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静的水下,搜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
2023-11-08 09:19

我们在平静的水下,搜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致论道讲坛(ID:SELFtalks),图文作者:周芳(水下纪录片导演、著名水下摄影师、影像师),原文标题:《狮城牌坊、抚仙湖金字塔…我们在平静的水下,搜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中国 | 周芳》,题图来源:周芳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下纪录片导演周芳在中国水下探索的经历。她发现中国水下有许多被忽视的自然奇观和历史古迹,包括珊瑚礁、喀斯特地貌、水下古城等。文章呼吁保护和守护中国水下的文化和财富。

•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水系网络系统,被低估了水下的价值和奇观。

• 中国的水下拥有独特的自然奇观,包括珊瑚礁和喀斯特地貌,但面临着环境破坏和珊瑚白化的挑战。

• 中国的水下还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古迹,包括水下古城和沉船,通过水下考古的发掘和保护,可以追溯中国文化的根源。

以前大家都喜欢叫我“追鲨鱼的PAUPAU”,因为在2016年前,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全世界不同海域记录海洋生物、海洋生态、尤其是鲨鱼,我拍摄了大概13部和鲨鱼相关题材的纪录片。


一、被忽视的水下中国


在拍摄过程中,我经常会被人问:中国的水下有没有鲨鱼?中国的水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奇观?


我的回答和所有人的想法是一样的,没有。


中国没有什么鲨鱼,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自然景观。但是,另外一个声音也在不断地提醒我自己:中国有着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水系网络系统,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水下纪录片。


真的是因为水下什么都没有吗?


直到2017年1月,北极的一次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


当时我在北极记录北冰洋冰下的世界,作为一个中国女性水下纪录片工作者,我能完成北极冰下的记录,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极限挑战,我觉得挺骄傲挺自豪的。



但是,几个俄罗斯的教练过来跟我说:“你知道抚仙湖吗?”我说:“我知道。”“你去潜过吗?”“没有”。他们特别自豪地告诉我:“我们在抚仙湖海拔2000米的高度下到了水下75米,创造了当时的一个世界纪录,抚仙湖的水下太美了。”


那一刻,我就像是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作为一个中国水下纪录片的工作者,我对自己最熟悉的水域却最陌生。


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回到中国去记录中国的水下,但是我没有想到这条路一走就走了三年,这三年很多人说“PAUPAU ,感谢你创造了《水下中国》”,我说:“不对,是《水下中国》塑造了全新的我,因为它让我意识到了中国也有自己的蓝色星球”。


中国的蓝色星球是什么?


三年我带着我的团队走过了24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水域,留下了将近80T的超高清影像素材,最后浓缩成了180分钟的中国水下故事。



这三年我也一直围绕着中国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三大主题,来呈现我们独一无二的水下中国。


二、中国水下的自然奇观


接下来的时间,我希望跟大家从三个方面来分享中国独特的水下世界。


说到水下的自然奇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洋。


我们都知道海洋当中有三大独特的生态体系: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中国的珊瑚礁分布在哪儿,面积有多大,现状是怎样的。


关于珊瑚礁,中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从中国北部的大亚湾一直到南海的南沙群岛,有将近3万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分布面积。


中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北纬24度,它在福建的东山岛。


福建的东山岛,在中国北纬24度。我们都知道,珊瑚生活的环境是在水温14度以上,随着纬度的升高,珊瑚会越来越少。


所以中国从东山岛一直往南到广东的大亚湾,跨越了整整一个纬度,330公里的海岸线里都没有任何珊瑚礁的分布,唯独在北纬24度的东山岛出现了不成礁的、成片的造礁石珊瑚,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而且品种达到了8种。



在珊瑚礁保护区,造礁珊瑚的覆盖率达到30%到45%,这成为了全世界自然和科学的一个奇观。


我们在5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发现了几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品种,包括刚才看到的锯齿刺星珊瑚、盾状陀螺珊瑚,以及标准的蜂巢珊瑚。


▲锯齿刺星珊瑚


▲蜂巢珊瑚


除此之外,东山岛还有一种非常珍稀的、特别的海洋物种——海柳。


▲海柳


很多人觉得海柳看上去像一颗树,因为它形似柳树而得名海柳,其实海柳是腔肠动物,是珊瑚,是非常宝贵的软珊瑚之一。在东山岛的海域曾经有大量海柳存在,但是现在都已经消失了。画面里这一张海柳的图案是我在中国台湾兰屿岛,海底35米的水深处拍到的一张非常珍贵的海柳的画面。


虽然大面积的海柳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东山岛的近岸还有很多柳珊瑚、小月海柳、小尖海柳、锯海柳,这样独特的树枝状的海柳就为当地的珊瑚礁形成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物种,叫东山小管。


▲东山小管


东山小管其实是一种小型的鱿鱼,它比普通的鱿鱼要小很多,是东山岛当地一种非常特殊的食物。每年春夏交接的时候,这种小鱿鱼就会来到东山岛的近岸产卵,所以它需要找到合适的产床。


也就是我们画面当中看到的这种树枝状的小尖海柳、小月海柳,它们为东山小管提供了非常合适的产床,可以悬挂它的卵鞘。



这两年我们在东山岛找到了这样的海柳,以及海柳当中悬挂的鱿鱼卵,我们也完整记录了整个鱿鱼产卵,以及鱿鱼卵慢慢孵化成鱿鱼破卵而出的完整画面,非常非常的难得。


我们知道,所有的柳珊瑚都是被动捕食的生物,所以它们生活的环境都是海流非常强的地方。在海流非常强、能见度非常低的这种环境下完成这样的一次记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除此之外,在珊瑚礁的记录过程当中,我们也从中国的最北端一直走到最南端,记录了中国大陆板块最南端的徐闻珊瑚礁,记录了中国热带海域的海南珊瑚礁,以及南海的西沙和南沙群岛的珊瑚礁。


▲徐闻珊瑚礁


▲海南珊瑚礁


▲西沙珊瑚礁


随着我们记录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危机感也产生了。


因为我们看到在中国近岸的珊瑚礁上,大面积的珊瑚被泥沙覆盖而无法呼吸,被鱼网缠绕而失去生命,这样的现象在中国近岸的珊瑚礁中大量存在。



我们还看到南海大面积的珊瑚因为温度的上升,已经白化死亡。



近30年,中国近海水域的珊瑚礁已经减少了80%,这让我们每一个水下记录者有非常强迫的、紧急的危机感。


除了海洋,中国的内陆水域也有非常多独特的水下奇观,中国南方喀斯特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自然遗产,但是大家对它的了解都在水平面之上。在喀斯特的地下河当中,洞穴的水下也有着独特的自然奇观和它独特的生态系统。



这三年,我们团队在广西记录了大概22个不同的洞穴,找到了上亿年的化石墙。


▲吞列洞水下化石墙


在广西的吞列化石洞,我们找到了中国洞穴生态系统当中濒危的生物——盲鱼金线鲃以及盲虾。


▲濒危盲鱼:金线鲃


▲盲虾


我们知道,对这种完全未知的黑暗水域的探索充满着不确定,充满着风险,所以,今天也会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在拍摄现场的真实故事。


2018年,在广西记录红军洞的时候,我和我的Rachel,就是我们另外一名水下摄影师Rachel一起到红军洞,我们到红军洞想去拍摄红军洞下面的大型钟乳石。


我们都知道洞穴潜水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潜水范畴,我们到水下全黑暗、全封闭的环境里,唯一的光源来自我们的手电筒,唯一的依靠是身上的那根引导绳,我们需要拉着引导绳一直从洞口进入到洞穴的深处,这也是我们最后出洞的唯一依据。



进入红军洞之后,我跟Rachel拉着这根引导绳穿过了一个黑暗的通道,进到了红军洞的主洞当中,我们非常意外地发现了一只盲虾,这是我们在两年的洞穴记录当中一直在寻找的一种独特的生物。


所以当时我们俩非常兴奋,直接追着盲虾开始跑,然后进到了旁边的一个侧洞。进侧洞的时候我还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引导绳离我不远,但就在几个呼吸之间,我们的脚蹼、我们呼出的空气打在了侧洞的岩壁上,让常年沉积的岩沙覆盖了整个水域,我们在瞬间伸手不见五指。


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手,看不到我的潜伴,那一瞬间我觉得死亡离自己非常的近,感觉我的每一口呼吸都在倒计时。


我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因为我必须要让自己出去,所以我开始像盲人摸象一样地去寻找石壁,摸到了一块洞壁之后,我就开始尝试着慢慢往前走,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出口的方向。


走了大概十几米,到了一个死胡同,我当时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了,我知道虽然这是一条死胡同,但是说明我走错了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出口,所以我们往反方向走,最后我跟Rachel出来了。


这件事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警醒,在整个自然探索和记录的过程当中,安全永远是我们的第一要责。


三、中国水下的历史古迹


如果说这些自然的奇观是中国水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想说,最有中国水下独特代表性的是我们的历史古迹。


抚仙湖是我回到中国记录中国水下的原因,也是我探索中国水下的起点。


抚仙湖也是中国最神秘的一个湖泊。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渔民都发现在抚仙湖的水下有一个大面积的水下古城,有人说它是一夜之间消失的俞元古城,也有人说它是古滇国,还有很多关于古城的传说。


大家发现了金字塔,看到了各种图腾,看到了鱼怪、海马等,这些传说都让抚仙湖变得更加神秘,但是这个千年的古城真的存在吗?它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科学疑问,我开始了近三年的探索,我们通过在水下实地搜寻、记录,通过渔民走访,跟随中国高原湖泊的研究专家、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的收集、采样、取证,最终我们找到了水下古城的答案。


我们在水下发现了类似于图片当中所呈现的水下金字塔。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金字塔,它是一个大概五到六层的层级结构,是一个石质的台阶,每一层都是由这种条块切割非常分明的石块所组成,在水下看起来很像我们想象当中的玛雅文明的金字塔,但它其实只是一个石质建筑群落


▲“水下金字塔”


我们在水下还找到了很多人工雕刻痕迹比较明显的石块,其中很多石块上面都有一个圆形的孔洞。通过最后的取证和研究,我们发现所有这种孔洞中间都有墓穴存在。


▲石头上的圆形空洞


有专家推测,这是当时各个族群在聚会的时候,他们的族人插自己族旗所用的,但是这个是否是真实的还有待科学的论证。


我们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教授的科研团队的研究,给了水下古城一个最终的真实身份。



抚仙湖的水下古城是西南地区人类遗迹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面积大概有2.4平方公里,在2.4平方公里的水域当中,有大面积人类生活的遗迹,它的年代大约距今4000年到2300年之间。


在距今4000年的时候,这里有人类生存。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因为温度升高,湖面上升,人类慢慢地向高处迁移。直到2300年,人类完全迁移,湖水完全淹没了地面,这一座石质建筑的群落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水下奇观。


这也是抚仙湖的身份首次在媒体的公布。除了抚仙湖,大家在看我们的片子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带着“圣旨”两个字的古迹,这是狮城的一座牌坊,它现在淹没在千岛湖的水下。



1959年,因为新修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两座始建于汉唐年间的古城,狮城和贺城。


这座牌坊就是狮城的节孝坊,也是目前中国水下唯一一座直立的、完整的水下牌坊。



探索狮城牌坊的过程让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共鸣,因为我记得拍摄狮城的时候是在寒冬12月,当时千岛湖的水面温度是0度,水下非常冷。我们大概经过三到四天在水底的搜寻,最后在水下32米的深度找到了牌坊。


当我的灯光在黑暗的水下照亮了这座牌坊的那一瞬间,我至今都没有办法忘记那一刻内心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它超过了我之前在其他所有全世界的水域所记录的震撼的珊瑚礁、美丽的热带花园,超过了所有的感受。


最终我找到了答案,那是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的水下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汉字,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历史古迹。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水下所看到的,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超过了其他所有的体验,所以从那一刻开始,我坚信中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水下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蓝色星球,是其他任何水域所无可替代的。


在接下来的记录过程中,我们又找到了整个狮城倒塌的很多牌坊,包括现在图片当中看到的这个豸秀坊,也是狮城最大的一个石质建筑的牌坊。虽然它已经倒塌了,但是雕龙刻凤,所有我们的文明,在水下还保留着,而且非常完好。



除了古城,如果说中国的历史古迹当中有什么最值得我们记录的,应该是丝绸之路上的沉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概有2000艘沉船还沉没在南海,目前我们已经发掘和开掘的大概只有几十艘,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知道,中国水下沉船考古在全世界算是起步非常晚的,大概只有30年水下沉船考古的经历,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开始进行沉船的考古发掘?


迫使我们开始沉船考古发掘的是一个英国的海盗——迈克·哈彻,他大量盗采中国南海瓷器,是他让我们开始了中国水下沉船的考古。


他在中国南海打捞了大概100万件瓷器,都是中国海底的珍宝,但是出水之后他直接砸碎了60万件,为了奇货可居,获得高额的拍卖价值,他把大部分的瓷器全部砸碎了扔到海底。


所以我们的这些珍宝在海难当中并没有遗落,但是在出水的那一瞬间却被毁灭了。


1986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佳士得拍卖会上出现了23.9万件中国南海的瓷器,这个事件当时轰动了整个欧洲的收藏界,也让中国驻阿姆斯特丹使馆引起了重视。


通过联系国内国家文物局,委托杨林老师翻阅了所有国际海洋公约、海洋法条例,希望能阻止这个事件,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时我们对中国水下遗产,对水下文物的保护几乎为零。


所以没有办法,国家文物局只好委派两位陶瓷专家带着三万美金来到了拍卖现场,希望能够把我们自己的海底文物买回去,拍卖会给了我们中国人一号牌,也就是所谓的优先竞拍的权利。


但是在三天的时间里,我们连一次举牌机会都没有,所有的拍卖品从开始起拍就超过了估价十倍以上,而且一路叫高,所以三天的时间这三万美金如同一叠废纸。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二十多万件的珍宝被国外的人收走,花落他家。


所以从1986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决定组建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对中国的沉船进行发掘、保护和开发。


1987年,中国把张威老师送到荷兰,作为中国水下沉船考古培训的第一人,这三年我一直跟随张威老师收集他这30年在中国水下考古的历史影像资料,在他身上收集中国沉船考古的知识和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张威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们不要以为中国只有黄土文明,我们也是有着蓝色文明的海洋大国。”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后来在中国水下记录沉船的时候,他的这句话让我有了非常深的认同和感受。



这是在福建的九梁礁拍摄九梁礁一号沉船、碗礁一号沉船。



当时在海床上,我看到了大面积支离破碎的瓷器,基本上都被盗捞一空了,散落在海床上的瓷器也基本上是破碎的。



那一刻我真的意识到了张威老师所说的这种使命感、责任感,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该肩负的责任,我们应该告诉大家,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水下的文明和财富,一起来守护这片文明。


所以很多人问我,PAUPAU,你在中国水下拍那么多沉船有没有发现什么宝藏?有没有捞到什么宝贝?


我说有,但那并不是青花瓷、青白瓷,不是这些瓷器,而是沉船本身,因为我发现每一艘沉船都记载了一段历史、一些人的故事,每一艘沉船都搭载了很多下南洋华侨的故事。


四、中国水下独特的人文


对中国文化的追根溯源是我在中国水下记录的这三年所收集的最珍贵的财富,除了独特的自然以及独特的历史古迹,在中国水下也有我们独特的人文。


我们有自己非常有趣的海上吉普赛人,叫“疍家人”,是猎海为生的一个民族。



我们也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工种,叫“海猛子”,他们在海底作业。



但是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我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向深海发起极限挑战的中国勇士,他们创造了很多世界记录。这些人汇集在一起组成了最生动、最鲜活的中国的水下。



而我也跟着他们一起汇入了中国水下的洪流,把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中国的水下结合在一起,所以很多人问我《水下中国》已经播出了,大家也看到了,你还会继续吗?


我的回答是:其实我才刚刚开始,三年的时间只是让我发现了中国有太多的水下值得被记录,值得我用一生去为之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公众号:格致论道讲坛(ID:SELFtalks)授权转载。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演讲,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作者:周芳(水下纪录片导演、著名水下摄影师、影像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