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倚天屠龙记》慢镜头滥用,武侠片的未来何去何从?
2019-03-07 18:05

新《倚天屠龙记》慢镜头滥用,武侠片的未来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武侠小王子(ID:KongFuPrince),作者:李言,头图来源:豆瓣


近日开播的金庸大剧《倚天屠龙记》成为武侠热点,该剧在2019年开春播出之后,便在网络引起了巨大反响,大量观众对其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如果从网友评论的反馈情况来看,动作场景中慢镜头的过度使用成为议论最多的槽点,对慢镜头的不节制和泛滥也影响了新《倚天屠龙记》口碑的进一步攀升。


其实从上世纪20 年代至今,华语武侠电影已经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武术设计与武侠电影相伴相生。


在早年的民国武侠片和武侠粤语残片中,武打动作脱胎于京戏舞台、从戏曲元素中演化,并结合黄梅调电影的手法进行场景编排;甚至京剧的武打套路被直接用至武侠电影中,这让动作的展现相对呆板和程式化。



随着60年代《大醉侠》和《独臂刀》等邵氏新派武侠电影的问世,电影的动作设计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时以唐佳和刘家良二人为首,对打斗动作进行了大幅度革新。


邵氏电影的武戏在脱离戏曲动作套路之余,更凭角色性格和人物特质让武打极具个性化,并做到以武配戏、以武喻人。



武戏在武侠电影中的地位逐渐被拔高,以至于后来替代情节,成为一部武侠电影最关键的元素。随着60年代后期武打设计在武侠片中地位不凡,便催生出了龙虎武师这个群体。


而一些香港电影人则专门在剧组以从事龙虎武师职业为生;他们懂电影、懂武术,更懂武术电影设计,其中便包括日后成为一代巨星的姜大卫和洪金宝。



在当时的镜头运用上,武侠电影以快、狠、准为基本要求,在快速的剪辑中尽量存留打斗的真实感;近距离拍摄则更保证了武戏在一部电影中强大的冲击力。


即便在抛弃慢镜头的情况下,胡金铨在动作戏中搭配摄影和自然光的布景渲染以及写意的影像呈现,更让电影的动作气势如山、余韵十足。



作为另一位武侠电影宗师张彻,对动作的把握和处理上跟随了时代的步伐。其中对黄飞鸿传人刘家良的重用,让硬桥硬马的南拳功夫在电影中得以直观化呈现。


张彻电影的动作在保证阳刚的气质外,且让快速剪辑和慢镜头进行融合,但张彻的慢镜头自始至终是克制和短暂的。


在普遍性上,张彻以慢镜头来渲染死亡,在一到两个慢镜头中给英雄的死增添了壮烈的浪漫感。这在激发了观众对英雄豪气的共鸣之余,更深化了侠义的主题。



然而邵氏功夫片在80年代的整体衰落,新一代动作导演吴宇森算是继承了恩师张彻的衣钵。比起张彻对男儿英雄气的书写,吴宇森则以枪林弹雨来诠释现代江湖。


在吴宇森的枪战片中,我们看到了以往港片中不多见的大量慢镜头:包括白鸽、枪击、跳跃俯冲等动作。


由此,生杀予夺已不再像过往电影中那么残酷和暴力,浪漫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冲淡了血腥味。但缺乏真实感的暴力美学,也为后续电影动作设计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在90年代后期纷纷进军好莱坞,半个世纪的动作革命亦随电影人远渡重洋,带到了北美。个中佼佼者便属袁和平和吴宇森。


在经典科幻片《黑客帝国》系列中,武打动作便融合了东西方之所长。尤以主角基努里维斯躲过子弹的镜头最为传神,已被写入电影教科书,而做为电影武指的袁八爷功不可没。



自《黑客帝国》大热之后,慢镜头和凌厉剪辑的张驰结合让动作赏心悦目、百看不厌。相比袁和平,吴宇森则凭《变脸》和《碟中谍2》在好莱坞动作片市场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无奈吴宇森的慢镜暴力美学只使用于现代江湖,脱离了枪炮之后的吴宇森便在《赤壁》中捉襟见肘、水土不服。吴宇森对大型战争场面的把控不足,让暴力美学不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对慢镜头的反思便在近10年来未有消停过



我们从目前放出的14集《新倚天屠龙记》来看,在对原著细节还原上还算精细到位,无奈拖沓和冗余的武戏让观众感到厌烦。


众所周知,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文戏是浪漫丰富且回味无穷,相对文戏的武戏却是场面恢宏和酣畅淋漓的。


期间既有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惊心动魄,又有无忌芷若都少林高僧的招招凶险;如果新剧全用慢镜头来展现必将弄巧成拙,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如在灭绝师太和杨逍的过招五分钟内,新《倚天屠龙记》共出现了30余个慢镜头。这在影像了动作的整体流畅度之余,严重降低了观众对此剧的好感。


无节制的慢镜头不仅不会给动作锦上添花,反而矫枉过正的浪漫让《倚天屠龙记》丧失了应有的江湖格调。


如果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便是武术指导的群体断层、大量人才匮乏所致。武侠电影在经历了90年代最后的辉煌,曾经的香港金牌团队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等已渐年老。


即便在武指的培养上前辈们尽心尽力,无奈武侠电影的整体衰退,并没有让剧组内武术指导团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进入21世纪之后,专业武术指导青黄不接的局面愈发明显;香港和内地文化的隔阂,新晋武指除了延承了前辈留下的套路外,武术动作创新并未见持续创新。


过分慢镜和过分快剪已成常态,加上近几年武侠影视市场的渐渐萎缩,关于武侠的理念传承早已无迹可寻。



对金庸和古龙小说的改编或已成为催动武侠影视产业复苏的救命稻草。打了情怀牌却不再细节上下功夫,必定将观众的情怀消磨殆尽。


相对于新《倚天屠龙记》的慢镜头使用过度,对古龙小说中快速凌厉、瞬间致命的武打设计则需更巧妙的演绎方可完成。



徐浩峰在以往执导的动作片中凭偏实战和硬派打斗著称,无论是《箭士柳白猿》还是《师傅》,动作皆无慢镜且无拖泥带水之感。


以徐浩峰的影像风格来诠释古龙江湖,仿佛于气质上恰如其分、合情合理。徐浩峰新武侠片《天涯明月刀》即于2019年上映,武侠电影未来的复苏之路远未完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武侠小王子(ID:KongFuPrince),作者:李言,头图来源:豆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