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影史票冠《绝杀慕尼黑》铩羽中国,体育电影此路不通?
2019-06-15 18:14

俄罗斯影史票冠《绝杀慕尼黑》铩羽中国,体育电影此路不通?

作者 | 如风

编辑 | Amy Wang


猛龙北境称王,勇士王朝崩塌。



NBA 2018至2019赛季总决赛已经收尾,大银幕上的篮球故事却刚刚启程。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篮球球迷不仅遍布全球,相关电影也是不计其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刚刚登陆内地影市的俄罗斯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便是其中之一。


该片于2017年12月28日在俄罗斯上映,以30亿卢布(折合人民币3.2亿)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


《绝杀慕尼黑》根据全球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实现了“绝杀”,改写了篮球历史。 


尽管豆瓣评分8.2,淘票票、猫眼评分分别达到9.2、9.5,但该片首日排片率仅有5.3%,并且下滑趋势明显,截至发稿中国内地票房不足1000万,翻身基本无望。


同场竞技的《冠军的心》、《三流勇士》,作为拳击题材国产体育电影,境况更差,首映排片仅为3.0%和不足0.1%。这两部电影也是体育电影近两年在内地影市生存现状窘迫的一个缩影。


在《摔跤吧!爸爸》之后,此类电影的内地市场票房表现一直徘徊在谷底。随着陈可辛操刀的《中国女排》定调2020年春节,《李娜》、《中国乒乓》的陆续开拍的消息传来,目前该类题材的铩羽让这些新体育大片前途蒙上阴影。


《摔跤吧!爸爸》后,运动批片不断


在《摔跤吧!爸爸》之后,体育题材的批片源源不断的被引入,但票房都不甚理想。



“当前这类题材会票房扑街,但并代表以后此类电影都会扑街,《我不是药神》就是现实题材第一个吃螃蟹的。”一位曾参加过《奎迪:英雄再起》发行的工作人员,对此看得十分平淡。


当前引进的体育电影,基本都是中小成本批片为主。在国产同类竞品真空的前提下,此类引进片在内地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面临赚多赚少的问题。“万一爆了呢”的赌徒心态,也是当前批片市场引进方的内心真实写照。


在成本有限,利润充满想象空间的现实环境里,谁都想成为《摔跤吧!爸爸》之后,进口片第二个在内地市场吃螃蟹的体育电影。


然而在全球影史上,体育电影一直有着重要地位。


《洛奇》、《弱点》、《百万美元宝贝》,在为影迷奉献上一场场视听盛宴之余,也是奥斯卡各大奖项座上宾。


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之后,越来越多的进口体育电影涌入内地影市。据统计,2018年以来已完成上映的进口体育电影共九部,在运动类型上主要以足球、篮球两大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集体运动为主。



在统计表格中,篮球、足球类电影数量分别为3部、2部,累计占比五成以上。正在上映的《绝杀慕尼黑》便属于后者,根据1972年德国慕尼黑运动会前苏联与美国梦之队男篮决赛改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电影所展现的运动类型多以进口国擅长的为主。


体育迷众多,但体育电影迷却寥寥,目前该类型商业表现还很初级。这九部电影累计票房仅为1.13亿,在众多类型片中毫无存在感。其中,以球王贝利为原型的《传奇的诞生》取得2827万的最高票房,最低为西班牙引进片《篮球冠军》票房仅为64万。


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国产院线体育电影的生存状态更为艰难。根据资料统计,2018年已完成上映且拥有票房数据纪录的仅三部,最高为185.4万的《足球王者》,最低为400元票房的《我和“叛徒”老爸》。这也是有数据记录可查以来,内地体育电影单片票房最低值。

谁杀死了体育电影的内地表现空间?


在内地电影高速发展的市场红利之下,许多小众类型电影受益其中。《七十七天》、《冈仁波齐》、《二十二》等用票房证明,小众类型作品也有春天。体育电影为何在内地屡战屡败呢?


热爱体育运动≠会买票进电影院。当下,人们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习惯把有运动爱好或者喜欢看球赛的人默认成此类院线电影的潜在观众。其实,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效果评估总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的人数比例已达33.9%。这一年的人口统计总数为13.64亿,按照上述比例经常锻炼的国人人数达到4.6亿,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当前美国人口总数。



然而,当有着欧文、奥尼尔等NBA知名球星主演的《德鲁大叔》在国内上映时仅取得了1207.7万票房。此片在北美本土票房4264.9万美元票房,占比全球票房91%。“在视频网站上看的这部电影”,一个国内篮球运动爱好者的回答,也代表了多数篮球迷的观影途径。


此外,观影性别单一成为此类电影票房空间增长难以逾越的门槛。从人群画像来看,体育电影多以男性为主,男性主导的电影天然就跟口碑营销绝缘。擅于分享的女性观众缺失,就很难依靠口口相传带来口碑营销。


在爆款之作《摔跤吧!爸爸》中,男女想看人群画像比例接近4:6。后期女性观众的大量入场,推升了此片的票房天花板。在体育运动之外的亲情展示以及励志元素,是此片破圈的重要推手。在运动元素之外,如何融入更多与观众生活相关元素的细致表达,也是此类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由于此类电影以中小成本投资为主,宣发经费有限。即使口碑较好,也难有好的下沉与扩散。多重不利因素之下,体育电影在内地市场整体表现欠佳也就不难理解。


国产体育电影元年仍然是个未知数


1958年,中国就有了自己体育电影——谢晋导演的《女篮5号》。2010年之后,《破风》、《激战》、《大灌篮》等运动题材作品成为市场惊喜,但是国产体育电影元年何时到来依然是个未知数。


懂体育的人不懂电影,懂电影的人不懂体育,是国产体育电影抛去外部不利因素后,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内部问题。国产体育电影并不缺乏好的现实素材,如何从人性出发把故事讲好才是关键。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钟秉枢教授曾经评价《摔跤吧,爸爸》:“以往影片在写小人物如何成为明星时,没有从人性角度去揭示幕后故事。实际上我们有太多的冠军,比如王军霞和影片中的吉塔一样来自社会草根阶层。影片呈现出来的是普通人成为冠军的成长经历,和一个普通人成为冠军的回味和体验。人们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成为了冠军,但是我们的体育影片,几乎没有揭示这些人如何成为了冠军。”


拥有专业人士甚至是原型人物担任场外指导,熟稔商业大片制作套路的陈可辛担任导演的体育电影《中国女排》、《李娜》,未来市场表现可期。前者定档2020春节档,就足以显现这部电影的商业野心。


“在这些电影上映之后,国产体育电影制作与票房会有很大进步,但国产体育电影票房元年能否由此拉开,仍然不是一个肯定答案。”一位影视产业链下游从业人员如此回应。


对标国产现实题材作品爆发的趋势,能够发现一种类型制作体系的成熟,通常不取决于大制作的市场表现水准,而是木桶理论中的“短板”:即中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快把我哥带走》等的出现,才是国产现实题材爆发的最好证明。


此外,运动题材对于演员的要求较高,甚至要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准。彭于晏拍《破风》时,不仅考取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书,训练及拍摄期间累计骑行十一万公里。《百万美元宝贝》女主角希拉里斯万克,为了电影更加真实增重20磅,并且进行了三个月的专业拳击训练。在数字先生、数字小姐当道的国内影视圈,拥有如此敬业精神的演员难觅踪影。



国产体育电影发展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国内此类原型故事素材丰富。谁会成为国产体育电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优秀经验分享推广,让更多精彩的中国体育故事登上大银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