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犀牛之外,共享席卷制造业,能做成吗?
2020-12-08 20:08

犀牛之外,共享席卷制造业,能做成吗?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今年9月,阿里打造的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在杭州亮相,引发了大量讨论,算是今年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大事。双十一前夕,犀牛智造第二个产业园在安徽宿州正式投产,工厂总规划30万平方,帮助淘宝天猫中小商家去快速反应市场,为爆款产品快速补单。


安徽宿州犀牛智造

 

这是一种典型的共享制造的模式。本专栏此前一篇文章《注意!制造业正在掀起一场商业模式革命》中提到,共享制造是新涌现的比较突出的商业模式,共享制造平台向行业下游提供制造产线、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能力,下游企业不必有自己的产线,可以在平台上按需来直接获取这些能力。

 

犀牛智造模式其实并不新,只不过因为是阿里在做,还把犀牛智造与新零售、新金融等热门风口并列,所以才引发了广泛关注。实际上在多行业已经有不少类似平台出现。


工信部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纺织服装、科研仪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典型共享制造平台,形成了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多种新模式新业态,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例如在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了明星创业公司百布、智布互联,均获得了巨头和知名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他们做的事就是在前期B2B的基础上,通过IOT连接设备和厂房,做产能的上游生产环节,产能的智能化管理和有效分配。这个行业里还持续有公司获得融资,例如在今年11月份,内衣物料共享制造平台辅布司宣布完成了超亿元A+轮融资。

 

虎嗅Pro最近也接触了一些共享制造案例,如电子组装产品领域的云工厂、纸产业里的云印,今年共享交易规模都能达到数十亿元。


各行业的共享制造平台

 

共享制造之风,正在被视为传统行业的制造业中兴起。工信部指出,到2022年,要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


  • 共享制造有哪些有意思的玩法?

  • 共享制造可以带来什么价值,为什么政府要推动共享制造落地?

  • 目前落地情况如何,落地主要难点是什么?

  • 阿里为什么将淘工厂升级成犀牛智造?

 

共享制造的几种玩法

 

按照工信部的总结,共享制造已形成了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多种新模式

 

犀牛智造是典型的共享工厂模式,通过打造的样板工厂来承接订单。市面上其实还有力度更大的共享。据报道,在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就有这样一家“共享工厂”,主要针对初创期的创客,提供共享的厂房、设备、工人、财务与行政人员,数十个小企业共享一个财务办公室,省去了单独雇佣的人力费用。

 

共享工厂要做大,需要由点到面,通过自建或加盟的形式,构建更多的符合工艺水平和数字化标准的工厂,去承接更多的订单。

 

产能对接,则是利用行业里已有的产能,对产能进行数字化改造,线上承接来自需方的订单;只做简单的对接意义不大,对接之后,还需要通过IOT来跟踪订单的生产与物流过程,在工厂内跟踪零部件、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协同生产

 

行业里更多是产能对接与协同生产的模式。前沿技术情报所专栏里报道的钢板切割共享平台云切,就是典型案例。云切下游是机械行业,会买钢板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去制造机械,由于一家企业切割的形状往往是一样的,比如要切出很多相似的圆板来,这样会导致买来的钢板有很多边角料,造成成本浪费。云切在上游集中采购钢板,给到加盟工厂。机械企业可以直接下钢材切割订单,线上接单后把订单派到加盟工厂,按照加工质量和精度要求,通过算法来把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订单来排单,控制进行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等。这样,钢材利用率会有很大提高。

 

现在多个行业都在兴起这样的共享平台。云工厂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产品中塑胶与五金零部件的制造,例如手板模具、注塑零部件等,今年8月完成了回声资本1亿元B轮融资。此前还曾获得中科创星、盈孚资本、富士康的投资。创始人李钦曾在一家整车制造公司做精益生产全球评估师,做汽车制造厂精益生产标准的落地,在其中看到了制造业自动化的机会。


云工厂打造了一个协同制造平台,以SaaS形式部署,上游有将近一万家供应商,在供应商的工厂和机器上部署传感器、物联网盒子等IOT设备,追踪产线的运行情况、实时的完工进度。此外部署了接单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在线化;下游的3C企业在打样阶段就可以通过平台快速找工厂、报价下单、支付。下单后可以在线查看订单的生产情况与完工进度。这样3C公司可以主要精力放在研发、设计等环节,不用顾虑产能方面。

 

云工厂制造协同模式


例如一家做投影仪的公司,投影仪会有几百个零部件。投影仪将零部件设计、研发出来,之后可以通过云工厂的平台找供应商,供应商完成开模具、把不同零部件加工成想要的形状、组装等制造环节。

 

李钦表示,今年平台的GMV可以做到50亿元左右。现在云工厂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工厂端收费,包括为工厂提供获客流量,SaaS系统的服务费以及一些某些深度服务功能。

 

云印则主要聚焦于纸产业,2019年5月被上市公司山鹰纸业(600567)战略控股。造纸行业的流程是:废纸→造纸→纸板→纸箱→终端产品的包装。云印针对纸业相关的工厂,通过IOT系统实现机器设备与产能上线,向下游纸业需求方(例如天猫商户、物流公司等都需要纸箱来包装商品)提供供应链服务,实现产能的对接与匹配。

 

云印商业模式


云印COO李梦凡此前曾在腾讯搜搜任职,搜搜出售给搜狗后,离职腾讯加入到云印创业团队。他介绍,云印直接以自营贸易的方式来参与进来,接大客户的订单,将大小订单进行归集,再通过各种基础设施和数据运算来匹配到合适的闲置产能。

 

基于共享制造能力,云印也在尝试做更复杂的供应链交易,去实现更多收入。例如一些客户的包装需求是混合型的,除了纸以外还需要有纸质玻璃,单一工厂可能是做纸的,或者做铁的,云印通过共享产能平台来覆盖这些产能,为客户提供综合的包装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向上游(造纸厂)集中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向上游集中采购原材料降低成本是共享制造平台大多在做的事,云印、云切都有这类业务,不过云工厂并未开展。

 

李梦凡表示,去年云印平台实现了28亿元的交易规模,今年规模会有80多亿元。整个包装市场2万亿左右的规模,其中因为单个工厂的不专业,以及多个工厂的低效率协同,造成的浪费占到了市场规模的15%。云印的市场空间是这15%的钱。

 

他表示,营收来源于两种:


一是SaaS服务费用,按年收费,订阅不同的产品。未来会往下沉一层沉到PaaS层,会跟云服务厂商一起去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还会把做软硬件的企业作为ISV整合进生态里,去做些客户服务的工作


二是贸易带来的差价。

 

共享制造要有几项核心能力

 

做共享制造平台,基础的功能就是做订单与产能的匹配,要让客户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李钦表示,这个环节其实就是打标签,现在给每家工厂都打了两千多个标签,而且是动态的,有很多即时数据产生。这样工厂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针对于客户以及客户的订单,又会打标签,双方再做匹配,做更精准的推荐,让客户在平台上能找到目前有闲置产能的供应商。

 

在此基础上,共享制造平台的一大核心能力就是对加盟工厂做管理,保证交付能力和工艺水平能够跟得上客户的要求。否则一旦出问题,获客会非常困难。李钦表示,所有的工厂上线都是要百分之百验厂,具备什么能力,做得怎么样,都要用一套标准做好验证。工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产生什么数据、具体表现怎么样,要有一套平台管理机制来管理,类似于像大众点评一样,对这些工厂进行打分。

 

李梦凡表示,云印合作的工厂有区域限制,都是在产品运输半径150公里之内,会选择区域内优质产能的前50%作为目标客户群体。

 

在产能对接与协同管理的基础上,共享制造要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还需要去攒更大的局。李梦凡表示,如果只是把A订单派给A工厂,其实没什么壁垒。


共享制造平台不是简单的订单匹配的逻辑,真正壁垒在于掌握了工厂的实际数据、管到供应链上机器设备的时候,就能够去解决一些新的供应链场景和服务,这个是传统贸易企业和单一工厂做不了的。

 

共享制造平台要去组织整个供应链,把生产环节拆成工序,A工厂做A工序,B工厂做B工序,用数据算法去安排好每一个工序,此外再去提供原材料的集采,以及物流服务,给客户一个效率高、有性价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云印今年下半年在尝试一些新交易业务,比如在多个地方实现多点的交付,以及布包装和纸包装结合的包装方案交付。这样,给到客户的不是纸箱让客户去包装,而是给到客户一个把货品包装好再把货品从A运到B的方案。


当下共享制造渗透率还很低,纺织服装行业受关注度更高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至2018年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300亿元、4120亿元和8236亿元,年增速从约25%提高到约98%。2018年产能共享市场交易额占我国共享经济市场总规模的比重从上年的20.1%上升到28%,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不过这在制造业总规模中占比还非常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工业增加值305160亿元,8236亿元的产能共享规模不足制造业整体规模的3%。

 

目前来看,大多数行业的共享制造都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都不高。云工厂和云印几十亿的年交易额,在消费电子和纸包装大产业里的规模占比也非常小。

 

相对来说,纺织服装行业的共享制造规模更大,出现了百布、智布互联等融资金额高、估值较高的公司,另外阿里犀牛智造也是属于这个行业大类。


百布、智布互联融资情况


百布2019年全年实现近百亿销售额,行业上游生产环节的AIoT设备已铺设织机超10万台,系统化覆盖全行业织机产能约8%,并已覆盖行业70%的成品布一批商和产品品类。预计2020年百布AIoT设备覆盖织机数达40万台,行业织机产能覆盖率超过26%。

 

智布互联以SaaS系统为基础,承接服装品牌和制衣厂的订单,公开资料称,客户覆盖了全球排名Top 200 制衣厂的70%,包括H&M、Walmart、CK、Amazon、Armani等。在另一端通过IOT设备连入纺纱厂、印染厂、织布厂,拆解上游客户订单,加盟工厂协同完成面料的生产与制作,智布互联在其中扮演调度中枢角色。

 

为什么这个行业更受资本关注?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交易额大,而且百布、智布互联目前主要的获利来源是接大单,对接大采购方,如H&M、Zara、优衣库这样的布料采购巨头。接单后再转手交给佛山等地的印染工厂,本质上是贸易公司,容易形成很大的交易流水。这种模式其实是传统的布行模式,存在了几十年,已经很成熟。这两年他们有了一些新概念,比如IOT、MES之类在里面。但其实这个东西在他们的商业模式里面,重要度不高。他们现在都有了一些利润,做贸易还挺舒服的,所以资本会关注。

 

布行模式主要风险在于,客户有账期,一旦客户突然倒了,账收不回来,打击会很大。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布行没有做的特别好的,主要就是因为做大之后,客户压账越来越多,一个客户挂掉,就把自己多年的积累全部砸进去。所以布行都是稳扎稳打,有风险的客户不做,导致都长不大。


百布、智布互联做到一定规模,主要是源于搞定了风险较低的头部客户。

 

阿里弃淘工厂做犀牛,背后是共享制造的难题

 

在共享制造圈子里,比百布、智布互联更大牌的玩家,无疑是犀牛智造。犀牛智造是阿里将之前的淘工厂模式升级而来的。

 

淘工厂原来是去给服装工厂上IOT设备,以及数字化系统,推了几年推不下去,数字化系统在工厂使用率很低。问题在于,改造工厂很难。阿里将淘工厂升级成犀牛智造,实际是搞2.0模式,不再聚焦于改造工厂,而是自己打造一个样板工厂,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来解决行业的问题。小范围验证之后,再想办法用加盟的方式,或者融资租赁的方式,把产能扩大


阿里从聚焦于升级工厂,改为聚焦于升级行业。这跟阿里在新零售行业一样,改造传统商超不顺利,就自己做了盒马鲜生,打造标杆再去扩张,让传统零售在后面跟着跑


 

李钦认为,要去说服工厂老板,用更先进、更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操作,要改变整个制程,要从上到下改变每个人的操作方式,非常困难。工厂已经适应了原有的工艺制程,是有惯性的。


举例来说,从精益管理的角度,给工人提出一种新的操作方式,改变一下抡胳膊的方式,即使此前验证过这种方式更省力、更符合人体工程、出错率更低,看上去这个改变会很容易,但实际中改变会非常困难,需要不断的纠正、改进、培训,甚至要录像交给工人去学习。

 

在中国,传统ERP实施成功率不到5%,真正用起来的很少。MES(生产执行系统)实施成功率更低,不到1%,原因就是在于实施难度太高了。升级工厂是背离人性的。制造业数字化,不只是数字化系统的问题,背后还有组织管理,流程管理的改造问题,这是更难的地方。

 

阿里从淘工厂迭代到犀牛,逻辑就是从升级工厂逻辑变成了一个升级行业的逻辑。


有了这样的转变之后,订单向犀牛智造转移,你在平台上有订单,携订单的势能,要求加盟工厂完成数字化升级,工厂如果想接犀牛的订单,数字化再痛苦也得上,不用像之前一样求着工厂上系统,推进速度会更快。

 

共享制造很难,为什么还要推?

 

既然完成工厂数字化改造这么难,为什么还要费力去做共享制造?


现在不同企业在探索共享制造在各行业的落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共享制造。工信部在2019年11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2022年,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

推动50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在产业集群的应用深化;

到2025年,共享制造模式广泛应用,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为什么政府要推动共享制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降本增效。降本增效的具体形式又会体现在几个方面。我们很容易想到产能过剩。通过实现产能的共享,缓解产能过剩的状况。此外,一部分有产能的企业把产能共享出来。可以让其他企业聚焦于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从而打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共享制造是建立在充分的数字化、网络化上的,基于这样的共享产能平台,对于小单快返也可以形成更好的支持。由于很多客户对于小单快返需求较大,这会是共享制造平台比较重要的机会点,甚至是共享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李钦认为,除了小单快反,还有助于量产过程中的协同。过去量产中,一个工位可能一天生产了一万个产品,但只能做同一款型号,因为信息协同方式不支持每件产品不一样。现在有了更好的数字化,可以将不同的零部件分别按照相应的顺序到达工位,一个工位上生产的产品可以做到不一样。网络化、数字化使小批量的小单快反、大批量的柔性化制造,以及更精准的拉动式生产,都有实现的可能。

 

不过要实现小单快返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去积累,包括对行业的理解、对行业数据的积累、对软硬件方案的整合。

 

从更广的视角看,共享制造还涉及到产业整合与制造业竞争力问题。李梦凡认为,国外的产业整合更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国内制造业,尤其是半成品制造环节,基本上属于小散的状态,很难通过并购的方式整合。通过产业互联网来做生态的整合,就不需要再去做股权上的统一,通过产业生态的方式,同样实现产业的横向和纵向的一体化。

 

在充分的数字化、便捷的产能获取、产业充分整合、柔性制造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制造业的竞争力会更强,全球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也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打压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原因。


李钦认为,未来制造业会高度自动化,谁具备了从软件到硬件、一体化地把数字化制造充分实现的能力,全球未来的制造业就掌握在谁手里。

 

共享制造未来该怎么落地?

 

目前共享制造还在初级阶段,从工厂、客户的角度看,还需要去了解、接受共享制造的价值,从共享制造平台的角度看,成本是落地的最大难点,部署成本、协同成本、人工成本、产能改造都是平台需要付出的。

 

在李钦看来,最大的难点还是人的因素上。要让企业真正去用已经部署好的系统,在客户那儿真正的落地,需要流程再造,做好组织管理或组织改造,这是最难的。这又会导致获客成本高。因为实施成本太高,成功率低。客户接受这个东西都觉得好,都没问题,但是让他做这个决策很难,所以导致获客成本高。获客成本高,实施成本又高,导致目前还不赚钱。

 

要实现大面积的落地,不仅需要给工厂一套系统,还是要有一套管理咨询方面的工具或者方法论给到中小工厂,这又会导致交付成本过重。给每一个工厂落地数字化,都得一批老师过去,给他各种培训,从思想到操作方法,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改造一个遍,实施成本过高。


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兼CMO黄路川此前也曾对虎嗅Pro表示,人的因素很重要,主要是灰色收入利益影响,比如原来板材切割利用率低,有人通过卖废铜烂铁赚钱,现在通过共享切割,利用率高了,卖废铜烂铁的人赚不到了,阻力就出来了。共享制造可以降本增效,从失效过程当中盈利的那些人利益受损,就会成为服务化变革的阻力。

 

那么如何让共享制造在各行业全面落地?李钦认为,落地路径还是在于持续聚焦于行业,聚焦于深度数字化的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使落地过程不要依赖于改变人,而是用数字技术把人替代掉。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自动化成本太高,人工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大家都用人工。李钦认为,未来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以及自动化的成本越来越低,包括IOT、机械臂、各种制造单元成本降低,整个成本天平会慢慢发生倾斜,有一天自动化生产的成本跟人工生产的成本打平了,产业链高度的无人化有望实现、产业链完成了自动化的改造,共享制造会迎来更高水平的落地。

 

李梦凡认为,共享制造前提是搭建一个能够去协作的网络。一些工厂闲的时候接订单做共享,忙的时候就不做了,这自然无法推进。共享制造核心是要解决行业规则制定的问题,把生态搭起来,这需要政策、产业资源、各种基础设施一点点去培育,不是搞定一个点就有效。


无论从哪种逻辑看,共享制造都会经历很长的摸索。从大家熟悉的共享单车来说,共享单车当然有价值,但背后的运营成本太高,导致很难成为盈利的生意。


共享制造的价值也是很明显的,但目前来说要实现落地,各种成本还很高。需要等待技术进步让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共享制造也需要基于积累的数据,在订单调度的基础上,做更深入、更接近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去实现更多的收入。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