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网红”荣与辱的背后
2020-01-05 20:09

“洋网红”荣与辱的背后

虎嗅注:今天虎嗅推送一篇名为《“洋网红”在中国的幸福生活》文章,有读者看完后向虎嗅投稿,就外国人在中国当网红这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很有趣,刊登出来和各位分享。头图来自歪果仁研究协会


1月5日,虎嗅app推送了一则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公众号的文章——《“洋网红”在中国的幸福生活》,这则推送下面的评论很好的反应了一种趋势:和简单直白的赞美相比,我们现在想要的更多——更全面更高级的爱。


对此,我必须要反驳那些将其简单地归结于中国人难讨好和不自信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趋势所反应的,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客观评价和国际上真实评价之间的矛盾,以及我们对这一现状的不满足。


我们的理性出发点是得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客观评价,而这个要求存在着事实上的困难:延续数个世纪的世界殖民体系使西方拥有非常鲜明的自我中心主义,绝大多数人既不了解中国,也没有兴趣了解,这就使我们希望得到的“客观评价”在事实上只存在于极小部分人的认知中。这个情况可以类比为,和了解美国相比,国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了解缅甸。


这导致了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当我们了解真实的国际评价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认为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客观评价”。


打个比方,我们在美国随机采访十万人,其中80%的人认为中国是个经济落后、闭塞的国家,我们会认为他们是被政治新闻洗脑了,从而判断他们的评价不存在客观性,转而只采用剩下20%的人的说法。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对客观评价的定义是“现实中大多数人认同的、普遍而流行的看法”,则中国在美国的客观评价就是那80%的看法,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实际上这更接近“真实评价”的定义。


那么换一个,客观评价是“基于事实和理性分析得出的评价”,这次是不是就没问题了?不对!现在的问题更严重了,它涉及到我们对“事实”的定义。一个人了解到的知识,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事实?换句话说,不要说美国人,就算是生长在中国的我们,对这个国家又有多少不曾了解的事实?我们的评价又在多少程度上是客观的,而不是政治和爱国主义的洗脑?


一个确定的答案是:没有人是绝对客观的,因为没有人能确定自己知道所有的事实。但是,虽然我们不能达到它,但我们可以尽己所能地接近它,我们推断,知道越多的人评价越客观,而我们认为自己对中国的事实知道的比被政治新闻洗脑的美国人更多,所以我们的评价比他们的更客观。


这一推理和定义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客观评价”不等于“真实存在的评价”。这一结论很重要,但经常容易被混淆和忽略,我们对海外网红爱国言论的抵触部分正是发源于此:当我们从多少有些夸张的赞美之词中回过神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的看法并不是大部分外国人的看法!我们被骗了!但是,等等,我们真的被骗了吗?


首先,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期待他们做出客观评价的外国人(特指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大部分并不具备做出我们认同的客观评价的认知基础,如上所述,这是历史导致的一个短期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你期待的是真实评价,那么许多调查报告都会告诉你,和赞美或者批评相比,“世界不太了解中国”才是真实。


其次,根据我们对客观评价的定义,由于海外网红对中国的了解比普通外国人更多,所以他们得出客观评价的概率比普通外国人更大,由于客观评价是一个只能存在于比较语境下的定义,那么这时候我们似乎可以说,海外网红的赞美是客观的,我们大可以开心地享受。


等等,再等一下,别忘了客观评价的第二个要素:“基于理性分析”——这正是我们抵触心理的第二个来源:海外网红的赞美是基于理性的吗?他们是真的喜欢中国,而不是为了讨好我们,赚我们的钱?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们赞美我们的食物美味,我们的高铁方便快捷,我们的城市很安全,我们的互联网技术很发达,这些赞美不仅和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是符合的,也和大多数人的经验都符合,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赞美是符合理性的。有人会质疑如果他们的看法都是理性的,怎么可能没有反对的声音呢?但是,想一想,关于“这道菜不是很合我味口”或者“高铁座位不够宽敞”这类评价,即使有外国人这么说了以后我们能够保持理性,它的讨论价值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即使是为了避免被认为不友好而略过不提,对于赞美的客观性损害也并不大。


现在,我们发现事情开始变化了,洋网红们结论的相似性越来越高,行为越来越模式化,并且显而易见获得了好处,这让我们自然地开始怀疑有多少人是真诚的,又有多少人是在跟风作秀,辣条究竟有没有那么好吃,高铁是不是真的很让人惊讶?以及,即使它们真的有那么好,我们也已经听的够多了。就像当有几个人夸你很漂亮的时候你感到很高兴,但当夸你漂亮变成流行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谁是真诚谁是敷衍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想:“为什么他们只是夸我漂亮,却从来不说我有内涵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够了简单的赞美,我们期待的不再是“对中国有一些了解”的人赞美,而是“对中国相当了解”的人的赞美。但是,我们的文化显然比我们的美食复杂的多,赞美复杂的事也比赞美简单的事困难的多,要想得到理性的赞美,就不能避免理性分析带来的不同意见,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对于海外网红的赞美,舆论趋势从一味的友好欢迎到抵触,反应了我们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需求和期待,随着中国的复兴,这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但是请记住,只有谦逊和理智的人,才能分辨掌声里的真诚和敷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