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20世纪最传奇的音乐故事
2019-01-18 17:39

梁文道:20世纪最传奇的音乐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原标题为《梁文道:战俘营诞生的乐曲,成为20世纪最传奇的音乐故事》


今天的故事,是关于一首乐曲的故事。


这首曲子是我个人非常着迷的一支乐曲,就是《时间终结四重奏》(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


许多人认为,这首曲子是20世纪严肃音乐当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且也是最神秘的一部作品。


这支乐曲的诞生,与二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创作于二战期间,而且是在二战中的一处战俘营所完成,并且还在战俘营举行了它的世界首演。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有些荒谬的故事。


奥斯维辛之后,依然有“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20世纪直到今天为止,大家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战争之一。这不仅仅因为它涵盖了近乎整个世界的规模,还因为它杀伤了太多人命,其中发生了太多惨绝人寰的事件,比如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迫害,比如发生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以及最终终结这场战争的原子弹。


经历了如此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艺术还有可能吗?这是遗留下的疑问。



德国著名的大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尽管常常被人误解,就是:“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期德国专门设立,用以囚禁犹太人、屠杀犹太人最为恶名昭著的一所集中营。当如此残暴、失去理性,与人类所有珍视的价值相违背的惨案发生之后,我们还能如何好好欣赏诗歌的美好?更不要说,还要去作诗,去做一些认为人生仍然美好的事情。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最伟大的20世纪音乐家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还是写出了这一首不朽的杰作——《时间终结四重奏》。到底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梅西安


梅西安早在服兵役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崭露头角的年轻音乐家,被人视为天才型音乐家。


尽管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认为他的作品多少难以理解,这也就是长期被视作站在“文艺鄙视链”顶端的“现代严肃音乐”。


当时梅西安俨然已经是一位法国社会名流,但是战争爆发,他也必须服兵役捍卫祖国。可惜的是,法国的战败异常迅速,梅西安也被德军俘虏,运进了一所纳粹战俘营。


然而,这种战俘营和后来针对犹太人的集中营不一样,尽管生活条件同样非常艰苦,但是至少这里面没有包藏祸心,没有对他们进行残忍的灭绝屠杀。


在这处战俘营里,后来因为红十字会的介入,战俘的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而其中最特殊的一种改善,便是囚犯们的文艺生活。



以梅西安所在的8A战俘营为例,这里的囚犯可以自己办报纸,还可以举办艺术展览,因为这个战俘营里有着很多艺术家,他们继续在战俘营中作画、办展览。


到了后来,德军甚至为他们置办了一座剧院,他们改造了一间囚牢,建造出一个可以容纳400人的简陋剧院,战俘们可以在这里上演话剧,举办文艺演出,其中最多的文艺演出就是古典音乐,原来这个战俘营里有着20多位乐手,他们凑成了一个编制简略的小型交响乐团。


今天听起来,可能会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当时的实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德国人对待音乐家的态度,这就要谈到今天的主角梅西安。


谁也无法掠夺或毁灭艺术


当年梅西安被抓进战俘营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个小书包,当德军企图抢走这唯一一件私人物品时,向来温和谦逊腼腆的梅西安突然爆发了,露出一脸凶相。


原来,这个小书包里装着他最为珍视的几样东西,几本袖珍版乐谱、一本袖珍版圣经。


是的,梅西安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乃至于很多人认为,在他的音乐里也到处充满关于宗教的沉思奥义。



入狱之后,梅西安同样少不了许多苦役,活得也相当疲累。但是那里有一位忠爱音乐的德国军官,有一天忽然认出了梅西安,这不正是那位名声在外的音乐家、作曲家吗?


于是,这位对梅西安持有崇敬之意的德国军官便经常为梅西安悄悄准备铅笔、纸张和橡皮,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间安静的房间,就为了让梅西安可以继续音乐创作。


德国作为一个音乐大国,德国人也向来以自己热爱音乐、欣赏音乐,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而自豪,这当然也包括了这些管理战犯的德国军官,他们不由自主地喜欢这些作曲家、音乐家,相对而言也更为尊重他们。


而梅西安,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战俘营里,梅西安除了受到德国军官的尊重之外,其他的狱友、难友也非常喜欢他,因为他的身上有一股神秘的诗人气质,而且总是非常乐观。


即便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吃不饱,衣着单薄、时常挨冻,但是梅西安却总是很乐观很开心,一直温文尔雅,仿佛总有一股镇定的力量在他身上,说起话来也多带有诗意。


许多狱友喜欢找他聊天,因为觉得和他聊天仿佛能获得一种救赎,觉得这个人身上罩满了一股光辉,不知是由于他是音乐家的缘故,还是因为他拥有虔诚的信仰的缘故。


欣赏音乐时,撇开偏见吧,像聆听鸟叫那样


说回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既然这是一曲四重奏,光有梅西安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这首曲子的编制尤为奇特,属于比较少见的由一座钢琴,一把大提琴,一把小提琴以及一支单簧管所构成的八个乐章乐曲。


除了梅西安弹奏钢琴之外,另外的演奏者还包括了战后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提琴家巴斯奇耶,小提琴手勒布雷、单簧管手阿科卡。


这里我要跟大家介绍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刚刚在台湾出版了繁体中文版,书名叫做《为时间终结而作:梅湘四重奏的故事》(台湾将梅西安译作梅湘),作者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单簧管教授,一位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学者——瑞贝卡·莉钦。



这本书是关于这首曲子,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介绍和讲述。虽然这本书只是介绍了这么一首冷门乐曲及背后的故事,但着实有趣。


比如这里面提到了,梅西安不仅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他同时还是个鸟类学家,尤其喜欢鸟的叫声。


而且他还将鸟鸣、鸟的歌声大量运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但是这和那种简单模仿鸟叫的作曲方式全然不同——


他喜欢研究的是鸟类的音乐形态,比如鸟类发出的声音速度,鸟可以发出非常细碎的颤音,音层之间的差距非常小,用非常快的速度唱出来,梅西安对此十分着迷。


当时和梅西安一起执勤的大提琴家巴斯奇耶就回忆,当他们在破晓时执勤工作的梅西安,会这样对他说:


你看,在那边有一丝隐约的微光要日出了。你仔细听,太阳一出来就要全神贯注。这一刻还无声无息,忽然之间我们听见了“唧——唧——”,一只鸟儿的轻啼声,一只鸟儿给出了一个音高,就像是个乐团指挥一样。


过了五秒钟后,所有鸟儿一起开始高歌,这也跟管弦乐团如出一辙。梅西安会提醒,注意听,这些鸟儿正在给彼此分派任务,他们今天晚上会重新聚在一起,然后讲述他们在白天里的所见所闻。


听起来这是不是一个有些“古怪”的人?可是,正因为梅西安具有这样非常敏感、非常感性的特点,他对音乐的分析和看法,都是用同样的调子来进行的。


因此我会建议大家在听到这些陌生的乐曲、这些非常技术化的现代音乐的时候,尽量不带偏见,剥离罩住耳朵的那些固有模式,尝试打开你的心灵,就像听鸟叫一般,就像在音乐中看到莫扎特投下的一道阴影,如此来欣赏音乐,也包括欣赏这首《时间终结四重奏》。


《时间终结四重奏》部分乐谱


这首曲子与上帝相关


到了1941年1月15日,这部四重奏作品终于要上演。


根据战俘营的指挥官要求,这场演出还特意印制了一张节目单,详细记录当天的演出曲目,包括八个乐章每个乐章的小标题、演奏的音乐家,以及演出地点——8A战俘营,全部印在了节目单上,以证明这场首演是件隆重的盛事。


当时消息传出之后,整个战俘营的人都沸腾了。


当我们在平常所处的环境之下,不懂得欣赏的这些严肃音乐,反而在二战时期战俘营的严苛条件下大受欢迎,大家为音乐打开了另一面。


演出的这天晚上,梅西安先上台讲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初衷,这个时刻的梅西安,浑身散发着某种光辉——他表达自己的方式,他的善意,他的亲切,他对音乐的深入研究,他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爱好,所有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非比寻常的印象。


即使那些不信上帝的人,当梅西安的音乐响起,这些人都忽然对着自己说,“上帝!这首曲子的确与上帝相关”。



这就是今天我要谈论的一个重点,在二战时期,许多原来信仰上帝的信徒,也都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


无论信任何宗教,当你亲眼目睹到处血流成河的惨状,你大概都会不禁自问,如果真有神的存在,它怎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呢?这难道不是神的缺席吗?


也有一些宗教信徒会联想到《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里讲到“末日审判”的故事,认为这就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没错,《时间终结四重奏》的创作灵感,确实来自于《启示录》第十章中的一段话——


我看见另一名力大无穷的天使从天上下来,周身缠绕云霞,头顶则有一道彩虹;他的脸庞如同太阳,他的双腿形同两根火柱……他的右脚踩在大海中,他的左脚踏在大地上……他挺立在大海与大地之上,然后他举起右手朝向上天,对着长生无疆的祂起誓……说:“再也没有时间存在了;但在第七名天使吹起小号的时日中,上帝的奥秘将被应验。”(《启示录》,第十章 )


请注意,这里的重点就是再也没有时间的存在。


为时间终结而作的乐曲,一场针对悲惨氛围的报复


这首曲子之所以神秘的地方,就是因为它试图掌握时间终止、没有时间的状态。


可是我们知道,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它在时间之中前行,音乐之中,如何能达成没有时间的状况呢?这就是梅西安在他的作曲中,开创了很多独特的技法。


比如节奏,他就认为传统的节奏就是一种“时间的束缚”。他试图从传统的节奏模式之中,从西方古典音乐节奏模式之中解放出来,于是,他开创了一种不可逆行的节奏手法,简单解释,就是在任何一组音符里,从左到右去读谱或者从右到左,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去读,两边都呈现出完全相同的实质。



试图去掌握“无限”,这种“无限”是什么状态?当然就是惨无人道、世界终结的灾难之后,必然要到来的弥赛亚和最终的救赎。


实际上,身为虔诚的天主教徒的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写下这首曲子,其实是要和他的战友们分享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


我们也许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但这同时意味着最终的永恒天国即将到来。我们都将得到救赎。


最后,我们看看当时拥簇在这个简陋的剧场里,400来位来自于欧洲多个国家、有着不同身份背景的战俘们。


在场的德国军官,以及部分战俘,他们对音乐已经十分内行,但是也有的人,其实并不完全具有这样的文化素养。


可是那天最为奇特的是,大家熬着摄氏五度的低温,一起聚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聆听这场特殊的音乐会。


示意图 | 二战期间战俘营生活


这首曲子原本很多段落,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不解、甚至烦躁的情绪,但是那天演出的剧院之内,却一直保持着肃静。听众们带着敬意,一声不响地端坐着,没有一个人轻举妄动。


在演出结束之后,这些人依然会重新回归原来的个性和生活,但是在那一刻,他们都臣服于一个奇迹之下,就是经由这首乐曲的演出所带来的奇迹。


当时在场的一个战俘事后回忆,他说,曲子结束之后,一段尴尬的静默延长了最后乐音的回声,然后才响起了掌声,有时显得迟疑。


通常而言,对于一个在首演时引发争议的作品,这是它卓越出众的征兆,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思考?


这一首与我们所热爱的那种音乐相去甚远的乐曲,整首曲子充满着信仰的流露,对于那些没有捂住耳朵、愿意倾听的人来说,它是什么?它就是针对囚禁,针对囚禁之下悲惨氛围的一场报复。 


《时间终结四重奏》,时长约50分21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原标题为《梁文道:战俘营诞生的乐曲,成为20世纪最传奇的音乐故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