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地区却“喊渴”,贵州如何破解千百年困局?
2022-09-30 21:48

丰水地区却“喊渴”,贵州如何破解千百年困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 (ID:ENNWEEKLY),作者:吴丽华,原文标题:《水资源大省缺水?他们用“黄金十年”,破解千百年困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说到贵州,你会想起什么?


是梵净山的擎天一柱,赤水丹霞的波澜壮阔?还是“悬空千丈素流分”的黄果树瀑布,“高山流水听泉鸣”的荔波大小七孔?抑或美食爱好者口中不能不尝的酸汤鱼、乌江鱼?


但是,这个以山水闻名、吃鱼吃出名堂的省份,千百年来却饱受缺水之苦。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资源总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六,人均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贵州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吃水、用水却并不容易。


曾经,贵州的一些地方,办红白喜事还有“凑水”的习俗——寨子里每户要提前给办事的家庭送上一桶水,既是送礼也是凑水,一次至少得凑够50桶,还要组织10人左右的挑水小队以备不时之需。


因为缺水,人背马驮、望天吃水,成为贵州人的历史记忆。


“稻田挂在山上,河水淌在山下。”

“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


这些话,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多雨少水”的贵州“丰水又缺水,有水用不上”的矛盾。


贵州为何丰水又缺水,如何破解这个千百年来的缺水困局?


丰水地区为何“喊渴”


守着丰富的水资源“喊渴”,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真实存在于贵州。


它主要与贵州的地形地貌有关。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蒙山、大娄山、苗岭和武陵山,四条伟岸的山脉如巨龙迤逦环绕贵州,且山间河网密布,几乎山山有水。八大水系纵横交错,河流总长11270公里,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达93条,乌江、赤水河、清水江、南盘江、北盘江等,从山地间流过,留下深谷急流,银瀑飞泻。


但是,名山大川造就贵州壮美风光的同时,也让其必须面对丰水又缺水的窘境。


地处苗岭宽缓山脊、两江分水岭河源地带、岩溶发育山区,生态环境脆弱,贵州很多地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地山高谷深,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紧缺,干旱频繁。


另外,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过渡带上,尽管降雨多,但山高坡陡、有水难存留。石漠化面积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形如一个巨大漏斗的贵州,天上下雨地下漏,往往是“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


历史上,贵州人喝水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下河背水,另一种就是用水缸储备“望天水”。


以贵州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威宁县为例,境内虽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但主要分布在县境四周边缘的低洼地带。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江河看得见够不着,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有雨是涝,无雨就旱”。


丰水又缺水,看得见用不着,用水利专业人士的话说,贵州属于工程性缺水,也就是缺乏蓄水的水利设施。


二、滋润黔中大动脉


“随着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建设完成并向贵阳送水,阿哈水库将退出城市饮用水源功能,调整为生态用水。上游来水更多流入南明河,到时候这条贵阳的母亲河会更加漂亮。”2022年8月,站在青山怀抱的阿哈水库边,贵阳市水务管理局水资源及水土保持管理处副处长彭胡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彭胡洋提到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有史以来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今年6月29日,贵阳市花溪水库至南郊、中曹水厂输水工程(下称“花南花中输水工程”)举行通水仪式,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向贵阳供水。


▲2020年8月27日,六枝特区俯瞰黔中水利枢纽平寨水库大坝。图/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秦刚 摄


据介绍,这段总输水线路长14.46公里,可向贵阳市年供水2.84亿立方米,有效解决贵阳城区南部、东部用水需求,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花南花中输水工程通水后,还可逐步置换阿哈水库等城中水源作为生态用水,每年向南明河生态补水约6120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南明河水生态环境。


黔中水利枢纽建成通水,受益的不仅是贵阳和南明河,几代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大地的梦想,也因这一水利工程而变成现实。


贵州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包括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一期建成后,可解决黔中灌区7县42个乡镇51.17万亩农田灌溉、5个县城和28个乡镇供水、农村34.99万人和31.52万头牲畜饮水,对整个贵州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际效果来看,作为以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自2018年1月实现试通水以来,已陆续向六枝特区、普定县、安顺市等市区县供水,截至目前已供水超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百万。


至于退出城市饮用水源功能、调整为生态用水的阿哈水库,因为地处贵阳老城区、观山湖区、贵安新区“三核”的中心部位,有机串联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和观山湖区4个城区,将被打造成贵阳“绿心”,让贵阳成为市中心拥有湖泊的山水园林都市。


贵阳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吕鸿说,阿哈水库不再作为水源地后,还将极大缓解贵阳市城市规模扩展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图/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杨良强 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以阿哈水库为中心,贵阳的新交通网线空间规划正在形成。2021年,贵州省决定,在贵阳现有的三条环线之外,新规划建设一条环黔中城市群核心区的“快速通道”,也就是贵阳的第二高速环线。


这条正在修建中的第二环高,将成为大贵阳的“新四环”,而根据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综合交通规则中的骨架路网规划图,阿哈水库正处于“新四环”中心。 


三、破局水困看贵州


阿哈水库变成城市“绿心”,乌江上游三岔河水奔腾而来润泽黔中,是贵州治理水困的缩影。


近十年来,贵州加大投入,举全省之力破解千百年来缺水困局,丰水又缺水的局面正在改变。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开禄介绍,近十年来,贵州投入突破3000亿元,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98座。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投运,在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工程性缺水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除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建设完成,贵州一号水利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已下闸蓄水,马岭大型水库已具备供水条件,黄家湾大型水库已开始发电运行,凤山大型水库大坝已浇筑至61米,观音大型水库已开工建设,一大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建成……


“这些工程如期建成并发挥效益,可累计新增年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解决和巩固74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升至90.4%。它们将基本解决我省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以及水生态、水安全问题。”贵州省水利厅总规划师熊发荣说。


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贵州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杨春友介绍,这一工程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完工后,每年可向沿线城乡和工业园区提供6.88亿立方米用水,灌溉面积90.42万亩,受益人口267万人,从根本上解决黔西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四、“两江”清水东南流


因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丰水又缺水的贵州在水利发展迎来“黄金十年”的同时,还肩负着“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需要确保“两江”清水东南流。


乌江鱼产于贵州乌江,因肉质鲜美广受喜爱,网箱养鱼曾遍布乌江上下。大规模的网箱养鱼,也让乌江的水质变差了。


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贵州铁腕治污。


2018年,贵州全域取缔网箱养鱼,累计拆除网箱3.3万亩,其中,乌江流域就拆除9579亩养殖网箱,实现“箱拆除、鱼搬家、人改行”,有效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贵州还花大力气治理乌江流域磷化工污染,实行总磷特别排放限值,在全国率先推动磷化工企业磷石膏“以渣定产”,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贵州磷石膏产生量为1203.21万吨,利用处置1326.66万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小七孔风光 图/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杨良强 摄‍


现在的贵州,不仅乌江鱼离开乌江进入各种生态养鱼场,甚至人们印象中的高污染企业,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位于贵阳清镇市的海螺盘江公司,是一家年产水泥640万吨,年余热发电量2亿度,同时配套生活垃圾、污泥处理的大型企业。但进入厂区,记者首先看到的是绿荫掩映下两个硕大的人工湖,湖里水鸟嬉戏,鱼儿畅游。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看出这里是一家水泥企业。


海螺盘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环保和用水要求,工厂完全按照工业废水零排放的标准设计建设,目前生产用水经过处理后循环重复利用,退、排水均为零。


记者看到的两个人工湖,也不只是景观湖,公司工作人员说,它们主要用于厂区内道路雨水收集,同时承担公司在线设备循环冷却功能,实现了雨污分流。


敢教日月换新天。贵州的蓄水、节水、治水、护水工作还在进行中,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变化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 (ID:ENNWEEKLY),作者:吴丽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