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标香港,现在加上一个省才赶上佛山
2021-05-05 15:56

曾对标香港,现在加上一个省才赶上佛山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ID: onecity1000),作者查志远,编辑谭保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浪漫之都,时尚大连。也许你没来过大连,但你一定听说过大连的这句城市宣传语。


大连,在俄语里叫“达里因”,是“远处”之意。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因,后音转为大连。


大连,又别称滨城。一座“备受眷顾”的城市——它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图|大连城市(图源:图虫创意)


谈“资历”,它是共和国长子手中的明珠,曾一度对标香港;谈“魅力”它是著名的浪漫之都、风情万种;谈“智力”它更是著名的工业制造之都,航母就从这里驶向远洋。


此外,大连还有很多城市名片,“足球之城”、“北方明珠”、“东北之窗”等。


但是,近些年来大连在整个中国城市版图上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


大连一度希望对标香港,而现在,它的经济总量还不如广东的地级市佛山。2020年,佛山GDP总量10816.47亿元,大连只有7030.4亿元,中间还隔了一个青海省(3005.92亿)。


大连,你这些年怎么了?



为何输给青岛?


有人说大连是一座最不像东北的城市,它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因为在大连既可以观赏到纯净圣洁的雪景,也可以体会到阳光、凉风、蓝海和沙丘的热辣之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连的浪漫基因,与其独特的海洋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大连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海塑造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未变的整体格局,孕育了大连独特的海洋文化,也带给这座城市跨越世纪的荣耀与繁华。


与大连兼具南北气候特点,可以二者得兼不同的是,近些年来大连在经济上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跟很多东北城市一样,GDP增长缓慢是大连近些年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2014年以来,这样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媒体对东北的报道中。作为东北明星城市,大连自然也不例外。


图|大连四十年来的GDP增长率和城市GDP排名(图源:新京智库


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受。


谈到北方沿海城市,人们常拿青岛和大连相比较。这两座城市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仅地理位置相近,青岛和大连都是我国最早一批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起步也相近。


1978年,大连GDP为42亿元,青岛GDP为38亿元,那时候的东北是全国工业基地,经济实力雄厚,大连GDP曾位列全国城市前十。


1990年代,青岛曾将大连作为学习目标和榜样,青岛当时甚至还提出了“学习大连、赶超大连”的口号。经过多年努力,1997年,青岛GDP首次超过大连。 


2000年,大连的GDP是1111亿元,青岛的GDP是1150亿元,此时,两座城市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差距不大。但也是从这时起,青岛将大连一直甩在身后。


拿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来说,2016年大连的GDP为6810.2亿元,青岛为10011.29亿元。到了2020年,大连的GDP为7030.4亿元,青岛为12400.56亿元。五年间,青岛的GDP名义增幅为23.87%,大连仅为3.23%。


图|2020年城市GDP50强(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大连GDP增长明显放缓,GDP放缓背后,外来投资也在发生着变化。


2016年大连实际使用外资还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仅为6.5亿美元,三年间下降了20多亿美元。


曾经与青岛龙争虎斗的强者,如今增长放缓,除了经济腹地东北经济不振外,与其产业转型也有关系。


方向的摇摆


纵观大连的产业发展历史,有几个重要的转型阶段。


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连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面貌一派欣欣向荣。重工业在整个大连经济发展过程中独领风骚,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大连80%的工业品向国内市场供应。


其中,万吨远洋船舶、大型起重设备、组合机床以及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品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到1980年代,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从建国初期的46.4%上升到接近70%。


整个1980年代,大连是最受政策红利眷顾的城市之一,可谓春风得意。


图|大连港集装箱装卸(图源:图虫创意)


除了开放港口、吸引外资之外,大连在1984年成为计划单列市,收支与中央挂钩,无需上缴辽宁省。或许是因为家底雄厚,到了1990年代,大连开始尝试转型,朝着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经营城市”建设“北方香港”。


1992年大连提出“北方香港”设想,目的在于改造大连的经济经济体系和城市面貌,成为以金融和商贸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产业转型,大连市提出“经营城市”的创新理念。


财政方面,通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再投入到城市环境营造和基础设施改善方面。


产业方面,大连市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将市内重工业企业外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难想象,要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产业转型,显然不能单纯的依靠市场的力量,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就少不了。


图|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图源: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官网)


现在来看,这种把城市当做国有资产来运营的模式,与当时东南沿海省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完全是相反的路子,也是从那时开始大连的GDP在全国排名稳步下降。


重返重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获发展。


2003年,在被其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城市越甩越远的情况下,大连开始回归重工业路线,提出了建设“石化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在1980年代被政府外迁的传统产业重新成为大连产业政策的扶持对象,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凭借着先天的区位优势,大连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吸引着日本、韩国、美国等企业前来投资。其中,1998年投入运营的大连软件园是大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大连软件园是中国最早的软件园之一。从零起步,到2010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已经增长到520亿元,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迎来黄金十年。


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大连软件园官网)


然而,山海关以北的营商环境毕竟不能跟江苏、广东等东南沿海相比。即便是对日资、韩资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面对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竞争,终究还是难以匹敌。


再工业化难以为继,重回第三产业。


2010年,随着“十三五”时期的到来,大连再次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新发展战略。


也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整个东北经济的遇冷。此时,大连提出以第三产业为主新的发展方向遇到大环境的变化,自然也就难以获得发展。


纵观大连转型历程,“摇摆”是始终绕不过的关键词。从依靠重工业转型服务业遇挫,到再工业化难以为继转型第三产业,城市发展赛道来回切换,一直缺少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持续有效的贯彻。这就导致大连市在发展和改革中无所适从、方向模糊。


图|大连老电车(图源:图虫创意)


港口,城市的缩影


大连,因港而生,因港而兴。谈到大连就一定绕不开大连港。


大连港,东北亚优良的全年不冻港,终年受气候影响无法航行的时间很短,是少见的良港。


早在1880年,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就提出在大连湾建设军港。此后,大连商港的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大连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港口建设的带动下,大连地区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棉纺织工业、特殊钢冶炼工业以及造船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这座港口城市也由最初的军事重镇跃为力量雄厚的商贸、工业、旅游城市。最繁华时,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港口吞吐量,都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贸易港。


港口是城市的缩影。


image.jpeg

图|大连港(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新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大连港一度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出海港,东北三省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均在大连港转运。后来随着营口港的崛起,大连港的功能才遭到一定的分散。


大连港也一直在转型。


得益于大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数字经济,大连港集装箱业务正式迈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全面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迭代升级。


虽然去年国际航运市场低迷,但大连港依然展现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大连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11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排在全国第十位。


 不过,港口发展模式在不断拓展,港口的物流模式、运营模式都在发生变化。货物吞吐量不再是衡量实力的唯一指标,自动化程度成为港口综合实力的体现,功能与服务的比拼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


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同南方港口相比,大连港吞吐量一直在下降。2020年大连港吞吐量虽然还排在全国前十,但是集装箱吞吐量却下降41.7%。


图|2020年一季度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20(图源:物流巴巴网)


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实力最“硬”的标准,不过却不是唯一的标准。 


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大连港并无内河航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连港的发展。


此外,港口对工业具有依赖性。大连乃至整个东北的工业过度依赖煤炭、钢铁等传统重工业,从运输成本的角度来说,从东南沿海港口进口国外煤炭无疑更具竞争力。


依然是“东北明珠”


众所周知过去20年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的占比不断降低,东北城市经济整体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大连作为全国城市GDP前30强中唯一一座东北城市,已殊为不易。


我国城市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竞争,而是更深层次的营商环境、产业、人才、文化等多维度全方面的竞争。


作为东北明珠,大连近几年凭借着旅行业开始重新崛起,但大连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东北整体经济发展大环境。


这其中产业过于倚重石油化工、钢铁等传统工业,在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动能方面后劲略显不足,再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窄、常住人口的流失、外来投资的下降,城市竞争力下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图|大连星海公园的海边(图源:图虫创意)


那么,作为一座海洋名城,一座曾稳坐北方第一的工业强市,一座在改革浪潮中不断寻找方向的浪漫之都,下一步将向何方? 


忧患之下,大连探索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大连市政府编制的《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城市行列”。


目前来看,在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全国城市GDP过万的有23个,大连是东北唯一一个跻身30强的城市。但是离万亿城市还有近3000亿的差距。


从政策风向上来看,辽宁将大连摆在和省会城市沈阳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02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沈阳、大连经济和人口承载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大连跨海大桥(图源:图虫创意)


这也就意味着:大连在人才争取、城市定位、产业集聚等方面需要继续发力。


新时期大连城市发展的定位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核心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和滨海国际名城。


而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针对这一目标和定位,大连想要实现新的突破,需要提前谋划,全面规划,合理计划。


大连提出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数字化赋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图源:大连市发展改革委)


实现这些,大连需要将核心产业定位明晰,打造出有优势地位的产业链条,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时也应看到,人才是解开增长动力不足的重要一环。大连本身拥有众多高校,要想尽办法让人才留在大连。


大连从何处来?大连向何处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大连,作为东北明珠,有过辉煌,也曾蹒跚。在历史和未来交织的新节点,重拾行装,“大连舰”继续乘风破浪。


盐财经,南风窗旗下唯一财经号

关注它,看新鲜热辣的财经讯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