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创业,“老男孩”在追什么梦?
2023-03-26 09:39

60岁创业,“老男孩”在追什么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姜峰(和君咨询合伙人),原文标题:《老年,创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吴留着胡子,黑白参半,他讲话一直有手势配合着,激情飞扬,眼里放光。


他穿着卫衣,马裤塞在皮靴里,看上去应该是年过五旬的样子,但如果你闭眼听他的声音,听他讲话的内容,更像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所以,当他说出自己出生在50年代时,在场的人几乎都张大了嘴巴。


这位老者是个连续创业者,他展示了团队研发的未来物种和满墙的专利。从轮毂制造开始,他发明的新东西,很难和现有的整车做配套,曾找过知名车企交谈,终不了了之,他只能自己做。


在他看来,他们研发的东西是一个体系,一个伟大的未来汽车概念,正在进行一场颠覆性的创新与革命。


在十几个人的屋子里,老吴一直在讲,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般人一时间很难听懂他做的事情和其逻辑,甚至可能会觉得他有点痴人说梦、不切实际。


我问他会不会觉得孤独?他说会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别说找到合作者,聆听者都很难,除了早期一起创业的伙伴们,更多人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多年来,支撑他创业的资金是早年投资地产的红利,这份执着的坚持也吸引了几位天使投资人一直跟随,把一个人的事业,变成了多个人的梦想。



年轻人的豪赌总是适可而止、愿赌服输,60后老男孩们有些家底,就一根筋地投入研发,事业是他们保持年轻的激情与热情的原动力。


在深圳,经常会遇到这样的60岁左右的创业者:


比如,65岁的老K,他在搞元宇宙,想把党建学习和元宇宙合起来做;


比如,老汪有个光纤传感项目,两位创始人都是60后,核心高管70后,实习生90后,员工更像学徒,跟着老师傅钻研技术,迭代产品;


比如,老康在一场饭局,和我讲了他的创业项目,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他旁若无人地讲着,这位曾经的国家级别火炬计划负责人,没有一点资深技术专家的架子,每个活动场合都能变成他的融资路演会;


还有,60岁的老刘,十年前从北京来深圳创业,他的湛江口音在路演时经常引人嘲笑,他说,我就当作没看见,那些都不重要。


“什么重要?”


“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其他都无所谓。”


六十而耳顺。历尽千帆,心如止水的坚定是岁月给予他们的财富。



2013年3月1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深圳率先拉开帷幕。2022年底,全市商事主体累计存续总量达393.7万户,其中企业245.7万户,个体户148万户。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


“创”是这座城市刻在肌理中的文化基因,当其他城市的老人在遛弯、跳广场舞、带娃的时候,这群在深圳的老男孩们,从青春到年老都没有停下“创”的脚步。


不管是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大梦想,还是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小项目,他们都在自我成长、技术革新,在搞钱、搞事的路上永不止步地前进着。


他们是技术大咖、是高知人群或者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身体好,精神矍铄,充满激情,对产品充满执念,闷头研究创造打磨一个好东西,在自循环里,寻找着乐趣与未来,烧自己的钱,实在挺不住了,开始寻找投资机构,投资人见了不少,嘴上都说着鼓励加油的话,资金却迟迟没有下文。


在投资人眼中,60后的创业者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


 1. 他们是充满工匠精神的技术狂人,所有东西都在自己脑子里,很难迁移,很难复制;


 2. 他们都希望创造一个东西,开创一种模式,不追风口,持续而专注;


 3. 这群人吃过苦、赚过钱,享受了地产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亏得起,敢想敢干能坚持。


他们的经历丰富,见多识广,你很难改变、影响或者说服他们——


所以,在投资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60岁不投。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实和年龄歧视无关,创业维艰,这个时代的体外创业本不容易,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高,如果不是依托科研机构或者上市公司的主体很难持续支撑,无论是技术驱动、运营驱动,还是市场驱动型,都需要迅速融资输血,效率提不起来,浪费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则如同在浪费生命。


对于人老心不老的创业者来说,投资人面临的风险高于回报,如何做好投资人的投资预期,都是这个群体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称,党的二十大与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明确要求,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的新闻,一时间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无论是延迟退休,还是老年创业,我们大概都需要思考60岁后的生活和工作,该怎么办?老年创业做什么更香?最适合他们的市场在哪里?如何发挥所长、避其所短?


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会有很多老人尝试创业。为了支持老年人创业,日本政府启动了“创业塾”行动,为了解决老人在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政府委托地方的金融与工商团体,联合律师与创业者等联合为老人们开设了创业课堂,也可以申请相应的创业辅助金。政策上的各种优待也增强了老年人的创业决心。


面对中国老人,如何从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同样是中国式老龄化群体如何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除了基础需求之外,还要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其他需求。


1. 社交需求‍


有部电影叫《实习生》,讲述了年近70岁的退休老人Ben,曾经是一位精明强干、事业成功的人,然而退休后的平淡生活,令他对过去忙碌充实的职场生活无比怀念,于是应聘到一家时尚购物网站,成为创始人的助理,从格格不入到成为老板的好帮手。


老人们创业最喜欢涉足的行业有咨询、餐饮、旅游这些服务业的项目,每天可以和人打交道。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有事干比有钱赚更重要。有人说话,有人聊天,还能过有质量的生活,这是最本能的社交需求。


2. 投资需求


这个群体的投资需求,不只是单纯的财务回报,而是不希望和这个时代脱节,特别是以投资为职业的60后们,反倒是越老越香。巴菲特、芒格两位老法师就是最好的例证了。


也有很多60后身兼多家企业的股东,参与不同的行业寻找投资机遇,投资本身就是一门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这种行进中的状态,可以让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老男孩们持续保持活力。


3. 价值需求


60岁,也是一个人经验阅历最丰富、人脉最丰盛、资源最丰满的阶段,无论是知识输出,还是文艺、学术创作都达到最佳的状态。特别是一些退休干部、高知人群和企业家群体,他们更需要被重视、被尊重。面对这群退而不休的老人们,如何结合所长发挥余热,把自身的价值再次转化,企业顾问、艺术家、作家等等,都是实现价值需求的好选择。


满足了这些需求后,不得不提示60后创业的风险控制,无论是为了人生终极梦想的最后一搏,还是宝刀未老的持续奋斗,都要结合这个年龄阶段必然要面对的疾病风险和传承安排,俗话说:留够过河钱。守住安全防线,再力所能及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那再好不过了。


创业维艰,九死一生,大部分创业者是很难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结合着运气。对于60岁的创业者们来说,创业是一种忙碌状态的延续,也是精神世界的满足,同时实现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或者是人生下半场的一个完美收官。


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所以,在他们身上能真心感觉到的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份激情、斗志和不服输的自信,大概是很多年轻人不具备的。他们不曾衰老!


或许很多项目都无法成功,但那个结果和过程比起来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创业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


褚时健74岁二次创业,用“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重新定义了橙子,更重新定义了自己。


老康在讲项目的时候,我透过他厚厚的眼镜片,看到他眼角的皱纹,猛然想到《老男孩》的那句歌词: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而这群老男孩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的创业梦想,也在完成着人生使命。


他们似乎正在回答我们——“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姜峰(和君咨询合伙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