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亿桶,中国2.4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够用吗?
2019-11-18 08:35

美国7亿桶,中国2.4亿桶,战略石油储备够用吗?

文章来自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石宏,《舰载武器》执行主编,云南财大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俄媒称,IHS马基特公司的分析师指出,全球传统油田的新探明储量创70年来新低。与此同时,2019年上半年,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速度降至象征性的1%,是2018年的1/7。


英国石油公司的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截至2019年年初,全球探明石油储量为1.7万亿桶。委内瑞拉石油储量最大,为3030亿桶;其次是沙特的2970亿桶;随后是加拿大(1670亿桶)、伊朗(1550亿桶)、伊拉克(1470亿桶)和俄罗斯(1060亿桶);美国的储量则少得多,为610亿桶。


以这些指标来计算,石油还够人类使用50年。


“战略石油储备”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


目前,美国与伊朗之间、沙特与胡塞之间的对抗仍在继续,石油市场不排除再次出现重大供应中断的可能。如果祸事再起,全球原油市场又究竟有多少的石油储备能够应付?


那么,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是如何制定的?储备量是越多越好吗?


所谓战略石油储备,是指政府控制的、用来应对石油危机或严重石油供应中断的储备。


尽管此前沙特油气设施遭到袭击未对全球原油供应造成致命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就没有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这恰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战略石油储备在应对国际原油供应突发情况时的重要性。


正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美日等发达国家有很强的战略石油储备,才没有对此次沙特油气设施遭袭导致的全球油价短期上涨感到担忧。


这也提醒其他依赖海外原油但没有战略石油储备或者战略石油储备不强的国家,必须建立合理足够的战略石油储备,才能有效应对国际原油市场的风吹草动。


1 被逼出来的战略石油储备


在1973年之前,是没有战略石油储备这个概念的。


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埃及、叙利亚为主的阿拉伯军队对以色列的先胜后败,令全体阿拉伯国家感到异常悲愤。


由于在战场上难以取胜,于是阿拉伯主要产油国就把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进行石油禁运,最终对整个西方实行石油禁运。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它的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每桶10.6美元以上,油价飙涨两倍多,最高时更是达到了13美元。


原油价格的暴涨给西方国家造成了沉重打击。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4.7%,欧洲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面对石油危机引发的严重经济衰退,美国政府深深领教了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威力。痛定思痛,美国政府开始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便在今后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时保护国内市场


1975年,时任美国总统福特签署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EPCT)。根据此法案,战略石油储备正式建立。该法案指出,美国要建立起10亿桶的石油储备,并明确规定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权在总统,能源部及所属办事机构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基地建设、石油采购和投放的管理工作。


紧随美国之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立法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例如,日本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德国制定了《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则制定了《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第581106号法》。


除了各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西方国家还决定抱团应对石油危机。197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决定成立国际能源机构(IEA),1976年1月IEA正式成立。“成员国制定和执行应付石油供应重大应急计划,以便在紧急时期分享可能得到的石油”是该组织的四大宗旨之一。据此,国际能源机构要求成员国建立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


继西方国家之后,巴西、南非、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也根据本国石油消费情况,建立了各自的战略石油储备。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也就明白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是针对石油进口国而言,石油出口国就没有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


例如,我国在1993年之前石油一直能够自给,不存在战略石油储备问题。但在1993年之后,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我国意识到了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逐渐将其列入国家议程。


2009年,我国公布了建立相当于100天原油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库存计划。2017年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同步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至2016年年中,我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325万吨(按照1吨原油7.4桶计算,相当于2.46亿桶),约占我国2015年石油净进口量的1/10。


 2 储备多少合适?没有一种标准


战略石油储备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越多越好。


迄今为止,战略石油储备全球第一的日本也才达到158天的储备量,大约5.7亿桶。全球国家和地区众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石油供应能力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标准去生搬硬套。


国际能源机构提出的战略石油储备90天的安全标准,是40年前的事了,而且是针对当时西方国家的情况提出的,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仍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尽管有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仍然平抑不了国内油价。因为日本自己不产油,完全依赖进口,其当时已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石油需求量十分旺盛,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根本无法适应日本的实际情况,所以日本在这之后将战略石油储备一路调高,到2008年11月达到了155天的水平。


在这之后的11年里,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主要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二是日本在节能技术上持续进步。受此影响,日本对石油的需求量不增反降,战略石油储备也就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美国是西方国家领头羊,也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的4倍,按理说对石油的需求量要比日本大得多,但实际上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比日本多了不到1亿桶。


在此次沙特油气设施遭袭之后,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为安抚人心,公开称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是6.45亿桶。按照美国的能源消耗,大致满足60天的需求,距离国际能源机构40年前提出的90天安全量还有三分之一的差距,而且这个战略石油储备量还比2009年顶峰时期的7.266亿桶下降了8160万桶。


然而,美国根本不在乎其储备多少,最大原因在于美国不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是贫油国,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美国捂着自己的石油不开采,只从海外进口,甚至为了石油不惜发动战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从未捂着自己的石油,一直都在开采,而且产量一直不低。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数据,美国1953年的原油产量就有3.3亿多吨,此后15年呈一路增长之势,到1968年达到了4.5亿吨,这个产量一直维持到1973年。


在这之后,美国的原油产量才走上了持续35年的下滑之路,到2008年降到了谷底,只有2.5亿吨。也正是在此期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从无到有,并且一度达到顶峰。


美国在这段时期的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原油开采在成本上明显要比阿拉伯产油国高,特别是在阿拉伯产油国扩大产量之后,这个成本差距就更加明显。眼见进口比自产还便宜,美国自然就大量从海外进口,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


不过,按照《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美国应该建立10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但实际上美国从未达到这个数字,最多时也只是接近7亿桶。从2009年的顶峰到现在的10年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处于缓慢下降状态。


随着美国攻克页岩油开采技术,再加上近海石油开采开禁,美国的原油产量在2008年之后开始急剧增加,到2013年原油产量就恢复到了1968-1973年的高峰水平,即4.5亿吨。到2018年,美国原油平均日产量高达1090万桶,超过沙特970万桶的平均日产量。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美国原油产量在2018年超过了俄罗斯,成为世界头号产油国。根据俄罗斯能源部给出的数据,俄罗斯2018年的原油平均日产量达到1116万桶,全年原油总产量高达5.56亿吨。由此推算,美国2018年的原油产量在5亿吨左右,还没有超过俄罗斯,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原油生产增速极快。2017年11月,日产量刚刚突破1000万桶,2018年11月就达到了1190.5万桶。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表明,美国2018年的原油日产量增幅在160万桶,今年2月更是增加到了1200万桶。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估计,2019年美国原油日产量平均增幅大概在128万桶。


美国原油产量的飙升,使美国对海外原油的依存度不断下降。2018年,美国原油需求量约为2047.9万桶/日。按照美国的原油产量,其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已下降到50%以下。实际上,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开的数据,美国在2018年12月自石油输出国组织进口的石油降至218.3万桶/日,创下1987年以来新低。


由于对海外石油依存度降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自然随之不断下降。根据2015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有关法案,到2028年初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将下降到4.1亿桶,比2009年底减少43.57%,这个幅度非常大。


美国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再加上俄罗斯原油产量同样在快速增长,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因此,美国对于石油断供的担心也在不断降低,这也是美国持续减少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的重要原因。


我国对战略石油储备日益重视,并且加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定较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主要在于我国的原油产量增长较慢,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样就出现了国内原油供应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量的情况,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今年年初,中国海关发布的2018年原油进口量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4.62亿吨,同比增长10.1%,相当于日进口量924万桶。而在2018年11月,我国原油日进口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桶。与此同时,成品油的进口量也大涨13%,达到3350万吨。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今年9月国新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能源发展成就发布会上介绍,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最高时达到了2.15亿吨,2018年为1.9亿吨,计划到今年底实现1.91亿吨,到2022年恢复到2亿吨。


不难看出,我国原油年产量今后将长期在2亿吨左右徘徊,但经济继续增长对石油的需求量则会水涨船高。依照2018年的原油进口量,我国原油海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0.9%。如果今后自产原油没有明显增长,那么原油的海外依存度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不仅必要,而且迫切,规模可能也会比原先预计的更大。


3 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唯一应对方案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其真正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国内油价的大幅上涨。也就是说,战略石油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国家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


这种调节作用与储备粮、外汇储备相似,都是应急,而不是靠它们过日子。


如果把战略石油储备比喻为水库,那么就是在枯水期调节下游水量,丰水期蓄水。但如果上游不来水,水库再大也会用干。所以,没有哪个国家把能源安全寄托在战略石油储备上。


一般来说,制定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时,主要考虑进口绝对量、经济对石油价格的敏感性和储备成本等因素。前面讲的日、美、中三国的例子,可以看出进口绝对量对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的重大影响,已经说明各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是动态的,因时因势而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对石油价格的敏感性不高,那么其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就不需要很大。


储备成本对于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的制约也很大,因为建设战略石油储备需要占用很多土地,修建大量储油设施,然后购买大量原油储备起来,再加上必须的检查、维修、倒库等等,这些都是要花巨额资金的,而且这些都属于“沉淀”资金,无法用于经济运行。其占用量越大,用于经济运行的资金就越少,这样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不少专家建议,与其花费巨额资金建立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还不如将这些资金用于开发新能源。


此外,石油并非稀缺资源。尽管我们经常听到“世界石油储量只够用XX年”的说法,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世界上可供开采的石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据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4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从2003-2013年的10年时间里,世界上探明的石油储量增加了27%,即3500亿桶。在石油储量连年增长的事实下,石油枯竭论已经乏人问津。


战略石油储备应对的不是石油储量危机,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危机,但这种人为制造的危机不可能持久。因为动用石油武器,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如果对方的经济抗打击能力很强,那么就会出现打击方因承受不了损失而首先倒下的情况。


人为制造的危机也不是只有战略石油储备才能应对,被要挟的国家可以通过拓宽供应渠道、寻找替代能源、建立世界秩序等方式来防范。例如,美国这些年的页岩油革命,已经重创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定价权。而寻找替代能源,将会使危机制造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上可替代能源太多了,煤炭、天然气、可燃冰、风能、水能、核能以及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这些替代能源之所以没有大力发展甚至还被限制(例如煤炭),是因为石油便宜、污染小,而非石油不可替代。如果油价翻上两个跟头,那么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将会日新月异。


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错,但不能因此过分夸大危机,这就不是居安思危,而是自乱阵脚。


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战略石油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既要保障有备无患,又要做到适可而止。


文章来自公众号:瞭望智库(ID:zhczyj),作者:石宏,《舰载武器》执行主编,云南财大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