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地反对下线顺风车
2018-08-28 13:40

旗帜鲜明地反对下线顺风车

下线顺风车,本质上是株连无辜。这不是法治社会的逻辑,这是法家社会的逻辑。本文来自:《中国企业家》,微信公众号:iceo-com-cn,记者 马钺。


顺风车一出事,滴滴就再次下线了这一业务,高德紧随其后,之后又传出嘀嗒顺风车23时至次日5时停止服务。整个顺风车市场面临灭顶。


如今滴滴过街,人人喊打,但我必须顶着锅盖诚实地说一句:不赞同下线顺风车。


如果出现命案就叫停整个行业,那为恐怖片提供了不少素材的出租车行业早就该取缔。《香港奇案之雾夜屠夫》取材自真实案件,片中的变态杀人狂就是的哥,现在镜头飘过脑海,还令我头皮发麻。


三个月前滴滴就因为类似事件下线过顺风车,如果有用的话,为什么要“一二三四再来一次”,万一再次出现司机犯罪事件——那几乎是一定的——难道要再次下线,无限循环?


下线顶多是一种姿态,于事无补,反而会损害广大顺风车车主和用户的利益。在各大论坛上,已经有很多网友表示,由于滴滴下线顺风车,交通成本大为提高,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下线顺风车的受害者还包括政府。因为可以收到缓解拥堵和改善环境的双重功效,政府对顺风车的态度,一向是鼓励和提倡,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指出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并规范其发展。


交通部同时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给网约车套上了紧箍咒,对专车平台、车辆、司机都做出了明确的管理和准入规范,但顺风车并不在这部法规管理范围之列,这就给了顺风车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今短短三个月内,滴滴顺风车就两次下线,这显然有负政府对顺风车行业的鼓励和期待。


更加严重的是,下线顺风车隐含的逻辑,是人性本恶,将每位顺风车司机都看做是潜在的罪犯。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四年来,仅滴滴一家,顺风车就已经服务超10亿人次,而有据可查的各类案件数量为50次,乘坐顺风车出事的概率仅为2000万分之一。极少数犯罪分子做下1次恶行,却要2000万次对社会不无裨益的正常商业行为陪葬,这不是法治社会的逻辑,这是法家社会的逻辑。


Uber发生的犯罪事件比滴滴只多不少:据CNN统计,过去4年中,至少有103名Uber司机被指控对乘客进行性骚扰。Uber输了不少官司,赔了不少钱,但从未听说Uber要因此而下线。法治社会的特征就是权责分明,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滴滴究竟该为顺风车司机行凶负多大责任,目前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暂且不论。而下线顺风车,在本质上是要广大顺风车车主和用户承担他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严格来说,这是一种株连。这种行径还被很多人叫好,只能说大清还活在他们心中。


我无意为滴滴辩护,滴滴在保护乘客安全上,的确存在严重疏漏。2016年,滴滴就上线了紧急求助功能,用户按下“紧急求助”按钮后,系统会给用户设置的所有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但紧急求助功能环节过多,用户使用不便,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滴滴居然未曾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功能,直到现在,大部分用户还不知道滴滴有这一功能。


上次空姐遇害事件后,有人建议滴滴上线一键报警功能,这样既能震慑罪犯,保护乘客,也为滴滴免除了麻烦,滴滴对上线这一功能应该毫无障碍才对,但直到这次事件发生,一键报警仍未在滴滴实现。而Uber早在今年5月就上线了一键报警功能。澎湃新闻描述:“报警人甚至不用出声,就可以向911调度员传送包括姓名、位置、车型、颜色、车牌号在内的信息。在细节上,当乘客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司机并不会收到任何提示。”


为什么Uber可以,滴滴就不行?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键报警里一定会有非常多误报,所以不上这个功能的决定方,未必是滴滴。”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滴滴是共享经济在中国最成功的代表。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逻辑,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养蛊。一大批企业杀进市场,在资本加持下快速膨胀,大肆烧钱争夺市场份额,在竞争过程中,留在场内的企业越来越少,最终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胜利果实由赢家独享。


不过,在中国,说了算的并非市场,稳定压倒一切,维护稳定是所有逻辑的起点和终点。企业也是维稳链条中的一环。一家企业服务的用户越多,承担的维稳责任越大,相应的风险也就越高。这三者的关系有点像高度和体积、体重增长的关系,体积体重的增长是高度增长的立方倍,也就是说,企业公司市场份额提高一成,维稳责任没准要增加3倍,而风险不可控的程度可能会膨胀十倍百倍。


总而言之,越大越危险。


滴滴在吞并优步后,几乎成为网约车代名词,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已经一只脚踏在了悬崖边上。每台车都是个潜在的火药桶,三个月来的两次顺风车犯罪,就再有力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一家独大,难免众恶所归。所向无敌,背后往往是危机四伏。


有学者建议滴滴把顺风车业务剥离出来,由公益组织来进行运营,滴滴不从顺风车业务里抽成。我觉得除此之外,滴滴还可以考虑分拆,将顺风车业务分拆成势均力敌的若干家公司。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强求大一统,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马云说,阿里的目标是培养1000个京东,程维不妨学习一下,哪怕没有敌人,也培养几个出来。


本文来自:《中国企业家》,微信公众号:iceo-com-cn,记者 马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