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毒奶粉,却没躲过假奶粉
原创2020-05-14 07:56

躲过毒奶粉,却没躲过假奶粉

湖南经视一则关于“大头娃娃”重现的报道,再次把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拉回了大众的视野中。

 

报道中,湖南郴州市永兴县多个家长激动地控诉,自家孩子在服用倍氨敏“特医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后普遍体重反常下降,有的还起了一身湿疹,或成了颅骨突出的“大头娃娃”。视频中,甚至有孩子控制不住地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


来源:视频截图

 

而这些孩子,都被医院诊断为佝偻病。佝偻病往往是由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骨组织发育不良,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这些家长哪能想到,爱婴坊母婴店极力安利、自己一个月花上3000元喂给孩子的“高端奶粉”(一罐400g 的倍氨敏售价近300元),竟然和18年前的毒奶粉产生了类似的“功效”。

 

更难以置信的是,这款高价买来的“特医奶粉”根本就只是一款含乳蛋白固体饮料,连奶粉都算不上。

 

这一次,尚无法表达感受的孩子们,躲过了毒奶粉,但没躲过假奶粉。原来到了现在,让孩子们健康地长大,依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喝高价饮料长大的宝宝

 

这次“假奶粉”事件爆发前,并不是没有家长中注意到倍氨敏包装上的几个大字——“蛋白固体饮料”。

 

但爱婴坊的导购员厚着脸皮蒙混了过去。“她(导购员)说这个是店里销量最好的,过敏宝宝都是吃这个。我当时有质疑,因为它下面写了一个蛋白固体饮料,然后她告诉我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镜头里的这位妈妈愤怒难当。

 

但实际上,奶粉和含乳蛋白固体饮料的区别可太大了。

 

如果拿前阵子被广泛科普过的牛奶和含乳饮料来类比,我们更易对其中区别有个直观的理解。

 

首先,配料表上,牛奶的首位一定是属于生牛乳的,而乳饮料的第一个原料一定是水。要知道,配料表的顺序一定是根据其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排列的。


 

其次,从营养成分上来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定大于2.9%,含乳饮料则只要达到1%就行。

 

而为了满足宝宝们的生长需求,婴幼儿奶粉的的配方应当无限趋近母乳,营养标准显然比牛奶还要高上很多。根据国家要求,普通婴幼儿奶粉都需要进行配方审核,对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的种类和剂量都有严格的限定。

 

这其实已经有点类似药审的味道了。

 

至于特医奶粉,还要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对付宝宝们先天的一些小毛病(如过敏、消化吸收问题等),审核必然更加严格。

 

但含乳蛋白固体饮料的生产标准,跟含乳饮料差别并不大。简单来讲,含乳蛋白固体饮料厂商只需具备食品生产资质即可。也就是说,只要工厂的农药残留、污染物、微生物等在限量之内,产品中的添加剂等符合规定,固体饮料就能生产销售。

 

这也就不难理解,永兴县委宣传部口中能有“倍氨敏系合格产品,可以在市场流通,检测报告之类的都是按国家标准来的”的说法了。

 

不客气地说,这东西吃了不会死。至于有没有功效,根本也没在饮料商的考虑范围之内。

 

按理说,这种固体饮料,成人作为补充剂喝喝也没什么,毕竟有大把的途径可以摄入营养物质。但对于只能依靠奶粉的婴幼儿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现在可以知道的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了这些宝宝们的佝偻病。那其他问题呢?是不存在还是尚未暴露?希望调查结果能给家长们一个更全面的答复。

 

而本来是为了防止自家宝宝过敏才花了大价钱买倍氨敏的家长们,万万没想到,“我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子,吃了几年,我(孩子)就一直喝饮料长大的”,就这么被确诊了佝偻病。

 

这是即便还没为人父母,也能感同身受的痛。


层出不穷,如何保证安全?

 

问题是,倍氨敏的生产商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真是无辜的吗?显然不是。

 

微博ID为钟大厨在江湖的果壳作者用一张图就说明了唯乐可的恶意误导之心:

 

这个包装,说不是为了伪装成奶粉的样子谁信?


该公司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因为之前出现投诉已经停产。但如果没有投诉、如果没有这次“大头娃娃”再现的事件,倍氨敏会主动退出特医奶粉江湖吗?

 

至于涉事的爱婴坊母婴店,就算是真无知,也是直接的作恶者。

 

更严重的是,倍氨敏并不是唯一一个假奶粉,也不是第一个被曝光的假奶粉。

 

同样在湖南郴州,就在今年3月,刚刚有十几个家长联名请求当地政府处理郴州儿童医院医生向患儿推销名为“舒儿肽”的假特医奶粉、真固体饮料。

 

去年4月,南都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了40多个同样打擦边球的产品。这些执行固体饮料生产标准的倍氨敏们,都通过卡通包装、“儿科医生推荐”类的宣传语,暗示自己是适用于婴幼儿的特医奶粉。

 

在北京,新京报也发现3家医院的院内商店售卖标称宁波特壹食品、青岛金大洋乳业生产的并无特医奶粉资质的固体饮料“肽敏康”、“佳瑞宝”、“贝尔康”等,却有医院的医生对相关产品向过敏患儿家长进行推荐。

 

这就比导购员的忽悠还要可怕。因为根据规定,婴幼儿在选用特医奶粉时,是要根据医生诊断来的,服用也要遵循医嘱。为了每罐60元左右的提成,这一小部分可能接触到患儿的医生竟然可以罔顾孩子健康,违规与企业完成利益输送。

 

而现在距离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也才仅仅过去了12年。那些因为喝了三鹿奶粉患肾结石、畸形发育甚至生命垂危的孩子,明明就还历历在目。但对于倍氨敏们来说,自己钻的固体饮料空子,根本不会有原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被判19年刑期这样的风险,还能轻松捞上一笔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售价动辄快匹敌进口奶粉的假奶粉,利润率可能超过50%。

 

难以想象,在大众不了解、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厂家。如此重要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要过几个12年才能得到保障?

 

对于家长来说,在没办法统一保证婴幼儿奶粉安全专属监管的当下,为了规避风险首先一定要注意奶粉的配料及营养成分表,起码要选择一款真正的奶粉。


值得注意的是,特医奶粉一般还是需要根据医生建议给宝宝服用。如遇问题,还需及时就医。

 

此外,关于特医奶粉,家长可以在“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中输入产品名称来查询拟购买奶粉是否拥有真正的注册资质。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