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0 12:38

70亿美元市值光环破碎后,我选择再次创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编辑:马吉英,作者:孔月昕


“一个有自我修养的创业者,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并且还爱它。”侯晓迪说。


10年前,侯晓迪的创业故事始自图森未来——


2015年,侯晓迪与陈默共同创立图森未来,专注L4级自动驾驶卡车研发,两人分别担任CTO、CEO。2021年,图森未来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突破70亿美元。同年12月,其团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公开道路测试,全程128公里无驾驶员和安全员干预,引发行业震动。


目前,他已经开始新一次创业——


2023年7月,侯晓迪在美国休斯敦再次创业,成立Bot Auto,依然选择了自动驾驶卡车领域。2024年10月,Bot Auto完成由线性资本、M31 Capital等领投的2000万美元Pre-A轮融资。


但图森未来的“罗生门”事件还在继续——


2024年,图森未来选择主动摘牌退市,之后,放弃美国市场和自动驾驶核心业务,在陈默的带领下转型AIGC领域。


2024年10月,图森未来起诉Bot Auto,指控其盗用商业机密和专利技术。2024年12月,法院驳回了图森对Bot Auto的临时禁止令申请。次日,Bot Auto反诉图森恶意诉讼。2024年11月,关于投票权和公司控制权问题,侯晓迪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向陈默提起诉讼。今年5月15日,侯晓迪对陈默的诉讼案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开庭。据《中国企业家》了解,该案的庭审已经结束,判决会在近期公布。


近期,侯晓迪接受《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谈到图森未来这段创业经历,他称自己也经常会反思。在业务上,此次创业后他也转变了心态,就是从“唯技术论”转向“运营为王”,更加务实:克制扩张,用最小成本验证模式,从草根打法中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如何评价自己过去10年的成败?“我觉得都是过程,尤其还没有结束,怎么能算成功或者失败呢?”侯晓迪说。


以下为侯晓迪自述(有删减):


生命线是运营,不是技术


2023年3月8日我从图森离职,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还是继续创业做自动驾驶卡车。


当时大家手里都没钱,图森上市后我也没卖过股票,我自己手里也没有钱。当时我以前的一些投资人、同学、朋友帮我凑了一点,以个人投资的形式给我攒了900多万美元。还有几个非常坚信我的vision的投资人,投了大概600万美元。拿着这1500万美元,我就把公司开起来了,这些钱够我们团队干一年。


公司成立一年零三个月时,我们完成了第一个hub to hub的demo(一辆卡车从厂房出发,先走一段市内交通后上高速,再下高速走一段市内交通,最后到另外一个厂房),期间我们又融了一点点钱,这个demo总计花了1600万美元。跟美国另外几家头部的无人驾驶卡车公司横向对比一下,做出同样的demo,Aurora花了5年,Kodiak花了6年,成本达到几亿美元。


我们之所以能用同行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几分之一的时间和团队去做成这件事,一是时代到了技术大发展的阶段,有大量新科技的加成;二是我们的团队有信仰,很多人品尝过无人驾驶的失败和成功,知道我们是为何而奋斗;三是我们对自己的终局看得非常清楚,就是要做一家运营优先的无人驾驶运营公司。这些事情都清晰地定义出来后,我们团队就像激光一样聚焦在这个点上去打。


我们现在试运营的车队只有五六辆车,处于非常非常小的阶段。因为车少,我们就需要以运营为优先,要把每辆车都充分地调动和利用起来。


运营效率才是无人驾驶的生命线。我们卖的是货运服务,而不是技术,二者有很大区别。对一家技术优先的公司,很有可能在夜间停止运营;而我们作为一个运营优先的公司,需要车辆在夜间也能同样高效运转。随着大模型的发展,我们惊喜地发现,白天的感知系统迁移到夜间感知系统,好像没怎么发力就做出来了。这里面有很多技术细节,简单说就是所谓的场景迁移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我们现在已经做到24×5的运营了。


这样的心态,把我们和很多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