527-37.

10. Gefitinib versus docetaxel in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TEREST): a randomised phase III trial. Lancet. 2008 Nov 22;372(9652):1809-1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菠萝因子(ID:checkpoint_1),作者:菠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