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机,玩弄人性的糖果恶魔
2018-10-21 20:11

抓娃娃机,玩弄人性的糖果恶魔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kanlixiang),作者: 看理想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商场、美食街、电影院的边边角角又重新被一种我们熟悉的粉红色机器所占领——没错,就是抓娃娃机。


抓娃娃机这个属于童年回忆的机器,曾经只是游戏厅的一部分,用来顺便消耗花不掉的游戏币。


中间几年,抓娃娃机一度因为游戏厅的不景气而退出大众视野,而如今又因为国内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仅彻底摘掉了游戏厅的标签,还悄无声息又无孔不入地卷土重来了。


在餐厅等位、逛街逛累了、等电影开场的时候,只要掏出手机扫码,花10块钱就能获得5次抓娃娃的机会。


如果能抓到什么小东西固然开心,抓不到也达成了消磨时间的目的,而要是一举抓到了大型玩偶,则能收获同伴的称赞和别人的艳羡目光,仿佛一下就成为了民间英雄一样的存在。


而在更多时候,你的抓娃娃之旅并不会停在第一个十块钱。


一旦开启了抓娃娃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充钱—感觉自己这次能抓到—落空—感觉自己下次能抓到—充钱的循环。


就像美国网站《城市词典》里面关于抓娃娃机这个词条的解释一样——


抓娃娃机,一个让你无限充钱来反复观看自己夹起和掉落玩具、日用品甚至手机的过程,并感受自己心理变化的机器。


玩抓娃娃机的时候,往往等你充到第三个或者更多十块钱之后才会猛然惊醒,自己所充的钱早就超过了机器里玩偶的价值。


甚至,你也并没有很想要那个玩偶,于是在内心大骂自己和这些光鲜亮丽的吞钱机器。


然后在下次看到抓娃娃机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重蹈覆辙。


是的,在童年没能逃脱得了的消费怪圈,十几年后的今天依旧没能逃脱。


小恶魔的成长史


然而,抓娃娃机其实也是经过了几十年才逐渐掌握了人性的弱点,成为如今的“恶魔游戏机”。


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大量关于蒸汽挖掘机的照片流出,当时的美国群众对这种庞大的机械工具感到无限好奇与着迷。


挖掘机工作现场


以及现在看来非常简陋的,初代蒸汽挖掘机


而蒸汽挖掘机的民用娱乐版本也很快应运而生——一台有着缩小了数倍的挖掘机翻斗,可以让人操控着翻斗来抓取糖果的机器——也就是抓娃娃机的雏形。



想要使用这台糖果分配机,你只要投入一个5美分的硬币,就能摇动机器下方的轮盘,驱使机器里的微型挖掘机来给自己挖一铲子糖果。


这个机器在如今看来异常粗糙和拙劣,但是当时的年轻人和小孩子简直为它陷入了疯狂:只要5美分就能玩到最先进的挖掘机!而且还能获得糖果!


从这个时候开始,其实你花了5美分是否能够得到等价的糖果已经不再重要了。


糖果只是锦上添花的奖品,而大家为之着迷的是亲身操纵机械的快感,和未知带来的刺激。


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之后一代又一代抓娃娃机疯狂吸金的核心思路。


到了1980年前后,类似的糖果分配机在美国已经非常普遍,生产厂家还用操纵杆代替了机器上原本的轮盘——因为操纵杆能够增强操纵机械的快感,让使用者感觉自己能够精准地控制抓取物品的爪子。



机器里可抓取的内容也早就不仅仅是糖果。



那个年代的抓娃娃机里已经出现了,烟斗、便携酒瓶、折叠刀等小型日用品


从1990年开始,NFL(美国橄榄球联盟)、MLB(美国棒球协会)、NBA(美国篮球协会)等组织开始在体育场周围,用装满了周边玩具的抓娃娃机来为球队和比赛打广告。



试问哪个球队的狂热粉丝不愿意花几个硬币来抓一个印着自家队徽的填充玩具呢?而这也就此开启了抓娃娃机的新纪元。


这个时候,类似的台装抓物机已经流传到了欧洲和亚洲。日本的抓娃娃机厂家SEGA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其实年轻女性才应该是抓娃娃机的主流消费群体。


为此他们不惜把娃娃机的配色从蓝白更换为粉色,把里面的内容物换成更加女性向的毛绒玩偶。


后来,SEGA公司研制出的“UFO CATCHER”席卷了亚洲各国的游戏厅,从此成为了亚洲抓娃娃机的代名词。



而考虑到年轻女性会因为一些刻板印象而不愿意进入游戏厅内,SEGA公司选择把娃娃机摆放到了游戏厅的外面,并配以无人换币机,尽可能地吸引路过的女性群体进行消费。


此时,接近于完全体的抓娃娃机,才开始展现它真正的魅力,或者说,让人失去理智的能力。


谁才是操纵杆背后的人


在抓娃娃机的发展史中,我们已经看到原来抓娃娃机出现的场合、橱窗里的奖品和操纵机械的感觉都是商家有意为之的——


那么,抓娃娃时候未知的刺激感又是不是真正的未知呢?


美国VOX media公司旗下的新闻网站曾以抓娃娃机为主题制作过一个名为《并不是你在操控抓娃娃机》的科普短片,揭露了一些抓娃娃机背后的暗箱操作。



也许任何一个玩过娃娃机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就是你明明朝正确的位置落下了机械爪,却只看见它有气无力地抓起玩偶,随后奖品又“意外地”掉了下来。


而在几次空手而归之后,机械爪又仿佛突然变得有力,一举让你抓到了想要的玩偶。


以上的内容可能并不是你的脑补,没错,这些娃娃机其实是被人为操控和设定的。


短片展示了几个大型抓娃娃机的使用说明书,像是美国最大的抓娃娃机生产厂家black tie toys附带的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的第七页讲的就是关于抓取力量的部分,而你可能会看到一行令人惊讶的内容:


抓娃娃机想要获得利润很容易,只要输入硬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和预期的利润水平,机器就会自动计算出什么时候应该使出全部力量。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花50美分玩这个游戏,而里面的奖品价值为7美元,假设商家设置了每个奖品都要获得50%的利润,那么爪子就会被设定成每21次会出现一次“竭尽全力”的抓取。


“用力一抓”的概率大概是这样的


而且因为你并不知道前面的人战况如何,所以对顾客来说,这个时机的出现是完全随机的,没有办法对用力抓取的时机进行预测。


除此之外,说明书的这个章节里还有一个副标题——掉落技巧,也就是说玩偶的“意外掉落”其实也不算太“意外”。


这是机器可以另外设定的一个伪装程序。如何准确地抓到奖品、移动到出口、然后“意外地”掉落都是可以进行设定的。


 “谁是这台娃娃机里说了算的人?”“爪子!”——《玩具总动员》


而掉落部分如何设定成让你觉得离抓取到奖品只差一点点,从而不假思索地投币开启下一局,这就是商家或者抓娃娃机边上的工作人员的本事了。


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体会到了抓娃娃机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的确,其实抓娃娃机远没有它看起来的那么甜美无害。


抓娃娃机的雏形——也就是带有微缩挖掘机翻斗的糖果分配机——一开始的发展壮大其实是在美国大萧条时期,人们在走投无路中想到的一条获取流动资金的方法。


在1950年前后,美国镇压有组织性犯罪的时期,联邦法律把抓娃娃机归类到赌博设备中,并且禁止它们跨州运输。



糖果分配机曾在欧洲盛行一时,后因经营商将糖果置换成钱币,1951年该类装置被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定义为赌博装置,遭法律明令禁止,欧洲的市场与发展因此中断。


内部放有现金的抓娃娃机


而就算是在1970年之后,美国解禁了抓娃娃机的制造和经营,北美地区的法律还是对这种设备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限制。


美国的各个州对抓娃娃机有着不同的规定,以至于大多数娃娃机的制造厂家不得不把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东拼西凑在一起来确保机器的合法性。


比如在美国的密歇根州等地区,只有抓娃娃机内部奖品的单价低于一定水平之后,才不会和老虎机一样被归类为赌博设备。


美国各个州关于奖品单价的不同规定


而在加拿大的一些地区,法律规定顾客在抓娃娃机内投入了和奖品价值相等的钱之后就可以直接获得奖品。


同样的,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是日本游戏厅里对抓娃娃机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果你屡抓不中,可以直接求助游戏厅的店员,店员通常会告诉你最佳抓取位置;


如果你连续投币多次还是一无所获,店员会帮你把想要的奖品摆放到出口边上,或者直接把奖品从机器里面取出来送给你。


而在中国,线下的抓娃娃机在以每年几十万台的速度增长,一线城市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


各大商家在抓娃娃机的奖品内容上推陈出新,“抓口红机”“抓iPhone机”“抓小猫机”等在网络上一经曝光,便迅速成为网红景点,蜂拥而来的顾客排队准备一试身手。


线上抓娃娃机APP大量出现,在线远程操纵抓娃娃机然后商家快递奖品的方式在网络上爆红……


某在线抓娃娃机APP界面


迄今为止,国内针对抓娃娃机这种具有赌博性质的娱乐设施依然没有任何限制或者规定出台。


永不消失的抓娃娃机


诚然,对许多“理智的”成年人来说,抓娃娃机也许仅是属于童年的回忆,他们非常自信自己肯定不会被这种“骗小孩的”游戏机所蛊惑。


或者,他们还会嘲笑如今还被商场和电影院里的抓娃娃机所吸引的人是在“交智商税”,线上娃娃机之类的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无稽之谈。


然而,抓娃娃机真的就从大部分成年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吗?


同样是花少量的钱就能获得操作机会,同样是充满了未知的刺激感,同样是要靠自己的运气或者操作来获取结果——


你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广为流行的抽卡类手游更像是抓娃娃机的数字化迭代版本?


只不过我们抓的东西从糖果变成了玩具,变成了毛绒玩偶,变成了时下流行的动画周边,然后变成了式神、卡牌、战斗角色和技能。


而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抓娃娃机的玻璃橱窗里面会放一些什么,操纵杆和机械爪又会变成什么,谁又能知道呢?


只要商家对人类欲望的开发不会停止,那么,抓娃娃机就不会消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