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癌奇迹难以复制
2020-07-17 19:30

为什么抗癌奇迹难以复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熊猫和朋友们(ID:xmcazs),作者:小韩666,头图来自:《滚蛋吧!肿瘤君》剧照


当我们自己或者家人确诊肿瘤后,我们喜欢去看那些晚期肿瘤患者成功逆转局势的励志故事,比如小韩当初写的《北京中年抗击晚期结肠癌手记》就鼓舞了很多人。


患病之初,当我们遇到成功治愈的病友,就会事无巨细地问人家在哪个医院?看哪个医生?用了什么方案?吃什么?怎么锻炼?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惯?


希望能从对方的经验中获得一把通往治愈之路的钥匙。然而大部分情况,我们发现很多治愈的患者对治疗并不很懂,甚至连自己的肿瘤分期都说不清楚,稀里糊涂就被治愈了。


别人的抗癌经验真的能够借鉴和复制么?我们来看几个故事。


罗马沉船神迹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一艘商船遇到风暴沉没,落水的部分船员奋力游到岸边获救。令人震惊的是,所有生还的船员都曾在轮船出事时虔诚地向神祈祷。


这一神迹被广为传颂,哲学家西塞罗微微一笑:可惜我们没机会听那些被淹死的人说话,他们拜神也许更加虔诚。


返航的盟军战机


无独有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的战机在多次空战中损失严重,无数次被纳粹炮火击落,当时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的中弹情况——发现飞机的机翼部分中弹较为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则中弹较为稀疏,于是当时的盟军高层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然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Abraham Wald)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


原因有三:


(1)统计的样本只有平安返回的战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而在机身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极小。


即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仅仅依靠幸存者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他们根本没有回来!


硅谷英雄的秘籍


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20岁从哈佛大学辍学,创办了微软公司,推出了全世界至今还在使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并成为全球首富。


另一位充满古怪文艺气息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19岁从大学辍学,21岁创办了苹果公司,从此踏上了改变世界的征程。苹果公司至今依然如日中天,iPhone攫取了整个手机行业超过一半的利润。


比尔盖茨的校友扎克伯格,在大二时辍学创办了facebook。如今非死不可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络,小扎也成了硅谷新一代传奇中的领军人物。


我们总结这三位硅谷英雄的经历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原来他们的共同点是辍学啊!那么我们能不能得出结论:只要在大学中辍学,就能成为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呢?


病友的经验


当你术后来到肿瘤医院的日间病房,准备第一次化疗。


跟周围的病友一聊,发现左边的王大哥,肝癌已经4年了;右边的赵大姐,肺癌已经5年了;前面的刘大爷,胃癌已经6年了;后面的张大妈,肠癌已经8年了。


你顿时心潮澎湃,这都是活生生的奇迹啊,赶紧请教大家的治疗经验,并拿个小本认真记录。


王大哥说:“我觉得癌症治疗,关键是你得心大,该吃吃该喝喝,病情别忘心里搁。你看我不忌口,烟都没戒,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你连连点头,“NCCN指南里也说了,正念很重要。”


赵大姐有点不高兴了,“为啥你得肝癌,就是因为不忌口。肿瘤病人营养最重要!讲肿瘤病人吃啥好的书我买了四五本。没事就学习,记笔记,照着做菜。高油高盐高糖一律不吃,什么西蓝花,蘑菇,胡萝卜,咖啡,绿茶,啥抗癌我就吃啥喝啥。别人靶向药一般一年多就耐药了,我这靶向药五年才耐药,我寻思就因为我吃得健康。”


刘大爷说:“生命在于运动,抗癌在于锻炼。我一天两万多步,朋友圈里从来都是第一。每天还练两个小时气功,打通任督二脉,把癌细胞用气封住。当初跟我一起确诊的,基本上都走了。我这一个月化疗一次,还一点事没有。”


张大妈神秘一笑:“小伙子,自己折腾这些没用。我不吃营养品,也不锻炼,但我每天一早一晚念两个小时佛经,每隔十天半月都去庙里烧香,有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


你默默放下笔,不禁想起一个笑话:有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人在原地跑步,一个人在做俯卧撑,一个在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你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人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做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用头撞墙上来的。


为何奇迹难以复制


本文讲了一个概念:幸存者偏差。


人的大多数时间是依靠直觉来做出判断,而非理性。


那些幸存的人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努力,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那些幸存者总结的经验,没有幸存的人很多同样做到了,只是运气没有站在他们身边。


肿瘤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哪怕同一种癌,会有肿瘤分期的不同、原发位置的不同、转移位置的不同、基因突变的不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不同等等,这些因素被称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简称瘤品。


“千人千面”的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一个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样的治疗方案,看上去类似的两个病人,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


有的人用一个标准化疗方案肿瘤就会完全消失,也有的人天生就对化疗加靶向方案不敏感。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依然未被现代医学所完全掌握。


所以很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好的病人,通过标准方案就能轻松治愈,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而别人却无法借鉴,因为肿瘤的性质完全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叶孤舟,只能在不确定性中随波逐流?


肿瘤治疗的正确态度


瘤品决定命运,而医生是改变命运的人!


去好的医院,找细分领域的专家,用最先进的方案,治愈的概率会比较大。


看那些奇迹的病友:


有肠癌腹膜转移的小伙,4年做了5次手术,每次手术转移灶的数量都比上一次少,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


有肠癌BRAF突变/全身转移的姑娘,强化疗加靶向把病灶全部打消失,至今四年没有复发。


也有肠癌肝转移通过反复射频消融,长期带瘤生存的阿姨。


他们的治疗方案和思路大相径庭,但有一点相同:


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不用模仿别人,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治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熊猫和朋友们(ID:xmcazs),作者:小韩(肿瘤患者家属,熊猫和朋友们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