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机甲动画为何“长寿”?
2020-07-21 15:06

日本的机甲动画为何“长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日(ID:zhi_japan),作者:周晓宇,题图来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剧照


被日本ACG文化熏陶多年的我们,对于“机甲”并不陌生。


然而,该怎么定义“机甲”,却依然是一个难题。


采访对象:冰川龙介


▲ 冰川龙介,自由作家、动画研究学者


知日:当我们谈到“机甲”时,似乎会看到动画的出产数量一直远高于原创漫画作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冰川:从表现层面来看,在刻画巨大机器人形态方面,影像所带来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角色的一举一动、影像构图在胶片中的不断变化,不仅能够生动呈现出体型上的巨大,也能够将战斗场景的悲壮感传达给观众。虽然漫画同样可以借助不同的表现力,描绘上面这些情节,但是难度却要高得多。


▲ 《ALDNOAH·ZERO》(2014)


从企划层面来看,因为机甲动画一直有固定的观众群,所以动画制作(特别是原创作品)的企划书更容易得到放行。比如动画《ALDNOAH·ZERO》,其导演青木英之所以选择机甲这个分类,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原创作品能够获得成功。


知日:一般意义上,“机器人动画”几乎被视同于“巨大机器人动画”。那么像《铁臂阿童木》和《哆啦A梦》这样,以人形或者袖珍尺寸登场的机器人,又该如何去认识呢?


冰川:像《铁臂阿童木》和《哆啦A梦》这样的作品,之所以难以归类,恐怕是因为其所对应的类型片数量不足的缘故,因此未能形成气候。



纵观机甲动画的发展历史,有部分作品得到热捧,也引发了后续创作上的模仿。但是在那之后,却没有大量类似动画跟进,形成动画产业潮流,缺少足以让人感受到风格变化的“节点”。因此,当我们讨论广义的机甲动画时,将这些等身大小或者更小尺寸的作品群,作为一个子集看待会更妥当。


而从《铁人28号》中最早的远程操纵设定,到《魔神Z》中可搭乘形态的转变,观众第一次意识到,“机甲(机械)与人类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而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同,才让他们的一体化显得更合理,最终完成单方面无法完成的任务”。这种认识,最终发展为“装甲”(Cyber)概念的形成。


▲ 《魔神Z》剧场版(2017)


从这个概念出发,我想借助人的意志所构成的是“机器人”,而无人的情况下就是“机甲”了。如今,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能力与人类意识也已经一体化,这是过去未曾发生过的,而智能手机本身又不存在人格。拿这个例子来理解“机甲搭乘了驾驶员才能成为机器人”,应该会更容易一些吧。


▲ 《ALDNOAH·ZERO》(2014)


知日:动画制作中,为什么将机甲设定的工种定义为“Mechanical Design”,而非“Robot Design”?


冰川:这属于创作过程的问题。机甲设定师在一部特定作品中,需要设计的是全部“机甲”,所以才被称为“Mechanical Design”。


比如说,在敢达系列作品中,不仅是作为主角的机器人(机动战士Mobile Suit),就连作品中登场的机械装置、白色基地、姆赛巡洋舰也全部由大河原邦男先生设计。除此之外,只在特定集数中出现的通信装置、手枪,甚至是火炬等小道具,也全部出自大河原之手。因此,只要认为机器人是机甲设计中的一环就够了。当然,肯定也会有一些作品,要求设计师只负责机器人的设计工作。


▲ 《敢达 G之复国运动》(2014)


知日:曾一度面临衰落的机甲动画,近些年来却又涌现出大量原创作品,您怎么看?


冰川:如今,导演、制片人、发行公司,以及有财力去购买高额蓝光碟的观众群,大都是在机甲动画黄金年代成长起来的。这种提供方和需求方的共鸣关系,激发了原创动画作品的创作欲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着敢达系列、超时空要塞系列以及《EVA》等超人气作品,因此新作的出现,也伴随着制作者希望作品本身“长寿化”,以求借助版权获得长远利益的愿望。


▲ 《超时空要塞F》(2008)


和2000年以后的作品相比,新的原创作品最突出的一点在于,不再面向孩子,而是专攻成人观众。过去曾经有一段时期,为了向孩子们兜售玩具,不得不依靠动画的力量,而现在大家更愿意积极出品新的机甲,不是为了卖玩具,而是为了把动画作品本身推广出去。


知日:你眼中的机甲动画,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冰川:20世纪60~70年代,人们之所以会对机甲、遥控机器人产生憧憬,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身边确实缺少类似的成品,甚至很少有人拥有一辆私家车。后来,随着冷战时代的终结,击退强大侵略者的设定也失去了真实性,20米、40米高的机器人角色被林立的高楼风景所取代。这就像是拿着日本刀砍杀的时代剧一样,在年轻人和孩子眼中,已成为过时之物。


▲ 《环太平洋》(2013)


然而,就像是游戏《超级机器人大战》所表现出的那样,很多作品仅仅联系了自身历史加以发展,就能让趣味性倍增,从而唤起新世代群体的兴趣。而像《变形金刚》和《环太平洋》这样的海外作品,也预示着机甲动画可以通过重新定义,成为新的娱乐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机甲可以被视为一个“特殊类型”,其中的元素经久不衰。就连《EVA》也能通过作品的不断更新来表现机甲主题,这个话题可探索的内容真是永无止境。



机甲是源自日本的文化类型,但在全球都备受瞩目,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希望今后也能不断探索出其中的魅力,用文字传达出去。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恐怕还会有更多全新作品出炉,这样一来,机甲这个类别也就会一直长存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日(ID:zhi_japan),作者:周晓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