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2020-08-24 16:04

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自美国开国至今,一共有45任总统。把迄今为止的总统排个榜,也是美国人一直喜欢干的事。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


在1948年,1962年和1987年,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组织过三次民意调查。


调查的问题很简单:


迄今为止,谁是美国历史上最佳总统?谁是最差总统?


在三次调查结果中,“最佳总统”的前三名在三次调查中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依次是:


亚伯拉罕·林肯,乔治·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而在三次调查中都名列“最差总统”排行榜榜首的名字,也没有变化过。


他就是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定。


2


1865年11月2日,沃伦·哈定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用“出身平凡”来形容哈定,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哈定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母亲是一位助产士,后来考取了从医执照。


哈定在农场里干过农活,做过印刷厂的学徒,学过小号,研读过法律,当过临时老师……这些活儿都没有让他真正安定下来。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他在19岁时从事的一份职业:媒体。


年轻时的哈定


哈定19岁那年,和两个朋友一起集资300美元,买下了他们居住地马里恩市的一张报纸:《马里恩每日星报》(Marion Daily Star)——作为马里恩市的三张报纸之一,这张报纸是其中卖得最差的一张。


然而,就是在这张报纸提供的小小舞台上,哈定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他一改《马里恩每日星报》之前中庸和平和的风格,亮出了鲜明的政治观点:支持共和党。在哈定的策划和推动下,这张报纸很快以激进、辛辣的言论和观点闯出一片天地,渐渐赢得了当地读者的喜爱,进而超过了当地发行量最大的《马里恩独立报》,成为了整个马里恩县最著名的报纸,甚至连俄亥俄州也开始有不少人知道了“沃伦·哈定”这个名字。


此时的哈定,已经从当初一起集资的两个朋友中买下了报纸股份,成为了《马里恩每日星报》的完全掌控人。而随着他的声名显赫,愿意和他结交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也包括不少仰慕他的女性——这是哈定今后一生的骄傲和苦恼。


哈定有这样的条件:他身材修长,风度翩翩,金发,蓝眼,五官犹如罗马人的雕像,英武帅气,再加上顶着“报纸老总”的头衔,非常有女人缘。


开始留胡子的哈定


在诸多追求他的女性中,有一位叫弗洛伦斯·克林的女子最为热烈和主动。弗洛伦斯要比哈定大5岁,有过一次婚姻,还带着一个儿子。


有意思的是,这段感情还有一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哈定在主办《马里恩每日星报》期间,因为激进的观点而得罪了不少当地的权贵,其中就包括当地最富有的房地产开发商埃莫斯·克林,他非常反感哈定的很多观点和言论——弗洛伦斯·克林就是他的女儿。


然而,弗洛伦斯对哈定的追求是如此的热烈,以至于作为老父亲,埃莫斯完全无法劝阻自己的女儿。而哈定自己也在弗洛伦斯的主动求婚后选择“投降”——1891年,两人结婚。


愤怒的老丈人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并且在之后八年时间里和女儿以及女婿断绝往来。


虽然没有长辈们的祝福,26岁的哈定还是开始了他的婚姻生活。从事后来看,尽管不知道哈定是否在这段婚姻中真正收获到幸福,但至少这对夫妇的性格是互补的:


哈定为人随和,大大咧咧,家庭背景普通,也没有太强的上进心。而弗洛伦斯严肃认真,逻辑严密,有房地产家族的财富和丰富的人脉,愿意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一步步前进,乃至不惜代价。


出身平凡的哈定,因为这段婚姻,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轨道。


弗洛伦斯为数不多的照片


3


1899年,34岁的哈定以共和党的身份竞选俄亥俄州参议员成功,开始正式进入政坛。


风度翩翩的外表和随和的性格,让哈定在俄亥俄州的政治舞台上很快成为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明星。尽管他在1910年俄亥俄州州长竞选中惨败,但丝毫不影响共和党内的大佬们认为他是党内的一个重要人物,并且乐意为他更上一层楼而推一把——1914年,49岁的哈定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在哈定之后的六年参议员生涯中,他几乎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角色:既没有推动过什么重要的议案,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杰出的工作,用“平庸”来形容他的工作和能力可能是最恰当的一个形容词。但恰恰是他的这个特点,又将他往上推了一步——推到了美国所有的政客所能达到的最高巅峰。


1920年,美国第29任总统竞选正式拉开序幕。


民主党方面推出的候选人是詹姆斯·考克斯,作为俄亥俄州的州长,考克斯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政治家。而和考克斯搭档参与竞选的,是当时才38岁,年轻有为的海军部助理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受美国民众敬仰的总统之一,那时候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


竞争对手的团队实力强劲,这也使得共和党的大佬们为本方推举的人选大伤脑筋。当时共和党内的两大政治明星是弗兰克·洛登和伦纳德·伍德,这两人势均力敌,难分高下。排在这两人后面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和因为救济工作而享有极高声誉的前美国粮食总署署长赫伯特·胡佛。


这几个人无论推谁出去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都将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恰恰也正是因此,这几个人在党内都有各自的幕后力量,无论推出谁,都无法取得党内的一致支持。


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共和党内的主要领袖们坐到了谈判桌前,试图推出另一种解决方案:


要么这几个人都别上了,我们另外在党内找一个人——一个可以得到党内大多数人认可的人。


沃伦·哈定的名字,就这样被提了出来。


以当时哈定的能力和政绩,其实已经被排除在了共和党推举名单的“第一梯队”之外,大概排在第九或第十的位置。但恰恰是因为他的平庸,随和,与世无争,反而成了共和党内各个势力都能接受的一个候选人。


1920年6月,共和党内部为了推举竞选总统的候选人而进行了党内初选,进行了九轮投票没有结果。此后,沃伦·哈定被叫到了共和党领袖们开会的一个房间。在那个房间里,领袖们问哈定:


“你是否做过什么会使共和党难堪的事?”


哈定表示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想一下。在离开房间10分钟后,哈定回来了,诚恳地表示:


“我的历史是清白的。”


事实上,哈定还是向领袖们隐瞒了一些情况——我们后面会说到——但这个承诺已足以让领袖们下定决心。在接下来继续举行的提名大会上,经过第十次投票,终于出了结果:


55岁的沃伦·哈定,被共和党推举为参选总统的候选人。


4


事实证明,共和党这步看似“莫名其妙”的棋,还真是走对了。


哈定尽管能力平庸,但他随和不争的态度,恰恰成了他竞选的最大优势。


1920年,欧洲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痛中恢复,在一战中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俨然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在政治地位上还需要巩固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国联”计划和一揽子全新的方案,表现出了美国愿意加入并主导重新规划世界格局的强烈愿望。


但这恰恰和当时美国国内大环境所期待的不符。


一战结束后,美国国内普遍希望恢复到从前“孤立主义”的时代:不要再掺和到美洲以外的事务中去,尤其是不要去沾手满目疮痍的欧洲纠纷。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民众进而对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精英政客领导的政府感到了厌倦:


就不能来个出身普通的总统,给我们带来点平凡安逸的日子吗?


托马斯·威尔逊曾担任法学和经济学教授,也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总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哈定恰恰成了受欢迎的对象。


论出身,论能力,哈定都乏善可陈,但这反而成了他面对民主党精英候选人的优势。更何况,民主党候选人提出的竞选纲领是继承威尔逊的“积极外交”政策,这和哈定的竞选纲领截然相反。


哈定提出的竞选口号是“回归常态”(Return to Normalcy),听上去似乎很平庸,但恰恰迎合了当时美国大部分民众的需要:提高关税,限制移民,振兴农业,让美国重新回到一战前的状态——和外部世界保持一定距离,专心立足美洲,发展本国经济。


换句话说,也可以这么解释:


美国不想再管你们那么多的事了,我们会抽身而出,一切行动以美国的利益为第一优先目标。


尽管这是共和党的竞选团队精心设计的竞选策略,但必须承认,哈定确实是一个最佳的形象代言人。为了尽最大可能发挥哈定的优势,避免他的劣势,竞选团队甚至要求哈定尽量避免去全国巡游演讲拉票,因为哈定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以让他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他经常出现的单词发音错误和逻辑混乱也让人担心。共和党的国会参议员博伊斯就曾说过:


“不要让哈定离开家乡,如果他到各地去旅行竞选,肯定有人向他提问题,而哈定恰恰是个开口就露馅的窝囊废。”


哈定的外表曾被人形容为:看上去就像个美国总统


所以,在整个竞选季,哈定团队的竞选游说活动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居住地马里恩市举行的,确切地说,就是在弗农山庄大街380号——他自己家的门廊前。


这场被称为“前廊运动”的竞选拉票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到1920年11月的大选前夕,全国各地大约有60万人先后奔赴马里恩参加这场“朝圣”活动,其中还包括著名乐队,著名棒球队,以道格拉斯·范朋克为代表的好莱坞明星团,以亨利·福特和爱迪生为代表的商界团等等。


在自己家的门廊前,哈定巧妙地发表着事先准备好的、含糊其辞的演讲:


“如今,美国需要的不是英雄行为,而是医治创伤;不是革命,而是恢复;不是受国际事务的牵累,而是在国内取得成功……”


听众们掌声雷动,欢呼如潮。


值得一提的是,风度翩翩的哈定还赢得了很多女性选民的支持,当然这也和他暗示政府部门会设立一个女性部长以及承诺会推动男女“同工同酬”有关。在这一点上,哈定的妻子弗洛伦斯起到了关键作用。事实上,这位站在哈定背后的妻子担任的是“媒体总经理”的角色:她负责竞选团队和媒体之间的联系,为记者们提供大量拍照机会,教丈夫面对摄像机挥手的姿势和角度,甚至亲自下厨做饭菜和点心送到前来采访的记者手里。


终于到了总统竞选投票的这一天,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诞生了:


哈定获得了1614万选民票和404张选举人票,而他的对手考克斯只获得了913万张选民票和127张选举人票。


这是自1824年美国开始统计普选票得票率以来,胜败双方差距最大的一次。


56岁的沃伦·哈定,在1921年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29任总统。


5


应该说,哈定入主白宫后,还是做了一些事的。


他兑现了一些自己竞选时的承诺:与德国正式宣布停战,降低国内的税收,扶植了农业,建立了国家预算体制,建立了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媒体人出身的总统,他首创了“将记者聚集在一起向总统提问”这一“白宫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并且为了照顾报纸记者第二天发稿而调整了新闻发布会的举行时间。


在哈定的倡导下,美国在1921年还主持举行了“华盛顿会议”,会议达成了美、英、日、法、意限制战舰吨位的协定,规定五国战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的比率为美:英:日:法:意=5:5:3:1.75:1.75,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此外,他也是《九国公约》的推动人。


但与这些措施相比,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这位总统的随性。


哈定有一个打扑克牌的爱好,这是他早年在办报时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养成的一个习惯。在成为总统后,哈定把这股“扑克潮”带进了白宫——每周他至少要和他的内阁成员打两次扑克牌。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来到白宫总统办公室,惊讶地发现哈定和几个他的内阁成员解开衬衫,把脚搁在办公桌上,每人手里拿着一杯倒满威士忌的酒杯,抽着雪茄,在那里开心地打牌。


哈定的那届内阁由此被称为“扑克内阁”。


与工作作风上的随性相比,哈定还有一个更让人头疼的随性——风流成性。


哈定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时就拥有至少一名情人,她比哈定小8岁,是马里恩市一位百货公司老板的妻子。在1915年时,菲利普斯曾要求哈定为自己离婚,但遭到了哈定的拒绝,不过两人的感情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在1920年哈定接受共和党大佬们询问的那一夜,他隐瞒了这一段婚外情。当大佬们后来发现哈定原来还有这段很容易被媒体曝光的恋情时,换人已经来不及了。最终,菲利普斯被秘密送到了日本,此外她收到了5万美元以及每个月定期的津贴补助。


哈定写给菲利普斯的情书应哈定的后人要求被有关部门没收,根据俄亥俄州法院的相关规定,这些情书将在2023年解密。


而哈定在入主白宫后,还半公开地与另一位之前情人保持关系——两人的幽会场所就选在办公总统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小房间里。这位女性叫南·布里登,是哈定的一位医生朋友的女儿。布里登一直宣称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的父亲其实是哈定,但一直不被承认,直到2015年,根据DNA检测结果证明:布里登说的话确实是真的。


哈定在白宫的生活照


当然,总统如果真正能够在任内做出利国利民的政绩,那么他在娱乐方式以及生活作风上的随性,很有可能会被民众和媒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哈定恰恰在他的本职工作方面,做得更糟糕。


6


哈定是被多种力量推上前台的,这也注定他成为总统后,需要有所回报。


这时候,哈定随和以及不争的性格,就不再是他的优势了。


哈定在组阁方面有一个很明显的用人标准:一是对他竞选总统有功之人——这些基本上都是资本家;二是和他私人关系好的人——他甚至不考虑这些人的能力乃至品行。


哈定任命的国务卿休斯是美孚石油的代理人,陆军总长魏克斯是摩根公司波士顿交易所经理,财政部长梅隆是美国铝业托拉斯老板,商业部部长胡佛和摩根电业有密切关系,内政部长费尔和洛克菲勒家族交往甚笃。


赫伯特·胡佛后来成为了美国第31任总统,他在美国历任“最差排名总统”名单中,一直是哈定的有力竞争对手。他的前任第30任美国总统,是当年哈定竞选的拍档,后来继任总统的副总统柯立芝。也有人说,当年的“柯立芝繁荣”其实是给胡佛挖下了一个大坑。


哈定还从俄亥俄州提拔了一大批和自己私人关系良好的人进入自己的政府部门,以至于在华盛顿多了一个新的团体名称:“俄亥俄帮”。


当然,如果考虑到美国总统竞选的背后本身就是一个资本博弈游戏的话,那么资本家以及他们的代理人参与内阁并非不可接受,他们虽然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但只要能遵守法律和廉洁自律,那么客观上也能促成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在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就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此外,如果说哈定那些所谓的“好朋友”能真正为哈定着想或确实能力出色,也并非不能担任要害部门的职位。


然而,哈定用自己“用人不疑”的风格,换来了一系列响亮的耳光。


1922年,哈定的亲信、内政部长费尔被曝光:他将俄怀明州一块叫“茶壶堡(Teapot Dome)”的联邦所属油田和另外两块属于美国海军的油矿,用相当低廉的价格租给了一家私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费尔承认收受了贿赂。


这就是轰动美国的“茶壶堡事件”——在“水门事件”爆发前,“茶壶堡事件”一直是美国最大的政坛丑闻。费尔也因此锒铛入狱,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任上被捕的内阁成员。


而丑闻还不止这一件:


白宫外籍财产办公室的主管米勒因为受贿而被判刑;司法部长个人助理史密斯因为卷入一桩贩酒丑闻后自杀;老兵事务局局长福布斯因为收取大量回扣并主导地下酒精和毒品交易被捕,他的助理克莱默因此自杀。


这一系列的丑闻,都发生在哈定担任总统后的短短两年之内,且大多都是他提拔的亲信。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哈定也参与了这些犯罪活动,但作为任命这些人的总统,他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这一切也确实给哈定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有一次对记者说:


“我和我的敌人没什么问题;是我那些该死的朋友让我彻夜难眠!”


哈定的内阁被称为“腐败内阁”,这让即便以“随和”著称的哈定也无法淡定了。


沃伦·哈定


1923年6月,哈定决定开始一场全国旅行,他把这次旅行命名为“理解之旅”(Voyage of Understanding)——顾名思义,他希望全国的民众能够理解他的政策,如果能因此原谅他内阁的一些问题,那就更好了。


但是,留给哈定的时间不多了。


7


1923年7月底,哈定按“巡游”计划,从阿拉斯加返回美国本土。


当时,关于哈定内阁成员的一些更多腐败传闻开始在坊间流传,这更让他忧心忡忡。在抵达旧金山后,哈定的身体状况出了点问题,医生一开始诊断是肺炎。


1923年8月2日晚上7点35分,哈定在房间里与自己的妻子佛洛伦斯谈话时,忽然心脏停止跳动。


57岁的美国总统哈定,猝然离世。


一开始,哈定的私人医生索耶给出的死因是“中风”,但后来又有证据显示哈定的死因可能是心律不齐。为了搞清楚总统的死因,有关部门要求做尸检。


然而,哈定的妻子佛洛伦斯严辞拒绝。


于是,坊间又开始流传另一种猜测:哈定其实是死于妻子的下毒,因为她对于自己丈夫不断在外面拈花惹草已经忍无可忍。


这样的猜测并没有证据支撑,后来也最多成为大家一个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


哈定和自己的妻子佛洛伦斯


但无论如何,一位才57岁的美国总统,才上任两年多,就猝然离世,这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大的话题。


更何况,他留下的是一份让人不断诟病的政治答卷。


尤其是,他连纠正一些错误的机会都没能拥有。


馒头说


前段时间,和在美国的一位友人微信聊天。


原本是因为新冠病毒持续肆虐,想慰问一下她。结果在聊了几句后,她忽然来了一句:


“没想到,一个人可以改变那么多事情。”


我知道她说的不是疫情。


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的,一直在美国定居,平时从不聊政治话题,可见这次她的感触也是非常深了。


当然,我相信她有这个感触,更是因为身处美国。应该说,美国设计“三权分立”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个人的权力过大,要有效地进行制衡。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把权力关进笼子”尽管是全世界人民的一个共同理想,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人类施行了各种尝试,都还是在尝试努力的过程中。


尤其是2020年的这次“天灾”和“人祸”,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让原先抱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人,能够重新冷静审视一下所谓的“灯塔国”在世界舞台各个领域的所作所为。


其实根据过去多年来的各种数据统计和来自各个机构的民意调查,沃伦·哈定并不是毫无争议的“史上最差美国总统”。


美国有一张“美国历任总统排名”的调查统计表格,这张表格汇聚了从1948年到2018年的各种调查统计排名,提供排名统计的有诸如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也有类似《芝加哥论坛报》这样的媒体或机构。在这张表格上,沃伦·哈定并非每次都能“力拔头筹”,和他激烈竞争的还有美国第15任总统詹姆斯·布坎南,还有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甚至我们这一代人所熟悉的小布什等等,但总结下来,这些人无非就两者占其一:


不作为,或者乱作为。


这也是美国政治制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或许并不具备做总统能力的人,也完全有可能会在各种力量的博弈和推动下,最终坐上总统的宝座。至于他接下来能给这个国家究竟能带来什么,只能听天由命,或者凭借自己建立和运行的制度去一点点纠错。


不过,纠错的代价未必会小,遭受的创痛还影响深远。


哦对了,自2017年起,这张“美国历任总统排名”调查统计表中,一个新的名字异军突起,开始对“历任最差美国总统”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并且有几次已经超越了哈定的排名。


猜猜他是谁?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 “Historical rankings of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ical_rankings_of_presidents_of_the_United_States)

2. 《论沃伦·哈定的“常态政策”》(吕源,《沧桑》,2011年05期)

3. 《从小报编辑到美国总统》(方迎久,《国际新闻界》,1993年06期)

4. 《人物风流:哈定,美国历史上最平庸的一任总统》(金永华,《视野》,转引自东方网,2004年7月2日)

5. 维基百科“沃伦·盖玛利尔·哈定"词条

6. 百度百科“沃伦·甘梅利尔·哈定”词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馒头说(ID:mantoutalk),作者:馒头大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