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曲解的“小众”概念:与何川先生商榷
2014-07-26 11:29

不能被曲解的“小众”概念:与何川先生商榷

互联网巨头们不断在攻城略地,创业者们在夹缝中寻找着机会。如今的创业者很明白,没有能力跟巨头抗衡,那就做巨头没有注意到或者是看不上的产品吧,于是“小众”概念火起来了。

近日在虎嗅网上又看到了何川先生的文章《小众:这个时代下的核心产品力》,有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故撰此文与之商榷。

一、小众跟知名度无关

作者得出结论“宋冬野就是典型的大众化的小众产品”。我的反对理由如下:

1. 早在2012年宋冬野就写出《董小姐》了,但真正走红是因为在2013年快乐男声左立的翻唱(百度搜索“宋冬野走红”或“董小姐走红”可以作证这个结论)。这与王菲当年翻唱《传奇》带来李健的走红是一个道理。

2. 除了《董小姐》,宋冬野还有哪首歌是大众耳熟能详的?

3. 作者说左小祖咒的接受程度不如宋冬野,可前者的微博粉丝数量是后者的十倍;听过宋冬野的人多,不代表追随宋冬野的人多。

所以说白了,宋冬野走红就是因为这么一首旋律比较大众的歌曲而已,不能改变他民谣歌手的小众性质;哪一天他真的进入一线了,那是因为他转型了。

二、小众跟用卖的少无关

作者又说:

相对于iphone、小米,(目前的)魅族、锤子是小众的;相对于淘宝,豆瓣东西是小众的;相对于宜家,(目前的)尚品宅配是小众的……

1. 想当年iphone刚火起来的时候,作为第一个跟入的国产手机,魅族M8可是风头无两,可谓国产智能手机的第一代巨星,会说它小众吗?如今魅族没落了,就小众了?我相信黄章从来没把定位为小众产品,不然也不会常常跟小米较劲。锤子手机就更不用说,连产能和品控都还在折腾中——小众的标准是卖的少吗?

2. 淘宝是电子商务概念,豆瓣是社区概念,怎么比较?豆瓣真要比较,要跟时光网,顶多也就是人人网有社区概念的来比较。

3. 国内用宜家装修房子的家庭占比有多少?宜家自己都够小众了,尚品宅配没法说了。后者主打定制概念,跟宜家也不属于同个竞争范畴。

这点上,作者似乎把“小众”跟“卖的少,用户少”挂钩了。

三、小众跟追求个性无关

作者还说

乔布斯看似为iPhone设定了一个统一的大众化的样式,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机外壳来赋予硬件的小众逼格,也可以通过桌面、app的不同来赋予软件的小众逼格。同样的道理,张小龙为微信朋友圈设定了相同的默认封面,但你会发现,你的朋友圈里,很少有人的封面是相同的,每个人的个性化,都那么淋淋尽致的表达着。

我只想说十几年前Windows就可以换桌面了,QQ当年都可以换头像、玩QQ秀了。如果追求个性都可以归类为小众的话,女孩子怕跟别人撞衫,那全天下都是“小众女孩”了。

四、“人的小部分需求”是个伪概念

作者提出的“小部分人的需求”和“人的小部分需求”,不是文字游戏,但后者是个伪概念。

作者举例的“死飞”是少数人的爱好,这种自行车固然是小众产品,满足了“小部分人的需求”;但是,让每一辆自行车都具备一种“死飞”功能不可能出现,厂家不会为了极少数人的需求,为每辆车增加成本;如果这种体验是多数人都需要的,哪怕偶尔使用一下,那时候已经不叫小众了。比如体检,一年可能就一次,这叫小众需求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小龙在微信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加法和减法之间纠结。不说外部,腾讯内部各个部门都希望基于微信开发出某个功能,但是张小龙都是慎之又慎。他说:微信成功源于坚守纯粹。

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大众化的功能都要严格控制,以免大而全,让用户感觉很“杂”和很“重”,根本没必须要考虑“小众”的需求。

所以“人的小部分需求”是个伪概念,至少跟小众的定义无关。

五、什么是真正的小众产品?

1. “小众”产品就是小部分人的需求。一个产品是否小众,不是看用的人多少,而是看它定位的目标市场是多大。拿魅族来说,它的目标市场跟小米相比并没太大区别,就是一个大众手机,卖的不好是营销等其他原因。陆虎三防手机、Vertu奢侈手机才可以说是小众手机,即使把竞争对手全灭掉了,也就那么点大市场。

大部分人需要的产品,不管用的频率多低,都属于大众需求。且不说一年一次的体检,高考、结婚等等一辈子可能就一次,衍生出的教育、婚庆市场有多大?能叫小众需求、小众市场吗?

2. “小众”与“大众”是可以相互演变的。时代一直在变,审美观一直在变,今天的“小众”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大众”,反之亦然。拿手机来说,早期黑莓、多普达领衔时期的智能手机,是小众产品,如今功能机成了小众产品。

3. 互联网哪些是小众产品?小众确实是创业者的机会,互联网看不上,或者说看上了也难以做好的领域。

比如以文艺青年为主要群体的豆瓣,是个典型的慢公司,十几年了虽然增长并不亮眼,但也过得安稳,显然这块领域不是BAT引流或砸钱就能做起来的。

类似的知乎(对比百度知道)、孔夫子旧书网(对比当当、亚马逊)、zank(对比陌陌)等小众产品玩得不错。

但是创业者也要看到,在小众领域,挂掉的企业也是比比皆是。对于创业者来讲,通过自身的专注和深入,不仅是为了建立后来者的门槛,更是自身活下去的保障,不然就是死在自己手里了。

小而美,小是基础,美才是根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