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上市再蒙阴影,AI公司上市怎么这么难?
2020-06-03 15:23

旷视上市再蒙阴影,AI公司上市怎么这么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前线(ID:ai-front),作者:刘燕,编辑:陈思,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 6 月 3 日,InfoQ 引援《晚点 LatePost》消息:旷视中止了港股上市进程,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讨论在港股或者 A 股上市的可能性。


旷视科技筹备了将近十个月的上市计划中止,本就曲折的上市之路现在更是增加了各种不确定性。


就在中止上市的消息传出后不久,旷视发布了一则回应称:“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属实”,并表示:科创板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是中国科技企业发展的好机遇,旷视正在积极考虑。


旷视艰难上市路


此前一年多时间里,旷视上市的传闻一直不断。


2019 年 8 月 23 日,旷视科技将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融资规模可能高达 10 亿美元,且拟采用 WVR 架构(同股不同权结构)上市,根据港交所规定,自申请之日起公司有 6 个月的时间准备上市。若参考美团小米在递交招股书后的上市时间,预估旷视可能在 11 月底 12 月初上市。


2019 年 10 月,旷视科技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有分析认为:旷视赴港上市一推再推或与此事有关。另外早前还有传闻称,旷视或将追随阿里赴美上市。


在 11 月初,有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能否保住其现有 40 亿美元估值存在不确定性,旷视科技正在考虑是否要推迟其 IPO(首次公开募股)计划。11 月 22 日又有外媒报道,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知情人士称,由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港交所要求旷视科技提供更多信息,且被加入清单后,上市委员会所担忧的问题包括,此时寻求 IPO 是否适当。


12 月 3 日,外媒消息称,旷视决定将其香港 IPO 计划推迟至 2020 年。报道称,因为此前旷视遭遇了国际贸易和采购方面的一些变数,旷视 11 月 21 日寻求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上市许可时,被监管机构要求回答更多问题,才能继续推进 IPO。知情人士称,旷视科技正在努力回答有关问题,并决定 2019 年不继续进行上市计划。另外也因为很多公司通常避免在圣诞节假期进行交易,要说服投资者参与年终交易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人愿意用其投资组合的收益冒险。


2020 年 1 月 6 日,据路透社消息,旷视科技赴港 IPO 已获港交所批准,预计融资 5 亿美元,上市进程回到正轨,但上市时间表尚未最终确定。在获得批准后,旷视将很快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最新的招股文件;1 月 14 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旷视科技已经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计划农历春节后假期结束后第一周开始招股。


2 月 25 日,港交所披露易平台新上市“申请版本、聆讯后资料集及相关资料”页面显示,旷视科技 IPO 初始申请在提交 6 个月后为“失效”状态。对此,旷视科技回应称,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正在更新材料。


4 月 22 日,又有媒体称旷视科技正在筹备 A 股科创板上市,将以“H+A”股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旷视 IPO 之路并不十分顺畅,波折不断,难免令人对这家 AI 独角兽的业绩实力生出各种联想。此前,曾有业内人士介绍,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被港交所要求补充材料,属于正常情况,不存在“不通过”一说,企业需要在回答额外问询之后,才能获得正式许可继续股票销售。


国内某知名投资机构创始人陈明华(化名)向 AI 前线表示,旷视 IPO 拖了这么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估值方面有争议,旷视估值约为 500 亿以上,如此高的估值在成交方面有压力,不少投资人在估值上存在分歧,毕竟旷视长期没有利润, 且对于 AI 这种新的行业到底如何估值还是一个挑战。


投资人李枫(化名)则透露,是因为旷视的商业模式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旷视的人脸识别技术所获得的很多人脸信息未经过用户授权,很可能涉及侵犯隐私,这个问题在香港比内地更为敏感,香港市场是一个公开市场,对数据安全比较看重。据说旷视申报 IPO 材料后,有很多同行或者竞争对手去联交所举报其涉嫌侵犯隐私问题。李枫说,他还曾听到有传言称,旷视可能在香港上不了市了,可能要回内地上市。


当然,也并非仅旷视一家出现了延迟或中止在香港上市的情况。


在 2019 年,就有多家在港股上市的企业中途 IPO 暂停。如阿里原计划在去年 8 月在港股二次上市,但因为一些原因推迟到了 11 月 26 日上市;百威亚太的上市之路也十分曲折,去年 7 月,百威亚太首次提出赴港上市,但中间因为机构投资者认购不踊跃、港股市场低迷等原因上市计划搁浅。时隔 2 个月,百威亚太又再次重启了上市计划,并最终于 9 月 30 号上市。此外,国投电力、新东方在线等在赴港上市过程中均有延迟情形出现。


新鼎资本创始人张驰也注意到了上述现象,他认为,2019 年多家公司延迟港股上市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估值问题,因为香港市场上市破发情况频频,很多参与 IPO 上市增发的基石投资人都亏损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确定估值就是一个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估值越低对企业不利,越高投资人不想吃亏,因此双方一直在谈价格,我认为延迟上市主要是因为 价格谈不拢,到底以什么价来发行,由谁来担任基石投资人,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张驰说,“上市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很‘艰难’的相互确定发行价的过程,主流的投资人都很谨慎,我认为延期的核心问题就是担心发不出来,价格确定过程比较艰难,定的低一点可能有好处,定的太高了会存在破发压力“。


“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上市,估值会被压缩的很低,因此一些公司想等环境好了的时候再上市”,一位资深股市观察者蒋帆(化名)则认为与当下的经济放缓的大环境有关。


AI 行业生存大考


CV 四小龙之中,除旷视外,其他三家也都对登陆二级市场跃跃欲试。


有消息传出,获国家队支持的云从科技计划明年上科创板;依图科技也有寻求在科创板上市的意图;倒是商汤科技的态度有些闪烁,隔三差五就被传上市,但官方永远在否认上市的路上。此外,AI 独角兽云之声已经决定赴科创板上市,目前已经和中金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机器人创业公司优必选进度更快,招股书已编写出炉。


张驰向 AI 前线表示,“旷视上市将是整个 AI 行业的风向标标杆意义突出,它将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对于 AI 企业的认可程度。人工智能行业尤其是人脸识别行业该如何估值,以什么来估值,客户情况如何,资本市场如何认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将在旷视身上有所体现。旷视股价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整个行业未来在一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及影响另外三家 CV 独角兽的估值水平,如果旷视上市后表现好了,那么,商汤、云从等 AI 公司都好过,反之则难过,很可能会带来其他还未上市的 AI 公司的估值下移。”


他认为另一层意义在于,让公众更全面了解整个 AI 企业、人脸识别企业的发展状况。伴随着旷视上市后披露更多信息,AI 行业的运行模式也将彻底向全社会揭开,从这个角度看,旷视上市具有突出代表性。


对于 AI 公司来说,上市也许并不是终美好的终途,它还有可能是一面“照妖镜”。有观点认为,旷视上市日即为 AI 行业的审判日,潮水褪去,到底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最近两三年,在风口裹挟之下,AI 行业热度居高不下,估值高、泡沫多、融资快是外界对这个行业的普遍印象。被称为“融资机器”的商汤科技成立 5 年来总融资额度已达到 30 亿美元融资、估值超 75 亿美元;云从科技自今年 6 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时,估值达 200 亿元;依图科技在去年完成 2 亿美元 C+ 轮融资后,整体投后估值突破 150 亿元。


烈火烹油般的繁荣突然在去年刹住了车,转折点在于突如其来的资本寒冬。寒冬凛冽,人工智能市场的投融资情况不容乐观。据亿欧智库统计,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频数有所回落,较 2017 年下降 20.7%。2019 年 1-5 月的融资数量仅为 2018 年全年的 23.7%。


投资人的钱袋子紧了,创业公司的日子就更难了。


对 AI 创业公司来说,AI 技术投入需要重仓押注,依赖烧钱,且短时间内赚钱无望,一旦融资断供,面临的就将是生存大考。在低谷时期,资金和资源更倾向于流向头部的企业,诸如 CV 四小龙。不过,从今年以来明星 AI 独角兽上市传闻的频率看,他们在一级市场上找钱也并没有那么容易了。


短短一年多时间,情形已经发生了反转式的改变。那些“不是在看 AI 项目就是在看 AI 项目的路上”的投资人到了今年却不再考虑看 AI 项目了。资本逐利,无可厚非,PPT 里的蓝图描述的再天花乱坠,但自我造血能力撑不起高估值的话,泡沫终有一天会破掉。多数 AI 公司还不“敢”上市,因为财报“透明”那一刻和投资人“雪亮”的眼神太可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前线(ID:ai-front),作者:刘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