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真“切胃”话题背后,是中国9000万肥胖症患者
2020-10-09 17:17

杨天真“切胃”话题背后,是中国9000万肥胖症患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识局(ID:jianshiju01),作者:纪佳文,编辑:锦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累坏了!”作为杨天真切胃手术的主刀医师,姚琪远坦言,杨天真的“名人效应”非常明显,做减重手术的胖友数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姚琪远专访解答四大问题


姚琪远,上海华山医院微创外科、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在微创外科深耕近30载,临床开展减重手术已有十多年,见证过无数个患者。“杨天真的选择,为我国9000万胖友作出了表率,我希望有更多有影响力的人能够站出来,为胖友们发声,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肥胖人群。”姚琪远对健识局说。


切胃,不只为减肥


8月21日晚,前经纪人、艺人杨天真发布了一条近12分钟的Vlog,记录了自己的切胃手术过程,并对主刀医生姚琪远及其团队发表感谢。


为了变瘦不惜切胃?面对网络质疑,杨天真回应称,做手术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治疗自己的糖尿病。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肥胖称不上是病。而实际上,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带来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多囊卵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世卫组织曾警告:超重和肥胖已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验,全球每年有至少280万人“胖死”。


而通过减重手术,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因胖而生的疾病可以得到彻底改观。曾有相关试验证明,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曾经的“广西第一胖”温必善,巅峰体重达470斤,一度因肥胖住进ICU病房。2013年,他通过减重手术从380斤下降到170斤,且在术后保持着健康的体重;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生、网络大V烧伤超人阿宝也曾做了减重手术,术后5个月内体重从190斤减到135斤;国际知名球星马拉多纳、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都曾经做过减重手术。


从左至右依次为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


目前,临床上开展最多的是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手术。前者通过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达到控制食量的效果,同时会改善其他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后者通过改变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来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并促进内分泌激素的改善。杨天真所做的袖状胃切除术,正是目前国内最受医生推崇的减重手术类型。


BMI指数是国际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与欧美肥胖人群不同,中国的肥胖人群多为腹型肥胖,因而在减重手术指征上也形成了一套新的标准。


按照国内的标准,正常人的BMI指数一般在18.5~23.5之间。超过27.5且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通过减重手术进行治疗;如果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但体重指数达到32.5以上的,尤其是男性腰围大于90公分,女性腰围大于85公分,也可以通过减重手术对体重进行干预。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胖子”都适合做减重手术。



减重手术,不只是“减重”


手术,也许是蜕变的开始。


李达曾饱受肥胖的困扰。2016年通过减重手术,她的体重从200斤下降到了115斤。减重后的她重拾跑步的爱好,2018年,李达与其主治医师一起,完成了美敦力“全球英雄”长跑赛中的10英里赛程。


术后半年内,患者一般可以减去70%左右的多余体重。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健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效果。如果术后不遵从医生和个案管理师的嘱咐,很可能会复胖或引起并发症,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因此,减重团队会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终身随访。


“一个鸡蛋的暴走”引起了姚琪远团队的注意。这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参与者需要在12小时内完成50公里暴走,就可帮助筹款,同时实现个人挑战。连续三年,华山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团队组织做过减重手术的胖友们一起暴走。


去年5月的上海,已经开始入夏。一开始,姚琪远和团队也担心胖友们的体能是否跟得上,于是提前组织了营养补给队和医疗队。


结果令人倍感欣慰:有两位胖友花了11个小时多,完成了50公里的挑战。还有的胖友已经成为暴走项目的“老熟人”,体验过一次后,第二年又拉上同事朋友一起参加。


“这说明我们的患者在做完减重手术后,体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说到这里,姚琪远语气中洋溢着欣喜。今年5月,受疫情影响,室外暴走没能成行,姚琪远和团队便组织了医护和患者在家完成运动挑战——1周运动量5000大卡(相当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慢跑80公里),也有三位术后的胖友完成了挑战。


姚琪远教授(右二花帽)在进行一台减重手术


姚琪远至今记得一位患者的苦恼。那是一位29岁的女士,术前体重92公斤,BMI指数超过40。由于肥胖,职场上她常常受到排挤;婚后,也因为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迟迟无法受孕。


最终,手术很成功,一年内,她的体重减掉了35公斤,一起减掉的还有曾经的烦恼。手术第13个月,她如愿怀孕,并顺利产下一名女婴,实现了做母亲的愿望。


后来,她告诉姚琪远,“手术改变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生活,而是改变了我整个家庭。”现在,距离她做减重手术已经过去3年,她的体重依然保持在63公斤。


“充满成就感。”这是姚琪远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安全!安全!


减重手术最初被称为减肥手术,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初期,由于没有合适器械和足够的经验,手术开刀与缝合全靠医生手动操作,术后患者会留下显眼的疤痕,且手术风险很大,这使得减重手术的社会接受度很低。


吻合器的出现,改变了减重手术的命运



90年代初,以美敦力、强生医疗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供应商进入减重手术领域,纯人工操作的时代结束了。吻合器是一种医疗器械,如订书钉一般的操作替代了传统的缝合,相比人工缝线,吻合器更加方便快捷,留下的创口小,还能降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概率。


安全性提升后,减重手术目的也从单纯的减肥,发展到临床治疗综合性代谢疾病,名称也变成了“减重代谢手术”


如今,智能AI吻合器也开始进入临床领域。手术过程中,这种智能吻合器可以自动识别人体组织厚度,通过显示屏进行实时信息反馈,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自动调整吻合器操作力度与速度,辅助降低经验判断失误的概率。


在手术台上,具体会使用哪一种器械,“安全性要高。”这是医生们面对厂家强调次数最多的词。


今年8月初,“湖北第一胖”周先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了减重手术。术前,他的体重达到556斤,并伴有心衰、呼吸功能障碍等疾病。由于超级肥胖,脂肪层也比一般更厚,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手术器械。


业内人士向健识局透露,做减重手术的胖友中,约有10%~15%需要定制加长版的器械。


研发,改进,创新……这是医疗器械供应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腔镜吻合器的市场上,外资企业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后起的本土企业则选择走低价策略,希望错位竞争。


减重的阻碍


减重手术进入中国已有十余年,术式已经较为成熟。“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减重手术最好的器械现在国内都有,最好的医生与技术我们也有。”姚琪远话语中透露的,是多年临床躬亲之下的自信。


然而,这种手术在国内肥胖人群中的普及率并不高。


中国是糖尿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9年,中国的肥胖症患者数量超过美国,达到90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减重手术却只是刚突破1万例;同期,全美3亿总人口就做了30万例减重手术。


一方面,公众对于肥胖的认知不够,对于肥胖产生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也常常选择忽视,不到严重影响生活,就抱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加上“闻手术色变”的心理,认为肥胖不用做手术。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主任张忠涛告诉健识局,有的胖友其实早就应该进行减重手术,但一直没有意识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并发症变得严重,手术风险也比之前更高了。


另一方面,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这些误解也是让胖友们纠结的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肥胖人群无论在工作、社交和精神方面,都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对于他们而言,减重手术的意义不仅仅是治病和减肥而已。


有一些女性曾在家庭生活中长期遭遇冷暴力,做完减重手术后选择了离婚。“作为医生,我也不知道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姚琪远叹了口气,“但我想,减重手术至少给胖友们的人生带来了更多选择。”


如今在中国,减重手术的例数以年均13%的增速平稳增长,高于其他普外科手术。按照目前国内肥胖率和糖尿病发病率走高的趋势,未来减重手术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


目前,国内减重手术的费用大致在4万到6万之间,有个别地区已将减重手术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但大部分地区仍需自费。对胖友们而言,肥胖、身体病痛、社会压力、经济,都是他们身上的现实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健识局(ID:jianshiju01),作者:纪佳文,编辑:锦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