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三十年:改变中国人的不止是日本制造
2019-04-30 17:21

平成三十年:改变中国人的不止是日本制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镜Insight(ID:deleteitnow),作者:张世东,头图来源:unsplash


平成这个已经伴随日本民众走过三十年的年号也将成为历史。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日本在过去的平成年间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今年5月1日,德仁皇太子即将即位成为新的天皇。


平成这个已经伴随日本民众走过三十年的年号也将成为历史。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日本在过去的平成年间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三十年来,日本带给我们的影响早已不是日本制造的产品这么简单,日本的影响早已渗透在我们的身边的方方面面。


“二次元”、“宅文化”等词已经成为了国内媒体中常见的词汇。据调查,中国现在已经有多达2亿的“泛二次元人群”。二次元文化产值更是逐年刷新纪录,这些文化毫无疑问,正是完完全全的日本舶来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脑、网络、廉价出版品兴起,日本的游戏、漫画、动画,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演变为属于中国青少年的亚文化。这种二次元亚文化迥异于大众文化,却有着远超大众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平成年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获得日本的游戏、动画、漫画很方便,加上日本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源于中国,容易和中国民众形成共鸣。很快在日后成了一个庞大的社群和产业结构。日本的偶像团体、动漫声优甚至知名游戏业界制作人都可以来到中国进行相关外围产业拓展。二次元文化受众也有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90年代,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在中国开始落地开花,bbs论坛逐步出现,二次元文化的受众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圈子。近年随着移动社交兴起,曾经火爆的bbs论坛大多冷清,但stage1st、NGA等国内泛二次元社区却依旧火爆。


起于80、90年代的日本ACG文化,构成了中国80、90后共同记忆,动漫上的《灌篮高手》《圣斗士》《龙珠》《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宠物小精灵》,游戏上的《最终幻想》《超级马里奥》《勇者斗恶龙》《三国志》《大航海时代》等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代中国人的童年。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中央电视台在报道这名出身日本官宦世家的首相时,直接引用了《名侦探柯南》的剧情节选,借其中主角灰原哀之口,表达了对日本政治界的讽刺。



而日本电子游戏《心跳的回忆》中的藤崎诗织,则第一次点燃了众多宅男对纸片人老婆们的热情,甚至成为了世界最早的虚拟歌姬。



离不开的日本产品


谈到平成年代的日本经济,抹不开“泡沫经济”破灭,80、90年代万人追捧的日本电子产品、汽车,如今似乎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平成年间的日本人似乎丧失了上进的动力,沦为“平成废物”。


然而从2013年开始,日本各项经济指标开始逐步抬头,稳中有升,似乎开始逐步走出了经济停滞期。我们生活中的日本的产品也在悄无声息的完成了一次变革。


仅2018年一年,中国游客就在日本“爆买”了1100亿人民币,这些只是游客直接从日本购买的产品,仅仅占据了我们生活中日本制造的冰山一角。国产手机中的摄像头、电脑中的硬盘、半导体芯片更是成为了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日本制造。


相信今天的80后、90后都忘不了童年时的“红白机”,一到暑假就和小伙伴玩得昏天黑地,更不要说“魂斗罗”、“坦克大战”、“超级马里奥”带给我们的欢乐。



平成三十年,无印良品、优衣库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张,日式审美伴随着日本制造进入中国,甚至日本式的生活方式也逐步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所接受。在生活方式的构建中,711、罗森、全家等日式便利店功不可没。



在北上广奔波打拼的许多年轻人中,离开了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日式便利店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这种“日本制造”正在一步步地影响着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润物无声的语言习惯


近日“996工作制”在中文互联网上激起轩然大波,“过劳死”这个词又一次被提起,可是鲜为人知的是,“过劳死”是不折不扣的日语词汇,日语原词为“過労死(かろうし)”,这个词汇在日本昭和后期兴起,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加班文化在中国逐步流行,于是过劳死这个词被直接照搬入汉语,成为了汉语中的输入词。同样来自日语的还有“社畜(しゃちく)”,日语意思为会社(公司)饲养的家畜,为日本上班族面临无限加班和压力的自嘲语,这个词汇同样在近期爆火,西二旗的无数上班族都以社畜自称。


日语当中的词汇和语言习惯就是这样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形式进入我们生活,近代以来,日语就向汉语大量输入词汇,在平成年间随着日本文化的强势影响,输入的词汇更是达到了高峰:人气、料理、攻略、量贩等词汇均在平成年间流入中国。但是语言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许多词汇在进入中国时并非原词照搬,会发生不少的异化。


比如“萌”这个词汇,在日语中“萌”的来源为“萌え”一词是由“燃え”所变化而来,来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输入法。“萌”本意是指读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因为,热血类作品经常使用“燃烧”来形容这状态,用罗马拼音输入的话,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输入法的话,输入Mo E只会显示“燃え”和“萌え”。为了区分因为美少女而热血的状态,和传统的热血的分别,就借用同音的“萌え”来形容。


和中文语境不同的是,“萌”在日语中并不是可爱的意思。日语中,“萌”是作为动词使用的,可以理解为“特别喜欢、特别喜好”,例如,“我很‘萌’正太。”可以理解为“我特别喜欢正太。”但在中国语境中,“萌”一方面延用了原意“特别喜欢、特别喜好”,更多的却演变为“可爱”作为形容词来使用。于是就变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萌萌哒”、“超萌美少女”这些经过本土化日语词汇。


日语对中国语言习惯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词汇输入上,对于语法影响更为深远。现代汉语中普遍为谓语放置于宾语前,而日语语法则是谓语放置于宾语后,但是随着日本文化的影响,汉语中逐步出现了谓语后置的词汇和用法,譬如“城区改造”、“体制改革”等词汇,显然属于收到了日语语法影响而出现的谓语后置。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中,日语的影响更为巨大,在一些知名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经常会见到使用“草生”、“草”、“草不可避”等词语来形容一件事物很好笑的情况,大多数人对着种完全不符合中文意义的词汇不明就里。其实这就是来源于日本的网络语言,日本网民为了简便,采用日语词汇“笑う(warau)”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好笑。表示大笑经常连打许多个wwwwwwwwwwwwwww这样看起来就像是草。所以派生了一个 “草生える”(长草了) 的词语。这个词汇被中国网民生搬硬套地学来,最终成为了一个新生的汉语词汇。


纵观已经过去平成年代,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较过去更为巨大,但是这种影响并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硬性输出。而是在悄无声息中,通过文化、生活方式构建、乃至语言的塑造,走入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改变着我们身边的所有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镜Insight(ID:deleteitnow),作者:张世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