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率低坑又多,这个考试水太深了
2020-07-28 11:16

录取率低坑又多,这个考试水太深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瓜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只要培训机构的老师实力够强,他押中考题的概率、你考取高分的机会,可能会没有上限。


前段时间,有多名考生反映,在7月初举行的河南专升本考试中,有大量考试原题与培训机构押题卷相同,相关培训机构被质疑泄题。


辅导机构当时给出的回应则是,咱是凭实力押中的。



据考生称,考试中管理科目一些原题大题(和考题)一模一样,顺序都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能从老师的这一超能力中获益的,仅限机构vip班的同学。


本来,这一过人的业务水平或将成为该辅导机构最好的广告。不过,自称实力不凡的它还是被现实打脸了。


7月26日下午,河南公布“专升本考试疑似泄题”阶段性调查结果,指出某培训机构非法从参与命题人员赵某某处获取部分信息。



照这么看来,这一辅导机构说自家有“实力”——能从命题人手中获取信息,似乎也不是没有根据。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届受牵连的考生被坑惨了,他们需不需要重考,今年的专升本成绩是否被承认,这些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泄题背后的猫腻,也更让前赴后继想争取专升本的年轻人们细思极恐。


“二次高考”,水有点深


相比普通高考,专升本考试的关注度、参与人数等都没有那么高。


一般来说,统招专升本考试由各省分别命题,大多数省、市需按文理科分别统考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3门文化课,再由招生院校加试专业科目。


各省的考试时间也不统一,比如2019年山东专升本考试时间为3月中旬,浙江、重庆等地则定于4月中旬进行。


由于专升本考试面向的是在校大专学生,以及一些来自成人高考、自考、远程教育的考生,群体基数与高考不可比拟。


以河南省2019年的数据为例,专升本报名人数140045人,高考报名人数则突破百万。但专升本录取率之残酷却丝毫不减,二本录取20140人,三本录取31780人,相当于有近8万名考生升学失败。


有学者把专升本考试比作“二次高考”,不仅是为了描述它的激烈竞争,更表明了这种选拔与原本专科教育的脱节。


从考试形式上看,笔试依然是专升本的侧重,学生习得的职业技能无从体现。


分值设置也必然成为一种导向。有学者统计了国内14个省市专升本考试的实施方案,发现多数地区文化考试分值高于专业考试分值,而其中仅有一个省份对职业技能考核有明确要求。


换句话说,专升本应该培养和选拔的,明明是更高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结果还是走回应试高考的老路。


尽管这场厮杀的存在感,多会被随后6月到来的高考的光环所掩盖,但每到考试季,专升本话题却总能盘踞在话题热议榜。


专升本考场还一度被吐槽是作弊重灾区。山东、重庆、湖南等地近年都查处过多人作弊的现象。


甚至在不少作弊事件中,学生背后的培训机构成了这些侥幸行为的帮凶,并从中牟利。


那些收费三千到五六万天价不等的专升本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套路也层出不穷。


他们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学校高价发放“内部试卷”,并对购买试卷的学生“优先录取”;有培训机构疑似以泄题考高分来吸引考生;还有辅导班老师被曝光在线给考试中的学生发答案。





在专升本飞速膨胀的过程中,成功搭上本科之车的学生,也有回避不了的烦恼。


专科学生过关斩将考入本科院校后,有的会被安排到大二或大三插班入读,有的会和同类同学单独组成新班级。但如何做好并实现“升”,学校似乎还未给出让人满意的答卷。


有学者对专升本学生的入读满意度做过一项调研,其中的受访者有三成以上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满意,认为其不符合实际需要,不能为就业提供有用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分别有48.6%和57.7%的同学表示不满意。



被学生吐槽的更多的,他们是本科阶段所学内容,专科期间就已经学过,有的课程甚至教材都没有变——专升本的“升”到底体现在哪儿,它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未免都有些模糊。


到头来,为考试乱象、不公竞争、和教学漏洞等买单的,还是那些努力想以这场考试改变命运的学生。


多年来,它总被当作一门“好生意”


专升本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师范类教育领域,在后来的发展中,它逐渐拓宽到非师范类专业,多采取函授方式。


1999年,国内高校扩招进行中,教育部也首次官宣高职专升本政策,允许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这一“升级”路径由此渐入高光时刻,毕竟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它都是稳赚不赔的“好规划”。


学生经过选拔、进行深造后,可以获得提升学历的机会。专升本的出现,无疑给人们日渐增长的学历焦虑,提供了一个新出口。


受益的学校不仅有高职院校——招生难、就业率不高等情况得到一定的扭转,本科高校也能收获更多生源和更多的办学收入。


一项数据指出,某省2000年高职学校毕业生的专升本比例为5%,此后三年,其每年占比均高速增长,到2003年,当地专升本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0%。


但这样的高歌猛进并没持续太久。2006年1月.教育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给专升本下达了刹车指令。


文件提出,从当年起,各地普通专升本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严格控制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的5%以内,并纳入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总规模内。


“劝退”色彩更重的是,985/211大学、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被要求在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这条通往名校本科的路,算是被限流了。


事实上,从大力推行到发展受限的专升本,不过是在不同时代下,国内高教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


专升本带来了本科人数的增长,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流失——


成绩优秀的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院校,部分职业学院也因升格被并入本科大学。因此,专升本才面临减速的指令。


但在今年,专升本又被官宣扩招,增加规模达32.2万,主要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被降温之后再被委以重任,很显然,专升本在这一特殊时期,又担负起了高教发展赋予的新使命。


“只有升上本科,才是唯一出路”


三年前,山东省曾发布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的政策,其中规定,自2020年起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应届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排名不得低于同年级、同专业的前40%。


这个规定被吐槽过分“一刀切”,会误伤不少有升学意愿且有实力的考生。


因为不同院校之间的生源质量存在差距、考取本科的意愿也有高低,有的学校一个班级不足十人有升本意愿,有的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想拼这个考试,这对后者而言有失公平。



这样的限制并非一地之举。2018年3月,重庆市教委发布也发布过类似规定,指出从下一年起,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成绩需在本校本年级本专业前50%。


该方案下发后,同样备受争议。有学生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政策出台过于仓促,希望延后1~2年。


当年底,《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前述“成绩需在本校本年级本专业前50%”的报考限制已被删除。


重庆“专升本”考生规定发布后,有学生反映“延后”诉求。


专升本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生处境越来越无奈,很多人依然将“摆脱专科、升上本科”当做出路,这和专科教育自身处境也有关。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将学分不合格的本科生降为专科生,难免会给人营造一种“专科就是收留学渣的地方”的感觉。


事实上,在“重理论轻应用,重学术轻职业”的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专科向来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存在。



而秉持着“本科优于专科”、“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的信念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他们背后的学校们。


自2003年至2018年,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转设统计情况,全国有200多所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纷纷争取升至本科层次,学校间竞争之激烈完全不亚于考生。


但必须明白的是,专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从来都不该被视为比本科“低级”,在一个良好的教育体制下,它们更应该是各司其责的关系。


比如,台湾省有一类技职专科,和普通本科一样招收高中毕业生,它的上一级是技职学院,再往上则是科技大学,学生可以在其中攻读硕士文凭。



毕竟,基础的职业教育能让学生跨进就业市场的门槛,但还不足以满足时刻更新的市场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专科生也有继续深造、掌握高一层次的技术型教育的需要。


他们的出路不应只有一味地摆脱专科身份,再拼命地挤进研究型本科大学。


参考资料

[1] 我国高职专升本政策回顾与展望——兼论我国发展高职本科的路径,李红卫,高职研究,2010

[2] 专升本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刘守合,安顺学院学报,2010

[3]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4] 普通高校_专升本_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袁实,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5] 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分析与改革研究,王彤 朱科蓉,高职研究,201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瓜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