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花一样的钱,享受双倍的快乐?
2020-11-11 08:30

如何花一样的钱,享受双倍的快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性感的小脚脖,编辑:叶耶耶,原文标题:《只要姿势到位,双十一怎么花钱都觉得对(不是软广)》,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双十一来了,大家的钱包还好吗!花钱能买来快乐,但这份快乐仿佛并不持久——尤其当看着下个月的各种待还账单,再看看“待发货”菜单里那些仿佛并不那么需要的商品,很难不陷入自我怀疑与谴责中。


不过,既然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不想点办法让自己开心地花钱呢?我们总结了一些可以有效提高消费体验的方法,希望能从剁手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改善消费情绪——钱花了,土也注定要吃了,至少要开心点呗。


准备好了吗?狂欢要开始啦!图片来源:Giphy


在购物前让自己失去控制感 


控制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机体会始终维持控制感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一旦失去控制感,人们便会感到情绪波动甚至出现焦躁不安。然而消费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它可以恢复人们失去的控制感,这又叫做消费的控制补偿假说。


买买买是一件人们能够完全掌控的事情,买什么、买多少都可以自主决定,由此弥补人们的控制不足。就像在不开心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消费,通过花钱能买来“安心”或“实在”这些让人确信的感觉,进而让自己又变得幸福满满。


因此,在你要打开购物车之前,可以试着让自己失去控制感。


实践:


  1. 列一份多到完不成的工作清单


    如:今天找10个选题,改5篇稿


  2. 立一些极具挑战性的flag


    如:今天把论文写完


  3. 干脆自暴自弃去和老板讨论一下平日积攒的质疑


    如:老板,我觉得我干得太多,工资太少。


相信我,之后的购物将会变得畅快无比。


躺在快递里的感觉可真美好  图片来源:Giphy


选择一个合适的消费环境 


一个合适的消费环境也能让购物体验提色不少。首先,购物最好是在晚上进行。因为光照强弱会显著调节一个人的心理和神经活动。


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当光照不足的时候(比如夜间),人脑中与情绪相关的边缘系统会变得活跃起来,而与认知控制相关的前额叶部分脑区则处于劣势状态。因此,晚上是一个人一天中自我控制相对松懈、身心也比较放松的阶段。


在这个时间内购物,你的理智很难把你从购买欲中拉出来,会更少陷入到“买还是不买”的纠结中;相反,你也更容易就能体验到买上喜欢东西后的愉悦情绪。


同时,红色的氛围灯光和快节奏的旋律也能帮助你的购物。来自感官营销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过程可不仅仅与他们的需求或商品本身相关,它还时时刻刻受到消费环境中的感官刺激的影响。


当环境整体偏向红色或是有快节奏的音乐出现时,人们的情绪唤醒度会被立刻提起来,随之产生一种兴奋或是冲动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正是帮助购物的一针催化剂,在较高的情绪唤醒中,人们不仅有更高的购买意愿,还会比较快速、果断地做出购买决定。


因此,请选择在晚上打开购物车,并让你的环境充满红色和快节奏的旋律。


实践:


  1. 洗个热水澡,舒适地躺在床上。


  2. 打开红色的灯。如果没有就开个黄色的灯吧。


  3. 打开网抑云,搜索“轻快的音乐”,播放一个喜欢的歌单。


  4. 买!


当然这种紧张激烈的环境也不是不行......图片来源:Giphy


为他人花钱,你会更开心 


2008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于为自己花钱,为他人花钱会让人们感到更满意。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在早上五点的时候收到一笔钱(5美金或20美金),然后他们要在下午五点前花掉这笔钱。


其中一半的参与者需要把这笔钱花在自己身上,而另一半人则需要花在别人身上。在之后的访谈中,那些为别人花钱的人报告了更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这个结果是因为,作为人类的我们都有亲社会(Prosocial)动机,也即发自内心地希望别人过得好。亲社会动机启动后将会激活人类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产生让人愉悦的激素。同时,亲社会行为还会让大脑中其他一些与奖赏有关的脑区,如腹侧纹状体,也活跃起来。


这些为别人花钱所产生的神经激素和神经活动,其带来的愉悦程度,并不亚于为自己花钱的愉悦程度。


实践:


  1. 打开微信,找到想要送去快乐的人。


  2. 将本文转发给TA,并截图重点圈出本段。


    (如后续被拉黑,作者概不负责)


所以,双十一不妨考虑为自己喜欢的人,或是为爸爸妈妈买点东西吧。


所以有人愿意给AI礼物吗?我愿意牺牲自己给你们带来快乐  图片来源:Giphy


纠结的时候,去挖掘商品的实用性 


情绪是左右人们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内核,而会阻碍人们开心购物的一种情绪便是内疚感。花太多钱或是买了太多偏向享乐的商品后,人们便容易产生内疚。


然而,2005年《市场营销研究》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化解内疚的方法,那就是突出消费中所购买商品的实用属性,不断暗示自己想买的东西它是非常有用的、有价值的、能帮助我解决现实需求。这样突出的实用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中和”掉我们消费中的内疚感。


因此,如果你纠结一件商品,那么可以去试着挖掘它的实用价值,买iPhone 12不是为了体验最新的科技,而是我原来手机的内存真的不够用了;买更好的精华或护肤不是为了变美,而是它们真的能保护我的皮肤;买很多衣服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冬天到了我真的需要更暖和的衣服。


实践:


  1. 双十一下单的iPhone,到手后立刻在手机中下满学习或知识类软件。


  2. 购物后,转发此文到朋友圈。并声称“自己购物是为了学到本文中的知识”。


网购真的很难判断实用性了 图片来源:Giphy


买完之后,别忘了和朋友分享商品 


虽然在购物狂欢中,你的很多购买并不一定有多大折扣,也不一定是你真正喜欢的或需要的;但是,当你不断和朋友分享、推荐自己购买的商品后,你也会变得确信自己是“买值了”。


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人们喜欢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理由或借口,特别是那些自己也不大确定的行为,以此证明自己做的是合理的。


在经典的认知失调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花上1~2个小时持续进行一些机械又枯燥的实验操作,例如将一些物品从托盘中取出来然后再放回原处。为此他们能得到的仅仅是1美金报酬。在完成后,其中一部分参与者还可以额外得到1美金,但他们需要告诉随后参与实验的人:这个实验非常好玩、很有趣、很让人兴奋。


结果发现,这些向后来者推荐了实验的人,不仅不反感实验枯燥的操作,反而认为它们是中等偏有趣的,甚至一部分人还表示愿意继续参加。这说明,在向别人推荐一件哪怕很糟糕的事情的过程中,人们也会在无意识中去合理化这件事。


实践:


  1. 购物后,请立即向朋友推荐已购买的商品。


  2. 推荐时,请务必带有“哎呀你看我怎么就这么幸运地抢到了”的炫耀态度。


  3. 在炫耀的喜悦中,忘记要还花呗的痛苦。


因此,在剁手之后记得向朋友分享、推荐你买到的东西,这样哪怕你买到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你在分享和推荐过程中也会去合理化自己的购买行为,并相信:“我购买它是正确的”。这么做也将更少感到后悔,也就相应有了更好的购物体验。


分享还可能有奇效呢(狗头)图片来源:Giphy


所以说,谁说花钱一定会内疚呢?只要姿势到位,钱怎么花都能觉得对。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这几天就别再上班偷偷刷淘宝了——毕竟下个月巨额账单已经注定了,再被扣了工资……


参考文献:

[1] Caldwell, C. & Hibbert, H. S. (1999). Play that one again: The effect of music tempo on consumer behaviour in a restaurant. ACR European Advances, 4, 58-62.  

[2] Dunn, E. W., Aknin, L. B., & Norton, M. I. (2008).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promotes happiness. Science, 319(5870), 1687-1688.

[3] Festinger, L. & Carlsmith, J. M. (1959).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mpliance.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58(2), 203-210. 

[4] Labrecque, L. I., & Milne, G. R. (2012). Exciting red and competent blue: the importance of color in marketing.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40(5), 711-727.

[5] Langer, E. J. (1975).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32(2), 311-328.

[6] Mandel, N., Rucker, D. D., & Galinsky. (2017). The Compensatory Consumer Behavior Model: How self-discrepancies drive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7(1), 133-146.

[7] Okada, E. M. (2005). Justification effects on consumer choice of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good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2, 43–53.

[8] Vandewalle, G., Maquet, P., & Dijk, D. J. (2009). Light as a modulator of cognitive brain func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3(10), 429-43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性感的小脚脖,编辑:叶耶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