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理发店的Tony,三观竟然和我不一致
2019-02-02 17:55

楼下理发店的Tony,三观竟然和我不一致

来源丨会读书的人(ID:TheBestReader)

文丨饭饭

图丨《理发师陶德》剧照


楼下理发店的Tony,每次都默默为我剪头发,从来不叫我“姐,烫一下、染一下显得更年轻”,也不叫我办卡。


他和总是多给我几个水果,总是称赞我家小孩的水果铺老板阿宝,都是使我的本地生活更幸福的必要人物之一。


我会刻意带上妈妈和好朋友经过他们的店铺,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以展示我在本地服务市场的认知度。


这样温柔、甜蜜的生活小气场,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我和他们互加了微信……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传统的媒体渠道信息分层很精细。


例如我们都知道《知音》杂志和《故事会》销量很大,我们自己虽然不会看这两种杂志,但看到Tony、阿宝、菜市场老板、小区门卫、出租车司机……忙里偷闲看《知音》《故事会》,我们会觉得他们还挺不错,爱看杂志总比玩手机游戏强嘛对吧!


这些杂志上的文章标题,都是这样的:


“泣血寻找丈夫失联真相,重回那出轨的地方”;

“破产富翁终结情与债,植物人谋杀静悄悄”;

“战友就是接盘侠,一个男人的圣洁在激荡”;

“5岁男童惨死生日宴,高调二奶诱发了躁狂”;

“聂卫平患癌的日子,神丹妙药是娇妻”;

“兄妹婚礼人伦论证:父母撕开的迷情惊雷”……


我们也不觉得他们的情绪被精心操控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看这些文章至少也能让他们得到一些夫妻应该彼此恩爱、植物人不应当随便谋杀的质朴道理。


我们不会看到这个现状,想到我们国家还有600万人在看这样虚虚实实,半真半假的文章,就心急如焚,摇晃着他们的肩膀,大声喊道:


Tony!阿宝!这些是假的!骗人的!这些杂志底线低。杂志主编太坏了太会钻营人性了!写这篇文章的女实习生,根本没有胸!来看看我看的杂志吧好得很:“80年的胜利,我们证明了量子纠缠”“无脊椎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什么不同”“多重宇宙是一种量子态”……


传统的人际交往,分层也是很清晰的:家人、老师、同学、朋友、亲戚、同事、客户、邻居、各类商业机构和社区的服务人员、陌生人……


三观分享是深层的信息分享,是很奢侈的,只发生在最亲近、有足够多的时间相处的人之间,例如夫妇、师生、父母与孩子、常年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一起喝酒喝太久往事都已说完不得不谈天说地说国家大事的好朋友……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彼此不怎么分享对当今社会大事的看法和自己的人生态度。在从前日色也变得慢的日子里,跟我们并不熟,却会强行分享三观给我们的人,通常会沦为我们的笑谈。


比如曾经闻名遐迩、义薄云天、睥睨天下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现在他们的业务能力也不太行了,通常都开着手机导航。


现在有了微信朋友圈,所有的人、所有的信息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流转,每天热点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每天都要被朋友圈里无论亲疏远近的各路人马的三观糊一脸。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篇“寒门状元之死”会让人这么生气?也许就因为微信平台把信息分层、人际关系分层都消除了。


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是分享,传播门槛降低到只需要点一下“好看”,只需要转发到朋友圈,每个人都有传播的能力,每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都更大了。在传统信息渠道,原本不太可能被我看到的“垃圾”文章,现在每一天都有、满屏都是。


这样是好还是坏?我以前认为是坏。但现在我想,每个人都对世界更有影响力,当然是更好了。我应该为Tony和阿宝感到高兴。


“批判性思维”可保内心平和、国泰民安


我的转变是因为我看完了尼尔·布朗的批判性思维经典著作《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我原本想看完这本书,就写一篇春节如何应对亲友提问的妙趣横生的文章!而且这本书看起来又薄又小,我应该一天就能看完。


没想到这本书根本不是讲如何提出好问题以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它是教你如何通过有意识的追问(可以是对他人的提问,也可以在看文章时边读边自我提问),判断他人论点的效力,建立批判性思维。


它字字珠玑,每一行都可以划重点,两百页抵别人四百页,不少段落还要反复阅读,我看了两天,用掉了一支新开封的荧光笔。


看完以后,我就可以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笑看朋友圈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了!(抱歉我用这么多成语,这本书的译者吴礼敬也很爱用成语……)


批判性思维希望你保持对那些价值观与自己不一致的人的了解与兴趣。尼尔·布朗说,每个人的观点和思考角度都对我们有用。我们要珍惜那些和我们价值观不同的人,通过提问,用耐心、谦逊、诚恳的态度,让沟通能一直进行下去,对他们的观点做出理性评判,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要求你“一视同仁,用这些追问质疑一切观点,包括我们自己的观点”。


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做出抉择。对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我们都有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断。Tony转发了《寒门状元之死》,并且摘录了文中的话:“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依照《学会提问》教的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我首先知道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我们要用力生活。


其中“有力”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词语,如果有机会当面沟通,我首先可以问Tony,“用力”生活具体指的是如何生活?


我还可以问Tony,你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批判性思维要尽量避免非此即彼的二分式思维,“应不应该”“要不要”“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非常容易把我们导向二分式思维。然而事实上,我们经常都有两种以上的选择。


因此,当我们回答这类问题时,有个增加我们思维灵活性的技巧是,加上限定条件:“在……情况下,我们才应该……”“这取决于……”


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Tony,就可能会这样回答我:


“饭姐,我理解的用力生活,是认真、勤奋、不忘初心地生活。要不要成为用力生活的人,这取决于我能赚多少钱啊!”


在批判性思维的帮助下,朋友圈三观不一致的Tony和我,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沟通。转发爆款文章无损于我们对彼此的认可。


尼尔·布朗说:


我们要自己走完通向确定看法的剩余道路……一旦我们认识到种种可能存在的结论,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到个人选择得到提升的那种激动。


唯有真实的交往能留住三观不符的朋友


我们最常被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因此,一篇文章如果有太多能激发强烈感情的词语,它的效力就大打折扣。你要更加小心地评估它。


还有一个相对简单,我可以快速在今天这篇文章中传播的批判性思维技巧是:“相关不是因果”,我们要破除因果关系对我们造成的干扰。


与人的行为有关的事情很少是因为一个原因而发生,往往有多种复杂的因素。我们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是,当甲引发了乙,我们要解决的是甲。一篇影响很坏的文章引发了大规模转发,我们应该封掉这篇文章,让这个团队以后再也没有立足之地。嘿嘿嘿。


然而,批判性思维建议我们:应当从乙出发,反过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乙。这样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为何这篇文章能煽动Tony的情绪?为何Tony的情绪这么容易被煽动?我们如何帮助Tony和阿宝解决对信息辨别能力低下的问题?为什么写这种文章的团队可以获得成功?我如何让Tony和我一样,对量子力学感兴趣?……


我的思路果然变得十分开阔!我想到的应对微信信息传播扁平化的两个方法是:


❶ |显然,我们应当和Tony一样,珍视我们的传播力,我们也要努力在朋友圈转发和分享我们认可的文章。


尤其我们喜欢的“不操控人心,不洞悉人性,不煽动情绪”的文章,本身传播度就弱,我们再不转就真的将我巍巍中华16亿人口的传播阵地拱手让人了。


我们要对Tony反向输出“精英式三观”,让Tony也感到抱怨:


我有个客户,总在朋友圈分享“暗物质真的存在吗”“量子对称性”“必读!史上引用次数最多的机器学习论文Top 10”“天才数学家陶哲轩亲授25条职业建议”,这些都是什么鬼……


❷ |和真实的人增加真实的接触。


Tony三观和我不一致,他仍然是个出色的、洞悉客户需求的理发师。他提供的真实细致的服务,会让我们不在意他的三观。


春节也是让我们回到一群和自己三观不符的人之中,吃吃喝喝,再一次回忆童年时代各种往事+刷新一次老同学、远房亲戚、父母旧同事的近况,待足5-10天,再继续分开三百多天。我们能暂时忍受他们的三观,全靠童年起大量真实交往累积起来的情谊打底。


我们可以用真实的交往,留住三观不符的朋友。


《学会提问》提醒我,那些三观和我们不同的人,也值得被我们赋予更多的理解。


最后分享《学会提问》汗牛充栋的金句中你会最早遇到的一句:


只有公众都能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民主制度实行起来才会更加顺利。


想想还是说一下,Tony和阿宝纯属虚构。


本文提到的图书信息:《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美】尼尔·布朗(Neil Browne),斯图尔特·基利(Stuart Keeley),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01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