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段“今天上午干了啥”的笔记
比如,对所在环境做描写
比如,像我这样分享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好习惯,好东西。
【分享对别人可能有用的内容】是我一切创作的出发点,每次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时候从这里开始准没错。
【备忘录】 这个名字真是太准确了,备着以防忘记的记录。
我尝试过很多软件,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备忘录最好用(前提是你的电子设备是方便同步的)
对网络需求小,同步快;
打开方便(自带有快捷方式);
无法卸载。
我想到选题的时候会立刻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没时间或者一时半会想不清楚的时候就“打点”,写下尽可能多的关键词,这样回头再看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当时脑子里在想什么了。
放在手机里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实在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可以下意识地打开翻一翻。
等电梯等车,上厕所等人,等网络等水烧开,等游戏加载,反正随时都可以打开看看,在整理和乱翻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会被引诱去写作!
我目前的发布逻辑是:
特别碎片的:存在备忘录里,拿不出手;
能看的:发在微博这类平台,当个公开备忘录;
选题契合的:整理优化,发在小红书&知乎做增长;
有系统性的:整理再优化,发在虎嗅专栏建立影响力;
反响好的,莫名写长了的:发在公众号&做成视频发B站。
总之不要有“一定要写得特别完整才能发出去”的心情,只是碎片也完全可以发。
在发布的过程中就会实现完善,就会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看上去好像有点极端,但是现实中并不会。
早上睁开眼,看到个新闻,就写一点对新闻的评价;
还记得昨天做了什么梦,就把梦记下来;
有感恩日记的提醒,就把感恩日记写了;
有日程安排的软件,就把日程写了。
就这么简单,但是可以让你快速进入创作的氛围感里。
我以前的习惯是早上在地铁里阅读,下地铁后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阅读到的内容笔记做了,然后顺畅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现在就变成早上听新闻,然后写一点灵感选题。
(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地铁阅读+公司笔记的模式,真的非常好)
晚上睡不着也是一样的,写点今天的思考,读书笔记,一些对未来的幻想,诗歌等等。
没啥用,但是可以让你远离社交焦虑,让大脑稳定在一个平和的状态,有助于入眠。
并且很多情绪化的句子真的只有在晚上才能写得出来。。。
我以前一直觉得写作要“循序渐进”,要“每天完成xx字”,要“慢慢建立习惯”。
后来我意识到这是错的。这是第二步要做的事。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猛”。
在有热情有想法的时候,快速把第一个小目标的60%完成,不管不顾的一顿暴写。
有了这样的一堆东西之后,再用“写都写了不如写完”的强迫症心理让自己能够往前推进,给自己留下驱动力的口子。
之后再在这个过程中才有可能养成习惯,才能每天慢慢往前推进。
太多东西死在大纲阶段了,就是因为慢。
最后。
在开始动笔时,这篇内容其实是只有300字的一些零散笔记。
但是当我完成它后,就居然有了1500字。
本来以为会是非常碎片的内容,没想到也有了一篇完整内容的体量。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想到了下一篇可以写什么:
/关于“创作标准”的一些自省。/
所以,看吧!只要开始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容出来的。
希望今天的内容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写作7年的自由撰稿人,获赞百万,读客科幻奖银奖得主,知乎真实故事大赛一等奖得主。
全网同名,欢迎你喜欢我。
今天也是爱世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