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太效应
2018-09-21 10:59

谈谈马太效应

来源 | 曲高和众

文 | 孟庆祥


马太效应指的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或者回报极端向胜利者倾斜的现象。


博尔特百米记录是9秒58,举世闻名,雷迪克的最佳成绩也达到9秒69,却很少有人知晓。马太效应是世界普遍现象,从顶级运动员明星的高回报到普通人的成功,从名声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大多数地方都存在马太效应。


因为马太效应是一个很坚实的客观规律,理解得越透彻,越能利用规律,从而实现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在经济领域,马太效应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强马太效应行业和弱马太效应行业的经营逻辑和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判断行业内马太效应的强弱。


巴菲特讲过一个收购纺织厂的故事。


他们收购了一家有几十人的纺织厂,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让纺织厂的工人有口饭吃,顺便盈点利。有一天,来了一个推销新型纺织机械的人,这个人说你用新的机械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这样纺织厂就可以赚钱。


这事让巴菲特下决心要把纺织厂处理掉。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好不容易赚点钱,就要更新生产设备,再赚点钱之后,又要更新设备,不更新设备则会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如此往复,永无赚钱之日。


多年前,我跟一个某地区最大网吧的老板聊天,他说以后永远不做服务业,因为服务业没法赚钱。网吧这个行业比巴菲特所说的纺织厂更典型,刚赚点钱就要更新设备,否则你的顾客就会跑到计算机硬件配置更新的网吧去,如此循环。


不过这个老板的想法是不对的,有很多服务业是可以赚钱的。服务行业有丰富的商业模式和属性,行业内在的性质就摆在那里,大多数人却无法看清楚,只能盲目实践碰运气。


类似于纺织厂和网吧的行业非常多,也有很多人发现了这个道理,却没有用有影响力的词汇来描述这个现象。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红桃皇后跟爱丽丝说,你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红桃皇后定律,但没有形成影响力。更容易理解的词汇可能是“跑步机效应”。尽管很容易理解,很形象,要想传播到许多人都知晓,绝非易事。


显然,上述行业都是弱马太效应行业。还有一些行业马太效应非常强,例如一流明星收入远远高于二流明星;一个排名全球50名的运动员一年收入只有20万美元,考虑到参赛需要的差旅费,他们的收入和普通劳动者没有区别,但这样的行业做到全球50名难度之大堪比登天。


微信现在统治了国内移动端的社交,再做一款社交产品非常困难。大多数互联网服务都有相似的特征,发展远远快于落后者,一个具体的业务很快就发展成极少数企业垄断的局面。


大多数行业处在极强马太效应和极弱马太效应之间。为了衡量各个行业马太效应的强弱,引入了马太指数的概念,把最强马太效应行业定义为10,最弱马太效应行业定义为1,下图列举了一些行业的马太指数:



这个图表当然是主观判断的,发明一种数学模型计算这个指数是很困难的,同时复杂性增加,传播性急剧减弱。


大多数新的事物,首先是传播,如果深度挖掘是可能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就会有人进行深入挖掘。亚当·斯密发现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率之后,在这一概念的引导下,各行各业的许多公司就会去发掘自己的分工方法。


我挑几个行业解释一下这个图表的意义。


很多人发现工业品“爆发力”不及消费品,一个工业品公司通常只能缓慢成长,很多消费品公司却有可能迅速爆发。


华为自己也说电信设备干了30年,虽然干到了世界第一,也才400亿美元不到,认真干手机才7年时间,就超过了电信设备。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如市场空间不同、销售难度等等。从马太效应的角度去解释则更加透彻。


按着上图,电信设备的马太效应比手机要低两个级别,就像台风一样,低两个级别能量要小很多,能量大的爆发力更强。


我是怎样衡量各个行业的马太指数的?


网吧行业和社交软件已经作了说明。多数农产品的马太效应也非常弱,除非少数有地区特色的产品,如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几乎无法树立品牌,尽管超市中不同的大米、挂面还是有不小的差价,但这个差价主要是一种定价选择,高价销量低,低价销量大。总体上,没有什么产品可以成为强势产品,所以我给它的指数是2。


人们购买工业品是比购买个人物品更理性,更能准确地追求性价比。与个人消费品相比,工业品采购都是就事论事,大型采购又有严格流程,所以马太效应要弱得多。这里需要说明,马太效应指的是你没有花钱,没有努力获得的意外助力。假设你是靠关系搞定的销售,关系本身就是自己各种资源付出的,不算马太效应。由于工业品比农产品有更多的可制造性,所以多样性要丰富得多,我给它的指数是3。


电脑为什么要单独说说呢?主要是这个东西是人们更常见的东西,它的指数之所以比一般工业品高一点,是因为电脑还会销售给个人。


从销售的角度看,高科技工业品相比低科技产品,忽悠的空间更大。通过各种传播,领先者可以获得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气氛”。以前,IBM有个广告说没有人因为购买IBM产品而“下课”,如果你买了排名第二或者二流厂商的产品,万一出事咋整,买顶尖公司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气氛就是马太指数。


有些具体的产品,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会对领先者有利。比如,华为销售的电信设备,它不像计算机兼容性这么好,用户转移到其它厂商产品的成本较高。于是,现网设备就成了新设备采购的推手,这类产品的马太指数是5。


线下零售除了地段方面的流量因素之外,就是讲“人气”,地段你是付了钱的,而人气这个东西则是要尽力获取的免费资源,所以它的马太指数是6。


手机则是一种市场空间巨大,谈论很多的产品。为什么它的马太指数高到7?从果粉这一案例中,我看消费者对某种品牌上瘾之类的因素。如果你的产品做成了“瘾品”,你说它的马太指数是多少?


还是上文华为那个例子,泛网络用了16万人,销售500亿美元。手机才2万人就干到这个数了,为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马太指数不同啊,前者更多的是靠人力、靠自己的投入,后者靠天然因素驱动


互联网业务都是马太指数很高的业务,我就不多解释了。这种类型的业务,只要把第一推动力搞定,然后就是“印钞”,不断地“印钞”。马云、马化腾等都是这么发的。西洋的谷歌现在都快千亿美金的收入了,奇葩的是,它这个收入是由不到10%的员工创造的,其余90%员工就是烧钱,各种浪。


大多数时候,人们心里对这些问题其实是没有概念的,认为凡是互联网业务都疯狂烧钱,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比如共享单车、打车服务,烧钱没啥用。大家以为互联网都是先发优势明显,其实不是的。这些业务虽然也粘着互联网,却没有很高的马太指数,第一推动力并不会带来日后的滚滚回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