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兽装”的年轻人
2024-05-24 20:42

披上“兽装”的年轻人

本文作者:初夏,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介绍了兽迷群体在漫展上穿着兽装吸引目光的现象,探讨了兽迷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兽迷对兽装的热爱和追求。

• 💫 兽迷通过兽装演绎自己理想中的角色,是一种自我投射和疗愈方式

• 🌟 兽装的制作和定制成本高昂,展示了兽迷对于原创性和独特性的追求

• 🦄 兽圈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面临着商业化和低龄化带来的挑战

如今的漫展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像动物一样毛茸茸的cos服在会场穿梭,吸引全场目光,但这些角色并非出自大家熟知的动漫作品或游戏作品。而这些衷心喜爱拟人化动物角色的人,就是俗称的“福瑞控”,也可以叫作“兽迷”。

 

同样是扮演角色,cosplay玩家还原的是心爱的二次元角色,而兽迷们扮演的更多是理想中的自己。他们穿上价值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兽装”,演绎着与现实世界设定不同的另一个“自己”。那些酷炫霸气的兽头、软萌治愈的爪爪,或多或少是他们理想自我投射的具象化。

 

对于资深兽迷而言,兽装是他们自我疗愈、与世界和解的方式。但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曾经小众的兽圈逐渐走进主流视野。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和生意人蜂拥而至,曾经“圈地自萌”的兽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兽圈之下的生意经

 

想要了解兽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福瑞”。“福瑞”源自英文单词“furry”,本意是“毛茸茸”。现在,furry既可以指代具有动物特征或由动物拟人而成的角色本身,也可以指喜欢拟人化动物角色的次文化群体,也就是兽迷(furry fandom)。而由兽迷组成的群体圈子就被称作兽圈。

 

一些寓言小说、奇幻作品以及以拟人化动物为主角的动漫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兽迷圈最早的灵感来源。兽迷概念和兽迷活动起源于欧美,国内的兽圈文化交流则最早以贴吧为阵地,随后转向私域化的QQ群。近年来,随着兽圈博主走红、兽人形象虚拟博主的出现,兽圈文化逐渐获得大众关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与曾经让不少年轻人钱包亏空的“三坑”(即汉服、JK制服、Lolita裙),有异曲同工之妙,进入兽圈也是一条需要步步氪金的“破产”之路。

 

兽圈文化允许人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身份认同。由此,进入兽圈的第一步往往从拥有自己的“兽设”开始。一般而言,兽设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任何动物,比如狼、狐狸、猫、狗等,也可以是龙、独角兽等幻想生物。除了外貌特征,兽设还包括人物小传、世界观设定等。兽迷可以通过文字或者绘画,将自己想象中的兽设具象化。

 

类似于OC(“Original Character”,指原创角色)圈的做法,兽迷们也会跟画师约稿,付费将独属于自己的兽设画出来。在闲鱼平台上,兽设模板接稿从20元到50元不等。除了兽设形象图,不少兽迷还会付费为自己的兽设约稿头像图、Q版图、带背景的彩绘图等,具体费用根据作图难易程度而定。

 

在小红书平台上,某画手报价表显示,绘制无背景单角色头像为50元,绘制无背景单角色单身像为200~400元,绘制有背景单角色的横版插画需要1200~1600元。

 

虽然兽设是虚拟生物,但对于溺爱自家“崽崽”的兽迷而言,也是一只“吞金兽”。从兽设模板画到各类表情包、插画等周边作品,轻轻松松就能花掉上千元。有小红书网友发帖称“只养一只OC,也花了1.6万元,加上兽装之后身价是2.6万元”。

  

除了兽设,兽装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开支。兽装(fursuit)指兽迷所拥有和使用的角色扮演服装,设计上通常带有一种或多种动物元素,以及幻想生物的生物特征。在兽圈,兽设和兽装最重要的就是原创性和独创性,因此每一个兽装几乎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通常来说,一套兽装的价格从3000元到万元以上不等,由知名工作室制作的兽装价格则更高。

 

惊蛰研究所了解到,国外纯手工制作的高级定制兽装一般不会低于2000美元。例如较为知名的日本天邪鬼工作室和Kemono-Line,其对外报价为全装价格两万元起,并且需要等待漫长排期。此前,由日本Zeppet公司制作的一套写实系狼装,因为毛发逼真、栩栩如生,价格达到约300万日元,按照当下汇率换算约为13.8万元人民币,堪比小县城的一套房。

  

兽迷阿邦告诉惊蛰研究所,“兽装的整体制作价格都挺贵的,我的兽装做出来就花了至少8000元。这个圈子就是非常追求手工,不喜欢批量化和机械化生产,可这也导致了它的价格只高不低”。

 

据阿邦介绍,兽装的定制流程基本上是由兽装师主导。“首先要画出自己兽设的设计稿,然后发给开放档期的兽装师。他们觉得你的设计稿好看,愿意帮你做,才会接你的单。和传统意义上的买家市场不一样,兽装的售卖方式更像是卖家市场。”

  

不过,也会存在买家支付定金下单定制兽装,但最后毁约的情况,这在兽圈被称为“掉落”。这时,兽装师会将制作好的兽装对外出售,而兽迷们可以联系兽装师买下掉落的兽装。此外,想要拥有兽装的兽迷,还可以找到兽装工作室“领养”掉落的兽装。惊蛰研究所在广州的一家兽装工作室官网看到,领养兽装的一次性费用大多超过3万元。

  

除了线上社群交流,兽迷们也有着自己的线下交流活动,即类似漫展一样的被称为“兽聚”或“兽展”的大型聚会。在兽展上,兽迷们可以进行网友见面和交流,购买喜爱的周边,穿上自己的兽装进行展示等。

 

但是相比漫展普遍70元到80元的票价,兽聚的门票价格要高出一大截。以广东佛山的一场兽聚为例,活动场地设在了佛山希尔顿酒店,其中最便宜的夜场通行证标价128元,普通的游客通行证为298元,另外还有标价2688元的四天三夜酒店通行证,以及5288元的四天三夜超级赞助通行证。

  

对于兽聚的高价门票,阿邦向惊蛰研究所吐槽道,“兽聚门票2000元到3000元,花这么多的钱,进去都是卖一些圈子相关的周边和看一些小舞台,那我为什么不去漫展呢?

  

从小众走向大众,兽圈文化正在消融

 

兽装到底有多火?根据媒体粗略统计,2021年至2022年,全国已有三四十万年轻人活跃于兽圈,实际用户体量或达百万。在小红书平台上,“兽装”话题的浏览量超过6.1亿,而B站涉及“兽装”的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850万。

 

随着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兽圈也逐渐受到外界关注,并且以各种方式不断破圈。其中,作为兽圈舞蹈区顶流up主的“银碳”曾在2023年8月与游戏《和平精英》推出了联名套装。但是这样的破圈行为却一度引发兽迷们的声讨和不满。

 

兽迷们不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兽迷认为兽设形象成为商业IP之后,就会失去“灵魂”,而且《和平精英》游戏皮肤“银碳小老虎”被批量生产给粉丝使用,背离了兽圈文化所秉承的“设定独占性”原则。


很多兽迷在进行兽设的描绘时,会以自己为蓝本进行创作,投射自我或者塑造出更理想的自我。专门研究兽圈的社会心理学家团队FurScience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兽迷,是因为他喜欢福瑞以至于想借助福瑞来表达自己”。

 

同时,FurScience调研数据显示,超过95%的兽迷都有兽设;近一半兽迷表示只有一个兽设来代表自己;少量兽迷会拥有3到4个兽设。大多数人只拥有一个兽设的原因,是兽设是他们理想自我的代表,所以具有唯一性。

 

而国内兽圈文化爱好者雷里斯则认为,在如今的新时代之下,兽设不再只是个人的化身,而是作为其他实体的符号,如独立虚拟角色、幻想伙伴等。根据他的个人调研数据,“入圈早一些的福瑞会更倾向于以自己为基础创造兽设,而晚一些入圈的兽迷则更倾向于把兽设与自己分离看待”。

 

不管是把兽设看作是“自我投射”,还是看作自己的好伙伴、自己的“崽子”,对于兽迷而言,兽装与普通玩偶服不同,是独创于自己的作品,不可外借,不可租赁,也不可被复制。

 

除了指责“银碳”将兽设形象变成可复制商品,更多兽迷担心,流量博主吸引而来的新粉丝会打破小圈层约定俗成的规则,带来“盗设”“低龄化”的问题。

 

打算将兽装定制发展成个人主业的兽装师小早告诉惊蛰研究所,“我觉得还是小众点更好,不管是Lo圈、汉服圈还是兽圈,都有一定的规则,而一旦进入大众视野之后,有很多根本不愿意了解真实内容的新人就开始打破规则”。

 

亚文化爱好者怪怪学妹也向惊蛰研究所表达了类似观点,“事实上圈内对于原创性要求非常高,一个完整兽装需要有原创的兽设。不过这几年因为短视频,小众文化兽圈也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量产头(指无设定、无原创的流水线生产兽头)’在市场流通,让圈内人非常抵触”。

 

在怪怪学妹看来,年轻人喜欢亚文化除了是想要展示自己的个性,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圈子里的归属感,“身处在同一个圈子内,大家会相互交友,里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应该是主要原因,毕竟亚文化本身就代表小众文化、逆主流,被主流审美所排斥”。

 

社会心理学家Nuka博士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群/归属感”是让兽迷们最想继续留在兽圈的理由,超过了排名第二的“画作/兽圈内容”。已经进入兽圈第十个年头的兽迷雷里斯表示,当初成为兽迷,是因为在这里认识到了很多很重要的朋友,疗愈了心理创伤。

 

他向惊蛰研究所说道:“十年前,几乎以网络社群交流为主,去线下的人并不多,现在参与线下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兽装形象入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我并不希望大家对兽设的理解流于表象,只是当成衣服穿,这个文化就没意义,就像小孩子过家家,长大了就没人会玩了。”

 

兽圈发展的阵痛:劣质产品与低龄化

 

作为兽圈里售价最高的产品,兽装根据设计风格,可以大致分为形似美式动漫角色的美系,外观接近真实动物的写实系,外表呆萌可爱的日系,还有目前因兽系元素少、更接近人脸而备受争议的kig系等。

 

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众多有关“kig系是否属于兽装”的讨论。其原因在于kig系的头套上,兽的特征越来越不明显。更令兽迷不满的是,很多低质量面具制品也打着“kig系”旗号当作兽装来销售。

     

在怪怪学妹看来,“kig系吻部很短,接近真人头骨,而不是兽头,所以目前基本上处于兽圈鄙视链底端,但兽圈是个有包容性的圈子,如果是原创且不故意擦边,应该也有很多人会慢慢接受”。

 

雷里斯则认为,“kig系的出现,本质上是为了降价,标准兽装太贵了,而大家又都是没有经济独立的未成年人。量产产品的出现其实也是迎合了不同用户的分层需求,如果大家觉得这只是一件衣服,量产是一件好事;但像我这种有精神寄托类型,现在最好的兽装工作室也没办法满足我的需求;有些人想要消费品,有些人想要工艺品,仅此而已”。

 

兽迷群体还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国际拟人化研究项目IARP于2020年进行的一项市场调研显示,受访者广泛集中在18岁~32岁,平均年龄为28.3岁,其中18岁~20岁比例最大,超过20%。

 

兽迷雷里斯曾在国内兽圈做过一项个人调研,在718份有效问卷中,18~25岁的青年兽迷群体占整体样本60.03%,为占比最多的年龄段,其次是15~17岁青少年群体,占比为29.11%。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兽圈内不仅有不少16岁以下的小兽迷,甚至还有小学六年级的兽装师。

  

低龄化在为兽圈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担。有不少兽装师曾发帖吐槽,遇到了未成年下单后,家长前来要求退款的情况。面对高额的成交价和未成年人,兽装师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吃。为此,有的兽装师会专门针对未成年群体发布购买前的风险提示。

 

兽装师发布的“未成年人购买提示”


广东小为律师事务所温千秀律师告诉惊蛰研究所,虽然私人定制商品不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的适用范围,但定制兽装如属于大额消费,明显超出了未成年人的年龄、智力状况,且在确有证据证明交易系未成年人所为的情况下,兽装师应予退款。如果父母未尽监管职责导致未成年人擅自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对交易的发生存在过错,兽装师可以此主张减少退款金额。

 

至于如何界定大额消费,多少金额内消费属于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符合,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参考未成年人实际年龄、日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等方面综合判断。另外,十六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其实施的消费行为,均属有效。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兽圈,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价值观和行为上还不够成熟,导致圈内矛盾和争议不断增加。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圈子的管理和自律能力,也促使整个兽圈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范。

 

而作为一种小众圈层文化,兽装的流行更反映出时下年轻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表达。毛茸茸的兽装之下,更是一颗渴望与众不同、期待被理解和接纳的心。

 

*文中阿邦、雷里斯、小早、怪怪学妹均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