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科研金字塔顶的院士们,是怎样一群人?
2021-09-01 07:10

站在科研金字塔顶的院士们,是怎样一群人?

截至8月20日,今年已有包括袁隆平、吴孟超在内的19位院士去世,令人惋惜。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究竟“院士”代表着什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图文:王君、迟珺怡、刘姝言,原文标题:《数据 | 院士:站在科研金字塔顶的是怎样一群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院士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统称两院院士。通过梳理中国院士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知道,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



一、院士评选程序


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一般在奇数年进行。以2021年增选为例,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73名,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8名,各学部名额分配,由学部主席团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来确定。


要想成为院士,政治站位、学科成就、道德学风是最重要的三点;同时,从两院的增选办法里可以看出对中青年专家的重视;学科方面,两院均强调了“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除此之外,工程院还强调“要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及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增选包括了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


此外,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均设有外籍院士,特别要求提名人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或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作出突出贡献才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包括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两院院士的评选流程差不多,基本都采用“推荐制”,不受理本人申请院士候选人。



外籍院士的产生方式与国内院士类似,不受理本人申请,采用“推荐制”。如果外籍院士成为中国公民,可按程序转为中国籍院士,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95岁恢复中国国籍后,转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介绍,国家给予院士的待遇有院士津贴(1000元/月)和资深院士津贴(10000元/年),以及在医疗和交通方面的一些照顾。一些部门和地方出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愿望和不同时期吸引和凝聚人才的需要,出台了一些不属于院士制度本身的特殊政策;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院士科研经费、个人收入和住房待遇等方面制定了各自的鼓励性政策。


二、两院院士数量、性别和年龄


中国科学院有中国籍院士800人,外籍院士104人。中国工程院有中国籍院士892人,外籍院士91人。院士中有17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路甬祥、顾诵芬、陆元九、沈志云、陈俊亮、李德仁、刘永坦、宋健、王越、王淀佐、常印佛、陈军、吴良镛、张杰、郑哲敏、石元春和胡文瑞。



两院内部按学部划分。中国科学院有6个学部,其中有3个学部院士数量较多,数学物理学学部有院士148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院士147人,技术科学部有院士147人。中国工程院有9个学部,其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数量最多,有130人。




两院院士中,男性占有绝对优势,超过90%。相对来说,科学院的女院士占比略高一些,约为6.62%。



年龄构成方面,两院院士中,出生于1931~1940年的院士占比最高。两院院士增选办法里均提到,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还提出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目前中国科学院有3名70后的青年才俊。




目前最高龄院士是1916年出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此外,陆元九院士同时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哪些地方“盛产”院士?


以院士的出生地作为统计依据,可以看到,江浙沪地区“盛产”院士,这些地方出生的两院院士,数量超过院士总量的30%。其中,出生于南京、宁波、苏州等城市的院士格外多。


上文提到,大多数院士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60年代以前,江浙沪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开风气之先,重视教育,兴办大学,对外交流频繁,很多学生在家乡接受教育后又出国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学成归国,成为中国科技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江浙沪地区成了最“盛产”院士的地区。



根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1980年增选了27名院士,1991年大规模增选117名院士。


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当年,增选71名院士,1995年大规模增选院士126人。


2000年以后,两院院士增选基本都是在奇数年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30位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同时当选了中国工程院其他学部的院士。比如,程天民1996当选为医药卫生学部院士,2000年又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刘人怀 1999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院士,2000年又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




院士候选人须达到非常高的学术水平,而学术成就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时间的积累。统计发现,两院院士平均当选年龄约为58~59岁。若将两院整体的平均当选年龄做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更大,约为59~60岁,而科学院是57~58岁。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最小,约为55~56岁;技术科学部和地学部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最大,约为58~59岁。在中国科学院,任詠华、支志明、张亚平、卢柯四人当选院士时只有38岁,当选年龄是科学院院士中最年轻的。


中国工程院化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的院士平均当选年龄最小,约为58~59岁;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农业学部和医药卫生学部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约为60~61岁。马伟明、邓中翰、曹雪涛均在41岁时当选,当选年龄是工程院院士中最年轻的。




四、院士的政治面貌


中国科学院800位院士中,根据公开资料能查到政治面貌的有291人,约占36%;而中国工程院892位院士中,能查到政治面貌的有704人,约占78%。


根据所查到的政治面貌,两院院士中,中共党员占绝对多数,中国科学院约为86%,中国工程院为92%;在民主党派人士中,九三学社最多,这或许与九三学社“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定位有关。两院院士所在的民主党派还有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等。


此外,两院院士均有部分无党派人士。



五、两院院士都来自哪些机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最多;高校方面,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较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单位属性更加明显,其中来自理工科见长的高校或研究所,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院士非常多。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工程院院士也非常多。



分析两院院士所担任的职务发现, “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代表学术水平的词汇最为醒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院士选拔的标准之高;此外,校长、主任、主席、所长等官职也相对较多。



两院外籍院士中,美国籍院士数量遥遥领先。中国科学院有56位美国籍院士,中国工程院有45位,这与中美各方面的密切交流不无关系。此外,来自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的院士数量也相对较多。




中国科学院院刊曾发文《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初步研究》,分析两院外籍院士群体的特征:年龄偏大、国籍覆盖不够广且分布不均衡、外籍华裔科学家占比较高、学部专业领域覆盖有待均衡、行业分布较窄、性别比例需改善。


六、关于院士制度的讨论


长期研究院士制度的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认为,很多国家的“院士”,本质上只是科学学会的会员。而科学学会会员只被认为是最高学术荣誉之一,而不是最高荣誉,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但在国内,院士的意义则更加丰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的赵明和徐飞认为,“会员”一词更多体现了责任和义务,而“院士”这一称呼则带有位高权重的官气和行政化色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亦认为,院士待遇不应与行政级别挂钩。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也曾公开表示院士只是荣誉称号,不应该绑定和附加特殊权力和利益,“院士的首要责任还是科研和创新”。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扬宗认为,由于在科技经费分配、重大课题项目立项、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职称职务升迁、科技规划制定和评议、学科与机构评议等方面,院士们经常被各种权力机关、组织邀请主持或参加有关工作,以显示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加之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科技界的权力有向院士集中的趋势。而且这种权力主要是一种隐性权力,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院士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科技界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要真正使院士制度不受诟病,关键是解决院士头衔利益化问题,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


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广州围绕院士制度改革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院士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后的院士制度改革将如何推进、两院的组织架构将有何改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资料:

中国工程院官网https://www.cae.cn/

中国科学院官网http://www.cas.cn/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http://www.hr.edu.cn/

澎湃新闻《送别大师:今年已有19位两院院士离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393629383680058&wfr=spider&for=pc

中国青年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启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711144331196353&wfr=spider&for=pc

中国青年网《李健委员:院士待遇不应与行政级别挂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274124690061368&wfr=spider&for=pc

北京晚报官网《外籍院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揭秘院士制度是怎么来的》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345285.html

腾讯新闻事实派《95岁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https://news.qq.com/a/20170824/012282.htm

中国科学院《王扬宗: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头衔回归本位》http://www.cas.cn/zjs/201503/t20150317_4322662.shtml

王勇,文彦杰,缪航,王振宇.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1):79-88.

云霞.浅析院士增选与文化的关系[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3):87-91.

虞彬. 院士制度类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4.

徐飞,程晨.发达国家院士制度经验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9):105-109.

赵明,徐飞.日本经验对我国院士制度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1):39-4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潮(ID:njunewtide),图文:王君、迟珺怡、刘姝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