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底色是沉重
2019-07-11 10:12

童话的底色是沉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虎皮妈的夜航船 (ID:hupima),头图来自:豆瓣


 一 


作为迪士尼粉丝,上周带老二去看了《玩具总动员4》,很喜欢。看完后女儿问我,伍迪他们以后会怎么样呢?他们都离开主人了。我说,说不定你长大后可以继续编这个故事,毕竟《玩具总动员1》是24年前的事了,说不定《玩具总动员5》也会20年后才横空出世。


《玩具总动员》系列按照故事来排,我个人的喜好是4>1>3>2。一条贯穿这四部的主线,都是——“失去”。


第一部里因为巴斯光年的到来,牛仔伍迪面临着“失去”——如果自己不再是Andy最宠爱的玩具该怎么办?第二部里因为被人偷走,牛仔伍迪面临着“失去”——玩具存在的意义到底是被放在博物馆,还是跟同伴一起,带给小主人快乐?第三部里小主人Andy上大学,牛仔伍迪和玩具们再一次面对“失去”——失去了主人的玩具该怎么办?



前三部里,伍迪和玩具们一次次被置于一个被动失去的位置,一次次依靠自己对于主人的忠诚和对同伴的信任,化险为夷,把“失去”变成了“得到”


而在第四部中,伍迪主动选择了“失去”。他放弃了“玩具终究会被不需要”的宿命,主动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更危险,但也更精彩的生活。堪称童话版的~~“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也因此,迪士尼这次的鸡汤,是四碗里最香浓的,这也是我最喜欢4的原因。


玩具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被主人爱和被主人需要。然而玩具们对这一点,一点掌控权都没有。它们被做成牛仔,被做成机器人,被做成塑料土豆,被做成士兵。小主人们在打开礼物包装的那一刻,都欣喜,都宠爱,但渐渐的,小主人们有了新宠;小主人们长大了,过了玩玩具的年龄。又或者,玩具变旧了;玩具过时了;玩具坏掉了。 


——被嫌弃和被抛弃,就是玩具的宿命。


——所有的爱都有个限期,美好的时光终究会有尽头。


——永远在失去。永远在担心,永远被遗忘。


——再奋力地挣扎,再舍不得放手,命运终将会带你回到同一个漩涡。



这就是《玩具总动员》这个系列的动画片,在一次次欢笑,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同伴相聚美好结局的背后,蕴含的沉重主题。


 二 


迪士尼童话里,经典的沉重主题之一,是“我是谁”。迪士尼公主系列,很多是处理这个主题的。最近的几部,不管是动画电影《海洋奇缘》、《冰雪奇缘》,都在探索这个主题;而真人电影,不管是已经上映的《阿拉丁》,还是即将上映的刘亦菲的《花木兰》,角度更窄更具体——作为一个女性,我是谁?


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一般有几个套路:


套路一


由代际自我,由“被选中”,定义“我是谁”。


比如《海洋奇缘》里,Moana的家族是探寻者,但因为恐惧,禺于一岛。可海洋选择了她,她终于通过一次次的冒险,继承了家族的荣光,证明了海洋选择的正确,也确立了自己到底是谁



《狮子王》也类似。父亲是王,是这草原的王,从辛巴出生那刻,王的血液就开始流淌。它所面临的种种磨难,只不过为了让它成长后证明——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无愧于我的血液。



套路二


由“我不是谁”,来推导“我是谁”。


《冰雪奇缘》里,因为艾莎公主的特殊能力,她被视为怪物,视为不详,连她自己都相信了,所以自我放逐。主题曲里唱,“我不再是那个完美女孩”(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最后艾莎女王王者归来,使她意识到,自己可以既不是那个乖乖女,也不是一个怪物。



真人电影《阿拉丁》里,Jasmine公主也同样,不再是一个被阿拉丁搭救的公主,而是想要挽救王国的女王。(见旧作《从公主到女王》)



刘亦菲版的《花木兰》,光看预告片就已经很明显了:从“父母之命”成为一个好妻子,到上战场厮杀,统帅三军。通过说花木兰不是一个“妻子”,来证明她究竟是谁。



 三 


另一个近几年常见的迪士尼动画主题,是“记忆和人生意义”。这点上,我把《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和《寻梦环游记》("Coco")归为一类。由这两部电影,迪斯尼提出了一种哲学观:人留给他人的记忆,才是最终的人生意义


人生总会有终结。因为有死亡这个大限,我们都要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头脑特工队》里,有一个记忆坟场,当所有人头脑中关于我的记忆球都黯淡了,被埋进了记忆坟场,我才真正的消失;《寻梦环游记》里,当我的家人不再祭拜我,不再有人记得我,我就真正的消失了。这一切,无关我生前拥有的财富、名望,只在我是否真的影响过他人,是否真正拥有过他人的爱。



这套哲学,相当迪士尼,相当童话,但也不得不让人觉得,触碰到了某种真实。


 四 


童话的意义是什么?


对孩子而言,是让他们用一种可控的方式,接触到世界的真实,接触到一点人生的沉重;对成年人而言,是对沉重的人生议题共鸣后,发现人生的难题,或许可以用一种轻松和充满希望的方式来化解。


迪士尼的童话之所以高明,就是它从来不避讳沉重,但也做到了化解


不要怕让孩子接触到沉重,不要怕让他们恐惧、悲伤,因为终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这些人生难题。到时候,不会再有迪斯尼,不会再有童话。但如果他们的童年记忆里,和这些主题相关的有温暖和希望,说不定会为真实的人生,点亮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虎皮妈的夜航船 (ID:hupim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