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为什么能进集采了?
2022-02-21 17:57

种植牙为什么能进集采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界(ID:cnhealthcare),作者:和星星,责编:任平生,原文标题:《种植牙集采板上钉钉,牙科耗材暴利的局面结束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952年,瑞士格德堡大学布朗马克(Branemark)教授把一小截用钛合金制成的柱状体旋入兔子的大腿骨中。几个月后,意外地发现,这些植入物已经与骨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了。他把这种现象称为“骨结合”。


当时马克还没有意识到,这次实验将成为他科研生涯里最重要的发现。他不仅因此两度提名“诺贝尔奖”,而且成为业内公认的“口腔种植学之父”。


种植牙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因为美观、舒适、不损伤邻牙、咀嚼功能强、稳定性高的优点,成为缺牙的理想替代品。


因为是刚需服务,外界认为种植牙所处的行业利润可观,甚至暴利。但高昂的价格、复杂的市场、良莠不齐的产品……种植牙,真有这么好吗?


今天我们要谈谈种植牙的集采问题。它关乎美观与健康、选择与替代。


一口牙一套房,种牙到底有多贵?


都说,一口小白牙、一辆小宝马。种牙到底多贵呢?


来自太平洋证券的研究报告是这么说的:


在德国,种一颗牙的价格约在4000美元左右;


韩国一度也差不多这么贵。直到2000年,本土品牌奥齿泰上市,把价格拉到了1500美元;


而在中国,种一颗牙的价格在1000美元~4000美元不等,其中国产最便宜,韩国次之,欧美普遍昂贵。


如果拿这个数字和人均缺牙数相比,单人负担就非常大了。


2018年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平均缺牙 5.9 颗,高龄人口人均缺牙 9 颗;55 岁以上缺牙人口比例高于50%以上。



也就是说,只要活得够久,就有种牙需求。


需求庞大、单价高昂,种植牙就成了当之无愧的“香饽饽”。


以我国口腔“龙头”标的通策医疗为例,近年来股价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蹭蹭上涨。2018年以前,每只股票稳定在二三十块。2019年股票突破百元大关后,更是一路突飞猛进。直到2021年6月,最高涨到421.99元。



有人算了一笔账:通策医疗在2008~2020年,12年间累计涨幅超过70倍。而同期贵州茅台涨幅只有17倍。通策医疗也因此被称为“牙科茅台”。


然而,股价不会一直涨。2021年8月24日,浙江省宁波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打破现行种植牙价格体系。”



《征求意见稿》主要给外界透露了两个信息:


第一,种植牙或许可以纳入医保了。

第二,种植牙将展开集采,降价指日可待。


一时间,产业界闻风而动。2021年8月26日,通策医疗跌了8.25个百分点。至今更是一路下跌,在今年2月8日,跌到了143.5元的低点。短短五个月,市值跌去了43%。



那么,为什么种植牙集采能引起轩然大波?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


第一,为什么种植牙一直没法用医保报销?

第二,种植牙集采是到底是啥意思?


为什么种植牙一直没法报医保?


一直以来,种植牙被定义为“医疗美容”,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牙科美容都是没法纳入基本医保的,就算是全民免费医疗的澳大利亚,也苦种牙久矣。


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医保基金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一直以来,基本医保的作用是“保基本”。也就是说在医保基金可承受的范围内,满足最基础、急需的医疗保障。


面对缺牙,我们可选择的修复方式有很多,比如最便宜的活动义齿 ——也就是小时候你老看见的奶奶睡觉前要摘掉的假牙。这种假牙治疗费用较低,一颗牙100元~500元不等。哪怕是做一个全口腔假牙,大概也只要一万七千元。


同样的价格,要是想选欧美进口的高端种植牙,可能连一颗也做不下来。


个人选择,没理由让全民医保来承担。


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医保只能报销治疗性的牙科项目,比如根管治疗、牙周病、牙龈炎这些。


为什么种植牙又能进医保了?


当下,老龄化加剧、全民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各界越来越看得到种植牙的价值。这背后不仅关乎美观,还有健康。


根据《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由卫生部国家卫生公益科研专项基金支持的研究显示,缺牙不仅会影响面容、咀嚼和发音功能,长期以来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和肠胃受损, 甚至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牙齿缺失与老年痴呆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缺牙会增加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



说到这就不得不跟大家科普一个概念——机会成本。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泛指做出一个选择或决策时放弃了其他选择的最大价值。


举个例子:


60岁的老帅缺了5颗牙,要想种牙要花5万块。如果维护得当,老帅能健健康康的生活,不会因为缺牙而引发其他疾病。


但是如果他当时放弃了种牙,10年以后,老帅可能因为牙齿上的问题引发了一些其他的慢性疾病。疾病的发展使得老帅可能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需要30万元的医疗费用。


因为疾病是慢慢发生的,我们加入时间的维度。老帅选择种牙的价值是30万元(10年后不用花费30万元),选择放弃种牙的价值是5万元(当下不用花费5万元)


老帅可能还有其他1234的选项,但所有选项中节省30万元的价值最大,那么,老帅选择放弃种牙的“机会成本”就将是30万元。


这个例子说的是极端情况。但是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整体医疗费用的计算不能只看单次治疗的个人负担,而更应该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国家当然也算得明白这笔账,因此是相当有动力推动全民牙健康。毕竟,虽然种牙不花医保的钱,但因此衍生的其他医疗费用都得医保来承担啊!


不过,一直以来,牙修复是医疗美容。国家行政部门也没有干涉的理由。


为此,浙江宁波想到了一个破题思路——用医保的钱。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迷糊了:你刚才不是说,种牙不能用医保报销吗?那凭什么花医保的钱?


其实这里说的医保,不是平时住院报销的统筹基金,而是医保的个人账户基金。


医保个人账户基金,是从每个月缴纳的医保基金里取2%划入“医保个人账户”。最早,这笔钱只能用于医保卡持有人的自费医疗费用,比如说去门诊看病、去定点药店买药。类似专款专用。


根据《2021中国医疗保险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650亿元,累计结存10096亿元。


需要提醒的是,“职工”二字透露出这部分人群看病买药的需求不是很大,就使得结余的1万亿元额度使用率不高。要知道,流动起来的钱才叫钱,所以最近这些年,国家在大力扩大医保个人账户的合理使用范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4号文,《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个人账户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



一方面,家庭共济。个人医保账户可以给家里人,比如你的配偶、父母、子女等支付合理的医疗自费。


另一方面,探索使用范围。比如可以扩大到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


各地方医保局更积极。


浙江省就曾出台过政策,允许使用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结余资金支付普通挂号、洁齿费、煎药费等合理的临床必需医疗服务费用。


宁波此次尝试的医保账户支付,指的就是“医保历年账户”,也就是除本年度外的个人账户资金结余。


从国家这几年的大方向上看,这也是个比较创新的尝试。


既然医保对种植牙费用有一定的支付意愿了,那么,医保局作为支付方出面和器材商价格,也就成了份内事。谁不想买到实惠便宜性价比高的产品呢?


实际上,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一直在推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集采,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什么是集采?


说到集采,要先讲讲我国的药品定价和流通的事。


过去,药品价格一度只限制同一通用名的最高零售价。只要不超过这个最高零售价就行,某个药品到底能治疗1个患者还是1万个患者跟定价没关系,这样以来,就很容易造成“灰色交易”。


因为药品的成本其实是跟患者人数、年销售数量、制药工艺等息息相关。患者人数越多,生产药品的边际成本越低,同等价格下,药企更赚钱。


药品不是商品,患者没法自己决定吃什么药,主要是依赖医生的处方。所以一些不守规矩的药企就不惜重金在销售上做文章,让医院和医生多多推销他们的药品,从而获取更高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带金销售”、“灰色交易”。


而集采的功效之一就是让灰色交易无所遁形。


集采的基本逻辑是“以量换价”。


各个入围的药品先经过一个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就表示同一个通用名下,针对相同适应症的药品,都是临床有效的好药。


接下来,医保局代表有需求的医院去谈判,大家把价格都报一报,价低者得。


这么一来,药企想的就不再是怎么搞灰色交易了。而是这么多采购量,怎么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生产,什么样的价格才能获得更多用药市场。这么一来,药品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集采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2020年8月,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人们常说的“伟哥”就降出了“跳楼价”——山东齐鲁制药以24.98元12片的价格中标,平均每片约2元,降幅超过90%。


种植牙集采难在哪?


既然集采这么好,那为什么种植牙的集采却姗姗来迟呢?


这跟种植牙复杂的市场环境直接相关。


目前,国内市场种植牙耗材和手术费用大概是4:1,其中种植体+手术费是开销大头,占到了总费用的75%以上。


数据来源:太平洋证券;制图:健康界


通常国产比较便宜,但因为起步晚,临床数据少,医生们往往更愿意用进口牙植体。


一位口腔医院的院长就曾说,优质的种植牙,维护得当的话,往往可以使用十几甚至几十年。


但国产牙植体企业总共才成立二三十年,相比海外成立时间更久的企业,还需要时间沉淀。


另外,一颗牙种的到底好不好,其实也取决于医生的技术。


这就跟拔牙一样,同样一颗牙,技术不好的医生,拔了俩小时,愣是没下来,还疼的你呲牙咧嘴的。技术娴熟的大夫,可能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好了,不疼还出血少。


种植牙也是一样的。业内流传着一个说法,碰到好的大夫,用中低端种植体,也能种出高端种植体的效果。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优质牙医的储备不足。


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有156人。远不及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等每百万人拥有827人、647人、611人、369人的牙医数量。


其中备种植牙资格的牙医,在中国只有 11%。对应的韩国有80%,美国有22%。全部远超中国。


所以,这次宁波探索出了一个打包支付的方式,“目录内国产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000元,目录内进口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500元。”


总的来说,耗材和医疗服务两手抓,才有可能真正降低种植牙的价格。


当然,这一切都还在初步摸索当中。当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毕竟是征求意见稿,实际落地、甚至全国铺开,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不过,积极的消息来的很快。


2021年11月17日,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及医药价格监管平台发布一则口腔高值医用耗材的招采通知,拟就部分口腔耗材集采,包括种植体、修复基台等。


最近这些天,国家医保局领导公布了最新消息,“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也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2022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种植牙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纵观全球,韩国,是全世界种植牙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 600 颗/万人,远高于发达国家100~200 颗/万人的数量,更是比我国高很多。


让人们拥有一口好牙的背后的支柱是国家医保政策支持、本土耗材崛起和高比例的种植牙医生。


在进口替代潮中,我国也诞生了优秀的牙植体公司,比如北京莱顿、浙江广慈、华西CDIC等。


相信随着种植牙集采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鼓励医生更愿意提升服务技能之后,我们离“种牙自由”再近一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界(ID:cnhealthcare),作者:和星星,责编:任平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