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生存
2012-05-13 20:29

线下生存

马云说他累了。有人说这是在演苦情戏,我倒觉得这应是他真实的感受。不到一年内,阿里系连出三次大“事故”:免卫哲、护支付宝牌照、定淘宝商城之乱,每次都是从国外匆匆赶回来救火救场、出台自辩,马云要去直面、担当、周全的东西,多到前所未有。

这固然是12岁的阿里巴巴成长与转型之痛,但绝不仅仅是阿里一家的病痛与困境,甚至也不只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而折射出互联网企业面临的集体挑战。不做好线上产品是不行的,但只有线上的创想创新,却缺经营线下环境的思维与功夫,则远远不够。甚至,“线下”已成为互联网公司发展壮大的“腰眼”,提气靠它、固本靠它。向政府搞定牌照,与利益集团结合搞定资源,挟用户搞定市场――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美国老师比起来,这些恐怕是学生最大的特色与个性所在。也可理解,老师示范的“线下”运作和较劲是打知识产权战,学生连模仿的资本都没有。

收回讽刺,公允一点说,这是互联网壮大的必然。过去十几年,互联网从一个虽新兴但边缘的产业,日渐主流化,在多领域多层面都有成为社会运转“基础设施”的趋势。在介入与改造现实的同时,必然与后者产生摩擦,这些问题需要从牌照、政策法规、运作与文化等方面入手予以解决。昔日在网上驰骋跑马、或埋头钻研产品的创新者无法再“躲在网上成一统”经营自己的虚拟王国,被迫要直面他们从前可能很少打交道的另一个、极不相同的“中国”。之前这群人是泡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而“这个”中国是浸泡绝大多数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家的海洋。难怪在马云狼狈之际,长者柳传志会用似乎对眼前局面并不吃惊的口吻点评他:态度没错误,方法有错误,而马云随后也反思“以前我跟外界与政府的关系处理比较糟糕”。

以上或许是互联网“线下”生存的合理逻辑。但令人遗憾的是,互联网企业家们对互联网壮大与延伸带来的线下效应似乎准备不足,尤其是对线下的相应生态系统的建立准备不足――从腾讯曾失于同行生态建设,到今天淘宝失于卖家生态建设。而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倒是却对另一些层面的线下生存术的运用得心应手。这些线下生存术是什么呢?用截杀流量、挟制用户、曝光恩怨、向主管部门与媒体告状等种种手段相互讨伐、彼此箝制,每一个捉对肉搏中,每一方都把自己包装成被迫害与受损者。自腾讯与360公案始,这风气不消反长。

到底是谁在“迫害”你?又是谁在“迫害”中国互联网?

如果我们稍加扫描,会发现现在中国互联网的几巨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无不曾在“线上”做出过杰出优秀的产品(或模式),但又无不携带着有中国特色的“线下”基因。不问是非只问销售的导向、漠视创新开放惟我独大的格局、为尊者讳有非议必扼杀的文化,这些其实都是非常“不互联网”、也是“线下”中国长期存在的元素,而它们竟然是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成功的一部分原因。

巨头如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创公司要起来、要往上“爬”,多多少少要效仿之(而它们好的基因与能力不容易学)。如此,线下生存术蔚为大观,是为中国互联网一个侧面。

难道苛责的对象应该皆诉诸于企业么?互联网在改变中国,也在被中国改变。而这个国度现阶段的基本精神或可概括为“稳定为主,创新为辅”,如此,奉行创新、个体、开放、阳光的互联网能在这个土壤里开结出什么花果来,值得怀疑。淘宝商城事件路线:中小商户动乱――商务部提示――马云态度从强硬到示软,就是一例。

(写于2011年)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