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家终点的火车站,吃一碗热汤饺
2019-01-30 17:53

在归家终点的火车站,吃一碗热汤饺

本文由盖饭特写工作室出品,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盖饭人物(ID:gffeature),作者:开弓


在你眼中,即将到来的春节究竟什么样?从各种意义上讲,2018年的冬天都异常寒冷。但往事已逝,也无须再提,唯有奋力向前。幸运的是,平凡而渺小的我们,却在彼此眼中闪闪发光。


一年的劳碌终究告一段落。恋人们在机场前最后一次亲吻拥抱,踏上归乡之途。夫妻们打点行装,告别朋友,拉紧对方的手走进车站。当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从分布在中国广袤国土上的无数车站机场里涌出,神色匆匆。这是到家前的最后一站。


这里有很多故事。



上午十点半,我洗完几十只碗碟后,立即扶桌坐下,舒展僵硬的腰背。


饭馆里的食客吃完饭,陆续都已走了,只余五六人还坐在店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大声商量着待会儿的归家路线。


这些外地归来的食客大多是同乡或夫妻,在这一年尾末、春节前夕,他们从打工的城市归来,回家过年。跟多数旅客一样,他们没能抢到有座车票。不仅如此,这二十几个小时的无座火车还并未宣告他们归家之旅的结束——听他们所述,一会儿他们还得搭公交车赶去汽车站,颠簸四五个小时,再由汽车转「黑猪儿(野车)」,最后乘摩托车穿过崎岖土路,才能到家。


谈及回家这个话题时,这些食客的脸上混杂着疲惫和欣喜。他们脚下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背包,里面塞满了他们为归家准备的新衣服、在打工城市买回的各种特价电器、以及给亲友带回的当地特产。除了背包,一旁的数只白桶也很是引人注目——这种容器由油漆桶转变而来,平日里被当做水桶,在春运时更有大用,不仅可当凳子、可装杂物,还结实耐压,遂得到众多旅客青睐,成为他们居家外出之必备。


路线商议完毕,食客们背上包、提上桶,意气风发地往公交车站去了。


送走这拨人,我才算得到了暂时的喘息。母亲却闲不下来,她不停探着头往饭馆外的街道上张望,又转身看了看墙上贴的列车时刻表,估算着在到下一拨食客到来之前,能包好多少只饺子和抄手。


下一趟车是十一点二十,广州到达州。时间尚算宽裕,但母亲不敢坐下歇息——春运期间客流量极大,必须得趁这点空档备好足够的饺子才行——基于有汤有菜有肉的优势,一碗热乎乎的汤饺成了春运期间旅客速食的最多选择。


母亲扔了一大块肉在砧板上,手提菜刀站定,开始剁肉馅。笃笃剁声响起,砧板上肉沫飞溅,每隔几分钟,母亲就将手中菜刀一抡,把肉翻个面儿,再继续剁着。


剁肉看似简单,却实在是门力气活儿。我收拾完桌子,转头见母亲额上已有薄汗,忍不住上前道:「妈,你歇会儿,我来剁吧。」


母亲手下不停,只轻声嘱咐我:「我这儿你不用管,去接你爸吧。这时候他应该在往回走了,估计又买了不少菜,你去帮着提回来。」


忙完早上八九点那一阵儿后,父亲一般会选在相对清闲的十点去菜市场买回饭馆一天所需的菜肉米面。菜市场离这儿有一千多米,提着数十斤东西走回来,着实吃力。


只是还没等我走出饭馆,父亲就已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上提满了各种肉类蔬菜,待他将东西全数放在桌上时,双手已被勒得发青。「啧啧,今天这豌豆尖又涨价了......这些卖菜的,就趁这几天赚钱......」


「你看看,叫你别买这么多菜,你偏不听,搁到明天又不新鲜了......你这人呐,买啥都贪多。」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过来逐一翻捡塑料袋,验收父亲买回菜品的质量。


「这不是春运了嘛,吃饭的人多了,肯定得多买点菜噻。」父亲不服气地反驳了两句,停顿半晌,似是突然想起来什么,语气变得迟疑,「对了......刚刚有个老乡给我打了电话,说是今天要来咱店里。我一会儿还得去帮他看看黄牛票还有没得——他想这两天去广州,不然过完年就不好走了......」


话音刚落,母亲脸色立刻难看起来。我倒也能理解母亲此时的心情。自从在火车站开了饭馆,隔三差五便会有各种老乡、亲友登店来访,我家不仅要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们,还得为他们的火车票四处奔走、贴钱买高价票、想方设法将他们弄上火车。仿佛我们在此开店,就掌握了火车站的命脉,扼住了铁道部的喉咙。


「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多帮着点儿也不亏啥,再说了,这眼看就要过年了,别人都是紧赶慢赶地往回走,他反倒得趁这时候出去,这说起来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嘛,咱不得帮一帮人家?」见母亲不悦,父亲一边把几只去毛的鸡鸭往冰箱里塞,一边斟酌措辞、偷偷打量着母亲的神色。


母亲觑了父亲一眼,不置可否,转身回到砧板前继续准备着饺子馅料。


见母亲不吭声,父亲倒松了口气,他知道母亲便是默许了,遂挂着讨好意味的笑脸,上前接过母亲手里的刀继续剁肉。



肉馅备好后,母亲按比例搁了葱姜蒜进去,最后将馅料装盘,备好面皮和水,唤我同她一起开始包饺子。


饺子包满三盘时,父亲就从站前广场回来了,回来时身边还带了个中年男人。那男人身形瘦削,颧骨高耸,手背和耳廓上有好几处冻疮,身后背了个一人高的牛仔布包,包身多处磨损,底部还用同色布料缝了好几层,许是怕布包漏了底。


两人刚一进门,父亲就急匆匆地冲母亲说:「狗日的这群黄牛,到广州的站票都卖到八百六去了。」顿了顿,才想起来忘了给我们介绍身旁的男人,「这是我们南山老乡小刘——囡囡,快叫刘叔叔。」待我叫了刘叔,父亲又继续嘱咐母亲,「你先给小刘煮碗汤饺,他一路过来还没吃饭呢。」


父亲刚说完,刘叔就立即放下背包,将手伸进包里掏了半晌,最后掏出来一袋用红色塑料袋裹了好几层的物什,一脸局促地递给母亲:「大嫂,实在不好意思,这趟过来得麻烦你们了。我这从老家走得急,没给你们带啥好东西,这点喜沙肉你们拿去吃,千万别嫌弃。」


一听这话,我马上便似饿狼般盯住那袋吃食,然后拿哀求的目光看向母亲,想让她赶紧收下。


喜沙肉又叫夹沙肉、龙眼肉,取「喜气吉祥」之意。由糯米、豆沙、猪肉蒸制而成,吃起来肥而不腻,很是下饭。只是,这道菜需得土灶大火烧出才会好吃,所以近年来逐渐远离了城市人的餐桌,只在农村宴席上偶尔出现。


离乡多年,母亲自然同我一样思念这种家乡味道。几番不咸不淡的推脱后,母亲笑着将东西接好,然后递给了我,又张罗着给刘叔煮饺子去了。我则立即打开袋子捻了块儿肉放进嘴里,甜滋滋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开,我幸福地眯起了眼。


父亲同刘叔一齐坐定,我擦了擦手上沾的肉沫,替他们倒上茶水,听俩人商量着车票的事儿——眼下正是一票难求的时候,黄牛票又贵得离谱,刘叔若想这两天就走,只能想想其他办法了。


「老张,你这样,待会儿等广州车班那些乘务员来了,你问问他们能不能想办法把小刘安排到餐车上。」等水沸开的空档,母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父亲一听这话,顿时把大腿一拍,面带喜色:「对对对,他们应该有办法。」顿了顿,又问,「广州的车几点到这儿?」


「十一点二十。你再不抓紧时间把菜准备好,等会儿那些广州乘务员来吃饭,我们就搞不赢(忙不过来)了。」母亲嗔怪了一句。


说起来,这些乘务员倒算是我们店的最稳定客源。由于达州地理位置较优越,是多条重要铁路线的交通枢纽,每天便有两百余列火车穿城而过——其中最多停靠的,正是由广东北上的广达线列车。


基于此,这些广州车班的乘务员便成了我们这些站前饭馆的常客。



常年跟这群广州人打交道,父亲早就摸清了他们的饮食喜好,自然也对菜品的准备心中有数。


父亲从冰箱拿出猪肚、腰花、排骨提前解冻,又将泡菜、生姜、大葱切好装盘,然后洗净几个砂锅放到炉上,用以焖制煲仔饭——彼时,煲仔饭作为粤菜系的特色美食还未风靡全国,在我们这个小城里更是难觅其踪迹。只是这群广州车班的列车员终日奔波异乡,无法适应重油重辣的川菜,他们便时常教我母亲做些广东当地的吃食,煲些老火靓汤,聊以慰藉。


备好配菜,父亲引着刘叔走进隔壁的平安旅馆,带他开房休息。我提着刘叔的一些杂物,也跟在了后边。


平安旅馆的老板是一对年逾七十的老夫妻,为人很是和善。平日无事时,老夫妻俩都喜欢守在旅馆里,陪着客人们下棋聊天。


只是今天他们却不见踪影,只留负责入住登记的小杨叔叔守在旅馆门口。一问才知,夫妻俩是趁春运旅游去了。


小杨叔叔从登记窗口走出来,脸上挂着温和笑意。他年约25,长着一张和善谦恭的脸,穿着素净,性情也向来温吞。平日里,别家店里有事总爱找他帮忙,他也从不推脱;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儿去捉弄他,他也丝毫不恼。长此以往,便赢得了街坊四邻的一致好评。


登记时,刘叔见这年轻人写得一手好字,言谈之间也十分客气有礼,便也对他有了好感。听着他明显异于本地、更贴近于阳平小片儿的口音,刘叔有些好奇,便随口问道:「小杨,你不是咱本地人吧,你家哪里的?」


原本只是一句再寻常不过的问话,小杨叔叔却忽然沉默了,眼里的神采也黯了下去。


等了很久,刘叔都没等到他的回答。


我和父亲都知道,小杨叔叔是不会回答的。说起来,其实我们根本没人清楚小杨叔叔的来历。甚至连他的这个杨姓,都是老夫妻给起的。


小杨叔叔或许姓杨,又或许不姓杨。到底姓什么,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


三年前,他被老夫妻从冬日的街头捡了回来。那时不知他已在外流浪了多久,也不知为何流浪。那时的他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眼神里满是惊惧和伤痛。


老夫妻将他带回旅馆清洗干净,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个臭烘烘的流浪汉竟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可问他多少岁,叫什么名字,家在哪儿,他俱是三缄其口。再后来,老夫妻便给他起了杨姓,将他当做儿子来养。


这三年来,老夫妻俩总劝他回家去看看父母,每到这时,他只是沉默着摇头。再逼得急了,他便会红着眼眶着扔下一句:「我没脸回去。」


刘叔自然不知晓小杨叔叔的这些过往,见他不吭声,面上便露出疑惑,正要再说些什么,父亲这时接过房门钥匙,一把拽着刘叔找房间去了。



安顿好刘叔,我和父亲很快回到了店里。


回店时,墙上的时钟正堪堪指向十一点十八分。而就在一分钟后,火车进站的鸣笛声蓦然响起,也正式吹响了所有饭馆的战斗号角。


在工作人员挥着旗子指挥列车进站时,各大饭馆的老板、老板娘都系好围裙站到门口。站定后,他们先是环视一周,估算敌我力量,然后大喝一声喊出店内伙计以壮声势,最后摩拳擦掌,蓄势以待。


约莫十分钟后,黑压压的旅客从火车出站口蜂拥而出,整个站前广场瞬间溢满人群。在广场容量爆满前,人群开始向四周分裂——部分心急的,会即刻奔赴公交车站往家里赶;其余的人则会选择找家饭馆、稍事歇息。


在车上时,大家的「归家心切」层层堆积、彼此感染;可下了火车,从热腾腾的各种情绪中抽离出来,许多旅客倒不急在这一时回家了。在他们看来,回家过年是大事,总得神采奕奕才行;要是饥肠辘辘、困顿而归,到底少了点儿衣锦还乡的体面。


眼见人群陆续往这边来了,饭馆的老板们也卯足了劲儿,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兄弟,来吃饭嘛!」「价格优惠,免费上厕所!」「老乡,进来吃碗热面嘛,水都是烧开的,进门就能吃!」「......」


唾沫横飞之际,他们还像母鸡护崽一样大张双臂,一边不停游说,一边不停变换走位、拦住旅客去路,那阵势之夸张,竟恨不得凭空造出一堵墙来将旅客全部拦住。


父亲母亲向来脸薄,喊客也喊不出什么架势。但好在我们门口摆盘的饺子个大饱满、炉上的煲仔饭又算是那时的新鲜吃食,倒也吸引来一大堆食客,店里坐满了不算,连门外摆的几张桌子边儿也都挤满了人。父亲在食客之间来回穿梭,点完这桌的菜,又要去那桌安排座位。晕头转向之际,父亲猛然发现——咱家凳子居然少了几个。再一深究,原来是隔壁饭馆的老板不忿于我们生意好,便暗地里偷了我们几张凳子去。


父亲站在隔壁饭馆门外,要与那老板讲道理。谁知那人借机撒火,硬说凳子是他家的,一来二去,最后还骂起三字经来。父亲向来老实口拙,那边老板骂得跟唱快板儿似的,父亲这厢憋了半天,竟只啐出了一句:「你看你瘦得像个尖嘴猴子!」


我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幸亏我在骂架这方面算得上是家里的中流砥柱,遂欲上前给父亲助威,谁知我一句「宝批龙」刚骂出口,父亲便一巴掌拍我脑门上,喝道:「哪个教你说脏话的,回去帮你妈洗碗去!」


见骂架才华不得父亲欣赏,我只能灰溜溜回到了店里。父亲在那儿讲了半天道理,最终好歹拿回了我家的凳子,这场抢客硬仗也才算暂时偃了旗息了鼓。



半小时过去,估摸着旅客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广州车班的乘务员才结伴从铁路宾馆走了出来。出来时,一行人身上全是香皂和洗发水气味,想来是洗过澡才出来觅食的。


父亲见着他们朝店里走来,远远地招了招手,然后回身将提前备好的菜品全数装盘,只等他们到店点完菜,便可立即下锅烹煮。


除了小部分选择了其他饭馆,多数广州人都径直进了我家店门,熟稔地与父亲打起了招呼。「张老板,我们又来辣!雷最近僧衣孩猴吧?」


「生意还挺好,多亏各位老板经常来照顾生意啊。今天要吃点什么?」父亲说惯了川话,此时硬拗普通话,着实有些别扭。


寒暄之后,这些广州人分成四五桌坐下,商议片刻便开始点菜,点的有荤有素有汤锅,最后还每人点了份煲仔饭。尽管父亲事先有所准备,母亲却是一刻不得闲,她不停放菜、颠勺、放调料,最后快速装盘,由我端上桌去。


端菜上桌时,我心里有些欣喜——按往年的习俗,这些广州乘务员都喜欢给小孩儿发红包,今年想必也会如此。


广东人把发红包称为「派利是」,「利是」取大吉大利、好运连年之意。虽然广东人派利是的起步价基本是绿票子,但逢人就发,也算大方。


果不其然,我上完菜后,说了些恭喜发财之类的讨喜话,他们便塞了十几个红包给我,还笑眯眯地夸我懂事勤快,问我今年考了多少分、将来想考什么大学。


父亲则趁机给每人递了支烟,又委婉道出想让他们帮忙的事儿。他们倒十分热心,直说这事儿包在他们身上,到时会在餐车留出一个位置,然后一边吃得热火朝天,一边操着广普谈论着春运期间又增加了多少个车次,以及自己春节能不能回家过年的事。


......


忙完这阵儿,母亲早已累得抬不起手来,午饭便由父亲来弄。


父亲不善烹饪,只得像往常一样用大锅煮了几十只饺子,佐以蘸料,当做一家人的午饭。饺子出锅时,父亲另装了一碗汤饺,嘱咐我道:「这碗给你小杨叔叔送去。老杨夫妻俩走了,他一个人不好煮饭,估计现在还没吃呢。」


我「嗯」了一声,端起碗就往隔壁旅馆走去。


待我进门时,小杨叔叔正提了四五个暖瓶从客房走出来。我将碗放到桌上,嬉笑着唤他:「小杨叔叔,我爸让我给你送饺子来了,你赶紧趁热吃哈!」


他放下手里的暖瓶,冲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从兜里摸出了几块巧克力递给我:「谢谢啦。对了,你一会儿告诉你爸,让他晚上来我这儿喝酒。」


「好嘞。」我一边剥糖纸,一边回他。


「你赶紧回去吃饭吧。」他站在电水壶旁,等水烧开。不多时,电水壶的按钮「啪嗒」一声响了,他便拿掉暖瓶上的木塞子,又将电水壶提了起来。


我在一旁咬着巧克力,看他小心翼翼地往暖瓶里灌水。看了一会儿,我忽然问道:「小杨叔叔,你是不是绵阳的?」


他提水的手猛地抖了一下,几股水线溅了出来。「你咋知道?」


「我班里有个绵阳来的同学,口音跟你很像,讲话黑搞笑,」我擦净身上溅的水珠,犹豫着道,「绵阳离这儿不远啊,你为啥不回去?」


午后阳光的触角爬进旅馆内。小杨叔叔站在半明半暗的交界处,神色迷茫恍惚,仿佛一条迷失前路的船舶,在等待一根命运的缆绳将其牵引归岸。


「你还小,你不懂,」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沉声答我,「我根本没必要回去......我妈已经死了,我也早就没家了。」


「......那你爸呢?」


「......他对我根本没有感情。而且......他也有新的家庭了,我不想回去打扰他。」


「咋会嘛?亲人始终是亲人呐,你看我,」我拉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一处青紫凑到他面前,「前几天我跟同学翻墙出去逃课,回来就被我爸拧成这样。你看嘛,虽然他对我下此‘毒手’,但我还是知道,他始终是爱我的。你爸肯定也一样。」


小杨叔叔冲我扯了个笑脸,生硬地岔开了话题:「不说这个了。你赶紧回家吃饭去吧,不然你爸妈又得说你了。」


「......好吧,」见他不想谈论这件事,我也不再多说,只嘱咐他,「那你一会儿灌完水记得把饺子吃了啊,冷了就不好吃了。」


他点点头,回身重新提起了电水壶。



第二天,到了约定时间,刘叔收拾好所有行李,做好了「逃」上火车的准备。


广州车班的乘务员倒也守信,在列车进站前,他们提前告知了父亲——到时带刘叔从哪条小路进站,怎么躲过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哪个车厢来接应。


临行前,父亲给刘叔煮了满满一大碗汤饺,底下还卧了三个煎蛋。刘叔吃着吃着,忽然摸出一只老式手机,给家里打了电话。


说的也无非都是些家长里短——跟老婆说的是「辛苦你了,以后要你一个人扛起整个家」;跟孩子说「在家要听你妈的话,好好读书,将来必须考大学,不能像你爸这样没出息」;跟父母则说「爸妈我对不起你们,这大过年的,也不能在家好好陪你们......」


说到最后,捂着脸哭了。


只是哭了没两分钟,他便抬手用力揩了揩眼角,顺势抹了一把脸,再端起冷透的汤饺呲溜几下全数刨进嘴里,连汤底都喝了个干净。


半小时后,我和父亲一齐将刘叔送上了车。将他安置妥当,我们便下车站到了警戒线外。刘叔则在餐车的车厢连接处站定,脸上勉强挂着笑,冲我们挥了挥手,赶示意我们快回去。


只是这告别还没完成,下一刻,便被生生掐断。


车厢里忽然上来了几个巡查的检票员。一见到他们,刘叔顿时像见了猫的老鼠,也顾不上跟我们告别了,提上行李就仓皇地缩到了角落去。


看着他的狼狈背影,我忽然意识到他与广州相隔的,其实远不止这张火车票。可无论如何,他都得踏上这趟列车,并且别无选择。


刘叔走了,许多人也都走了,更多的人则在回来——或是回去。


几天后,小杨叔叔突然找到我父亲,说这段时间请他帮着老夫妻多照看一下旅馆——他决定要回家去看看了,行李都已备好,当晚就走。


说「回家」这两个字的时候,小杨叔叔的眼里第一次有了光。


他这个决定如此突然,又如此合乎情理。父亲虽觉诧异,但又很替他高兴,自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杨叔叔走后,父亲变得更加忙碌起来。而这样两头兼顾的日子,会一直持续到春运结束。


店里的食客也依旧络绎不绝,这些长途归来的旅客一进店里,大多都会豪气万丈地喊上一句:「老板,快点给我们一人来一碗饺子,都要大碗的,今天我请客,大家吃了好回家!」喊这话的时候,连眉梢眼角都带着兴奋。


待热汤热饺端上桌,他们则会一边吸溜着汤汁,一边朗声谈论着自家今年灌了多少香肠、熏了多少腊肉、孩子期末考了多少分。整个饭馆里一时全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若是在平时,这些食客总喜欢逐个儿数清楚饺子的个数,看是否足量。但此时,他们倒不再计较多几个或少几个。


反正吃完这口,马上就到家了。


那里有人在等着他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饭人物(ID:gffeature),作者:开弓,编辑:席骁。本文系盖饭特写工作室原创,版权所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