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25块钱工作餐背后的“阶级矛盾”
2018-09-07 16:14

在北京,25块钱工作餐背后的“阶级矛盾”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菲言菲语(feiyanfeiyu-2016),作者:常夏天。


点击观看视频


最近北京的白领太惨了。


先是被各种公众号定义来定义去,在“中产阶级”“佛系青年”等标签中摇摆不定,随后又被“性侵”、“单身税”等各种新闻弄得难过不已,如今跟北京的朋友聊天,“租房“和“税收”成了敏感话题。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四字。相对自己无法左右的房租,“今天吃什么?”则能在工薪阶级里分出个三六九等。于是我们在9月开学的第一天,问了问海淀互联网从业者。


我们先去了宇宙中心五道口,这里有快手、搜狐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本以为这样的“新中产阶级”聚集地,大家吃的应该好一些。可是被采访的路人,却大多说自己吃的也并无特别,无非就是一份20元左右的盒饭快餐。


我只能猜测,这大概就是中产阶级的对于“消费降级”的焦虑吧。


我们又去了中关村创业大街,这里大都是每天给你讲一个故事的互联网新秀,和我印象中勤俭节约的创业者有所不同,我们采访到的路人中,有人一顿就要花费近80,有人则坚持吃40多一份的健身轻食。


这时我才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采访结束,我赶紧买了份35元的酸辣粉套餐,吃得流汗又流泪,默默心疼自己的腰包。



我们一共采访了21位路人,根据路人的回答,我粗略的算出了在北京一份外卖的平均价,25元。在北京,25元能点一份怎样的午餐外卖呢?


我的老板菲菲,一个吃着驴火上了福布斯榜的姑娘,对于吃喝拉撒这等小事从不敏感。当有一日发现,男同事的一份外卖只花了不到20元,菲菲仿佛看到了新世界,然后打开自己的外卖APP,发现首页上推荐的店铺,人均价全都在30元以上,而我们这些打工者的人均价基本在20元左右。


左为老板菲菲的外卖推荐 右为我的外卖推荐


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大数据的存在。其中的感觉,还真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为此,我和两个男同事做了个实验,在25元的定额情况下,看看都能点到怎样的午餐外卖。


公家报销午饭这种事还是令人开心的,可是却在点餐的时候犯了难,想吃的店铺人均都超过了25元,好不容易有一家价格合适的,加上配送费就又超额了。挑了又挑,最后选择了带满减活动的烫饭套餐,加上了外卖红包减额的0.5元,才勉强完成任务。


等餐的时候,时间被拉的无限长。当看到两位男同事的大餐时,我心里更是难过。行政小哥花费了22元点了2斤酱排骨,而后期小哥则心有灵犀的和我点了同一家店铺的同一份烫饭套餐,可是相同的价钱,却比我多了一份冰粉、一份猪肝、三勺酸豆角等配菜。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虚心求教。


后期小哥和我说,在平台把普通红包改成拼手气红包后,红包的钱数根据点红包的顺序来决定,很多人得到的红包通常只有5角、1元。现在,有很多个人在微信上,自主搭建了外卖红包群。大家进群从来不说一句废话,大家只是把那些平时,只好意思分享给自己的红包发到这里,方便大家随意点取。当然,红包的大小只靠个人运气。



我后来进入过这个红包群,像我这样的非洲血统,拿到的红包都超不过3元。刚吃完2斤排骨的行政小哥,一脸油光的和我说,如果想拿到更大的红包,还有其他的办法。



现在淘宝在售卖红包代点服务,这些服务价格只需1毛左右,下单后只需要按照卖家发来的操作步骤,打开他们的发来的链接,即可获得一个“手气最佳”价值不低于3.5元的外卖红包。当然,这样的服务,还可以包月。


1毛钱换3.5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的确是笔划算的买卖。可是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之后,我还是把那刚刚购买的包月服务默默的点击了退款。

 

截图来自《泰州网警》


一顿午餐外卖,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是万万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省钱大法的。一时间,“谁的午餐更省钱”的游戏在办公室里流行起来。在工作微信群里,除了沟通工作,还有各种的优惠红包,不止外卖,打车、拼团一应俱全。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刚刚上了福布斯榜的女老板菲菲,美滋滋地点了一份9.3元的烤肉饭,并跟我们大肆炫耀。菲菲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消费降级,打车都打不起啦,明天开始坐地铁啦。


最近办公室里的种种,让我想到前两天看到的一个新名词,下流社会。


当然,此下流非你们想的那些羞羞地的事情。而是日本文化研究所的三浦展的新书《下流社会》所提出的概念。


书上有个关于下流指数的小测试,如果满足条件在一半及以上,难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下流社会的一员了。


  • 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


  • 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快快活活的过好每一天、


  • 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色彩


  • 期望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想违心的虚度此生


  • 事事觉得麻烦,生活不规整,不修边幅


  • 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


  • 生性朴实,不喜欢显眼出众


  • 服饰不追逐流行,而是展现自我风格显眼出众


  • 觉得做饭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 经常吃零食与外卖


  • 呆在家中玩一整天的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会疲倦


  • 大龄未婚


相信看完条件的你,一定和我一样惊讶,我怎么就是下流社会了。下流社会并不是道德方面的下流,而是生活能力、消费欲望的低下。它和之前的丧、佛系一样,只是一代人群的代称而已。


有不少媒体说,中国80后90后是最悲惨的一代,扛着独生子女的身份出生,上学的时候错过了工作包分配的年代,而小城市安放不了灵魂,只好去大城市打拼。在加班到失眠、脱发之后,好不容易当上新中产阶级,却因为消费降级,连房租都交不起,恋爱也不敢谈,还要响应号召为国生娃,不,是生韭菜。


这样的言论,被媒体放大,让人恐慌,最后只能躺五环外不足十平米的出租房里,一边用平板电脑看着无脑的爽剧,一边刷着抖音,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最后,还是被人讽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80后中产阶级已经变成下流社会”。


可是,我们90后的生于60年代的父母,也经历过野草窝头,砍柴挑水的时候,不少人未曾抱怨,却开始下海经商。2008年,刚毕业的不久的80后也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但如今也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主力军,2018年的佛系90后,纵使遇到这一年的经济下行,P2P暴雷,我们也吃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所谓的上流与下流,不在于你的消费能力,而是在于你对生活热情的高低。


我们无法决定这个世界的大环境,但是却能决定点一份怎样的外卖。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菲言菲语(feiyanfeiyu-2016),作者:常夏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