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遍微博的“六小龄童学”,究竟是什么?
2018-12-19 15:37

刷遍微博的“六小龄童学”,究竟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什么是六学?


86版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先生,1959年出生于上海。


他们家四代演猴戏,被称为“猴王世家”,章金莱先生的父亲章宗义六岁开始学猴戏,被称为“六龄童”,给他哥哥章金星起名“小六龄童”,而章金莱先生则被称为“六小龄童”。


关于这一段历史,2016年百事可乐的广告《猴王世家》介绍的很清楚,当时很多人表示看了落泪,大声叫好。



西游记在中国大陆,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欧洲,美国播出后,六小龄童的名字家喻户晓,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知道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而不知道六小龄童其实不是他的真名,乃至于百度上专门有一个搜索,就叫六小龄童的真名是什么?



研究法律问题的学科,叫做法学,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做红学。


所以研究六小龄童问题的学科,就叫做六学。


二、六学在研究什么?


其实早在六学出现前,作为1986年就出道的老艺术家,又经常在媒体/互联网上发表评论,章金莱老师在民间早就有粉有黑,这些六粉和六黑们,也经常发生非常主观的争吵。


比如因为章老师因为《大话西游》攻击过周星驰,就有过六小龄童粉丝和周星驰粉丝对喷的事件,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比较主观,常常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既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没有客观的理念,还只是网友口嗨,不能称之为“六学”。


一直到后来张纪中翻拍《西游记》,有六小龄童过于霸道的新闻曝出后(当然后来谁也不知道张纪中是不是真的这么说了,但反正当时这个新闻上南京的报纸了),开始有网友找到六小龄童“太霸道”的证据,有理有据地开始讨论问题。



那时候反对六小龄童的,很多都是《西游记》的原著粉,他们认为86版西游记虽然拍得经典,但其中对于原著的篡改,一点都不少。


但这时他们还只是稍微理性下来,依然只是网友讨论问题,并不能称之为“学问”。


直到视频自媒体的出现,六学才逐渐固定下来。


比如“六学研究协会”。


他们做的,是把六小龄童老师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做过的事纷纷挖掘出来,然后用各种形式,原封不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加篡改,不加评论。




以前写文学批评论文的时候,教授就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原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看别人评论过的东西,要看就去看原始材料。


这样一来,“六学研究协会”就把研究六老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而“六学”也逐渐有了理论基础,明确了他们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三、六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复读”,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人类的本质...就是六小龄童!》中有提到: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是会使用工具,有人可能会说是有灵魂,我说这些都不对。


因为人类的本质,其实就是复读机。



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从你牙牙学语开始,爸爸说“叫爸爸”,于是你叫“爸爸”。


妈妈说“叫妈妈”,你继续叫“爸爸”,于是妈妈发了条朋友圈吐槽,和爸爸生了三分钟气,然后终于也教会了你说“妈妈”。


复读机无误。


当你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走入学堂,向老师,书本,乃至整个社会学习知识的时候,其实做的也是一样的事情。


写论文的同学不断引用,重复别人的结论。


做数学/物理题的同学越来越熟练运用前人发现,总结出的公式,并得出成千上万人也曾经得出过的结果。


学习哲学的同学,终其一生是在学习哲学史,思考和重复着前人对世界的思考。


事实上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能在这一生,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复读,把所有能量汇聚到头顶,在许许多多先哲复读机的加持下,突破复读机的身份,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声呐喊。


当然这声呐喊很快就会被更多人复读了去。


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时尚的本质是复读机,不但是一群人对当即潮流的复读,(比如AJ的鞋,香奈儿的包,Supreme的T恤,瑞士军刀的双肩包)就连当即潮流你也会发现其实和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没什么不同,“我们美其名曰复古”。


比如这是十九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个女性钱包,你说这是21世纪D&G的设计,我也相信的。



大家的群聊更是复读机:



那为什么要说人类的本质就是六小龄童呢。


因为六小龄童老师,把“复读机”这一属性,发扬到了极致,十几年如一日的,发同样的微博。



比如教师节:我演过老师。



医生节:我演过医生。



记者节:我演过记者。



警察节:我演过警察。



妇女节:我做过女装大佬。



以及各种名人诞辰,忌日。


我演过胡适。



我演过鲁迅。




我演过梅兰芳。



凡此种种,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六小龄童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复读下,六学家们也学会了这样的复读,特别是把不同的原材料放在一起的复读,创造了很多梗。


比如“一千个人心中,只能有一个孙悟空。”





比如“恶搞西游记,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







但这个游戏里,不但孙悟空能和白骨精谈恋爱,而且还能和铁扇公主结婚,绿了自己大哥牛魔王呢。





当然这种形式,可能是视频,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歌单。



除此之外,在六学的研究中,还产生了比如。



以及“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有了优秀文化,国人自己还在践踏是可耻的。”这样可供演绎的名句。


网友在复读的过程中,对名句进行了演绎,就变成了:


“一个艺术家没有自己的手游代言是可怕的,有了代言你们不去玩是可悲的,你们去玩了还不充钱那就是可耻了。”


在这样的改编和演绎中,六学完成了自己的进化和补完,逐渐成为一门渐渐被大众接受,并且准入门槛很低的学科。


四、六学的通俗化


六学变得通俗化是最近的事,简单来说,应该是这两个月的事情。


上个月的时候说六小龄童,很多人还会疑惑,但现在,你去社交网站上用“中美合拍”搜索,会发现已经从“万物皆可supreme”,变成“万物都可六学”了。


举个例子。


宠物尿床了,可以六学。



早上早起了,可以六学。



抱怨老师,可以六学。



考四六级,也可以六学。



我之前在一个知乎群里,还看过几个群友,用六学进行了一晚上的接龙。



乃至于怒斥六学,也会变成六学的复读机。


乃至于最近有个美国的rap歌手辱华,六学变成了比表情包更有意思的武器,被广泛传播到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




从此六学彻底通俗化,从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六学的成果


任何一门学问都应该有成果,而六学的成果除了明确了孙悟空不一定非得认准六小龄童老师的版本以外,现在看来,最大的成果是帮六老师宣传了他中美合拍的新电影《敢问路在何方》。


事实上,根据知乎用户@NE恶灵的整理,六小龄童老师从开始想拍电影,已经有快18年时间了。


这时间里,他试图找过张艺谋,拜访过斯皮尔伯格,最后终于立项,和美国派拉蒙合作。



在电影立项后,章老师发了几十条微博,不断宣传这部电影。


不但向著名表演艺术家吴亦凡先生发出了邀请。



更是着重赞叹了吴亦凡的演技。



在兄弟“沙师弟”的忌日上宣传这电影。



在他自称是恩师的西游记导演杨洁的追悼会上,继续宣传这部电影。




就这样,趁着杨洁导演去世之机,六小龄童宣传起了自己的电影。


从2010年就开始提,一直到2018年8月还没正式开机。




然而这部电影从2010年就说要拍,一直到今年,都还没有开机。



2017年的时候,有人在知乎上问,六小龄童主演的《敢问路在何方》,票房会不会超过《战狼2》,底下全是嘲笑的答案。


但现在看到全网都在刷六学段子,我觉得还真的有可能。


如果真的超过了,也算是这个互联网娱乐至死的时代,做出的一点点微小的贡献吧。


最后留给各位对六学感兴趣的读者一个思考题。


下面这条被遮住作者的微博,是谁发的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