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侦探和蛇蝎美人都活在过去:黑色电影是什么?
2020-08-10 11:45

私家侦探和蛇蝎美人都活在过去:黑色电影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稿(ID:QiangGaooooo),作者:郝建,编辑:浪浪,题图来自:《唐人街》剧照


几乎每位观众都看过“黑色电影”,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类型有足够了解。


郝建老师这篇干货满满的新文,将解答你有关黑色电影的所有疑问。


《芝加哥》剧照  罗伯·马歇尔/美国&德国/2002/113 分钟


一 


读研究生时,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了《日落大道》《双重赔偿》的胶片放映,被黑色电影的魅力所击倒。这个庚子前后,在《南方周末》、腾讯大家和枪稿写了二十多篇文字,精细品读中外黑色电影典范杰作。


有朋友和学生追问我,到底什么是黑色电影?再看纸媒和网上各路专家的讨论,许多语焉不详,许多乱点鸳鸯谱,让人着急。


总有人跟我痛斥好莱坞,讥笑那里的傻白甜社会观念和爆米花电影胃口低俗,填满了庸俗大众的白日梦。其实,好莱坞电影是杂乱的湍流,色彩斑斓、明暗相间。看看《老无所依》,它要黑起来,那真叫一个不透光。


《老无所依》剧照  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美国/2007/122 分钟


从1941年的《马耳他之鹰》走到1958年的《历劫佳人》,再到1974年《唐人街》带来复兴,黑色电影几度兴风作浪,多少黑色钻石在电影艺术的王冠上熠熠生辉。仅看近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就有多少黑色电影在那里发出怪笑:第87届的《鸟人》、第80届的《老无所依》、第79届的《无间行者》、第75届的《芝加哥》……


就我的研究看,黑色电影是最重要的电影类型。这一类型产生了最多的大师杰作,是电影艺术王冠上那颗最美丽耀眼的黑珍珠。


而如果以对某一个类型研究著述的数量来看,对黑色电影的研究专著和文章差不多等于对其它类型研究的总和!


《马耳他之鹰》剧照  约翰·休斯顿/美国/1941/101分钟


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黑色电影赞颂有加:“黑色电影在现代电影人的心头始终挥之不去,像一个不停吸引着他们的海市蜃楼。这类电影充满了黑夜、暴力、负罪感和非法的激情,没有哪个类型比她更诱人了”。


在世界电影研究和中国语境中,这个话题还真有些可圈点、可辨析之处。


黑色电影难题一:它是个类型而不是风格


在英语中,“Film Noir”是个很能硬装格调的词汇,它第一次出现是法国电影评论家尼诺·弗兰克(Nino Frank)1946年的文章《侦探片类型的一种新类型:犯罪分子的冒险》中,发表在1946年8月的《法国银幕》。它被用来描绘1940年代初期的美国所拍摄的《马耳他之鹰》(1941)《双重赔偿》(1944)《劳拉》(1944)等作品。


《劳拉》剧照  奥托·普雷明格/美国/1944/88 分钟


黑色电影不像许多国内外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宽泛、模糊的风格概念,而是一种特征十分明显、形式元素非常完美的类型系统。


保罗·施拉德在那篇著名论文《黑色电影札记》中认为:“黑色电影不是一种类型……黑色电影也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就像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新浪潮那样”。可是,保罗·施拉德那篇文章写于1972年,那时候不要说看不到《体热》(1981)《七宗罪》(1995)《冰血暴》(1996)《暗花》(1998)这些黑色电影佳作,连堪称黑色电影新经典的《唐人街》(1974)都没有面世。


《双重赔偿》剧照  比利·怀德/美国/1944/107分钟


詹姆斯·纳雷摩尔在研究专著《比暗夜还黑》(中译为《黑色电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中强调,黑色电影的核心是清晰可辨的。尽管这个类型的边缘有些模糊的,有时各人品鉴大相径庭。例如有的研究者把通俗化弗洛伊德学说(Pop-Freudian)的《精神病患者》当做黑色电影1960年代再现的起点,我就不大认同。我们不能把具有某些黑色元素的作品当做黑色电影。《教父》系列暴力残酷、《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爱情有黑色,但我不会认为它们是黑色电影。


同时,你如果实在坚持《阅后即焚》《消失的爱人》《芝加哥》等不是黑色电影,我觉得也无伤大雅。但是,作者和观众对其核心形态是耳熟能详的,如果你看不出《七宗罪》《色戒》《暗花》《冰血暴》《黑社会》《放逐》里头的阴暗、下沉,那我只能说你连入门级影迷都不够格。


《唐人街》剧照  罗曼·波兰斯基/美国/1974/130分钟


有的作品是处于类型的边缘上,影迷和研究者的认识就会各有模糊,各有其道理。我自己和许多美国研究者在黑色电影话题中都会论述《惊世狂花》(Bound,1996年)。沃卓斯基兄弟(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他俩还是兄弟)的这部作品被肯定或者否定它是黑色电影我看都说得过去,都有其道理。


它的剧作上充满了偶然性,视觉上把血色元素用得唯美而铺陈。但是它的视觉处理在整体上并不是像经典时期的《历劫佳人》或者今天的《七宗罪》《缺席的人》那样很自觉地统一在黑色风格上。更重要的是,它的叙事结局是高调、昂扬地肯定和颂扬了爱情,两个女子在爱情中找到信任,在信任中确认了爱情。


观察渗透理论,类似的可划入可划出的黑色作品还有一大堆,《黑客帝国》《大玩家》《消失的爱人》等等。至于《尾摇狗》(Wag The Dog),我是从它的叙事看觉得它很黑色,可大部分影迷和研究者讨论黑色电影时一般不会谈到这部作品。


《PTU》剧照  杜琪峰/中国香港/2003/88分钟


黑色电影难题二:叙事结构和结局决定其黑色


2015年我在《电影艺术》上谈黑色电影时强调,它的最根本性标识是其叙事结构和最终的结局走向,而不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视觉处理。这一点在1970年代以来的黑色电影中更为明显。许多黑色电影杰作都没有使用那种传统的黑色视觉处理,《冰血暴》或许是最早这样做的新一代经典。


《老无所依》《消失的爱人》《阅后即焚》这些作品都没有使用很典型的黑色电影视觉风格。刘伟强的黑色强盗片杰作《无间道》的视觉处理也不像《色戒》和《暗花》那样有意识地统一在黑色风格上。


反之,有的作品即使自觉而完美地使用了黑色电影的视觉风格,如果叙事上不黑色,就不会被当做黑色电影来研究,比如大卫·里恩的《相见恨晚》。


更具有标本意义的案例是《卡萨布兰卡》,它十分自觉地使用了黑色电影的视觉方法,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影分割画面,探照灯将环境分割撕裂。但它却是昂扬向上、对正义和爱情都充满信心,它被当做爱情片经典加以传颂和研究。


《暗花》剧照  游达志/中国香港/1998/81分钟


黑色电影的叙事特征是什么?要看它的叙事结构和结局走向,它的叙事一定是阴暗、下沉的,充满着无意义和荒诞感。这些故事一定是在消解所谓温暖人情、拒绝那种“感伤的人道主义”,一定是在质疑理性、嘲弄法制,对正义、法网恢恢这些信念发出魔鬼般的怪笑。


我们看到的是,《色戒》毁灭爱情和爱国主义,《七宗罪》把警探打得一败涂地,《暗花》中,一切都被洪先生的那只巨手所操控,兵和匪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老无所依》是叙事最黑色而视觉营造最不黑色的黑色电影。但它又是黑色电影中最黑暗、最震撼、最令人体悟到荒诞、绝望和彻骨寒气的一个,是最美的一个。


黑色电影反复絮叨的,是人性中的邪恶、理性的失败、现实的荒诞、生活的绝望,它绝不是光明向上的鲜美鸡汤。


《无间行者》剧照  马丁·斯科塞斯/美国&中国香港/2006/151分钟


所以说,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的黑色电影。刁亦男的《白日焰火》视觉风格颇有黑色电影意味,但是叙事结局是离职警探大义灭情,将杀人凶犯绳之以法。《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结局颇为明亮向上,警察将杀人犯击毙,法制得到胜利;从人物关系和人情来看,刘爱爱实现周泽农的愿望,把30万给了周的妻子。两个女子手挽手走在街上,阳光暖暖的。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和《无人区》也许本来是尽力朝黑色上走的,可是没有形成完整、自觉的黑色电影类型叙事。


黑色电影难题三,经典黑色电影的视觉处理有讲究


黑色电影的影像,是巧夺天工的凌乱,精雕细刻的暗黑。


综合大量黑色电影的观赏,我对现有研究著作中梳理的黑色电影视觉处理方法做出一些归纳和补充:


《阅后即焚》剧照  伊桑·科恩&乔尔·科恩/美国&英国&法国/2008/96分钟


1. 偏爱使用低角度照明、大光比的布光。


2. 非常硬朗的摄影调子。摄影师都把焦点调得比较实,一般不会使用柔光镜、雾镜来使画面变得柔和。


3. 常用广角镜、小光孔来求得较大景深,这种景深镜头造成对人的压抑感。


4. 其中经常看到不稳定的构图、形状奇特的光区和线条、物体(百叶窗的光影、门、窗、楼梯、金属架)经常形成对人的分离和挤压。


5. 偏爱使用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摄影。摄影师们偏爱使用斜线与垂直线而不用横线,线条割裂的银幕使黑色电影的世界显得不安宁、不稳定。


6. 光线往往以奇特的形状射进房间中,结合构图的安排,观众看到的是参差不齐的四边形、锐角三角形、垂直的狭缝。这可以看到《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那种表现主义绘画传统的影响。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剧照  罗伯特·维内/德国/1920/71分钟


7. 黑白摄影往往成为一种时髦和品味的代表。科恩兄弟直到2001年还用黑白摄影拍摄了《缺席的人》,在视觉上致敬古典黑色风格。保罗·施拉德1997年在纽约的一次研讨会上还坚持:“它们都是黑白电影——没有彩色的黑色电影”。


8. 关于黑色电影的视觉处理,还有一个很少被研究者论及的强烈视觉元素,这就是对血腥画面的使用。这一视觉元素大致是在1967年新好莱坞以后才成为黑色电影的突出视觉标识。看看《冰血暴》《老无所依》和《落水狗》这类作品可以发现这一特征。《惊世狂花》结局处的那个枪击场面可以当做血腥场面在黑色电影中完美运用的经典案例。与小说相比,《色戒》增加了一场几个青年合力手刃汉奸的血腥场面。


《落水狗》剧照  昆汀·塔伦蒂诺/美国/1992/99 分钟


黑色电影难题四:当今黑色电影具有两种形态


今天,许多黑色电影还延续着1940年代成形的经典形态,叙事阴郁下沉,而视觉处理也具备黑色家族的共有基因。这种经典形态的黑色电影有《唐人街》《七宗罪》《暗花》《色戒》等,科恩兄弟2001年的《缺席的人》的视觉处理和叙事是一种完美回顾经典、超越经典的形态。


同时,今天出现了另一种新形态的,一种视觉上不那么黑色的的黑色电影。这些作品的视觉处理没有对经典黑色视觉处理萧规曹随,而是大部分使用常规摄影处理。《冰血暴》营造了一个清清冰雪世界,《老无所依》视觉上是西部片的环境造型,只有老警长重回旅店查看的那一场让人想起黑色电影的摄影方法。但在这类作品中,往往会用一两处铺陈的血色来作为新黑色电影的标识。


《冰血暴》剧照  乔尔·科恩/美国 &英国/1996/98分钟


黑色电影难题五:黑色电影的剧作的形式感非常精巧讲究


国内许多谈论黑色电影的专著和学术文章忽视这一点。或如同奥斯·威尔斯式的经典叙事,或像科恩兄弟精美又翻新的巴洛克调子,或似昆汀·塔伦蒂诺那样的分段拼接讲法,黑色电影的剧作都精细讲究、可圈可点。


罗兰·史瓦兹(Ronald Schwartz)在《新黑色:黑色电影新风格,从<精神病患者>到<借刀杀人>》(Neo-noir : the new film noir style from Psycho to Collateral)中总结黑色电影的特质时讲到它叙事上的特征:“复杂缠绕的情节,这种情节常常由主角,一个侦探、一个蛇蝎女性形象的画外音表现出来,他们总是回溯过去”


《消失的爱人》剧照  大卫·芬奇/美国/2004/149分钟


黑色电影情节的复杂缠绕使得其剧作的形式美学大有讲究,一般都具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形式趣味。


剧作的形式美感也是黑色电影的一项重要特征。到了科恩兄弟那里,其黑色电影作品的剧作就具有一种既有复古意味,又有处处超越、翻新的形式炫技。这种形式上的充实和革新具有了巴赞所说的那种“巴洛克风格”。


对于黑色电影类型这种形式美学上的带有整体性的特征,保罗·施拉德在他那篇著名的论述黑色电影的文章中有敏锐的把握:“黑色电影似乎能把每种专业如导演、摄影师、编剧或者演员的特长都调动出来。一部黑色电影能造成一个艺术家事业曲线上的最高点,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


黑色电影难题六:偶然性在剧作中非常重要


对于黑色电影的剧作,我有个不算很大的发现:偶然性是这类作者的最爱。


在黑色电影的剧作中,偶然性总是要担任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命运,《缺席的人》里那个理发师埃德极少有主动行为,偶然性吞噬了他的生活。黑色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那荒唐得让人笑不出的生活,一切都是误打误撞,一切都是荒腔走板,一切都无从理解。在《老无所依》中,杀手每次杀人前都要让被害者猜硬币,这是在强调人生的荒诞和偶然。


《七宗罪》剧照  大卫·芬奇/美国/1995/127分钟


黑色电影难题七:港台影坛有许多优秀黑色电影被忽视


李安的《色戒》是黑色电影,而且是视觉和叙事都呈现黑色的经典形态黑色电影。看看易先生监狱中出场的镜头,看看王佳芝被处决后易先生的脸孔被光影分割就知道,摄影师罗德里格·普瑞托一定仔细研读过《缺席的人》。


杜琪峰监制的《暗花》是经典形态的黑色电影,它的人物结构应该对《无间道》具有重大启发。《黑社会》是经典形态的黑色强盗片。台湾杨雅喆导演的《血观音》则是新形态,叙事绝对黑色,用一两处血色作为黑色的强烈标识。《树大招风》中,偶然性在剧作上起到重大作用,写出了香港三大贼王走向毁灭的宿命感。


黑色电影值得赞颂千篇,它是沉湎于影像迷狂的电影人和观众联手打造的形式王国。它是一个形式趣味的花坛,那些骨灰级影迷,往往对它流连忘返。


黑色电影是个唯美主义的形式系统,它的许多作品都是能指远远大于所指。


好莱坞大道上,黑色电影方阵蔚为壮观。它们挥舞着唯美主义的恶之花,频频向游客挥手致意,带来阴风阵阵,让许多善良心灵避之唯恐不及。


《黑社会》剧照  杜琪峰/中国香港/2005/100 分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稿(ID:QiangGaooooo),作者:郝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