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横幅前的勇敢与犬儒
2018-03-11 15:11

“女生节”横幅前的勇敢与犬儒

作为一个不太关心公共事务的普通女性,在每年的三月八日前后关注到的信息无非这样几条:


前一天流行于各大高校的女生节有了什么样“富有创意”的庆祝方式;各大购物网站又有了什么样的折扣活动;以及期待在这个“自己的节日”上能收到爱人什么样的礼物;与此同时,在微博上各种明星八卦的间隙中,“女生节该不该过”“3.7是否是性别歧视”的争论也能偶尔被读到。


你甚至可能还会在只言片语中感受到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随着“女权”在越来越多人心中成为一个贬义词,这一争论也变得愈发火药味浓厚,讨论愈发过渡成为了“人身攻击”。



在今年的争论中,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情激起了一阵漩涡:


“女生节”的发源地山东大学,挂出了这样一条横幅,被该校的学生指出存在性骚扰的嫌疑,并被一名经常在相关领域发言的博主转载。该博主随后收到上千山大学生的质疑、辱骂、人身攻击,做出性骚扰“指控”的三名学生也被威胁会遭到人肉搜索。



01


我是在七日晚上看到这条新闻的。当时我刚刚好看完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名叫《隐藏人物》,是第89届奥斯卡——也就是在颁发最佳影片环节上出现史无前例的乌龙的同一届——的热门提名影片之一,最终却遗憾地颗粒无收。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三名生活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部州的黑人女性。单单读完这一句同时出现“有色人种”“女性”“美国南方”的话,她们所面临的歧视与困境就可想而知。但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结果,进入天才云集的NASA工作,利用自己的数学才能为美国建造载人航天器完成计算工作,为冷战中的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赶超苏联而辛勤付出。


但“与生俱来”的“天花板”并没有就此停止困扰她们。“Colored(有色人种专用)”被修饰在所有她们进入和使用的场所中:卫生间、餐厅、甚至同一间办公室中的两个咖啡壶,来自白人同事、上司的排挤、白眼更是无处不在:做着主管的额外工作却拿不到正式职位与薪资,同一个职位的竞争中黑人需要更高的能力与学位,作为核心计算组中唯一的黑人每一次穿过大厅都能招致所有人怪异无礼的目光。


但最终,她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和尊敬,成为了名字被写进美国航天史与种族平权运动历程中的英雄。


在同情心尽失的今天,这部电影本身最大的意义,就是用直观的画面有力地反驳了一些丛林法则知识分子对进步主义的解构。


当你通过电影高度还原历史的表演,亲眼目睹了就在并不久远的五十年前,一位堪称数学天才的女性工作者,需要淋着雨走几公里的路穿过院子,才能找到允许自己使用的“有色人种专用卫生间”,却发现洗手液已经许久没有人来装过,最终还因为这几十分钟的时间被上司痛骂了一顿后,我不相信你依然能毫无犹豫地复述那些将“Black Lives Matter”曲解为“黑命贵”的嘲讽。


02


但这条新闻,给了我另一个审视这部电影的视角。


三个黑人女性在一次次面对歧视、不公时的态度,可以高度概括为一个词:隐忍。这是让我看过以后,虽然不至于不喜欢,却不太舒服的地方。


微博博主 @邓艾艾艾 在妇女节前发表了一篇热忱的祝福,在获得上万转发后又发微博做出了一点解释,说“不想使用努力、奋斗和争取这样的字眼”,因为这本都是一个人生来就应享有的,在祝福中掺杂“争取”,就是对不公的妥协。


毫无理由地被告知自己随时会因为“没了价值”而被解雇,就马上动手学习如何操作IBM计算机;升职的要求被以“获得某个种族隔离学校的学位”这样的要求刁难,就去千方百计申请来“只能上夜校”的法院命令,然后在教授和同学不友好的目瞪口呆中完成学业……


仅有的一次冲突,是在女主角淋着雨从办公桌到有色人种卫生间往返后,上司生气地质问头发衣服已经湿透的她“为什么每天浪费四十分钟在卫生间里”,她的情绪才终于有了一次短暂的爆发。


这也是许多“种族主义者”不觉得被这部电影“冒犯”的原因,某种程度上,三位主人公迎合了他们的价值观,即尊严不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需要像动物一样,通过在凶险的丛林中奔跑、撕咬来一分分赚得的。


对于主人公来说,现实因素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能在NASA工作已经是相当受人羡慕的成就了,这份工作也确保了她们自己以及家庭的中产阶级生活。


但让我不解的是,在很多不需要“迫于生计”的瞬间,这种隐忍似乎也会无意流露出来——比如当梦奈抱怨自己理想的职位面前横贯着那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学位要求时,斯宾瑟——也就是本片所获的最佳女配角提名——所饰演的朋友却说“不要抱怨,好好工作”“安静些,我们正要打牌呢”;


比如当她们的丈夫看着电视屏幕上的马丁·路德·金愤愤不平地说“黑人理应得到公平”时,同样是斯宾塞扮演的妻子却试图将孩子拉进卧室,看着丈夫的目光里也好像对方做错了什么。



03


当然,即便是再伟大的英雄都是不完美的,更何况她们只是三个想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好生活的女性。这种出于尽可能真实还原历史的电影设定,是无可指摘的。我只是惊异于,原来“短视”是一个如此广泛的人类共性。


回到这次的“女生节横幅”中来。


“女生节”的问题,许多人已经给出过条理清晰的分析:将“女生”有意与“妇女”分隔开,从而造成年龄是女性重要评价标准的刻板印象;节日里的庆祝方式以及对女生的赞美,也多停留于“性”的浅薄层面;各大电商将其向“购物节”方向的引导,也无意甚至有意传达了“买买买是女人天性”这种固化、物化性别的信息。


在“妇女节”这个曾经用来争取女性的合法社会权利、今天用来摆脱性别化刻板印象的节日前一天出现,“女生节”的确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正当性的“亚文化怪胎”。





这条来自女生节发源学校的横幅,哪怕在“是否算得上性骚扰”的论点上值得商榷,也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迎合了女性作为“生育工具”的固有定位,更没有搞清作为同学应保持的社交距离——换个更通俗的说法,连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过年过节时问几句你的婚姻状况都能让你发三天朋友圈吐槽,这些刚认识不到半年就找你孩子认干爹的男同学怎么就成了“友情”和“亲切”的代表呢?


对女性的美好祝愿有成千上万种,这个横幅却偏偏选用了极其没有水平、缺少尊重的一个。


“不平等已经完全被消除,历史也因此不需要再去纪念”的论调也很难站住脚。且不说提出这个逻辑的人本身就无知得可怕,女性已经完全得到平等对待这一前提就有数不清的槽点。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可能由于基础教育带给人的功利主义而不大关注每一天在这个世界某些角落发生了什么针对女性骇人听闻的侵害,但展望自己的未来生活,即便将学业与职场中可能面对的性骚扰视为小概率事件,在应聘中被追问婚姻、生育意愿等信息,社会和亲人对于“组建家庭”与“繁衍后代”的期待,也足够让一个对自己人生有自主意愿的女性遭遇诸多不快。


那么,作为受害者的她们,为什么会显得如此“糊涂”,在偶然看到透彻的利害分析之后,依然选择张开双臂拥抱消费主义,在病态的女生节庆祝活动上开怀大笑,甚至对苦口婆心说明这种利害关系的人出言不逊呢?


因为,不仅是非和道德往往不是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就连涉及到切身利益时,理清利害关系也并非多么容易的事情。


我相信,在她们的脑海中,一定有一个理性的声音在告诉自己,破除刻板印象、通过杜绝物化来推进平等带来的结果会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但听从这个声音,便意味着随之而来的大量思考,对当今世界现状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往往周围人随之而至的冷落。


思考是需要费时费力的。连平等观念几乎最为深入人心的美国,聚光灯下的好莱坞都能在过去的一年里爆发 #MeToo 运动,让诸多性骚扰甚至性侵犯事件重见天日,这块“天花板”可以说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不一定会被完全打破,认清本质为自己带来的后果就只有为诸多“理所应当的权利”无法付诸实践而愤懑、抑郁;周围人的冷落,更是会给这种无奈再蒙上一层沉重的孤独。


相比之下,消费主义带来的快乐就不用说了,融入某个集体带来的“刻奇”虽然绑架了自己的行为、观点和意志,但更多情况下那种“热乎乎”的“归属感”也足够了。


04


之前,我引用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


每逢你想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你拥有过的那些条件。


我其实越来越讨厌这个说法。


因为,上述的这些步骤真的有这样困难以至于吓退了绝大多数人吗?选择听从自己的理性,真的已经成了一件取决于天赋或者基因的事情了吗?


我不能苟同。


多看些书,多关注些见地与热情兼具的人,保持求知欲、思考欲,摒弃戾气,重视精神世界。自我启蒙的几个基础步骤,我向身边每一个表现出一点点进步欲望的人介绍过,但目前为止,无一奏效,在每个人身上,理性都完败给能带来最直接感官刺激的因素。一定有许多人能理解这种无奈。


也正因此,选择了理性的人就显得格外可敬。就像这次事件里,那三名举着“这是性骚扰”,站在横幅前大拇指朝下清晰地表达观点的同学。



真不公平啊。因为他们勇敢而坚定,才得以看到尊严、思考以及精神世界的神圣,从而对世界的每一点不完美而在内心中承受更加沉重的无奈和痛苦,却因此还要背负井底之蛙“蹭热度”“矫情”“想红”“给学校丢脸”的指责——这些声音如此之大,语调如此之高,让你即使清楚这背后根本没有知识、逻辑、思考作为支撑,也很难做到捂住耳朵、熟视无睹。


可惜的是,“天花板”在自己身上留下的遗憾,可能注定要伴随终生了吧。但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你们的后代会因你们的努力早一点让这遗憾像天花病毒一般彻底消失。这对你们来说,就足够能带来一次次睁开眼面对新的一天的希望、勇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1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