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能承接选美文化吗?
2020-06-22 12:24

虎扑能承接选美文化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作者:王不易,头图来自:《一生一世》剧照



选美这件事在港姐式微之后似乎鲜少人关注了,如今互联网一代更关注成团。但直男社区虎扑接过了选美文化的大旗。


虎扑女神大赛,始于2016年,今年是第五届,最近开始了初选。


每一届虎扑女神大赛都极具话题性。前几年高圆圆四连亚,那种遗憾感堪比小李子陪跑奥斯卡。去年新晋之星杨超越被变相禁赛,也引发了一波“血案”。今年杨超越终于得以参赛,目前已经打败黎姿挺进了32强。


另有一位新人也很耐打,那就是在《爱情公寓5》中饰演诸葛大力的女演员成果,目前打败工藤静香挺进了32强。


尽管新人辈出,香港女星依旧是虎扑最强大的“题库”,朱茵、黎姿、王祖贤、李若彤等必被提名。每一届都有相当多的香港女星被提名,第二届邱淑贞更是力排众美,拿了冠军。


如此看来,直男审美也有分歧。


今年因为疫情,港姐选举宣布暂停一届,但似乎无人在乎。曾经的港姐选举,是TVB的收视保证、邵逸夫的一张王牌,与无线演员训练班同等重要,一个专出男演员,一个专出女演员。这些拔尖的人才如潮水般涌进TVB,成为香港影视工业的细胞,同时为香港娱乐圈和富豪圈添砖加瓦。


进入2000年之后,港姐选举甚少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水花,至多不过是令人感叹一句:如今的港姐水平咋这么差。


相比起来,女港星们能否在虎扑选美中出线如今更能掀起话题。那代表了香港影视黄金时代的某种延续,代表了一部分人的青春回响。



虎扑的赛制说来很简陋:不用本人报名、粉丝提名就能照片参赛,这跟多年前的选美大赛相差可太远了。早期的选美,光报名就需要克服许多心理因素,因为在传统思维里,女人出去抛头露面是不正经的。进入比赛流程后,又设置了泳装走秀、智力问答等多种考验环节,全方位检视美女是否够格。


虎扑的赛制又不那么简单:大赛持续近20天,64 位入围正赛的女艺人分成八个小组,经过预选赛、败者复活赛、32强循环赛和淘汰赛等,冠军才得以出炉。他们参照了世界杯和欧冠的选拔方式。



互联网的随意与直接真实都蕴含在这一场比赛中。俗话说的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儿八经由群众一手一脚投出来的人气还是很珍贵的。如今各种投票活动倒是不少,但灌水居多,几个成团综艺没哪个敢堂堂正正说没有黑幕的。


虎扑选美的民间性,使这一活动摆脱了商业运作嫌疑,实话说连参赛者本人都未必care的一项选拔,有什么必要煞费苦心地去投入金钱与精力来暗箱操作?虎扑女神与天涯四美一样,只是一场民间狂欢。



不过,选美这档子事很难与经济行为完全脱钩。


最初选美活动的诞生,大都以筹集资金为噱头。比如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举办的世界小姐大赛,就是英国儿童慈善事业最大的资金募集者之一;还有我国最早的选美比赛——1946年“上海小姐”竞选,就是为了苏北赈灾而筹款。这场活动背后的组织者是杜月笙。当时卖出了884张门票,售得10976万元,这部分收入最后当真投入到了苏北难民的救济工作之中。[2]


最特殊的要数泰国选美,最初是为了宣传泰国宪法而诞生的。为了吸引民众注意力,政府将“暹罗小姐”选举并入泰国宪法纪念日活动之中,带着政治任务来选美,连参赛选手都得由地方公务机构寻找并推荐。


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选美的政治、筹款这层薄纱就彻底被剥去了。选美活动一举办,就能听见钱入袋的声音。


2004年,《经济参考报》公布了国际权威统计机构关于选美对经济活动影响的测算:


如“环球小姐”“世界小姐”“国际小姐”一般规模的选美大赛,能为举办国带动12亿美元的收益,以及30%至40%的旅游拉动率。对举办城市的国际品牌和城市经济的拉动,几乎相当于一般城市在5至10年内10亿美金的持续投入,对城市品牌所带来的提升价值,相当于36亿美元的广告投入。[1]


2003年,三亚拿到了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的举办权,获招商收入1690万元,门票总收入达200万美元。三亚市星级饭店接待游客37.7万人次,比上月增长20.8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65%,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30.5%。[1]这还只是显性收入。


“选美经济”因而被称为内地朝阳产业,除了三亚,以娱乐产业为龙头的湖南也搞了许多选美比赛,最出名的是2000年模仿港姐举办的星姐选举。


近些年,选美比赛泳装环节备受诟病,“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于是在2015年取消了比基尼环节,但“环球小姐”并不打算抛弃这个环节。泳装是选美最吸睛的环节,既然对手放弃,对“环球小姐”而言就是机会,这意味着抢占份额,意味着广告商的青睐。“环球小姐”背后的老板是唐纳德·特朗普。



选美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架马车,尤其在电视时代到来之后。广告商的疯狂轰炸媒介由报纸转向电视,以泰国为例, 1983年泰国全年投放媒体广告支出总费用达 35.35 亿泰铢,比1982年增长 30.35%,这其中投放在电视上的广告支出最多,总量达 17.65 亿铢,占比 49.93%。[3]资本的狂欢推动着选美的影响力愈发扩大化。


这一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的现代娱乐活动,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国家扎下根来。委内瑞拉、巴西与菲律宾是世界三大选美大国。这三个国家不仅国内选美比赛频出,还常向世界四大顶级选美比赛——世界小姐、环球小姐、国际小姐、地球小姐输送选手。选美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相关选美产业在这些国家已成毛细血管式遍布。最夸张的是委内瑞拉。糟糕的经济使这个国家死死抓住选美这根稻草。因选美而诞生的整容产业、模特经济培训、化妆品消费助长着这个国家的选美文化,直至病态。


小女孩5岁就会被送进培训学员,低龄儿童整容的不在少数。为了维持身材的完美她们会采用极端减肥法,譬如切除肠道、在舌头上缝一块塑料,如果身高不够,在10岁时就必须注射激素了。这些女孩只有一个目的,摆脱贫穷。


纪录片《选美王国,南美洲的秘密》 《成为选美小姐》记录了因选美而畸形的国家文化。


我国内地的选美历程,开始于1985年举办的“广州青春美”选美大赛。当时专门引入了香港化妆师,不少选手是第一次接触化妆品。在那之后,1988年有过一阵选美高峰,上海搞了“上海小姐”、昆明搞了“春城小姐”、成都搞了“蓉城小姐”……一位出名的选美小姐足以成为一张名贵的城市名片,这和在网络时代力争网红城市一样,选美是拉动城市经济的一大捷径。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虽然80年代的选美参赛者们不知化妆品为何物,选美大赛却成了内地美容产业的启蒙者。一项调查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共有美容院154万家,年产值1680亿元人民币,推动相关化妆品行业消费1600亿人民币,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



1897年,一个叫《游戏报》的报纸举办了“评花榜”,是我国选美的雏形。报纸创始人为了拉动报纸销量将选美搬到了报纸上。1946年“上海小姐”选举,《申报》在其中做了大量报道,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这是报纸时代的选美,主要靠卖票盈利。


电视时代的选美巅峰自然是TVB主导下的港姐选举。它以香港娱乐工业为底色,推出一些美女站到时代的浪尖上。这个时代靠吃冠名费与招商费。


互联网时代,选美似乎不再是一件洋气的事。它赖以生存的媒介忽然风向一转,投向了其他更有回报率的节目。


取而代之的是选秀、成团,外在美成了选拔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要求的人设更多,实力、努力、天真、耿直……单纯的花瓶不再轻易地就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选美似乎在网络时代落伍了。选美最热的时候,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选美赛事大大小小超100个。各种小姐、皇后、佳人层出不穷,但都和港姐一样,渐渐地无人知晓了。只有世界小姐张梓琳如今仍出现在虎扑女神大赛提名之中。


反而是民间选美依旧颇有生命力。比较典型的是校花校草选拔,这是以人人网为大本营的。还有各种校园选美网站,仿照的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创办的Facemash。陈都灵就是从这类民间选美中脱颖而出的。A站也办过“老婆总选”,让二次元宅男们选三次元明星。最后老干妈陶华碧得了总选第四。


就像之前说的,民间性的选美带有自发性,自发性意味着远离商业,意味着相对公平和人们的真实意见。当官方选美活动铜钱味太重,民间选美反而有了生存土壤。


2016年,虎扑在一个偶然间接过了民间选美的大旗。互联网时代最权威的选美恐怕就数虎扑女神大赛了。


但办了几届后,去年,虎扑引入了赞助商,是一款男性沐浴露,其比赛结果就遭受了质疑。关键时刻忽然拉大的比分,令人觉得难以解释。


直男心中有杆秤,沾上了金钱味的女神选举还会是一场纯粹的民间狂欢吗?



参考资料:

[1].《风雅硕人—关于选美的文化解》,作者:郑虹,2005.5。

[2].《赈灾与竞秀:1946年“上海小姐”选美台前幕后》,作者:刘倩,2016.3。

[3].《泰国选美文化发展原因研究》,作者:杨阳,2018.5。

[4].《在选美之国,你不美,可能真的会死》,作者:kylin,ELLEMEN睿士。

[5]《1988年北京首次选美纪实:内部评出却从未公布》,作者:马多思,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作者:王不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