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重要吗?
2020-09-10 14:31

师德重要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维舟(ID:weizhousw),作者:维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则不雅视频日前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主角是镇江某高中教师,以及比他小20多岁的女学生,而将这一视频上传的潘某,据说是女主的男友,他因为“气愤”而泄露到班级微信群里。


这案由原本很简单,泄露他人隐私的潘某事后也很快投案自首。哪怕脚踏两只船、私下录不雅视频,那最多也是私德乃至趣味问题——因为这位老师已经离异,当事女学生也毕业多年,未婚单身,虽是曾经的师生关系,但两人完全是成年人之间的自愿行为。真正有争议的,是事后镇江市教育局、学校发布通告,认定: 该教师拍摄不雅视频,属于低级趣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有违师德,严重损害教师形象,调离一线岗位。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不是教师这样的特殊身份,而是企业里曾经的上下级,人家爱私下自拍,犯法吗?网上有句流传的话说,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么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在这件事上,当事人是有着完整个人权利的成年人,也没有主动影响别人,该追究、谴责的难道不应是那个把他人隐私偷偷上传的人吗?


在这件事上正可看出,我们这个社会的规则所看重的并不是个人权利,而是个人行为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冲击,所谓“社会影响不好”。此时,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有可能因造成的客观结果而受到惩罚。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存在多重道德标准,普通人这样或许也罢了,但老师因其特殊身份就不可以——想想如果是卖菜的,这样会被指责“严重损害个体户整体形象”吗?


这两者叠合,有时会造成荒谬的结果。2016年9月9日,山西屯留一中的老师们在教师节前夕,中午到小饭馆里聚餐饮酒。那天虽然是工作日,但同事之间这样,换在任何一个单位恐怕都事属寻常,何况他们也没有公款吃喝,是AA制,不料事后却被全县通报批评,理由是他们作为本县最高学府的教师,未能做好道德表率。


有人说,教师这行“最苦的就是这点,道德上要求你是圣人,但待遇上完全没有体现,空谈情怀奉献,而现实中却也是最受歧视的职业之一”。教师和医生似乎都很难被视为普通职业,社会在高调尊崇(“灵魂工程师”、“白衣天使”)的同时,又寄望他们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道德品质,乃至不能有任何瑕疵。三年前,我一位编剧朋友就苦笑说,他的剧本被毙了,因为剧中有个老师的角色婚外恋,“人民教师怎么能出轨?”


这给了教师(以及医护)群体不同于常人的道德压力,似乎他们只能讲奉献,连要求正常待遇都是不够高尚的。有老师迫于生计,暑假里做代购补贴家用,也被领导在教职工大会上不点名批评,有人因而不无心酸地说:“老师只可以是‘蜡烛’,不可以做‘人’。”


在各行各业中,也就只有教师和医生有特别高的道德期望值——所谓“师德”、“医德”,但你可不会听到对厨师会有“厨德”的要求。不仅如此,这乍看起来是某种“职业道德”,但其实却极其宽泛,很多都可以往里装。


所谓“职业道德”,本应是与职业相关的伦理要求,它并不苛求你得是个道德完人,而只要你做到这个职业所需要你做的事。举例来说,一个厨师只须注意卫生、操作规范、菜做得好吃就行,至于他在私生活中是不是个孝子、酗酒打孩子,跟他是不是“好厨师”没关系。


照此逻辑,一个教师本应在教学中做得好即可,私下是不是喜欢拍不雅视频也应无所谓——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却是向老师提出了多重任务,迫使他们不能完全把精力放在教学质量上。“师德”的界定并不只是“职业道德”,甚至还要求老师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换言之,你仅仅做好教学工作还不够,一言一行都得以身作则。


这意味着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教师。打个比方,其他普通人只需要做到60分,偶尔学雷锋就已经是受人赞赏之举了,但对教师、医护人员来说,社会期望值就认定他们必须是雷锋,仿佛做到100分是理所当然的。固然,职业的特殊性会让社会公众、行业自身对从业人员有一些默认的要求,但“师德”显然超出了简单的职业伦理。


当然,有人会辩解说,老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耳濡目染、有样学样,但孩子却未必懂得独立思考、保护自己权益,因而对老师的道德标准要求更高也情有可原。但这里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工作和私生活不能完全分离,而保障机制又不完善,其结果是要求个人用道德来弥补制度的缺失。


事实上,想一想就明白,指望教师成为全社会的道德表率,原本是小地方熟人社会的特征——屯留县会那样严格要求教师,但在北京,大概就算北大、清华的教师也不会被视为是北京人的道德表率。人类学家项飙在一场对谈中,曾明确反对这样的设定:


我不太同意知识分子要成为道德楷模、人生模范,我觉得这不是他们的任务。特别是今天,所谓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的边界已经很模糊,你混饭吃我也是混饭吃,大家都一样,只是一个职业分工问题。在这个情况下,你在大学里面工作,当什么楷模?这个我可能讲得有点太激烈。我觉得大学生在大学里的任务,不是树立norms(规范),而是树立exceptions(例外),你不是范例而是例外。我们的社会需要例外,你要代表这个社会去做例外。


当然,希望老师“去做例外”,听起来又像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更高要求,毕竟这也很难。对很多普通的老师来说,他们甚至未必自认是知识分子,只不过是像其它行当一样的职业而已。这去除了那个神圣的光环,也为他们卸下重负,而把教学降格为一项“服务”。


很多人恐惧的正是这一点,仿佛这样就无法导人向善、老师也不会有太大责任心,但事实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师这一职业专注于教学质量本身。可能听起来诡异的是,中国教育真正着重的并不只是教学质量本身,因为那只是“智”,必须排在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后面。说到底,这涉及到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个将社会规范内化的合格个体,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人的潜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维舟(ID:weizhousw),作者:维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