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城,野生动物也在悄悄进化
2021-08-23 19:51

为了进城,野生动物也在悄悄进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响之外(ID:heyHome_0102),作者:西坡,题图来自:unsplash


2020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北迁移。一年多之后的2021年8月8日21点8分,这群大象渡过元江大桥回到元江南岸,8月12日23点48分,大象由元江县进入墨江县,用官方的话说,标志着“这群大象的北移处置工作顺利完成”。用大众语言说,“北游”一年多的大象家族正式“回家”了。


这群大象一度挺进到昆明市晋宁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面对此等庞然大兽,城市居民的心情更多是兴奋,而非恐慌。


在社交网络上,这群大象更是享受了网红明星的待遇,一举一动都能登上热搜:“大象为睡觉小象驱蚊警戒”“象群进村民家拧开水龙头喝水”“小象打架有多可爱”。就连“大象睡觉”都能有几千万的阅读,网友围绕大象的睡姿展开各种讨论。


但是林草部门和专业人员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十分异常,也十分危险。这就像一个人扛着大刀在大街上走,一群人追着他跑。”亚洲象虽然是植食性动物,但是非常凶猛,光是2019年就曾在西双版纳、普洱两地造成14人死亡。


城市是作为人类家园而被规划建设的。高楼大厦把暴风雨挡在了外面,也把野生动物挡在了外面。但是城市并不一定与野生动物绝缘。严格来讲,城市也从来不只是人类的家园。



上图:北迁的象群在睡觉 ©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下图:大象进城 © 微博:普洱邵鸿雁


动物居民


去年,上海松江有的小区发生貉与宠物、与人的冲突,引发了一阵讨论。后来,媒体调查发现,仅在上海松江,就至少有100多个小区出现了貉,且多个小区内数量均不少。


今年前段时间,武汉某小区也出现了多只貉。武汉市动物园官方微博发文,建议市民不要抓走这些貉,让他们在小区生存。


在我们的印象中,“貉”这个字通常只出现在“一丘之貉”这个成语里,本能地觉得这不是什么“好动物”。但是野生动物本就没有善恶之分。古人给动物贴的“好”“坏”标签,早已不符合今天的语境。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进城的貉在与人类共处时表现不一。有的会攻击路人,与宠物狗打架,但是造成的危害性也有限。有的则比较“谨慎”,主动与人保持距离。




图一:上海某小区拍到的貉 © 王放

图二:南非开普敦,狒狒与居民抢夺食物。

图三:以色列海法的野猪在街头“悠闲散步”。


周威老师在文章《野生动物进城,不是“狼来了”》中指出,进城的野生动物也会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


“一项美国研究调查了过去 100 年来小型城市哺乳类动物的头骨,结果显示:相较于乡间的同类,城里的小型哺乳类动物脑部急剧增大,这可能意味着为了适应城市环境,它们进化出了更高的大脑认知功能。”


“而从行为学来看,城市动物也确实要比乡间的同类来得大胆。许多城市动物不会避免与人接触,有些更懂得如何不与人类冲突,攻击性较之野生种群有明显降低。研究者把这称之为’由人类引发快速进化(HIREC)现象’。


进化的力量在帮助动物适应人类、适应城市。具有智力优势、知识优势的人类,更应该懂得如何与野生动物相处。城市,可以不仅让人类过得更好。



上图:驯鹿与人们在班夫温泉酒店高尔夫球场和谐共处。

下图:小动物与人们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哈亚肯公园一起慢跑。


“感觉蛮可爱。”


“几个在那里你搞我一下,我搞你一下,像是玩游戏,蛮有意思。”


新闻报道里,居民对貉的评价,给人无限温柔美好。


给野生动物留下生存空间,既是人性柔软的表现,也能给我们的生活世界增加野性与生机。


但是善待动物,不需要过度友好,而要警惕过犹不及。专家反复提醒,对于包括貉在内的野生动物,不要私自投喂、随意触摸。因为投喂会使野生动物的警惕消失,不经意拉近动物与人的距离。当双方以错误的方式靠近时,可能会造成紧张,对双方都是一种危险。


爱它们,就与它们保持距离。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爱,一定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2017年中国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以“城市共生”为主题,其中“一楼宇·动物园”展览通过动物暗喻人性,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引发人们思考。


人类消失之后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引发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也激起了一连串有力行动。


2020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颁布。


5月24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一项覆盖中国、缅甸、泰国、美国和越南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公众普遍支持对全球人畜共患疾病的大流行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驱动因素采取行动。近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在这场健康危机中,减少或完全停止了野生动物消费。


因此,某些野生动物意外地成为新冠疫情的间接受益者。但是疫情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显然不止这一个层面。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早就传播到了多种动物身上,包括家猫、狗、老虎、狮子、貂、雪豹、大猩猩等。人类与动物“共享”的病菌,对文明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著名的黑死病,杀死了中世纪欧洲1/3的人口,就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



电影《疯狂动物城》构筑出一个动物居民生活的城市,现实世界里,人与动物是否真的可以建立起和谐共处法则?


疫情把人类大规模隔离起来之际,有人走了出去,记录下前所未有的座座“空城”,以及出没其中的动物家族。Apple TV+出品的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关注就是人类社会按下“暂停键”时,大自然做出了怎样神奇的改变。该片由汤姆·比尔执导,大卫·爱登堡担任解说。


成群的企鹅路过城市的街道,群的胡狼在城市公园游荡,一只蠢萌的河马在加油站闲逛……镜头下,一切寻常而梦幻。


在南非开普敦一家豪华旅馆里,人类客人消失了,动物客人不请自来。长尾黑颚猴落座泳池躺椅,黑斑羚和安氏林羚品尝着青草沙拉,最后出场的是金钱豹。


有动物从原野走进城市,也有动物从城市走进原野。


日本奈良的鹿群,是旅游世界的一大景观,它们平时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游客投喂。疫情期间,鹿群被迫自力更生,它们走出景区,穿过马路,走过人行道,最后找到了一片久违的青草地。科学家发现,最原始的饮食方式让它们更健康了。这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疫情期间,城市成为动物们的乐园。图一:野山羊在威尔士兰迪德诺的街道上漫游 / 图二:小鹿在伦敦东部民宅前草坪上觅食 / 图三: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在封锁期间,灰叶猴沿着荒芜的路玩耍。


大卫·爱登堡在新书的序言中写道,“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世界,然后再将其毁掉。”


假如人类真的消失了,地球上的动物是不是会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地球改变之年》的评论区充斥着“厌恶人类”的声音,诸如“充分说明人类就是地球之癌”“地球最大毒瘤被抑制的一年”“是人类耽误地球了”。但是,所有主张走到极端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要忘了,假如没有人类,谁来体会万物之美?


只是说,人类本有照拂万物之责,却没有尽到这份责任。让地球成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了。



悉尼Taronga自然保护协会将自己的研究中心选址在Taronga动物园内,致力于利用科学和教育,为野生动物和人类打造一个共同生存的未来。 © 设计:NBRS ARCHITECTURE


结语


大象打开房门,“打劫商店”,偷吃食物,喝醉酒,在河中洗澡……这些本能的场景,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变成了一道童话般美好的景观。然而在这背后,却是“大象为什么要离开栖息地”的残酷命题,丝毫没有浪漫可言。无论“远游”的大象,还是“空降”的疫情,都提醒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是爱与责任。


内文图片来源:unsplash.dogedoge、 Minden Ppicture、gooood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响之外(ID:heyHome_0102),作者:西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